国际贸易理论(1)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1)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1)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1)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学生研讨的热点问题是:

——中国贸易实践应该发挥比较优势还是培育竞争优势

——中国贸易理论应该如何创新?

国际贸易理论简史一、比较优势二、竞争优势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简史定义及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贸易格局变动的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六大学派一、重商主义——早期的重金主义和晚期的中商主义二、重农学派——魁奈和休谟三、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四、新古典贸易理论——H-O理论五、新贸易理论——里昂惕夫反论六、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杨小凯一、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它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金银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惟一尺度。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求之中。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三)奖出限入政策。(四)保护关税政策。(五)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政策。(六)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理论简评

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但它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重商主义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主张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0

二、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最早提出自由贸易主张的是法国的重农学派,其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重农学派主张以农产品为中心开展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反对课征高额关税。FrançoisQuesnay1694-177411英国学者休谟发展了重农学派的自由贸易思想,提出了“物价与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入超,黄金将流出,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下跌,本国产品将更具国际竞争力,出口将增加;反之,一国出超,黄金将流入,国内货币供给量自动增加,国内物价上升,相比之下,外国产品将变得更便宜,进口将增加。这样,在物价与金银流动的调整下,贸易不平衡情况会自然得到改善,政府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毫无意义。DavidHume1711-1776

12三、古典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成本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他提出了绝对成本论,亦称绝对利益论或绝对优势论。绝对成本论的观点观点1:斯密首次从消费者(裁缝)的角度强调进口(从鞋匠那里购买鞋子)的利益(比自己在家生产便宜),他从分工交换的好处来分析贸易所得。观点2: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观点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成本论的观点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斯密的解释是“自然”形成的。那个国家最擅长生产什么东西、最具有哪个产业的优势不仅是由历史条件造成的,而且是由各国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造成的。绝对成本论的观点由此可见,按照斯密的理论,各国应按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即生产出成本比别国绝对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就能保证双方都得到贸易利益。也就是说,为了更多地增加国民财富,一国应该出口那些本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进口那些国外生产效率高的商品,所以一般称之为“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的举例表1—1绝对利益理论举例(分工前)国家

葡萄酒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人/天)毛呢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人/天)

英国葡萄牙

11120801170110

现在进行了分工,则如2—2表示表1—2(分工后)国家

葡萄酒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人/天)

毛呢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天)

英国葡萄牙

2.375

1902.7190举例两国以1:1的比例交换毛呢和葡萄酒,则如2—3表示表1—3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国家

葡萄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葡萄牙

11.3751.7119古典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论”。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先后为英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强大思想武器。DavidRicardo,1772-1823

(一)比较成本论的产生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1817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提出了比较成本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谷物法》,粮价上涨,地租猛增,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除《谷物法》。于是,作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言人的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论。比较成本举例表1-4国家葡萄酒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人/天)

分工前英国葡萄牙11120801110090分工后英国葡萄牙2.1251702.2220交换后英国葡萄牙11.1251.21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成本论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即“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23古典贸易理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论,对比较成本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说明。JohnStuartMill,1806-1873

24四、新古典贸易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厄里·赫克歇尔(EliHeckscher,1879-1952)于1919年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重要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论点。他的学生伯蒂尔·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要素禀赋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并因此于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BertilOhlin,1899-1979

要素禀赋学说的三个主要结论:(一)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二)区域贸易或国家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三)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推导过程

1、各国生产同种商品,其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2、价格差来源于成本差3、成本差是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4、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来源于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不同5、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的不同,使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不仅认为不同国家的不同的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且还进一步讨论了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趋于均等化,萨缪尔森发展了这个理论,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是趋势,而是必然。评价

比比较利益理论体系上更加完整全面;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完全违背劳动价值论;忽视科技的重要作用;只能分析要素禀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脱离社会现实,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中的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和不平等。关于自由贸易案例

贸易的好处:加纳与韩国加纳与韩国人均GDP的比较单位:美元/人韩国与加纳经济发展比较年度197019922005韩国250679014649加纳260450451差别的根源?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是两国对于国际贸易的态度可以部分地说明其中的原因。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韩国政府特别支持贸易,而加纳政府却不鼓励本国的生产商参与国际贸易。

加纳及其经济发展加纳于1957年获得独立,它是英国在西非的殖民地中最早获得独立的国家。该国的第一任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KwameNkrumah)提出了泛非洲社会主义理论对非洲大陆的其他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加纳而言,这一理论意味着对很多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以促进本国在某些制成品方面的自给自足,并且采取阻止本国企业进行出口贸易的政策。结果,加纳这一当年非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现在竟变成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恩克鲁玛NkrumahKwame(1909-1972)加纳的可可生产和贸易加纳拥有适于生产可可的自然条件,195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国家控制下可可销售委员会,采取由政府统一低价收购的政策,从农民手中以25美分/磅的价格收购,转手以50美分/磅的价格在国际市场销售,出口的利益划归国库,用作国有化和工业化的资金。1963-1979年,可可销售委员会将收购价格提高了6个百分点,而消费品的价格增长了22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可可价格增长了36个百分点加纳的可可生产和贸易由于加纳允许粮食作物在国内自由贸易,于是加纳农民转而种植粮食作物,7年间,该国可可的生产和出口下降了1/3。同时进行的工业化却遭受了失败。加纳出口的不断下降,使全国进入经济衰退,导致该国外汇储备减少,严重制约了进口必需品的支付能力。1973至1983年,GDP以年均1.3%的速度递减。1983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23%,经济跌入谷底,濒临崩溃。韩国“极为外向型”贸易政策的特点与加纳不同,韩国政府强调对制成品的进口设置低障碍(对农产品则不同),并采取刺激措施鼓励韩国公司进行出口。从5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政府逐渐将进口关税的平均水平从进口产品价格的60%降低到80年代中期的20%以下,韩国“极为外向型”贸易政策的特点并将大多数非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为零。此外,受配额限制的进口产品的数目也从50年代后期的90%以上减少到80年代初的零。同时,韩国政府给出口商的补贴也从50年代后期的占销售价格的80%逐渐下降到1965年的不到20%,到1984年则不给补贴。除在农业部门以外,韩国的贸易政策逐渐向自由贸易方向发展。韩国“极为外向型”贸易政策的特点

韩国的外向型贸易政策取得了成功,该国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最初,韩国的资源从农业方面转向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特别是纺织、服装和制鞋业。韩国拥有充足、廉价的而又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这使它能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里建立比较优势的基础。近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韩国经济已开始向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发展,特别是汽车、航空、家用电器和先进材料等领域。这一切都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后期,韩国77%的劳动力都就业于农业部门,今天,这个比例已降至20%以下。同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不到10%增长到30%以上,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发展出口工业,建立出口商品基地扩大劳务出口建立出口自由区,鼓励外国人投资从财力和物力上给出口企业以种种优惠与支持五、新贸易理论——里昂悌夫反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1、劳动熟练说2、人力资本说3、技术差距说4、产品生命周期说5、需求偏好相似说(重叠需求理论)6、产业内贸易说时间o模仿国进口进口出口出口产量创新国创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产品寿命周期模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保罗.克鲁格曼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他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克鲁格曼将迪克西特-斯蒂格利兹模型引入开放经济之中,提出新国际贸易理论。

2008年度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哈佛商学院教授,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波特教授开设了广受赞誉的“产业和竞争分析”MBA课程和关于竞争战略的多种讲座。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至今已出版了18本书及125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

迈克尔波特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迈克尔波特发表了一项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旨在找出在国际竞争中一些国家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10个国家,100个行业为什么一个国家能在一个特定的行业里取得国际成功?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个国家内部的竞争环境是由4大因素组成的,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竞争优势的创建这四个因素组成一个钻石,公司最有可能在钻石最为有利的行业或部门中取得成功钻石是一个相互补充和相互强化的系统,一个因素的影响力取决于其他因素的状况机遇和政府两个附加变量可以对国家的钻石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战略构与竞争相关产业和支柱产业需求状况要素禀赋钻石理论:一个国家四个广义的属性构成了本地企业竞争的环境,这些属性推动或妨碍了竞争优势的建立。Vs.四个广义属性——要素禀赋要素禀赋——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位置,诸如熟练工人或者在给定行业中竞争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基本要素高级要素二者之间的关系四个广义属性——需求条件需求条件——对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的性质日本的相机;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四个广义属性——相关产业和支柱产业相关产业和支柱产业——一国具有或者缺乏具有国际竞争的供给产业和相关产业产业集群硅谷华尔街四个广义属性——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一个国家控制企业创建、企业组织、企业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性质(管理意识形态和竞争)管理意识形态竞争和市场结构六、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杨小凯杨小凯(1948-2004)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他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杨小凯的国际贸易理论杨小凯等人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新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全新诠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