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1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2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3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4页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投标方案目录第一章服务方案 11.1.项目概况 11.1.1.历史灾害调查 21.1.2.综合减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21.1.3.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21.1.4.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31.2.地震任务 41.2.1.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41.2.2.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 41.2.3.地震承灾体调查 41.2.4.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 41.2.5.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41.3.本项目背景理解、对项目的总体认识、项目需求分析、工作开展思路 61.3.1.背景理解 61.3.2.项目认知 91.3.3.需求分析 1.3.4.工作开展思路 1.4.普查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实施方案 1.4.1.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及与本项目的关联程度,项目特 1.4.2.难点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方案 201.4.3.编制内容、编制依据、编制流程 1.4.4.本项目服务方案编制流程 2第二章质量、进度保障措施 2.1.项目质量风险的预判、质量控制措施、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措施 2.1.1.质量管理流程 2.1.2.质量检查内容 2.1.3.项目部检查验收 2.1.4.公司级检查和验收 2.1.5.质量要求及控制体系 2.2.保密制度(针对本项目的保密制度及保密措施) 2.2.1.总体要求 2.2.2.生活安全 2.2.3.工作安全 2.2.4.行车安全 2.2.5.资料安全 2.3.项目工作进度计划及周期安排 2182.4.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2192.4.1.急处置方案 2.4.2.保障措施 2.5.内部管理制度 2.5.1.公司承接济南市槐荫区应急管理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制度 2.5.2.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质量管理流制度 2.5.3.质量检查制度 2.5.4.项目部检查制度 2.5.5.公司级检查和验收制度 2.5.6.质量要求及控制体系 2.5.7.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保密措施及制度24032.5.8.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制度2442.5.9.安全保障制度 2.5.10.普查工具一览表 第三章加商务文件(两项) 253 2533.2.合理化建议和延伸服务 3.2.1.合理化建议——普查人员统一培训后入场 3.2.2.延伸服务——培训 3.2.3.培训工作安排 3.2.4.培训时间 3.2.5.培训教材 1第一章服务方案1.1.项目概况2345.1:5万地震危险性图编制1.1: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服务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具体时间安5付款方式:本项目数据汇总并录入至信息系统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额的30%;补充数据汇总并录入至信息系统后甲方支付合同额的60%;成果文件经验收合格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金额的10%。其他要求响应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本文件规定的普查内容满足不了国家普查要求,将以国家规定的普查内容为准,增加的费用将由成交供应商负担。2、部分重点调查区的调查精度,采购人将依据应急管理需要适当提高调查精度,增加的费用将由成交供应商负担。3、本项目所形成的数据成果归采购人所有。项目任务实施中涉及到的相关保密数据、资料、文档等按照相应相关保密规定执行,成交供应商有对资料保密的义务。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该资料或者开发和生产其他产品;成交供应商可根据需要对资料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61.3.本项目背景理解、对项目的总体认识、项目需求分析、工作开展思路7工程成果工程成果评估与区划成果信息化成果承灾体调查能力调查单灾种数灾孕灾要素调查角米次历史灾害调查灾南员险要来调查重点龄惠排查风除详估与区划实施原则实施原则济南市槐荫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8自我审核91.3.2.项目认知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2号);4号);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度安排>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5号);量审核办法(试行)》1.3.3.需求分析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二是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客观认识当前济南市槐荫区地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济南市槐荫区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三是通过实施普查,建立健全项目地范围内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国家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库,开发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评估信息化系统,形成一整套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普查内容包括承灾体调查、市政道路承灾体调查、市政桥梁承灾充分利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水利普查、第三次国土调查、第三次农业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和地震区划与安全性调查、重点防洪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第利用监测站点数据汇集整理、档案查阅、现场勘查(调查)、遥感解源(能力)等灾害风险要素调查。共享与采集的各类数据逐级进行审大工程减灾资源(能力)等方面普查及评估资料,采取空间叠加分析、与评估、风险评估与区划,多行业(领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以及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全面调查1978年以来的年度灾害、历史灾害事件,重点调查1949年以来重大灾害事件的致灾因素、灾害损失、应对措施和恢复重建等情况。构建一整套历史灾害调查数据体系,形成历史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汇集要素完整、内容详实、数据规范的长时间序列历史灾害数据集。利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历史灾害的时空特征和规律的分析评估。(4)多灾种、多要素、全链条相结合开展主要灾害重点隐患综合调查。在致灾要素调查与危险性评估基础上,形成灾害高危险区、建设避让区划分阈值界定规范;在承灾体调查基础上,开展现有抗震、防洪等设防水平的判定;基于防灾减灾工程普查信息,开展各类防护工程的防护能力水平与规划及技术规范要求的关系判定;充分利用多灾种、承灾体等多源信息,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研判单灾种不易发现或判定的隐患;运用专家经验及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灾害隐患进(5)多对象、多方法、多尺度分析结合开展主要灾害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灾害风险全要素调查与评估成果为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提供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减灾能力等风险要素信息,重点隐患调查成果为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提供隐患分布和分级的信息。运用等级评估、期望损失、超越概率、情景分析等方法,综合危险性评估、脆弱性评估、暴露度评估的结果,参考行业规范或业务工作惯例,开展主要灾害和综合灾害风险评估。(6)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兼顾、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开展(7)综合运用地理信息、遥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信息。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灾等灾种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包括各类在建承灾体),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调查。针对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重点对历史灾害发生和损失情况,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灾害属性信息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存在严重短板等重点隐患,在项目地范围内开展调查和识别,特别是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等进行分析评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在项目地范围内各级开展全面调查与评估,并对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减灾能力情况开展抽样调查与评估。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与制图。县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库,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种风险评估、多灾种风险评估、灾害链风险评估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制图系统,编制各级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制修订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在上述各级系列风险图的基础上,重点制修订项目地范围内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洪水风险区划图、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综合考虑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减灾防治措施等因素,编制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实施方案1.4.1.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及与本项目的关联程度,项目特点1)重点难点1——全面掌握风险要素信息括各类在建承灾体),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更新和新增2)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3)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4)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与制图制定项目地范围内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5)配合(制修订)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阻碍社会运行的承灾体,按照可能造成的影响(损失)水平建立地震用核设施营运单位和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设防不达标或病险隐患调查评估。汇总调查评估数据,形成自然灾害-危化品、煤矿、非生命线工程(公路铁路)及生命地震易损性数据库,评估地震灾害工 (等级)。开展海洋灾害防治区划,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治区域,编森林和草原火灾。建立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标济)的多灾种综合风险;基于项目地范围内1公里网格的多灾种的人1)本项目服务方案编制内容本项目为开展历史灾害调查是为了全面挖掘、整理、汇总1978历史灾害调查是对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类灾害的统计调查或案例(1)年度自然灾害调查以年度为统计基准:调查内容包括年度(2)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影响范围、致灾因子强(3)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以重大灾害事件为统计基准,调查(4)重大灾害事件专项调查由各单灾种行业部门分别开展气象煤矿山)次生灾害情况专项调查。(5)历史灾害评估多层级1978年以来的各类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情况和分2)本项目服务方案编制依据A.编制依据第1批技术规范清单(共61项)责任部门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自然资源234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技术导则56789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技术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门3城镇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农村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导则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自然灾害风险水路承灾体调查技术指南水利部门中小流域洪水频率图编制技术要求山区重点城集镇防洪安全隐患调查技术要求蓄滞洪区蓄洪能力评价与隐患调查技术要求责任部门山洪风险图及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技术要求年度自然灾害调查技术规范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技术规范部门11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技术规范自然灾害次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危险源调查技术规范自然灾害次生非煤矿山事故危险源调查技术规范自然灾害次生煤矿事故危险源调查技术规范企业及社会应急力量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技术规范基层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技术规范家庭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技术规范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技术规范台风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气象部门9暴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气象干旱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冰雹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大风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高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雷电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雪灾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林草部门3活动断层探察1:25万地震构造图编制地震部门1:5万活动断层填图责任部门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基础数据调查技术规范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技术与数据规范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技术规范海域活动断层探测技术规范机载雷达数据提取活动断层信息技术规范十年尺度强震危险源判定技术规范■B.实施方案在已有活动断层探察成果收集和整理基础上,在重点地区开展为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已制定和颁布了断层探察1:50000活动断层填图》、DB/T53-2016《活动断层探察任务(1)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2)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调查、勘查与风险评价一是采用地三维激光扫描、边坡雷达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1:1万地质灾害隐患调二是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1:500—1:2000比例尺勘查,调查范围风险普查包含的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的范围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1)地质灾害活动性InSAR信息提取利用覆盖我国全域中分辨率卫星雷达数据(在2020年国产陆地探测一号雷达卫星“LT-1”L为主;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购置L波段高分辨率雷达数据)、开源数(2)地质灾害几何特征综合遥感信息提取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位置、范围边界、变形部位等空间几何特征信(3)地质灾害隐患初步识别综合利用地表形变、地质灾害空间胁对象等因素,圈定地质灾害重点变形区和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分(4)地面核查针对综合遥感识别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县为单元部署开展地质灾害及隐患核查工作。核查工作与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的年度巡调查工作结地范围内地质灾害承灾体大数据,为后续开展1:50000调查、1:10000-1:2000精细化调(勘)查与风险评价等工作明确灾害隐患(1)1:50000及1:10000地质灾害调查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技术要求(1:50000)》(DD2019-08)和最新编制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指南》,开展1:50000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量测绘和钻探等手段,开展1:10000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2)重点隐患勘察对稳定性较差、威胁人数较多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1:500—1:(1)任务分工自然资源部负责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然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结果核查、1:50000和1:10000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勘察。(2)工作流程以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识别与等级划分、风险调查要1:10000-1:2000地质灾需糖细化调(勒)查算区罐地质符紧数据原患真可总子济(3)技术方法1)遥感调查在一般调查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时应选用空间分辨率不小于5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主。在重点调查区应选用空间分辨2年,云、雪等覆盖率不宜大于5%,应选择地震、强降雨等对地质环2)地面调查型的地质灾害点应进行1:500~1:2000的工程地质测绘;调查的灾害石流调查点定在堆积扇扇顶,崩塌调查点定在崩塌(危岩体)前缘,3)物探应重点布设在典型斜坡区段、地质灾害隐患点、崩塌(危岩体)源区、地面塌陷区、泥石流堆积扇、采空区等位置,结合测区下水位、节理裂隙、滑面(带)等。物探剖面方向应按垂直探测对象法的选择可按DZ/TO261—2014的5.4.3执行。4)钻探结构面、软弱层、潜在滑面(带)、覆盖层钻孔编录应按钻进回次逐次记录,钻孔地质编录应按统一的表格记录。采取率不应低于80%,钻孔深度应穿过目标层位3m~5)山地工程山地工程应以探槽和浅井为主,调查探测对象的规应布置在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点及重点测绘区段等。探应及时进行详细编录,制作比例尺为1:20~1:100的展示图或剖面工记录(支护、变形情况、地下水排水措施等6)测试与实验测试与试验应以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在易发性评价成险区4个等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8)质量检查和核查结合调查工作整体部署和实时进度,需要按照数据类型(属性数据、矢量数据、成果图件及其他)、数据精度,9)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规范 DD2019-08》等现有技术规范基础上,结合本次调查的工作内容、目别技术方法规范、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项目地范围内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成果数据成果(1)地质灾害易发区综合遥感数据(2)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数据(3)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数据图件成果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文字报告成果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报告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分析、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崩塌滑坡泥石流及相关地质灾害遥感风险识别技术指南》面获取1951-2020年我国县域尺度的识别技术方法(例如I-A-D模型)及现有成果转化,对暴雨、干灾因子和和影响进行调查,基此建立8类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二是危险性调查的基础上,对8类气象灾害的发生频次、强度、(1)现有成果转化和集成应用b)基础数据制备及转化:中国气象局日常业务工作包括项目地象灾害的监测,气象及衍生灾害的灾情收集等工作。本项目将对这5(2)气象灾害危险性调查根据危险性评估的需要,灾害危险性三是建立历史灾害事件库(数据集):以危险性调查的灾害历史害已经初步建立起客观化识别模型),调查历史灾害事件,并针对历灾害事件库(数据集)。性评估,基于不同承灾体危险性评估结果,综合考虑行政区划(或气候区、流域等),对灾害危险性进行基于空间单元的划分,评估不同调查对象:影响我国(无论登陆否)的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别的热带气旋(一般统称为台风)。(1)灾害事件调查根据台风最佳路径资料以及气象站点风雨特征,采用客观分离方法调查1949年以来每次过程由台风所引起的风雨致灾因子信息。结合历史灾情信息(历史灾害组提供),搜集整理直接经济损失、相关行业受灾信息等)。(2)长时间序列台风特征调查通过长时间序列台风特征调查,事件调查样本,统计1949年以来经过县域的台风频数,绘制空间分布图。调查各气象站点台风风雨极值,拟合典型重现期(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下的风雨极值,绘制空间分布图。根据台风(3)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起点参数调查在对台风风雨因子进行中用到的致灾因子指标数值。由此形成的样本称为县级台风灾害样(4)风雨因子权重系数调查各地风和雨致灾性可能存在差异,损失中值之和对应为1,则计算风雨因子所占比例分别为α、β,即(5)风、雨因子不同等级间权重系数调查风、雨因子的不同量区间区间2区间3区间4区间≥≥≥关系模型。以a1取整后的数值为基础,以1m/s为步长,至32m/s,前4个区间直接经济损失平均值,设这四个值之和对应为1,则其所表示表1划分的等级区间,wi为第i区间的权暴雨灾害暴雨灾害危险性调查与评估将在已有初步成果的基础(1)已有成果的转化与集成基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气象局初步完成项目地范围内暴雨诱发的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三个方面来分析雨涝致灾因子危险性。其中降水强度重点考虑1、3、6、12小时累计降水量(与山洪、降水量(与流域洪水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性较高)。可基于高时空密度气象站点(包括气象站点和近4万区域气象站点)、高分辨率和不同重现期包括5、10、15、20、30、50、100年一遇)的极值分布(分钟、小时、日等)等。(3)区域暴雨过程和单站暴雨过程调查开展区域暴雨过程和单逐日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观测资料,确定暴雨过程的主要降雨特大暴雨以上站日、特大暴雨以上站日、≥50mm站数、≥100mm站数、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降水量及极值等(4)暴雨致灾临界雨量调查针对暴雨易发区,收集已有的预警用1:5万分辨率或更高精度。针对河流水道、水库、关键基础设施等,调查相应的设计防洪标准及特征水位值(保证水位、警戒水位、险性因子的调查确定,其中地形图应采用1:5万分辨率或更高精度。 (或社区)为单元,了解城市内涝发生背景水文情况和治理措施(河道水位,泵、闸开启状况)等。基于高分辨DEM(应采用1:5万分辨率或更高精度)和分钟或小时尺度的降水数型(建筑群与不透水面积、坑塘湖泊)、河道及走势、防洪排涝工程2.3.3.3干旱灾害调查本次干旱灾害调查的重点是从干旱灾害事(1)干旱致灾危险性调查开展区域国家级干旱过程和省级干旱危险性要素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持续时间干旱日数年干旱日数春季干旱日数持续时间夏季干旱日数秋季干旱日数冬季干旱日数最长连续干旱日数轻旱日数中旱日数重旱日数特旱日数年轻旱日数危险性要素干旱灾害调查指标站点区域站点站点地理气候分区年中旱日数√√√年重旱日数√√√年特旱日数√√√春季中旱日数√√√夏季中旱日数√√√秋季中旱日数√√√冬季中旱日数√√√春季重旱日数√√√夏季重旱日数√√√秋季重旱日数√√√冬季重旱日数√√√春季特旱日数√√√夏季特旱日数√√√秋季特旱日数√√√冬季特旱日数√√√干旱强度过程累计降水量√√√过程降水距平百分√√√过程平均气温√√√素素站点区域站点站点候分区过程平均气温距平√√√无降水日数√√√轻旱站数√√√中旱站数√√√重旱站数√√√特旱站数√√√年轻旱站数√√√年中旱站数√√√年重旱站数√√√年特旱站数√√√春季中旱站数、√√夏季中旱站数√√√秋季中旱站数√√√冬季中旱站数√√√春季重旱站数√√√夏季重旱站数√√√秋季重旱站数√√√冬季重旱站数√√√危险性要素干旱灾害调查指标站点区域站点站点候分区春季特旱站数√√√夏季特旱站数√√√秋季特旱站数√√√冬季特旱站数√√√平均干旱强度√√√单日最大干旱强度√√√单日最大干旱强度出现日期√√√单站最大干旱强度日值√√√√单站最大干旱强度日值站名√√√√单站最大干旱强度日值出现日期√√√√单站最大累计干旱强度√√√√受灾五和单日最大范围√√√单日最大范围出现日期√√√危险性要素站点区域站点站点候分区最大干旱面积√√√年干旱面积√√√年均干旱面积占比√√√年轻旱面积√√√年中旱面积√√√年重旱面积√√√年特旱面积√√√年轻旱面积占比√√、年中旱面积占比√√√年重旱面积占比√√√年特旱面积占比、√√春季中旱面积√√√夏季中旱面积√√√秋季中旱面积√√√冬季中旱面积√√√春季重旱面积√√√夏季重旱面积√√√秋季重旱面积√√√性要素站点区域站点站点候分区冬季重旱面积√√√春季特旱面积√√√夏季特旱面积√√√秋季特旱面积√√√冬季特旱面积√√√(2)干旱孕灾环境调查县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包括:总面湿地面积、各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含保护动植物种类和数目)、非生(3)干旱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区划建立干旱灾害等级指标体系,域(气候区、流域、生态功能区、重点经济规划区等),对低干旱灾1地表湿润,作物水分供应充足;地表水资源充足,能2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作物轻微缺资源出现短缺,但对生产、生活影响不大3中早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作物叶片出现萎4土壤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出现干土层(1cm~10cm)象;河流出现断流,水资源严重不足,对生产、生活造成较重影响5土壤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出现较厚干土层(大于10cm积枯死;多条河流出现断流,水资源严重不足,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气候区、流域等),对大风、冰雹灾害危险性进行基于空间单元的划包括两个方面:历史雪灾过程基本信息和危险性致灾因子(详细危险性评估结果,综合考虑行政区划(或气候区、流域等),对雪灾低温冷冻灾害调查本次调查的低温冷冻灾害是指因冷空气异常害事件影响范围应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并造成农业受灾面积1000公顷以上,或造成2人以上死亡,或造成死亡牲畜1万头(只)以上,或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灾害过程(部分地区可以做适当调整)。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低温冷冻灾害致灾危险性调查针对低温冷冻灾害致灾条件值出现日期,以及受灾时间(开始和结束时间)、农作物受灾类型(小(2)灾损指数和低温冷冻灾害事件库建设调查评估区域内一次灾害事件识别,包括:冷害(寒害)、霜冻害、冻害和低温阴雨历次甄别的基础上,建立历史灾害事件库(数据集)。(3)低温冷害致灾调查基于上述历史灾害事件库的历史灾情和(℃)、过程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某临界温度的持续时间(d或h)、负积温(℃)等,使用分析模型(例如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方法,并对灾损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结(4)低温冷冻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区划建立低温冷冻灾害等级指虑行政区划(或气候区、流域等),对低温冷冻灾害危险性进行基于高温灾害调查高温灾害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区域性高温事件及其≥35℃的相邻站点(两站点间距离≤250km)判定为1个组群;1日内,允许有多个组群存=在;b.将站点数占有效监测站数(站点不缺测)≥3%(省级业务单位推荐使用≥15%)的组群判定为1个区域性上(国家级监测指标)、或持续2天及以上(省级建议监测指标),则判定其为一个区域性高温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高温灾害致灾危险性调查针对高温灾害致灾条件和孕灾环灾时间(开始和结束时间)、受灾类型、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直接(2)灾损指数和灾害事件库建设基于灾情调查(部分资料由历强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长序列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灾害事件识别模事件识别,建立高温历史灾害事件库(数据集)。(3)高温致灾及阈值调查基于上述历史灾害事件库的历史灾情和灾害事件过程信息,针对针对不同农作物(城市供电等)确定各类型高温灾害致灾因子,如过程日平均气温(℃)、过程平均最低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低于某临界温度的持续时间(d或h)、负积温(℃)等,使用分析模型(例如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方法,并对灾损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结合调查,建立低温冷冻灾害致灾(4)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区划建立高温灾害等级指标体系,划(或气候区、流域等),对高温灾害危险性进行基于空间单元的划高温过程综合强度等级综合强度指数的百分位数特强强较强一般雷电灾害闪密度、地(云)闪频次、峰值电流、回击情况和土壤电阻率等,以(2)雷电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及流程为:后利用Kriging插值法将站点致灾因子指数插值成行政区域范围内灾因子的过程性信息以及逐日信息,选取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五种不同重现期情景,对不同重现期下的危险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完成不同重现期下的县级(1:5万)各类(1)任务分工气象灾害危险性调查由县和省各级气象部门组织中国气象局业务中心(包括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序号建设内容中央本级标准规范(包括技术规程、操作指素调查技术规程等)完成南等)气象灾害事件指标和影响评2气象灾害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气象灾害事件及影响普查数据收集与整编现有成果转化气象灾害危险性普查灾害危险性评估与产品制作全部完成;完成试点县(市)(1)和(2)(3)和(4)央本级技术指导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产品成果转化项目地范围内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与评估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产品制作全部完成(3)和(4)完成试点县(市)(1)和(2)中央本级为主,地方央本级4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系统平台气象灾害危险性调查数据采集、数据质检与核查子系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子系统全部完成中央本级(2)工作流程针对暴雨、干旱、台风、高温、低温、风雹、雪1)现有工作基础梳理气象局2013年至今实施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查、致灾临界雨量确定、风险区划等技术规范,主要包括2)灾害调查与资料收集整理各省根据本技术方案,制定本省资3)填报、逐级审核和汇总低温⊥了水干早灾害高温灾害填表上报汇总协调普查的三级审核制度普查对象清查登记致灾孕灾环境清气象灾害特征清查逐級抽查、验收前期准备阶段填表上报阶段台风清查登记阶段暴雨灾害逐级审核验风雹灾害现场勘查成果发布雪灾电害4)普查成果集成中国气象局对省级的调查成果进行项目地范围内调查数据总汇总,以及资料汇编、成果归档,建立国家级风险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5)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工程目标,以调查为基础、(3)技术方法通过中国气象局建立的项目地范围内风险普查数洪涝灾害的致灾原因(累计面雨量、前期水文特征等),通过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雨-洪定量关系,并根据流域面雨量是否究每种敏感承灾体的风灾脆弱性曲线(灾损与风力的关系函数),然后研究每种敏感承灾体的风灾脆弱性曲线(灾损与风力的关系函数),然成果(1)暴雨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2)旱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3)台风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4)低温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低温灾害危险性区划(5)高温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高温灾害危险性区划(6)雪灾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雪灾灾害危险性区划(7)风雹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风雹灾害危险性区划(8)雷电灾害各致灾因子分布图;雷电灾害危险性区划;(9)气象灾害危险性综合区划。任务础情况如下:现有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统计资料至2000年;在洪水(1)具体任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暴雨、洪水频率调查与分任务清单:暴雨频率图(基于已有资料)洪水频率图(基于已有资料)干旱(1)具体任务(1)行政区干旱灾害致灾调查1)基础资料:自然地理资料,气象水文,水资源情况,人口分2)旱灾特点:旱灾发生的频次、严重程度、旱灾时空分布规律3)灾害事件资料:有历史记录以来各次干旱灾害事件的发生时(2)项目地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分析与评估洪水(1)任务分工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2)工作流程洪水灾害危险性调查与评估工作流程见图2-10。依据中央统一(3)技术方法技术要求中央组织实施干旱(1)任务分工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2)工作流程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工作流程见图。县级、地市级按照省级水利部门制定资料信息调查收集方案和具体调查任(3)技术方法针对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技术要求对调查内成果洪水(1)图件成果基于已有成果形成暴雨频率图;(2)标准规范成果暴雨洪水易发区调查技术要求;暴雨洪水计暴雨频率图编制技术要求(含暴雨统计参数修订技术要求);洪干旱(1)数据成果(2)图件成果以行政区单元的干旱灾害时空分布图,以及历史干旱灾害频次(3)标准规范成果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技术要求。(1)暴雨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房屋、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2)干旱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在特(3)台风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房屋、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4)低温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在特(5)高温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房屋、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6)雪灾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房屋、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7)风雹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房屋、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8)雷电灾害中对承灾体(人口、经济产值、房屋、基础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致灾气象条件的危险性以及不同重现期危险性(1)暴雨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2)干旱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3)台风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4)低温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5)高温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6)雪灾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7)风雹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8)雷电灾害致灾要素调查数据采集及检查技术规范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主要目标是在已有森林资源任务联互通的方式获取2000年以来历史气象信息并进行数据整合。建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从五十年代开始先后完成了多次的森林资源功能等进行调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调查,简称“林地一张图”,主(1)标准规范制定森林、草原燃烧需要可燃物、火源和气象条(2)现有调查数据加工处理采集已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草(3)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包括多源遥感数据处理、森林和草(4)野外火源调查针对森林和草原火灾的致灾孕灾情况,开展(5)气象信息获取通过与各级气象部门互联互通的方式获取2000年以来历史气象(6)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7)数据汇交、质检与核查、入库汇总逐级向上汇交数据,针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调查数据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数据开展各级数(8)培训编制培训教材,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内容(1)技术规程规范制定制修订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2)现有调查数据加工处理可燃物调查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森林(3)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包括多源遥感数据处理、森林和草查成果数据),建立项目地范围内范围各类森林植被可燃物载量估算(4)野外火源调查主要是林牧区经批准的野外生产用火调查及非生产性用火重点部位(5)气象信息获取气象信息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共享气象部门的数据,获取2000年以来历史气象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地范围(6)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通过综合分析森林和草原的可性动态评估。形成县级1:5万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图。(7)数据汇交、质检与核查、入库汇总逐级向上汇交数据,针对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的灾害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数据开展多级数据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解译结果的质量控制、外业调查的质量控制、综合数据库的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环节的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质量控制、成果发布前的质量控制等。数据库由森林和草原的可燃物数据、野外火源数据、气象条件数据、危险性评估数据构成。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数据包括可燃物类型及分布、可燃物载量及分布、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燃烧属性、可燃物模型等数据。野外火源数据包括林牧区经批准的野外生产用火、非生产性用火重点部位基本信息和分布。气象条件数据主要包括项目地范围内主要林区牧区降水、干旱情况、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危险性评估数据包括森林和草原危险性评估模型、危险性等级指数、分布图等。(8)培训按照国家制定的实施方案及细则,分阶段组织、部署培训工作。对各级技术人员、承担调查任务的专业队伍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任务分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司负责总体组织工作,组建技术组和专家咨询组。技术组负责完成实施方案、技术标准规范和培训教材编制;负责已有数据的加工处理(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供,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协调农业农村部提供,气象条件数据由应急管理部协调气象局提供);负责数据库建设、模型研建和业务软件开发;负责项目地范围内的外业调查现场质量核查、数据抽查检查及数据汇总分析;负责项目地范围内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分析评估和制图;负责项目地范围内技术指导与培训。省级部门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适应于本地区的调查方案与实施细则并提交国家林草野外火源以及气象条件等情况,进行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动态分析工作流程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的总体工作流程如散据数据盘据数道册架核图区域据(1)技术规程规范制定1)针对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评估工作,对现有的相关调2)提出相关数据源要求、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流程、成果以及3)编制或修订标准规范初稿,经过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后,形(2)现有数据调查与加工处理对现有的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加工1)现有调查数据的收集对现有的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草地2)数据加工处理分析数据的现有格式,开展对调查数据的投影3)代码转换对原有历史调查数据的属性信息以及属性编码进行4)调查底图制作提取已有数据中森林、草原覆盖信息,根据森(3)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国家层面根据项目地范围内森林资1)多源遥感数据处理获取调查区域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合成①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可燃物标准地专项调查森林和草原可林起源、龄组、郁闭度、优势树种(组)等要素的差异,对森林和草内设置样方进行不同类型可燃物样品采集,并进行可燃物实验室测为满足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反演可燃物信息和编制森林可燃物分布图的需要,在项目地范围内主要森林类型中布设可燃物典型大样经布设的森林可燃物标准地中选择十分之一的样地布设森林可燃物大样地,采用高清影像对以大样地中心点为中心的遥感影像进行处2)外业调查质量核查在森林和草原覆盖范围内,抽取一定比例的标准地进行外业调查现场质量核查。国家级和省级各抽取5%的标内容是否相符,其坐标误差不得大于10m。调查因子是否填写正3)成果分析和制图对调查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可燃物调查数据进L不类型可然物波语信息统(5)野外火源调查野外火源调查首先确定调查指标体系并制定形成区域性的分布图,各省级单位上报后进行项目地范围内的数据抽查检查及数据汇总,形成分布图。(5)气象信息获取主要通过与各级气象部门互联互通,从各级气象部门获取2000年以来历史气象信息并进行数据整合。(6)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利用森林和草原火灾调查成果,通过综合分析森林和草原的可燃物类型、载量以及物理特性、燃烧性因子,综合野外火源以及气象条件等情况,建立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火灾危险性评估,生成森林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图和草原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编制分析报告。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成果图表现形式(以危险性等级分布图为例)如下图:中国北方森林草原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图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图(样例)(7)数据汇交、质检与核查、入库汇总逐级向上汇交数据,建立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的多级数据汇交、质检与核查体系。省级单位对调查数据及以县级行政单位填报的数据进行检查核查后汇总并上报到国家,由国家层面组织相关单位及专业队伍,对各省提交的数据进行数据质检与核查。对基础性普查原始资料、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解译结果、外业调查、综合数据库、统计分析环节、信息系统建设、成果发布等内容和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入库校验、数据质量监控、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数据核查、数据质量报告等。1)数据入库校验采用逻辑校核法对指标与指标、表与表、区域与整体等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检查与校核,对采集入库数据的完整2)数据质量监控对通过数据校验规则入库后的数据进行实时监3)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提供统一的数据质量问题入口,实现系统4)数据核查对触发问题处理流程的数据进行核查,将数据提交5)数据质量报告主要实现对核心数据日常监控以及数据质量问6)设计数据库分类、组织结构和编码体系,形成统一空间基础(8)培训1)由国家层面统一编制培训教材,制定实施方案及细则,分阶员进行培训。成果(1)数据成果原始外业调查记录数据;数据集;县级森林分类型可燃物样方载量(包括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调查汇总表等;草原野外调查记录数据;省级森林可燃物调(2)图件成果县级1:5万森林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属性)分布图;县级1:5万草原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属性)分布图;县级1:5万林区野外火源分布图;县级1:5万牧区野外火源分布图;省级1:25万森林草原资源分布图;省级1:25万森林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属性)分布图;省级1:25万草原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属性)分布图;省级1:25万林区野外火源分布图;省级1:25万牧区野外火源分布图;省级1:25万森林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省级1:25万草原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图。(3)报告成果规范、森林和草原可燃物遥感提取技术规程、森林和草原野外火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培训教材: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标准地调查实施细则、森林和草原可燃物大样地调查技术培训教材、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测定技术规范培训教材、森林和草原可燃物遥感提取技术培训教材、森林和草原野外火源调查技术培训教材、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技术培训教材。补补查重查1)总体流程图受灾情况指标致灾因子指标口、农业、房屋、经济普查机构组织调查培训填表上报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普查机构伞头气象灾害事件专项调查水早灾害事件专项调查地质灾害事件专项调查地震灾害事件专项调查海洋灾害事件专项调查+森林和草原火灾事件专+受灾情况指标灾害应对情况指标致灾因子指标孕灾环境情况指标防灾减灾救灾措施重大灾害事件次生灾害调查重大灾害事件次生灾害(危化品)调查重大灾害事件次生灾害(煤矿)调查重大灾害事件次生灾害(非煤矿山)调查基础设施历史受灾专项调查基础设施历史受灾(电网)专项调查基础设施历史受灾(通讯网)专项调查基础设施历史受灾(交通线)专项调查数理分析,空间分析方法与综合灾情指析计算是历史灾害特征分析总体灾情特征分析受灾指标专题分析灾害时间特征分析灾害空间特征分析灾害影响专题分析(报告理理市级数据审核县级实害事件织报织驱凰1题报织→有数据*增范国国国大B级年度自然驳回驳回市级重大事件过历史灾害调查的主要工作步骤包括前期准备阶段、清查登记阶(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含编制历史灾害调查方案、数据处理(2)清查登记阶段按“属地原则”,以县级调查机构为主组织(3)填表上报阶段历史灾害调查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原则,内(5)数据检查制度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拟建编制调查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编制调查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调查试点王调查培训逐级培训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编制调查对象名录和代码建立历史数据库培训方案开发研究调查成果发布逐级抽查验收前期准备成果汇集填报审核清查登记审核验收2)综合风险普查方案开展历史灾害调查是为了全面挖掘、整理、汇总1978年以来本任务历史灾害调查是对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类灾害的统计调查或案例(1)年度自然灾害调查以年度为统计基准、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查清我国1978年以来所有县级行政区逐年各类自然灾(2)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以单一历史灾害事件为统计基准、全面普查1978年以来我国各县级行政区发(3)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以重大灾害事件为统计基准、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重点调查1978年以来我国各县级行政区(4)重大灾害事件专项调查由各单灾种行业部门分别开展气象煤矿山)次生灾害情况专项调查。(5)历史灾害评估度自然灾害调查时段为1978—2020年;历史一般自然灾害事件调查时段为1978—2020年灾情;历史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调查时段为1978—2020年。重大灾害的选取标准,对有自然灾害救助预案的年份和害、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对于海洋选取标准为启动自然资源部海洋(1)年度历史灾害已有2000年以来部、省年度灾情数据和2009年以来县级及以上年度灾情数据,本次工程将补充调查2000至2008年市、县年度数据;按实施方案新开展1979至2008年年度历史灾害调查;同时,补充调查2000年以来致灾因子、经济社会统计、行业(2)历史灾害一般事件已有2009年以来县级及以上灾害事件灾情数据集,本次工程将按实施方案新开展1979至2008年灾害事件普查;同时,补充调查2009年以来灾害事件致灾因子、行业指标等数(3)历史灾害重大事件已有2000年以来部分启动国家Ⅱ级以上救灾应急响应重大灾害事件数据集,本次工程将按实施方案新开展以年度为统计基准、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查清我国度自然灾害事件调查主要指标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基本信息灾害种类年份本年度区划名称本年度区划代码区划沿革说明灾情灾害发生次数次受灾人口人因灾死亡人口人因灾失踪人口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人因旱饮水困难大牲畜农作物受灾面积公顷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公顷倒塌房屋户数户倒塌房屋间数间损坏房屋户数户损坏房屋间数间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救灾投入冬春救助人口人恢复重建房屋户本级支出救灾资金万元上级下拨救灾资金万元本级支出救灾物资折款万元上级下拨救灾物资折款万元指标名称经济社会统计年末总人口人总户数户农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地区生产总值万元指标森林火灾次数次森林过火面积公顷草原火灾次数次草场过火面积公顷损毁水库数量个损毁水库损失万元损毁堤防数量个损毁堤防损失万元损毁水电站数量个损毁水电站损失万元损毁塘坝数量个损毁塘坝损失万元交通中断公路条数条交通中断公路长度公里受损路段长度公里受损桥梁数量个受损桥梁长度公里低温冷冻、雪灾、地震、地质灾害(含崩塌、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含风暴潮、海啸、赤潮、绿潮、海岸侵蚀)、森林草原火灾。以单一历史灾害事件为统计基准、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全面普查1978年以来我国各县级行政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等,查清我国1978年以来所有县级行政区发生的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基本信息灾害种类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结束时间灾情受灾人口人因灾死亡人口人因灾失踪人口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人因旱饮水困难大牲畜农作物受灾面积公顷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公顷倒塌房屋户数户倒塌房屋间数间损坏房屋户数户损坏房屋间数间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本级支出救灾资金万元上级下拨救灾资金万元本级支出救灾物资折款万元上级下拨救灾物资折款万元致灾因子过程累计降雨量毫米淹没面积平方公里最大风速米/秒最大雹径毫米连续无雨日数天过程累计降雪量毫米最低气温森林过火面积公顷草场过火面积公顷损毁水库数量个损毁水库损失万元损毁堤防数量个损毁堤防损失万元损毁水电站数量个损毁水电站损失万元损毁塘坝数量个损毁塘坝损失万元交通中断公路条数条交通中断公路长度公里行业部门特征指标受损路段长度公里受损桥梁数量个受损桥梁长度公里点调查1978年以来我国各县级行政区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调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的主要灾害信息统计指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基本信息灾害种类灾害发生时间年/月/日灾害结束时间年/月/日主要灾情指受灾人口人因灾死亡人口人因灾失踪人口人因灾致残人口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人标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人其中: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人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饮水困难大牲畜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公顷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公顷倒塌房屋户数户其中:倒塌农房户数户倒塌房屋间数间其中:倒塌农房间数间损坏房屋户数户其中:损坏农房户数户损坏房屋间数间其中:损坏农房间数间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户间钢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砖混结构户数户砖混结构间数间砖混结构经济损失万元砖木结构户数户砖木结构间数间砖木结构经济损失万元其他结构户数户其他结构间数间倒损房屋详其他结构经济损失万元倒塌房屋总户数户倒塌房屋总间数间倒塌房屋经济损失小计万元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二、损坏房屋严重损坏房屋总户数户严重损坏房屋总间数间严重损坏房屋经济损失小计万元一般损坏房屋总户数户一般损坏坏房屋总间数间一般损坏房屋经济损失小计万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万元基础设施(通信)经济损失万元基础设施(能源)经济损失万元基础设施(水利)经济损失万元基础设施(市政)经济损失万元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生活设施)万元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防治)经济万元公共服务(教育系统)经济损失万元公共服务(科技系统)经济损失万元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系统)经济万元公共服务(文化系统)经济损失万元公共服务(新闻出版广电系统)万元公共服务(体育系统)经济损失万元经济损失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系统)经万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系统)经济万元农村居民住宅用房经济损失万元城镇居民住宅用房经济损失万元非住宅用房经济损失万元居民家庭财产经济损失万元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致灾因子地震震级里氏级地震烈度无降水日数天干旱指数PDSI值范日最低气温度降雪量毫米/12h积雪面积平方公里森林草原过火面积平方米台风编号年/号台风登陆时间登陆级别受淹城区个受淹镇区个受淹乡村个过程平均降水量毫米过程最大降水量毫米最大风速米/秒投入消防救援力量人数人投入武警参与救灾人数人救援救灾投入投入解放军参与救灾人数人恢复重建房屋户本级支出救灾资金万元上级下拨救灾资金万元本级支出救灾物资折款万元上级下拨救灾物资折款万元行业部门特征指标森林火灾次数次森林过火面积公顷草原火灾次数次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草场过火面积公顷损毁水库数量个损毁水库损失万元损毁堤防数量个损毁堤防损失万元损毁水电站数量个损毁水电站损失万元损毁塘坝数量个损毁塘坝损失万元交通中断公路条数条交通中断公路长度公里受损路段长度公里受损桥梁数量个受损桥梁长度公里重大灾害事件致灾专项调查由各单灾种行业部门分别开展气象(1)气象灾害事件专项调查。气象灾害事件专项调查灾害事类5)典型风雹灾害事件6)典型高温灾害事件7)典型雪灾事件8)典型雷电灾害(1)历史自然灾害次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灾害专项调查基于已库成果,补充调查1978~2020年地震、洪水、地质等自然灾害次生根据风险调查工程总体目标要求和历史灾害调查工作目标,按“属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采取全面调查和重点历史灾害调查的主要工作步骤包括前期准备阶段、清查登记阶(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含编制历史灾害调查方案、数据处理(2)清查登记阶段按“属地原则”,以县级调查机构为主组织(3)填表上报阶段历史灾害调查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原则,内(4)数据检查制度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拟建1)县市级自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调查成果各县级调查单位组织对调查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以确保成记录的基础上,重点检查调查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形成市(地)2)省级全面检查县级调查成果、市(地)级汇总成果,由省级将通过省级检查的县级调查成果及检查记录一并报送历史灾害调查3)国家级核查历史灾害调查工作组组织对通过省级检查合格的(5)成果汇集阶段上级调查机构对下级调查成果进行验收,在前期准量审核验收清查叠记抽查验收填报审核成果汇数据库查对象自然灾害的种类,主要以现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为依据;后者开展单灾种专项调查,灾种主要以各行业部门主管灾害种类为依据。为保持历史灾害调查在调查对象上的一致性,将上述两种自然灾害种类标准按如下关系进行对应。历史灾害调查灾种对应关系表序号统计制度规定的自然对应的单灾种对应的单灾种部门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旱灾害水利部台风灾害风雹灾害低温冷冻灾害雪灾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中国地震局山体崩塌灾害海浪灾害滑坡灾害海平面上升灾害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自然资源部风暴潮灾害海啸灾害海洋灾害自然资源部森林草原火灾森林草原火灾应急管理部林业和草原局(1)任务分工年度自然灾害调查由县、市、省各级政府牵头实(2)工作流程年度自然灾害调查为以年为周期的统计调查,采用自下而上逐级填报与分级审核校对相结合的组织方式,技术路线报送驳回成统一的填报口径后由县级再次上报。市级汇总所辖全部县级数据(3)技术方法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已建历史灾害数据库数据,志、救灾档案、政府档案、以及重点行业部门(包括水利、气象、地震、自然资源、交通(铁路)、工信、电力、卫计委、教育、统计等)统计数据或档案,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电子档案(2009年以(1)任务分工其中,1978年至2008年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按照现行《自然灾送事件进行组织归纳。2009年至2020年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以现(2)工作流程历史自然灾害事件灾情调查为以事件为对象的全自下而上的逐级报送。为便于2010年以前和2010年以后(含)1)县级行政单元通过整理本地区历史灾害资料,梳理形成本地区的历史灾害事件清单和数据(含灾情数据和致灾因子数据),以事3)省级对市级报送的灾害事件,按照与市级相同的审查和过程4)部级对市级报送的灾害事件数据的规范性、完备性、合理性(3)技术方法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已建历史灾害数据库数据,其中对于灾情和救灾投入数据,1978年至2010年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地方志、救灾档案、政府档案等获取;2010年至2020年数据,基(1)任务分工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由省级政府牵头,地市、(2)工作流程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灾情专项调查为以重大灾害事重大灾害事件致灾因子影响范围空间数据重大灾害事件致灾因子影响范围空间数据考虑到1949-1978年以来的历史重大对1949-1977年的历史重大灾害事件,以国家减灾中心和相关行对1978年以来的历史重大灾害事件,按照以下技术流程,采用据记录完整详细的事件填写详细调查表即为历史重大灾害事件的调查表,数据简略、缺失较多的填写简表,简表只统计关键指标(与一般事件调查指标相同)。1)部级牵头:历史灾害调查技术总体组根据重大灾害事件筛选标准和相关灾种行业部门历史事件资料,梳理形成1978年以来分灾2)部级牵头:各灾种部门根据事件集中确定的重大灾害事件,围数据集(空间格式),包括强降雨落区、地震烈度、台风路径、地3)部省两级协作,针对每个重大灾害事件,以事件发生年份的数据的年份为基准),叠加致灾因子范围数据,通过空间分析,确定4)省市县协作填报:以步骤3)确定的县域清单和覆盖率为基5)部级承担:对步骤4)形成的统计数据集进行空间化处理,(3)技术方法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主要采用查阅档案资料、1978年至2008年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地方志、救灾档案、政府档案等获取;2009年至2020年数据,基于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交通(铁路)、工信、电力、卫计委、教育、住建、自然资源、能源重大灾害事件数据空间化管理服务于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数据的可视(1)气象灾害专项调查气象局本级组织实施气象灾害专项调查国家级气象灾害专项调查数据集,完成气象灾害专项调查报告的编(3)地质灾害专项调查针对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影响的地质灾备(人员)投入、工程治理等进行调查。根据具体调查内容,设计具(4)地震灾害专项调查地震局局本级组织实施地震灾害专项调类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对20个地震灾害事件按上述任(5)海洋灾害专项调查自然资源部部本级组织实施海洋灾害专区域(海域)、持续时间、致灾强度以及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海洋(6)森林草原火灾专项调查制定适用于森林草原火灾数据整合灾案例记录等资料,结合林业年度损失统计情况数据进行采集和整(1)任务分工历史灾害特征分析由部级、省级调查机构实施。成包括项目地范围内1978年以来的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代际、年度和周期变化部级普查机构负责分析全国、区域1978果。省级普查机构负责分析本省区1978年以来的各类自然灾害的时(3)技术方法历史灾害特征分析利用数理分析和空间分析相结族地区、粮食主产区等特殊区域的灾害成因和受灾情况进行主题分成果(1)1978年以来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调查数据集(2)1978年以来本项目区域历史自然灾害事件调查数据集(1)1978年以来年度自然灾害调查专题图件和图集国家、省、地市各级编制1978年以来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调查专题图件,国家编(2)1978年以来历史一般自然灾害事件调查专题图件和图集国(3)1978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专项调查专题图件和图集国家、省级编制1978年以来自然灾害事件灾情调查专题图件,(1)历史灾害调查公报(2)历史灾害图集标准规范成果(1)历史灾害年度调查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历史灾害年度调查的范围、种类、频次及数据格式等内容,调查的数据指标和方法,并包含对填报数据进行审核、检查、修订、录入的技术流程。适用于涉及自然灾害历史灾害年度调查所有数据的读取与写入。(2)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的范围、种类、频次及数据格式等内容,包含一般灾害事件调查的指标和方法,并包含对填报数据进行审核、检查、修订、录入的技术流程。适用于涉及自然灾害历史一般灾害事件调查所有数据(3)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的范围、种类、频次及数据格式等内容,包含重大灾害事件调查的指标和方法,并包含对填报数据进行审核、检查、修订、录入的技术流程。适用于涉及自然灾害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所有数据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范围内利用调查统计、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等,全面查清政府、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基层用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各类资源,并评估各级政府、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基层的灾前备灾、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能力,形成项目地范围内单元减灾资源分布数据库和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系列图件。具体任务(1)政府减灾资源(能力)调查调查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在灾前备灾、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人力、物资(2)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减灾资源(能力)调查调查各类涉灾社会组织(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各类涉灾社会组织和各级红十字会),以及大型企业参与灾害备灾、应急救援、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3)基层减灾资源(能力)调查调查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和家庭等基层参与灾害备灾、(4)综合减灾能力评估及制图开展、行政单元综合减灾能力的其中项目地范围内级政府减灾资源(能力)、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减灾资源(能力)、乡镇和社区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为普查,家庭减灾资源调查为政府部门组织抽样调查并结合社会自愿填报的形式开(1)防灾减灾救灾人力资源调查政府用于综合减灾的人力资源航空护林站队伍、地震专业救援队伍、行业救援队伍(矿山/隧道、危化/油气、海事救援)等;调查内容包括队伍概况、主要装备、队(2)防灾减灾救灾财力资源调查政府用于综合减灾的财力资源 (新灾资金)等的调查。其中日常防灾资金调查内容包括防灾基础设(3)防灾减灾救灾物资资源调查政府用于综合减灾的物资资源调查包括对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应急(1)社会应急力量资源调查社会应急力量资源调查包括对项目灾和应急救援业务的社会组织,以及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参与灾害备(2)企业减灾资源调查企业减灾资源调查包括对项目地范围内采取普查的方式调查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和抽样的方(1)乡镇(街道)减灾资源调查乡镇(街道)减灾资源的调查包括对乡镇(街道)基本概况,队(2)社区(行政村)减灾资源调查社区(行政村)减灾资源的调查包括对社区(行政村、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等)基本情况、风险隐(3)家庭减灾资源调查家庭综合减灾资源的调查包括家庭基本建设涵盖项目地范围内、乡、村(社区)单元以及抽样家庭的减灾资根据风险调查总体工程目标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1)前期准备主要包括编制调查方案、数据采集技术方案和评(2)调查实施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减灾资源调查由应急管理部门为责任主体县级政府牵头,组织辖区内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开展调查,(3)检查验收省级政府减灾资源调查数据检查,由应急管理部行自动校审外,上级部门通过抽取一定比例对调查数据进行抽样检(4)评估制图能力、转移安置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4个维度进行,并编制综合减灾计”的形式,通过填写统计报表(在线或APP形式),调查统计本级或本行政单元包括管理能力、专业队伍、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灾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组织实施,采取属地统计;森林消防队伍和航空护林站队伍由中央、省、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或部门)组织实施,采取属地统计;地震专业救援队伍、矿山/隧道行业救援队伍、危化/油气行业救援队伍由应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由应急管理、发展改革、民政、气象、水(2)社会应急力量和企业减灾资源调查社会应急力量减灾资源(3)基层减灾资源调查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综合减灾资源调查由县级政府负责,分别以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和对象,通过填写统计报表等形式,获取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防灾、减家庭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包括政府部门组愿填报作为补充。政府部门组织的家庭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以县任务。家庭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抽样比例为1‰,城市家庭的调查,(4)综合减灾调查数据的检查、验收对政府减灾资源调查数据据需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退回县级政府数据的核实和再次提由专业机构在调查问卷中设定校验环节(前数据范围控制等),出现错误时不能提交结果。根据减灾资源(能力)调查的不同层级和主体,综合减灾能力评估按照项目地范围内4个层级,政府、社会应中、较高、高5级。根据综合减灾资源调查结果,编制综合减灾资源题图200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居进行调查。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任务调查下列10类房屋设施,采集地震灾害隐患数据,对调查数据例对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抽查,保障数据准确性,完成这10类房5)商业中心(1)总体调查地震灾害隐患主要是指在遭受地震破坏时可能造地震灾害隐患总体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地范围内地震易发区内人(2)人员伤亡隐患(3)地震次生灾害隐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