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课后训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_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后训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_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后训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_第3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后训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_第4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后训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3\o"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选择题。1.俗称“干冰”的物质是()A.二氧化锰B.固体二氧化碳C.氢氧化钙D.碳酸钠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1:打开K1,从长颈漏斗加水没过漏斗下端,关闭K1,振荡。可以观察到气球变大 B.实验1可以验证CO2与水反应 C.实验2中下端的火柴先熄灭 D.实验2可以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3.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4.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来灭火B.制干冰C.温室内做气体肥料D.制化肥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6.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7.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二、填空题。8.在用石灰浆刚粉刷过墙壁的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②,因为有生成,墙壁表面有一层水珠,过一段时间由于炭火的烘烤,墙壁不但干燥得快,而且由于生成有,变得又白又坚硬。9.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冰上场馆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二氧化碳制冰自带环保属性,没有污染,相对于传统制冰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固态二氧化碳能用于制冷的原因是;水变成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一些运动场馆提供的直饮水需要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0.北京冬奥会速滑馆采取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向场下预埋的管道中通入低温二氧化碳,使表面水凝结成几毫米冰层。(1)水由液态凝结成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填字母序号)。A.水分子体积B.水分子间隔(2)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填字母序号)。A.作制冷剂B.灭火C.作气体肥料1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2)排入大气中的不断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3)饮用水硬度过大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4)爱护水资源之一是节约用水,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建议;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措施中可行是。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D.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12.“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的气候问题是,近几十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一些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工广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用(填化学式)吸收。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3)我国科学家研究用Ni﹣CoS2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O反应生成CH4和O2,原理如图,则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实验探究题。1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四、解答题。14.请回答下列与CO2和CO有关的问题。(1)鉴别CO2和CO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除去CO2中的CO可采用的方法是。(3)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俗称“干冰”的物质是()A.二氧化锰B.固体二氧化碳C.氢氧化钙D.碳酸钠【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选:B。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1:打开K1,从长颈漏斗加水没过漏斗下端,关闭K1,振荡。可以观察到气球变大 B.实验1可以验证CO2与水反应 C.实验2中下端的火柴先熄灭 D.实验2可以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B。【解析】A.实验1:打开K1,从长颈漏斗加水没过漏斗下端,关闭K1,振荡。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气球变大,故A正确。B.实验1只能说明CO2能溶于水,不能说明CO2与水的反应,验证CO2与水反应,需要滴入紫色石蕊,故B错误。C.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看到下端的火柴先熄灭,故C正确。D.根据实验2中下端的火柴先熄灭,从而可以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故选:B。3.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答案】D。【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于灭火,故A说法正确;B.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以用来生产碳酸饮料,故B说法正确;C.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常作为气体肥料,故C说法正确;D.氧气是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D说法错误。故选:D。4.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来灭火B.制干冰C.温室内做气体肥料D.制化肥【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A正确;B.制干冰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变成固体这一物理性质,故B错;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D.制化肥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A。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答案】C。【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于灭火,说法正确;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常作为气体肥料,说法正确;C.固体二氧化碳是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说法正确。故选:C。6.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措施可行;故选项错误;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措施可行;故选项错误;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措施不可行,因为不能禁止,要合理使用;故选项正确;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措施可行;故选项错误。故选:C。7.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答案】D。【解析】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等,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8.在用石灰浆刚粉刷过墙壁的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C+O2CO2,②CO2+Ca(OH)2═CaCO3↓+H2O,因为有H2O生成,墙壁表面有一层水珠,过一段时间由于炭火的烘烤,墙壁不但干燥得快,而且由于生成有CaCO3,变得又白又坚硬。【答案】①C+O2CO2②CO2+Ca(OH)2═CaCO3↓+H2O;H2O;CaCO3。【解析】①炭火盆中的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2CO2;②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墙壁反而更潮湿了,显然是有水生成的缘故,故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过一段时间由于炭火的烘烤,墙壁不但干燥得快,而且由于生成有CaCO3,变得又白又坚硬。答案:①C+O2CO2②CO2+Ca(OH)2═CaCO3↓+H2O;H2O;CaCO39.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冰上场馆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二氧化碳制冰自带环保属性,没有污染,相对于传统制冰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固态二氧化碳能用于制冷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水变成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一些运动场馆提供的直饮水需要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答案】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间隔;+4价。【解析】固态二氧化碳能用于制冷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所以能用于制冷;水变成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所以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间隔;+4价。10.北京冬奥会速滑馆采取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向场下预埋的管道中通入低温二氧化碳,使表面水凝结成几毫米冰层。(1)水由液态凝结成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B(填字母序号)。A.水分子体积B.水分子间隔(2)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BC(填字母序号)。A.作制冷剂B.灭火C.作气体肥料【答案】(1)B;(2)BC。【解析】(1)水由液态凝结成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水分子间隔;故答案为:B;(2)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灭火、作气体肥料;故答案为:BC。1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2)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CO2不断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3)饮用水硬度过大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4)爱护水资源之一是节约用水,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建议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措施中可行是BC。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D.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答案】(1)供给呼吸;(2)二氧化碳或CO2;(3)肥皂水;(4)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BC。【解析】(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2)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CO2不断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而软水含有较少的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当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后,硬水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泡沫,而软水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据此来选择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4)节约用水方法如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合理即可);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破坏水中生态环境,不利于防止水污染,故不可行;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可减少对水的污染,可行;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可防止水体的污染,可行;D.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禁止使用不太符合生活实际需要,故不可行;故填:BC。故答案为:(1)供给呼吸;(2)二氧化碳或CO2;(3)肥皂水;(4)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BC。12.“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的气候问题是温室效应,近几十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植被森林的大量砍伐等。(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一些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工广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用NaOH(填化学式)吸收。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植树造林或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3)我国科学家研究用Ni﹣CoS2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O反应生成CH4和O2,原理如图,则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答案】(1)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植被森林的大量砍伐等;(2)NaOH;植树造林或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3)CO2+2H2OCH4+2O2。【解析】(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的气候问题是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近几十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植被森林的大量砍伐等;(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有:植树造林、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3)我国科学家研究用Ni﹣CoS2催化剂,实现了CO2与H2O反应生成CH4和O2,则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故答案为:(1)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植被森林的大量砍伐等;(2)NaOH;植树造林或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3)CO2+2H2OCH4+2O2。三、实验探究题。1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变红。(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④(填序号)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