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下图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图,读图回答1~2题。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B2.C[第1题,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第2题,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说法太绝对;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进而加剧荒漠化。]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3~5题。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5.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3.C4.A5.B[第3题,江西南部山区属于我国丘陵山区,“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从外力作用看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故选C。第4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大量破坏植被,故土壤易被侵蚀,基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故A正确。第5题,低山丘陵地区既要保持水土又要发展经济,结合当地多山的自然条件,要实行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故B项正确。]下图为2008~2016年我国某地荒漠化面积及开发利用面积统计图。据此回答6~8题。6.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C.矿产开采 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7.2014~2016年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绿化面积减少B.重度荒漠化土地治理C.水资源持续短缺D.耕地面积扩大8.2014年后该地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全面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矿产开采量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6.C7.B8.C[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重度荒漠化面积与矿山占地面积呈正相关,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矿产开采。第7题,2014~2016年该地复绿治理面积增加,A错误;由图可知,2014~2016年该地矿山占地面积减小,复绿治理面积增加,重度荒漠化面积随之减小,由此可推知,通过土地治理,原有重度荒漠化地区荒漠化程度减弱,成为中度或轻度荒漠化区域,B正确;水资源条件和耕地面积情况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排除C、D。第8题,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会使荒漠化程度减轻,A错;该地荒漠化并不是毁林开荒造成的,也不是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因此排除B、D。]“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我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9~10题。9.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B.植被稀少C.农业生产活动D.夏季的暴雨10.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甲处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9.D10.A[第9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力。第10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林。]1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治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解析]第(1)题,图中坐标图为玫瑰坐标图,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六个因素对应六个坐标轴。其中,过度放牧代表的数值离原点最远、数值最大、所占比重最大;同理,城市交通建设比重最小。第(2)题,新疆处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位置、高山围绕盆地的地形决定了本区气候干旱,以及气候影响下相应的植被、河流等特征。因为缺水,在绿洲地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第(3)题,一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在一些地区退耕还牧;另一方面,对牧区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建设,保护草场。[答案](1)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2)特征: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原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素养培优练]农牧过渡带是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近代农牧过渡带范围图,完成12~13题。12.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甲地区荒漠化的是()A.加强天气预报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C.发展耐旱农作物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13.农牧过渡带会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改变发生移动。推断在近代之前的农牧过渡带可能位于现在过渡带的()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C.现在位置 D.北方12.B13.B[第12题,甲地主要表现为过度农垦造成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应为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第13题,历史上的农牧过渡带位于现在的东南方向,由于过度农垦造成过渡带向西北方向移动。]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4~15题。14.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15.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14.B15.D[据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西北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该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N地位于东北地区,当地的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沙化。]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1);沙粒绝大部分在距沙床面10cm的高度内;输沙率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2)。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cm的高度内输沙率趋于0。(图中沙粒大小仅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大小)图1图2(1)简述风速从16m/s增至20m/s,该地区戈壁输沙率发生的变化。(2)判断风速为16~20m/s时,该地区距沙床面0~10cm高度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种树的原因。(4)分析该地区进行机械固沙与生物固沙后输沙率锐减的原因。[解析]第(1)题,风速从16m/s增至20m/s,该地区戈壁输沙率发生的变化,主要从图2中获取(高度不同,输沙率的变化不同)。第(2)题,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主要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戈壁地区粒径较小的沙粒少,悬移较少。风速为16~20m/s时,距沙床面0~1cm高度输沙率较小,结合图1可知蠕移距沙床面高度约为0~1cm,所以蠕移比重较低,故当风速为16~20m/s时,该地区距沙床面0~10cm高度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第(3)题,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种树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10cm高度内;二是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第(4)题,进行机械固沙与生物固沙后,一是增大了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风速;二是增大了土壤湿度,便于植物根系固沙。[答案](1)风速从16m/s增至20m/s,距沙床面0~2cm高度输沙率减小,距沙床面2~10cm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