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第1页
4.1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第2页
4.1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第3页
4.1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第4页
4.1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组备课组长主备教师参与教师集备时间课题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素养目标读图能力:通过读地理要素变化示意图、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图,会分析世界人口不同阶段的增长特征、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综合思维: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含义,会解读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区域认知:通过学习,学生能在地图中精准识别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教学重点1.不同阶段世界人口的增长特征。2.人就自然增长率的含义。3.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教法与学法讲授法、讲解法、问题启发法教具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执教修订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看到这个课题,大家能想到点什么呢?(学生:世界人口有80亿,主要有三大人种等。)教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本节中课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多媒体展示:壹、人口变化;贰、人口分布;叁、人口问题、肆、不同人种)教师:因时间关系和内容总量,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和解决前两个问题,我将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为:人口的变化与分布。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以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读图能力:会分析世界人口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综合思维1:能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区域认知:能识别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综合思维2:会解读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讲授新课:现在,我们进入第一个主题:人口的变化的学习。一、人口的变化教师:这里,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一个特殊的时钟和几组特别的数字,请大家来看。(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实时统计数据)教师:大家从跳动的数字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世界人口现在有80多亿,人口在不断地增长等)教师:大家观察的十分仔细,结合大家的表述,现在,我向同学们明确2点内容:1.人口总数:80亿!(2022年11月15日)2.变化趋势: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增长。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一样吗?(学生:不一样),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人口变化曲线,来探究不同阶段人口的增长特征。3.增长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注意: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纵轴表示的是什么?曲线平缓或陡峭能说明什么问题?统计的起点大约是哪一年前后?统计的终点是哪一年前后?)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两个时间点:1975和1950,1975年前后,发生了工业革命,1950年前五年的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通过这两个时间点,我将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两个阶段,即A阶段和B阶段(多媒体同步展示)。请大家首先观察:B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学生:人口增长迅速。教师:没错,这也是教材中对世界人口第三个增长阶段的表述:二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那么,A阶段,人口增长的速度如何?学生:比B阶段慢多了,但是也有人眼可见的明显增长。教师:大家观察的很具体,这个阶段其实就是人口增长的第二阶段: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思考一下:为什么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客观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请同学们大胆思考:工业革命前,尤其是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多媒体展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想象曲线)教师:18世纪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这是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阶段。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一起来探究一下:二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微思考1:二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各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各有不同,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评价人口的增长快慢呢?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全新的名词:人口自然增长率。4.评价指标教师: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什么来决定?(学生快速在书中查找,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予以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那么,它的结果必然是多重的,有可能大于零、小于零,或者等于零。大家知道他们分别意味着什么吗?(学生:大于零,说明人口在增长,小于零,说明人口在减少,等于零,说明人口不增不减)教师:当今世界,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比较缓慢,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亚洲、非洲等一些地区和国家,人口增长率很高。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增长不光受到自然增长的影响。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多媒体出示:世界各大洲人口数和平均人口增长率)教师:请同学们查找: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和最低的大洲?教师:注意观察北美洲人口增长率:0.66%,比欧洲高出很多,同为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为什么北美洲人口增长率要比欧洲高出很多?(学生:跟人口的迁徙有一定关系。)教师:是的,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在教育、科技等方面优势明显,对其他国家人口迁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图表,来具体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学生活动: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归纳人口每增加10亿所表现出来的人口增长特点额趋势。)教师:同学们,到这里,关于人口的变化这一主题我们就基本上全部学习和解决完毕了,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主题:人口的分布的学习。二、人口的分布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从宇宙中看地球人口密度。教师:同学们,你们送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些地方人口稠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教师:是的,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视频中出现一个新名词:人口密度,大家知道什么是人口密度吗?(学生快速查找有关内容,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明确: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区域人口数量(人)/区域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越稠密!教师:现在,我们一起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区和稠密区,并尝试思考其背后的原因。1.人口稀疏区学生活动:观察A、B、C、D所在的位置,判断他们是人口的稀疏区还是稠密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及所学内容阐述观点)教师明确:A:维度高,气候寒冷;B:雨林地区,气候湿热;C:地势高,气候寒冷;D:沙漠地区,极端干旱。教师小结:世界人口稀疏区一般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吗?有四个地区属于比较典型的人口稠密区,我分别用甲乙丙丁来标注,大家能精确描述他们的位置吗?2.人口稠密区(多媒体展示:标注有甲乙丙丁的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活动:观察甲乙丙丁所在的位置,识别它们所在的大洲及具体位置。教师明确和小结: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四个人口稠密地区的位置,尝试用一句话描述世界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观察多媒体问题填空,尝试表达,教师做好引导和纠正)教师明确: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教师: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这四个地区能成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对欧洲和亚洲人口稠密原因的表述,以此得到启示)师生活动:尝试列举人口稠密区的形成原因(学生自主思考和同伴思考,教师做好引导)。微思考2:世界人口稠密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人口稠密区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等。(2)社会经济原因: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等。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主要聚焦人口的变化与分布两个方面,认识了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的稀疏稠密地区等问题,了解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含义,深度思考了影响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原因,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注意梳理总结,加强情景式知识的运用和练习,争取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检测: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各洲人口增长。读图,完成1—2题。1.(2023北京大兴期末)1950—2019年各大洲人口() A.亚洲增长速度最快 B.欧洲增长人数最少 C.非洲增长速度最快 D.非洲增长人数最多2.(2023北京大兴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大洲人口数量比较均衡 B.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相对均衡 C.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很缓慢 D.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