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4页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02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录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历史条件创立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

(诞生标志)课堂小结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对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②一些先进分子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19世纪初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开始摆脱早期资本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马布利摩莱里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8世纪初期中期最高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倡导建立“实业制度”,采用说服的方法,结果钱财花光,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倡导“和谐制度”,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没有富翁支持他。在美国买地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结果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无法持续下去。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来哪些构想?为什么以失败告终?(3)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进步性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局限性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名称时间纲领(口号)斗争形形式结果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武装起义失败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集会、罢工、起义、和平请愿。失败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反对私有制社会武装起义失败探究与分享2:通过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及其结果,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的意义:①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名称时间纲领(口号)斗争目的斗争形式结果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提高工资经济/政治斗争(武装起义)失败英国宪章运动1842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获得选举权政治斗争(集会、罢工、起义、和平请愿)失败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反对私有制社会反抗资本家的过渡剥削经济/政治斗争(武装起义)失败从斗争形式来看,比较三大工人运动的异同?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缺乏思想理论斗争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工人运动的兴起(2)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①经济斗争(钱)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易接受的形式,因为它涉及无产阶级的直接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只有重视经济斗争,才不会脱离群众。单纯的经济斗争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的地位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工人运动的兴起(2)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②政治斗争(权)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势,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1963年《我有一个梦想》1965年美国黑人获得普选权反对种族歧视的示威游行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工人运动的兴起(2)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③思想理论斗争(魂)思想理论斗争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灵魂,是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资本主义的发展1825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1825年经济危机是由普遍的生产过剩引起的,最先表现为货币危机。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英国七十多家银行破产,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1)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2)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经济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的意义:①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小结: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阶级基础经济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发展16-19世纪初英法-300多年法国1831-1834英国1836-1848德国1844年1825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国内爆发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研究社会历史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唯物史观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3揭示1建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4揭示1找到1指明)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唯物史观揭示了: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③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④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唯物史观【拓展】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承认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唯心史观:即历史唯心主义。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它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2)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③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3)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小结: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揭示了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主要内容意

进步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方向。(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01时间:1848年2月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历史条件创立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

(诞生标志)课堂小结2021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方向,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小组讨论:欣赏《共产党宣言》诵读节选,概括其核心内容。“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01时间:1848年2月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②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02主要内容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依靠力量和领导政党”,有“实现路径”——科学03历史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进程影响深远。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区别阶级本质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革命斗争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革命主体没有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规律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社会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比较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课本笔记)(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3)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4)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1234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站在时代前沿指引人民改造世界为人类求解放揭示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及其鲜明特点,P17相关链接(有理)(有人)(有路)(有未来)拓展思考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特点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21三.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871191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1C二战后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从蓬勃发展到严重曲折从中国创造到世界旗帜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世界范围大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一国走向多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实际相结合,结合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提出一国胜利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论断的正确性。十月革命当日,《土地法令》通过,法令规定:立刻无偿没收地主土地,宣布实行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国有化。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宝藏都是全民的财产。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结合材料,简述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并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2.一国成功——十月革命的胜利

(1)爆发:时间:1917年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者共同占有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灭剥削、互助合作③产品如何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事件的发生,能否说明社会主义丧失活力?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3.发展多国——二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4.严重曲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5.迎来新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30多年前,苏联解体。西方学者惊呼:“历史终结了。”即资本主义已取得历史终结性胜利。但是,“历史终结论”错了。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的历史不会终结”,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历史不会终结”?(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1.全面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历史性飞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归纳提升2.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归纳提升0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02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第二次飞跃03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历史条件创立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

(诞生标志)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发展:从一国到多国曲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尝试:巴黎公社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考向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理论的飞跃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③空想社会主义勾画的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对点练习答案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①说法错误。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不符合题意。考向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主义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下列对《共产党宣言》理解正确的是①理清了世界历史逻辑,科学把握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充满斗争精神,为工人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③秉持人民立场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思想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其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①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