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下无指与非指
“非指”乃“为”不是指一件,而是指一件不知名的事情。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③。非指者天下④,而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兼不为指。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⑤,未可。且指者,天下之所兼。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使天下无物指⑥,谁径谓非指?使天下无物,谁径谓指?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非指⑦?①物:天地万物;指:同“恉”、“旨”,相当于今人所谓的概念。《墨经·经下》:“指,谓。”(据梁启超校释)谓,即事物的称谓。《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此“指”之义,和“意”字同。公孙龙所谓“指”,也有他们所说的那些意义,可以引伸为概念、共相、一般。因此,它和一般作动词用的“指示”、“指出”等有别。②而指非指:上一“指”字是“物指”,后一“指”字才是本来意义上的“指”,如云白马不是马。有人说,两“指”字意义一样,如云马不是马,同语反复,不对。③谓:与“为”通。④“非指”二字连用,为公孙龙哲学的专有名词,意思是“不是‘指’的东西”。⑥金受申云:“‘有不为指’即‘非指’,‘无不为指’即‘指’,以‘非指’为‘指’,当然不可。”金说是。⑥物指:物的形、色属性。“物指”虽由“指”相与而成,但它已不是原来的“指”,所以又称为“非指”.⑦此句,有的版本作“而乃与为指”,据金受申、伍非百校,补一“非”字,“天下无‘指”具体的物莫不是“指”的显现,而“指”的显现却不是“指”。天下没有“指”,物就不可以成为物。不是“指”的东西充满天下,而物可以说是“指”吗?“指”(对感官的感觉而言)是天下之所无的东西,物则是天下之所有的东西。把天下之所有的物,当作天下之所无的“指”,是不可以的。天下无“指”,因而物不可以叫做“指”。不可以叫做“指”,因为它不是“指”。所以说物不是“指”,是因为具体的物莫不是“指”的显现.所谓“天下无‘指’,因而物不可以叫做‘指’”,并不是说物不是由“指”相与而成。既然物没有不是由“指”相与而成,那么具体的物就莫不是“指”的显现。具体的物既然莫不是“指”的显现,那它们就不是“指”了.“天下无‘指’”的说法,产生于万物都各有自己的名称,而(物的名称)不是“指”。把不是“指”的物的名称都当作“指”,那么天下也就没有“指”的存在了。所以,把“有不为指”的物的名称,当作“无不为指”的“指”,是不可以的.而且,“指”是兼通天下万物的。天下的“指”虽然(对感觉而言)是无,但天下的物不能说没有“指”。天下的物不能说没有“指”,是因为天下的物没有不是由“指”相与而成的。天下的物没有不是由“指”相与而成的,那么具体的物就莫不是“指”的显现了.“指”,不是“非指”。“指”相与而成的物,才是“非指”。假使天下没有“物指”,谁还能说有“非指”?假使天下没有物,“指”没有显现,谁还能说有“指”?假使天下有“指”而没有“物指”,谁还能说有“非指”?谁还能说没有任何一种具体的物不是“指”的显现?而且,“指”本来就是自行转化为“非指”的,何必要凭借物,才能成为“非指”呢?《指物论》对人的意识内涵的阐述,人提出了“概念”的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概念,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都要提出具体事物的概念,一个温度描述概念与“概念”概念的概念。一个说,人《指物论》是公孙龙哲学的纲领。它通过“指”、物关系的论证,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作出了多元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答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概念(共相、一般)是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反映。没有具体事物,就没有这类具体事物的概念,如像没有各种具体的马,就没有马概念一样。因此绝不能颠倒过来,认为概念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更不能说具体事物是概念的产物。凡是认为概念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归根结底,都要陷入客观唯心主义。《指物论》主要论述了“指”的特性以及“指”与物的关系。它的逻辑思维是首尾一贯的,不必硬去划分什么主、客。下面按照他的逻辑推论过程作些具体分析。一“无”即“指”,“则“则”什么是“指”?“指”,有指而谓之之义,它的引伸意义相当于今人所谓概念、共相、一般。如《白马论》的“马”、“白”,《坚白论》的“坚”、“白”、“石”,《通变论》的“左”、“右”、“羊”、“牛”、“马”、“鸡”、“青”、“白”、“黄”、“碧”等等,都是公孙龙所谓的“指”。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物莫非指”。辛从益注:“物者,形也;指者,形之主也。有是形必有主是形者。……如候虫时鸟飞鸣孳化,彼必有所以飞鸣孳化者矣,是‘物莫非指’也。”这是符合公孙龙的原意的。这就是说,“指”是物的主宰,是第一性的东西,而物则是为“指”所显现、由“指”所创造的第二性的东西。如白马即由“白”、“马”二“指”,坚白石即由“坚”、“白”、“石”等等“指”相与而成。另一方面,是“而指非指”。上一“指”字乃就“物指”而言。“物指”与“指”不同,它是“指”有所“兼”、有所“与”的结果。许多“指”相与而成“物指”(物的种种形、色属性),进入人们的感觉领域,即见有物。“物指”不是原来的“指”,所以又称为“非指”。如“白”、“马”二“指”已相与而为白马,就不是原来的“马”或“白”了。所以,白马(“物指”)既非“马”(“指”),也非“白”(“指”)。这便是“而指非指”的意思。“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是公孙龙哲学的总纲,也是一切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有人说《指物论》“旨趣空深,全似楞严”(傅山语),但若抓住这个纲,并不难迎刃而解。接下去,他从“指”与物的不同,论证了“指”的基本规定性——“离”、“藏”。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这里所谓“无”,是就感觉不到而言,并非真无。在公孙龙看来,“指”是脱离具体的物而独立自藏的,它在时、空中不占位置,不是感觉的对象,对人们感官的感觉而言是“无”,所以说:“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但具体的物是在时、空中占有一定位置的、为人们感觉得到的东西,对人们感官的感觉而言是“有”,所以说:“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把感觉得到的物,当作感觉不到的“指”,是不可以的。所以说:“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指”既是“天下之所无”,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到哪里去了呢?那就是“自藏”起来了。《坚白论》所说的“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就是对“指”的独立自藏所作的一个诠释。“无”与“自藏”是不可分的,惟其“自藏”,故对人们感官的感知而言是“无”。因此,公孙龙所谓“无”,同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无”一样,都是指的一种超越人们感知的最高精神实体。“指”既独立自存,那么世人所谓“天下无指”的说法是怎样产生的呢?公孙龙说: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兼不为指。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这就是说,“天下无指”的说法的产生,是由于万物各有自己的名称,而世人混淆了“指”与“名”,便以为除“名”之外,不复有“指”的存在。在公孙龙看来,“名”与“指”是有区别的,“名”是个别的物(实即“物指”)的称呼,而“指”则是抽象的共相、一般,所以说事物的名称不是“指”。个别的物的称呼既不是“指”,如把它们叫做“指”,那么“兼不为指”,天下也就没有独立自藏的抽象的“指”之存在了。因此,公孙龙反对将“有不为指”的个别的物的称呼,当作“无不为指”的“指”。所以说:“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总之,照公孙龙看来,“指”是“无”,是脱离个别的抽象的共相、一般,是超时空的绝对;而且,彼此之间没有关联和转化,是绝对分离、孤立、静止、僵化的。这就是“指”的“离”、“藏”。对“指”的这种特性的分析,贯穿在公孙龙的全部著作中。《白马论》的“白马非马”,《坚白论》的“离坚白”,《通变论》的“二无一”,都是对“指”的“离”、“藏”特性所作的具体说明。这种观点,同唯物辩证法是针锋相对的,是地地道道的多元的客观唯心主义。三从“一般果实”到“指”再次,从“非指”即物,论“物莫非指”。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这就是说,“指”对感官的感知而言既是“无”,故不妨说“天下无指”。“指”是“天下之所无”,物则是“天下之所有”,所以“物不可谓指”。说具体的物不是“指”,是因为具体的物莫不是“指”的显现。说物不是“指”,即个别的物不是共相、一般,这并不错。“指”是形而上的,物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指”与形而下的物当然不同。我们在前面已说过,公孙龙是否认“指”与物、即物质与精神存在同一性的。但如果他只坚持这种“指”、物互离的观点,而不解决它们的相互关联和统一问题,那么就将陷入“指”、物二元论,无法构成客观唯心主义的思辨体系了。所以他又说: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使天下无物,谁径谓指?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这就是说,“指”虽“离物”,而又“在物”,“指”与物是不可分的。这里,公孙龙采取的是“假物以明指”的方法。所谓“使天下无物”、“天下有指无物指”云云,都不过是用来证明“指”的主宰作用,以及“指”与物的不可分离而已。由此可见,公孙龙陷入了“自语相违”的矛盾。这种逻辑矛盾,是一切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固有的内在矛盾,是由它们体系的性质决定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揭露说:“思辨的思维从各种不同的现实果实中得出一个抽象的‘果实’——‘一般果实’。所以为了要达到某种现实内容的假象,它就不得不用这种或那种方法从‘果实’、从实体返回现实的千差万别的果实,返回到梨、苹果、扁桃等等上面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七二页)从现实果实达到“一般果实”,即由物到“指”,是不能不“离物”的,否则就不能把事物的属性抽象成为脱离客体的独立存在的实体;而从“一般果实”再返回到现实果实,即由“指”到物,“指”又不能不“在物”,否则怎么能显现共相、一般的第一性和主宰作用。这样的逻辑矛盾,是公孙龙无法避免和解决的。其原因就在于他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作了颠倒、歪曲的反映。那么,“指”怎样显现它的第一性作用,又怎样由“指”到物呢?他说: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为)物。且指者,天下之所兼。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非指?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肯定“指”是“天下之所兼”。所谓“兼”,就是“不定其所指”的意思。用《坚白论》的实例说,就是“物白焉,(而白)不定其所白;物坚焉,(而坚)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所以,“坚”、“白”等等“指”(共相、一般)不是内涵于具体的物——如石之中,而是独立自存的。第二、每一个具体的物都是由许多“指”相与而成的。所以说:“天下无指,物无可以为物。”“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这就是说,天下虽没有独立之“指”可见,但个别的物不能说不是由“指”相与而成。“指”是第一性的和主宰的东西,物则是为“指”所创造的第二性的东西。由“指”到物的过程,就是观念外在化为物质的过程。第三、由“指”到物是直接转化的,不必藉物为中介。“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此处的“指与物”,不是说“指”附丽在某物上,而是说“指”自行相与而为“非指”、即个别的物。杜国庠同志在《论公孙龙子》中说,怎样由“指”到物,在本书中有两种“好像互相矛盾”的说法:一种是“‘指’藉‘物’而显现为‘物指’,因而有‘个别的物’”;另一种是“‘指’本来就直接转化为‘物指’,无须藉‘物’而显现”。他指出,“公孙龙的真意是在后一说的。为什么呢?《坚白论》说:‘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前者的二,谓白和石;后者的二,指石和坚。《白马论》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坚白石和白马,在他看来,可分离为颜色、形状、硬度等等‘物指’(实即物的属性),又离而为种种独立自藏的‘指’。倘照他的方法分析下去,结局可以把‘物’分解为种种的‘物指’,得到互相独立的种种‘指’,而物体便失其存在了。”所以,“由‘指’到‘物’的过程中间,‘指的负荷者’,即‘指与物为指’之‘物’,是没有它的位置的。‘指’要转化为‘物指’,就只有直接转化的一途。”(《杜国庠文集》第一〇一——一〇二页)这个分析,是深刻的。总之,由“指”到物,就是由许多独立的“指”直接相与而为个别的物,如“马与白”即为白马,“坚与石”即为坚石等等。在此一转化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作为材料,也不必凭藉某个具体的物为媒介。“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非指?”所谓“自为”,就是不“待于物”而自行转化的意思。在这里,可以明显的看出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以及唯心主义自己“进化”的痕迹。战国初叶的老子,虚构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万物发生过程:“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说,有“道”才有“气”,有“气”才有天地万物。“气”是原始的物质,是由“道”到具体的物的中间环节。战国中叶,唯物主义的宋尹学派批判改造了老子的命题,提出“气,道乃生”,就是说,有“气”才有“道”,把“道”看成是物质自身运动的规律。这是对唯心主义不利的。所以公孙龙根本避开了这个物质性的“气”,而由“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工程师实操考核的试题及答案
- 决胜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设计师职业规划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设计流程管理题及答案
- 公司法 司法试题及答案
- 探讨2024年美术设计师考试题型试题及答案
- 机床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的教学与培训方法 试题及答案
- 三天面试题及答案
- 汶上二招试题题库及答案
-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第一节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形考(专题检测一至八)试题及答案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管理服务方案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II)-临床用药解读
- 贫血中医辨证分析
- PLC的故障排除与维护技巧与方法
-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选择性必修共7册词汇表汇总(带音标)
-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3利用HFSS仿真分析矩形波导
- GJB9001C内部审核检查表
- 烟草雪茄培训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