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四十三中学初一(下)期中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1页
2022年北京四十三中学初一(下)期中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2页
2022年北京四十三中学初一(下)期中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3页
2022年北京四十三中学初一(下)期中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4页
2022年北京四十三中学初一(下)期中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2北京四十三中学初一(下)期中历史(时间:60分钟)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5页,二道大题,2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5.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按考场座位顺序上交。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每小题2分)1.589年,隋灭掉,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是()A.魏 B.晋C.陈D.吴2.阅读右侧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关于隋朝初年社会发展状况的结论,恰当的一项是()年份项目581年604年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A.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并发展B.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开元盛世到来D.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3.“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据此,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有()①沟通了南北的交通②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③加强对全国的统治④推动造船业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A.唐高祖 B.唐太宗C.武则天 D.唐玄宗5.有学者认为,要认识唐诗需先认识“诗唐”。下列唐诗与唐朝社会状况对应正确的是()6.“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这些变化说明唐朝()A.自然环境十分恶劣B.妇女受教育程度高C.女性社会地位很低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7.下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国家日本新罗印度波斯姓名晁衡崔致远瞿昙罗骆元光官职秘书监翰林学士太史节度使A.发达的商业贸易B.兼容并包的风气C.和睦的民族关系D.等级森严的社会8.有学者说:这个国家的巨大魅力之一,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相当苦涩的绿茶、漂亮的碗和所遵循的精细仪式,都完完全全是那个时代从唐代的中国学来的。这个国家是()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9.下列人物中,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①鉴真 ②司马光 ③玄奘 ④华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请判断材料中所说的是()A.曲辕犁 B.耒耜 C.筒车 D.耧车11.某校学生研究唐朝历史,内容涉及:繁荣的经济、和睦的民族关系、多彩的文学艺术、开放的社会风气等。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民族交融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盛唐气象12.据统计:武则天时期,有67人为宰相,其中科举出身者20人,比例占30%;唐玄宗时期有26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12人,比例近50%;安史之乱后,有185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116人,比例近70%,进士为相者107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60%。这说明()①武则天时期,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 ②唐朝统治者比较重视科举制③武则天以后,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 ④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衰落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13.下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有()五代十国(部分)结束梁唐晋汉周吴吴越闽北汉宋灭北汉907-923923-936936-947947-951951-960902-937907-978909-945951-979979①政权并立 ②更替频繁 ③走向统一 ④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下列各项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A.永嘉南渡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黄袍加身15.宋初的统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重文轻武政策,其目的是()A.发展科学技术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C.改革科举制度D.促进各地经济交流16.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原因是()A.遭到诬陷,蒙受冤屈 B.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C.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D.扭转了宋金对峙局面17.观察图示,对其表述正确的是()秦朝汉武帝时期?北宋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隋朝 ②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唐朝③宋朝时纸币成为当时唯一的流通货币④纸币的出现反映出宋朝商业经济繁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北宋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到200万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南宋的财政收入完全依赖于对外贸易B.南宋财政总收入超过北宋C.外贸收入是南宋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D.北宋朝廷不重视海外贸易19.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论文。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①《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 ②《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③《略论宋代茶叶的生产与流通》 ④《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A.精巧的手工技艺 B.繁荣的宋代经济C.繁盛的商品贸易 D.发达的农业生产20.小夏在查阅宋代航海的史书中看到这样的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为缺漏的内容,你判断这部分内容应是()A.象限仪 B.经纬仪 C.指南针 D.航海图21.下列各民族首领与其建立的政权对应正确的是()A.元昊——金B.耶律阿保机——契丹C.努尔哈赤——辽D.完颜阿骨打——西夏22.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会子B.瓦子C.交子D.票号2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A.政治中心的东移B.商业的繁荣兴旺C.社会生活的丰富D.经济重心的南移24.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25.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土牢。文天祥的名句是()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二、综合题(本部分共4题,共50分。)26.(13分)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材料一杜甫《忆昔》(部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1)依据诗的前六句,“开元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洛阳。——王谠《唐语林》(2)请指出材料二中“安禄山反”所指的历史事件名称及其影响。(2分)(3)杜甫的诗有“”之称。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说明他的诗得此称号的原因。(3分)材料三据统计,《全唐诗》有诗歌48900多首,诗人2200多人。其中进士是盛唐时期诗人创作队伍中的生力军。诗家风格既有“摩诘之高妙,太白之俊逸,昌黎之奇崛,义山之窈眇”,又有“如郊之寒,如岛之瘦,如李贺之诡奇”;而杜诗则包罗万象,集众家之长。翻检唐诗,题材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讽喻诗、怀古咏史诗等等,描述内容从朝廷大政到市井风情,举凡三教九流、生活琐事等都被唐诗囊括殆尽。(4)依据材料三,概括唐诗的特点。结合所学,从多个角度分析唐诗兴盛的原因。(6分)27.(13分)文化交往与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蕃和亲材料一藏族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材料二松赞干布因娶公主更仰慕华风,又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学习诗书……还向唐朝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纸墨的工匠,都得到了允许。唐人陈陶《陇西行》诗云:“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唐蕃和亲对吐蕃发展起的作用。(2分)宋辽和议材料三①(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②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③神宗初即位,一日语及辽事,曰:“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2)材料三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对澶渊之盟的不同观点。请将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材料填写在横线上。(3分)支持“和议是统治者的耻辱”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不利于军事发展”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材料是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四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图(3)参照范例并结合所学,完成你对玄奘西行的简介。(4分)【范例】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4)结合所学,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28.(12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是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君主专制】中国学术思想之发展,先秦诸子而外,当以宋为最。……中国学术思想之发展,先秦诸子而外,当以宋为最。……其所以然者,殆由人主之奖进;而奖进之工具,即科举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一在古代,交通条件太差,出门非常辛苦劳累,大部分皇帝都是“宅男”。出远门较多的皇帝,首推秦始皇和隋炀帝。隋炀帝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巡游。607年北巡,征发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征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609年西巡,亲征平定吐谷浑,用计使西突厥泥橛处罗可汗降隋,设置鄯善等四郡,加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隋的疆域西边远及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尔羌河之西。炀帝每次游幸,“从行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说说你对隋炀帝巡视地方的看法。(2分)【中央集权】中央政府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中央对地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人将这些措施图示如下:(2)结合上述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4分)【官僚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创举,也是官僚制度的完善。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作用。(6分)《神童诗》(《神童诗》(北宋)汪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余秋雨《山居笔记·十万进士》29.(12分)某历史研究小组开展了“经济视角看宋朝”的主题探究活动。探究1:城市发展(1)观察图片,比较唐宋都城形状布局和商业活动的不同特点,完成下表。(6分)都城特点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形状布局①未完全形成对称布局③商业活动主要商业活动限于东、西两市②城外形成新的商业区探究2:边界互市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四处榷场。在宋辽边界贸易中,宋输出的商品以农产品、手工制品和海外香料为主。而辽则主要输出牲畜、皮货、草药、矿物井盐类。对于敏感商品,宋辽都有严格限制,辽严格限制军用战马出口到宋,宋对制作火药所用的硫磺和硝、金属铜铁、兵器弓箭等也严格限制出境。(2)结合材料,边界榷场贸易体现出宋与辽之间怎样的关系?(2分)探究3:海外贸易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水罗盘(模型)宋代蹴鞠铜镜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广州十三行(3)研究小组的同学拟制作“图说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展板。以上图片中他们可直接选用哪两幅?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ABADBABCDDA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CBCBCDDB二、综合题(共50分)26.(共13分)(1)表现: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口众多、社会安定等。(答出2点,给2分)(2)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2分)(3)“诗史”(1分)原因: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2分,具体回答两则材料的相同点可酌情给1分)(4)特点:数量巨大,名家辈出,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答出2点,给2分)原因:政治上,科举制以诗赋取士推动了文人的诗歌创作;经济上,国力的强盛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风气上,包容与开放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唐诗的蓬勃发展;统治阶级对于文学的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