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对比研究_第1页
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对比研究_第2页
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对比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前,除了手术切除外,还采用了微波、高频和氨刀等局部癌症治疗方法。如何正确判断微创治疗后靶区病灶的坏死部位和范围、内部血流情况,是客观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增强CT被认为是评价肝癌消融疗效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共同之处是显示肿瘤内的血流情况。本研究选取69个进行射频治疗的(RFA)肝癌病灶,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以探讨二者在术前瘤体大小测值、病灶数量和术后疗效评估、发现新生病灶等方面的价值。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肺癌灭活的敏感性比较本组54例为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男42例,女12例,年龄34~76岁,平均55岁。54例患者69个病灶(原发性肝癌49个病灶,转移性肝癌20个病灶)均经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采用百胜TechnosDU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实时谐波成像技术(CnTI),探头型号CA431,频率2.5~5.0MHz。应用意大利Bracco公司超声造影剂SonoVue。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入人体,对检查过程进行内存和录像。肿瘤消融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回声及造影剂灌注情况等,评价RFA疗效。在首次RFA治疗后10min,超声造影显示肝癌病灶局部有异常增强者,针对造影增强部位,再次行RFA,并于治疗后10min超声造影,病灶各期均无增强而结束该次治疗。1个月后复查,发现消融灶有局部增强者,针对肿瘤增强区域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疗效;并与1个月内的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造影前后分别测量病灶最大直径。于门脉相、实质相扫查全肝,了解有无细小病灶或新生病灶。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做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做组间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RFA治疗后1个月,消融灶各期均无增强作为肿瘤完全灭活的依据(图1),则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敏感性分别为96.8%(60/62)、96.7%(58/60);以动脉期肿瘤病灶内有增强提示肿瘤残留,则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特异性分别为85.7%(6/7)、83.3%(5/6);两者评价肝癌消融后疗效的准确性分别为95.7%(66/69)、95.5%(63/66)。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检验,P>0.05)。在首次RFA治疗后10min超声造影显示:7例10个肝癌病灶局部有异常增强,针对造影增强部位,再次行RFA,并于治疗后10min超声造影,病灶各期均无增强而结束该次治疗。1个月后复查,4例7个病灶于动脉期有增强,穿刺活检后6例证实为肿瘤残留,1例为炎细胞浸润(图2)。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未发现1例患者病灶内有血流信号。增强CT有1例病灶无增强。RFA治疗的69个病灶的最大直径:常规超声测值为(42.6±20.3)mm,超声造影测值(46.1±21.4)mm,增强CT测值(45.2±21.1)mm,前者与后两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54例患者常规超声共检出58个病灶,超声造影共检出69个病灶,发现新生病灶11个,5个病灶直径<1cm,增强CT共检出66个病灶,3个小于1cm的病灶未观察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公认以增强CT扫描显示无强化作为判断热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的重要指标。增强CT显示无强化,其病理基础为肿瘤凝固性坏死无血供。超声造影技术能敏感地显示肝癌治疗后残存肿瘤内细小的血流信号,达到了与增强CT相同的诊断价值,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残癌和肿瘤复发的指标。本研究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超声造影显示的62个无强化的消融灶,2个病灶消融术后1个月,AFP始终增高,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均未发现新生病灶,临床考虑可能原病灶仍有存活,故再次行RFA治疗,术后1周,AFP下降,说明治疗灶完全坏死。回放RFA治疗前超声造影录像,发现这2例病灶均为周边环行增强的少血供类型。因此超声造影对富血供型肝癌RFA治疗后是否有存活较敏感,对少血供型肝癌疗效的判断存在困难,术前超声造影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血供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估比较重要。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引导电极放置在残余肿瘤部位,进行定位治疗,并对肿瘤治疗后即刻疗效进行判断,这是增强CT无法做到的。评价肝癌灭活的特异性比较:即判断肝癌有存活的敏感性比较,二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本组7例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检查,于动脉期病灶周边部、局部分别有强化,6例经穿刺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为肿瘤存活,1例为治疗后凝固区周边的环行强化,穿刺后病理报:周围组织充血、炎细胞浸润和坏死组织。有文献报道,肝癌RFA治疗后坏死灶周边部的环状增强和残余癌有区别,鉴别要点为凝固区周边的环行强化薄而均匀,包绕整个治疗区域,在门脉期、实质期仍为高密度或等密度;而术后残余肿瘤则表现为局灶的、形态不规则的结节状强化,在门脉期和实质期密度下降,呈低密度改变。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坏死灶周边部的强化,应采用多种指标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降低假阳性的发生率。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评价肝癌消融后疗效的准确性比较,分别为95.7%(66/69)、95.5%(63/66),二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也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测量病灶最大径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前者与后两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罗葆明等对66例行手术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手术测值的比较,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测值与手术标本测值无显著差异,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值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这就提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更能准确地反映病灶的实际大小,有助于术前明确RFA对病灶的消融范围,指导临床治疗,以期达到最好的疗效。在检出病灶方面比较,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尤其是对直径1cm以下的小病灶较敏感,RFA治疗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明确病灶数量、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增强CT对直径1cm以下的小病灶容易漏诊,一可能是由于肿瘤血管细小、CT强化不明显所致;二可能由于患者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