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_第1页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_第2页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_第3页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_第4页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

第七课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高中政治统编新教材网

原创作品学习进行时:平“语”近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目录议题一:古籍经典: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议题二:缘起何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总议题:

从《典籍里的中国》中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议题三:迈向何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古籍经典

—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议题一议学情境:《典籍里的中国》简介议学任务:《典籍里的中国》简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此外,还有哪些内容?典籍简介《尚书》展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以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天工开物》逆境下著书,晚年耕读持家,福泽百姓的农本思想、科学精神。《史记》以“家国一体”的大一统思想为主题基调,以子承父志、著书立说的实录精神,《本草纲目》聚焦中华医学典籍,增进大众对中华传统医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孙子兵法》感悟古代兵法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历史真谛,理解“以和邦国”“以和为贵”的血脉传承。《楚辞》延续“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徐霞客游记》感受这位千古奇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人生理想,以及追根溯源、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道德经》展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奥义,致敬哲学先贤、东方智慧《周易》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歌颂先贤们敬天爱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美德。探究问题:你能从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吗?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探究问题:你能从上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吗?社会和谐向上向善议学提示仁爱、民本、农本、科学精神、家国一体、子承父志、著书立说、实录精神、坚定意志、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仁德智慧、风骨性格、仁、以和邦国、以和为贵、上下而求索、朝碧海而暮苍梧、探求真理、求道、悟道、传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敬天爱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1)就文学而言,先秦的《诗经》《楚辞》《尚书》,西汉的乐府诗,东晋的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相关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2)就艺术而言,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青铜艺术、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唐宋元时期的宫廷画和文人画、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3)就哲学而言,先秦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子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明清的实学,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先哲思考宇宙、问辩人生的思想硕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孔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韩非子(4)就科技而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古代发明和发现早于欧洲数百年之久。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张衡地动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提示: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不能一概而论。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议题二缘起何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2.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

(3)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包容性)(2)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创新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医药学传统产生于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致其亡国,文化湮灭产生于约公元前35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现沉睡千年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以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文化产生于约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春秋……宋元明清……至今,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比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侧重不同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汉字史书典籍是源远流长的见证。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联系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①源远流长(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从未间断)②博大精深(从横向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补充: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和意义

中华文化在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迈向何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议题三议学情境归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今天,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多种场合,人们往往行跪拜礼,给长辈磕头表达尊敬和孝道。厦门一学校学生在学校操场上集体做“跪拜礼”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称赞:跪拜礼是一种文化,值得弘扬传承下去!也有人反对,称跪拜礼是封建糟粕,应该剔除。对此,你怎么看?5.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内涵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侧重点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知识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抗疫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1、生命至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2、举国同心——“人心齐,泰山移。”出自《增广贤文》。3、舍生忘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出自《孟子》。4、尊重科学——“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出自《庄子•天下》。5、命运与共——“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出自《古今贤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学习进行时:平“语”近人思想政治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人民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议学情境: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对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的意义对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意义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凝聚力的意义)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对解决今天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课堂总结1.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民共识。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总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③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随堂训练C2.(2021·北京)近期,北京调整了千余处公交车站名称,其中多处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如“祈年大街北口”站改为“打磨厂”站,“龙潭路西口”站改为“东四块玉”站,“东花市大街”站改为“铁辘轳把”站……老地名的恢复留住了一份念想。公交站“唤回”老地名()A.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B.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C.是对地名文化意义的挖掘,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的文化生命力D.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融合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民族传统精神随堂训练B3.(2021·山东·高考真题)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由此可见()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随堂训练C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