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教学设计教学主题谋求互利共赢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谋求互利共赢》。在上一个框题学习了《推动和平与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再接着学习这一框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各国及其人民的措施,了解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学生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国家、对世界的认识相对还是比较局限的,他们的生活简单、紧凑、压力大,不一定能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局势等等的变化,部分学生甚至对相关知识完全不知或存在误解。所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全球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担当,对于即将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探究当今世界,各国应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还需要怎样努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全球意识,树立共同利益观和共同担当的价值观。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囗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囗移动学习囗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节课采用了“翻转课堂模式”,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在课前预习阶段采用了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了视频、PPT、多媒体展示等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展示、生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讲授,达成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课前复习制作导学案,设计任务单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提问:如图所显示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思考、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越国界和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亟需加强国际合作。自主思考发言下载视频截取视频准备图片讲授新课探究一:应对全球性问题【活动一】为什么要构建命运共同体材料一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1997年的金融风暴把笙歌一片的东南亚带向了一个万户萧疏的时代。材料二共同挑战和外部性威胁使人类社会命运与共。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以军事威胁为代表的传统安全威胁不但迄今阴魂不散,而且以“9·11”恐怖袭击为标志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愈演愈烈,恐怖主义肆虐、生态环境恶化、毒品走私以及跨国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是跨国性,其所带来的危害扩散性表明,国与国之间一荣未必俱荣,但一损俱损却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一幕幕血腥的事实提醒我们,解救人类的安全困境绝非一国所能应对。“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抱团取暖,更加注重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材料三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22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思考、探究、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材料一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材料二说明了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材料三说明了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下面同学们拿出导学案,上面有三段探究材料,按照我们事先分好的小组,以小组单位针对各自材料后的问题,结合课本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小组成员交流发言,教师点拨指导。根据探究讨论,教师展示并完善结论。下载视频截取视频【活动二】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一共同利益是共同体生命之源。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厚植共同利益,化解旧秩序的惯性掣肘。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其核心是各国平等、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其本质是要重塑和谐发展的国际秩序。材料二2022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大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体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其出发点和目标都基于共同利益的建设,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对此做出正面向上的积极评价。材料三在存在共同利益的国际社会中,由于实力的不均衡、相互依赖的不对称,国家获利大小并非对等。因此,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一定要秉承公平正义的理念,奉行互利互惠的原则,追求合作共赢的结果,在关注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这正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也是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内涵。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阅读并分析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说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树立共同利益观。国家间要加强合作,相互信任,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需要,注重人类长远利益,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话、谈判、协商等方式促使各国达成共识,敦促各国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目标采取一致行动。用视频和材料比较直观地呈现经济全球化,让学生感受各国如何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运用百度图片进行搜集探究二:关心共同命运【活动三】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还需怎样努力?材料一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材料二当前,世界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特别是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我们必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材料三全球意识是全球问题出现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出现的,是在20世纪,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的。近年来,“全球意识”一词陆续在学术界出现,全球意识是相对于狭隘的民族意识而言的。蔡拓教授认为:“全球意识是指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制,以全球的视野去考查、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全球意识的立足点有两个:一是具备国际视野,承认人类有共同利益;二是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学生根据提示和前面所学自由发表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还需加大努力,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二是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三是我们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做出分析和阐述,理解思考我们如何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政治学科素养。运用多媒体展示体系构建师生共同构建体系师生共同构建体系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