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越剧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1页
品味越剧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2页
品味越剧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3页
品味越剧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4页
品味越剧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味越剧

陶瑞兴 李红卫 汪玉立 著

优美动听 唯美典雅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新 华 出 版 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品味越剧/陶瑞兴,李红卫,汪玉立著.--北京:新华出版社,2022.4

ISBN978-7-5166-6245-8

Ⅰ.①品…Ⅱ.①陶…②李…③汪…Ⅲ.①越剧—音乐欣赏—中国Ⅳ.①J643.5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2)第063658号

品味越剧

作  者:陶瑞兴 李红卫 汪玉立

责任编辑:蒋小云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  编:100040

网址:

经销:新华书店、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购书热线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p>

印刷:河北鑫兆源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42mm×105mm

印张:2.875字数:59千字

版次:2022年7月第一版印次:2022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6245-8

定价:36.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p>

品味

越剧

撰文 陶瑞兴

摄影 李红卫

音频 汪玉立

写在前面

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这是一句对

嵊州这个越剧之乡最简要的概括性宣传语。

而我对于越剧,原来却是个门外汉。由于出生在当时交通不便且闭

塞落后的山里头,在祠堂里读的小学,很少有唱歌课(现在叫音乐课),

故也就五音不全,不会唱越剧。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越剧,那是在县广播站(现在已合并成嵊州市融

媒体中心)做釆编的时候。一天晚上,诸暨越剧团来嵊州演出,编播组

品味

越剧

004

长要我去全程录个音,说是站里越剧的资料太少,编排文艺节目时可备

用。演出地点在当时的工人文化宫里(现早已拆除),与广播站一街之隔,

我提前入场把那个台式的大录音机放到台前,坐在第一排一边看戏一边

录音。那天扮贾宝玉的演员非常出彩,尤其那唱腔,声音高亢洪亮很是

悦耳,观众席经常有掌声,我很快便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钱惠丽,因

为第二天上午我又专门去作了采访,做了期配音的专题报道。真没想到,

当年釆访时着一件粉红两用衫还显腼腆的姑娘,不久竟成了响当当的越

剧名媛。

初遇越剧,就有一种甜美,真好!之后,虽工作几经调动,但于越

剧仍常常邂逅。而因工作所需去认真了解越剧,则是在我卸任《嵊州日报》

社的职务后到市委宣传部工作的那几年,因为嵊州的文化与周边县市相

写在

前面

005

比较最有特色的还是越剧。记得是2003年,嵊州市里举办越剧节,我是

组委会的办公室主任,筹资、协调、邀请客人、广告宣传等等,三头六

臂好像也不够用,而更要紧的还是在接待那些中央省市的媒体记者对于

越剧刨根问底的提问,有时还真不能得心应嘴,回答详尽不了。屁股指

挥脑袋,我只有多根弦多份心,案头多备些越剧的资料,并且学了几句

越剧的唱词。

真正与越剧结缘,则是在我退休之后。赋闲在家,弄点什么有兴趣

的事情消磨消磨时间呢?我的老师说过,退休后做的事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喜欢做;二是能够做;三是值得做。种点瓜果蔬菜,那是锻炼身体,

也有成就感,于是去弄了几畦地;打打麻将钓钓鱼,那是娱乐休闲,朋

友也能常见面,有约也欣然前往;其余呢,也是机缘巧合,要感谢嵊州

品味

越剧

006

越剧艺校校长钱江南,为我创造了机会:“市里对准大学生要搞越剧培训,

能否为他们讲讲越剧的人文历史?”这是好事,于前面三条要求也符合,

何况曾在一起工作过的领导也给我讲过,“有兴趣的话可以对越剧文化

和古村落文化做些研究”。这不,越剧为何能在嵊州诞生?越剧又为何

能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平常就时不时地多了些思考。几年下来已

小有成就,我作了系统整理,并取了个题目叫《品味越剧》,因为在我

的认知里,越剧充满了魅力,唯美典雅,又有那么多故事,值得好好品味!

2022年3月

1

第一篇 越剧的定义/001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004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030

第四篇 越剧为什么能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090

第五篇 越剧永远在路上/106

第六篇 越剧的经典唱段/114

后 记 /166

品味

越剧

2

第一篇

越剧的定义

第一篇

越剧的定义

001

我们知道,大凡戏曲,就是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

事情节,以此来反映历史、反映现实、反映生活、反映情感的一种艺

术形式,有四个主要元素,即演员、故事、戏台、观众,这里演员是

第一位的,如果没有演员的扮演,戏就不成为戏。

中国的戏曲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

360多种。这么多戏曲怎样来区分其种类呢?这我们就得以剧中的念

白和唱腔来区分。

比如京剧,念白是以北京语言为基础,唱腔是以徽汉合流的西皮、

品味

越剧

002

二黄为基础,在表演过程

中,行当全面,气势宏美,

程式严谨,动作精彩,唱

腔韵味醇厚且声情并茂,

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

种,称为“国粹”。

我们这里说的越剧,

念白是以嵊州地方话为基

《牡丹亭·幽媾》剧照

础,需要说明的是嵊州的

地方话有官白和土白两种,官白指的是书面语言和近似普通话的语言,

土白则是指生活语言,现今越剧舞台上使用的语言多以官白为主,偶

第一篇

越剧的定义

003

尔的几句土白仅为增添艺术色彩而已;唱腔则是以“四工调”“尺调” 

“弦下调”等为基础,长于抒情,以唱为主。表演过程中,也有小生、

小旦、老生、老旦、小丑、大面等行当,俗称“六柱头”,虽然表演

程式上没有京剧那般严格,但依然是动作规范优雅,形神兼备,唱腔

柔美委婉,韵味悠远,因此,深得观众喜爱,尤其是江南一带,几乎

家喻户晓。

所以什么是越剧,我们可以这么概括:

越剧是以嵊州地方话为基础的流行最广的地方特色戏曲,仅次于

京剧,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唱腔柔美委婉,韵味

悠远,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品味

越剧

004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

嵊州诞生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05

越剧为何能在嵊州诞生?我想与其他事物一样,既有客观上的成

因,也有主观上的努力。这里我们先从客观上来探究其中到底有哪些

因素,至于主观上的因素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讲述。

①山水孕育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嵊州山明水秀,溪山如

画,自古以来就是润文养人的风水宝地。

品味

越剧

006

嵊州山色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07

秦始皇东巡会稽时,跟随的术士竟然观察到嵊州这个方向是仙境,

有“王者之气”,要另出皇帝。实际上他们说的仙境其实是“山色空濛、

云蒸霞蔚”之山川美景。

因为要再出个皇帝,秦始皇当然不能容忍,所以他立即下令要泄

掉这王者之气。古时候泄王者之气,要么凿山冈,要么断河流。始皇

帝圣旨一下,一大帮人就在县城边城隍山上那个叫星子峰的山峰下挖

了个大坑,意即断其龙脉,并把它叫做剡坑,剡字两火一刀,也是想

杀王者之气。但是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挖了剡坑还是保不住他的秦

王朝,到他儿子那里就灭亡了。而有意思的是这个剡字却留了下来,

我们嵊州最早就叫剡县,此外还有剡山、剡溪、剡源等。所以我们嵊

州有年代记载的历史已有2100多年。

品味

越剧

008

到北宋年间,因为唐末裘甫起义战乱不断,县令觉得乃剡字凶险

所致,故奏请朝廷把剡县改成了嵊县,意即四面环山之地。到了1995

年,嵊县迎来了撤县设市,改成了嵊州市。

嵊州四面环山,地貌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青山绿水间处

处闪耀着明净秀丽的色彩,确实是非“仙境”而胜似仙境。唐代大诗

人李白就有“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明山入剡中”“会稽风月好,却

绕剡溪回”等许多诗文赞美这里的山水之美;而描述较为形象而具体

的当数明代文学家王思任的《剡溪》:浮曹娥江上,铁面横波,终不

快意。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上下,沙明山静,

犬吠声若豹,不自知身在板桐也。昧爽,过清风岭,是溪、江交代处,

不及一唁贞魂。山高岸束,斐绿叠丹,摇舟听鸟,杳小清绝,每奏一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09

唐诗之路精华段

品味

越剧

010

音,则千峦啾答。秋冬之际,想

更难为怀,不识吾家子猷何故尽

兴?雪溪无妨子猷,然大不堪戴。

文人薄行,往往借他人爽厉心脾,

岂其可?过画图山,如一兰苕盆

景。自此,万壑相招赴海,如群

诸侯敲玉鸣裾。逼折久之,始得

剡坑

豁眼一放地步。山城崖立,晚市

人稀,水口有壮台作砥柱,力脱帻往登,凉风大饱。城南百丈桥翼然

虹饮,溪逗其下,电流雷语。移舟桥尾,向月碛枕漱取酣,而舟子以

为何不傍彼岸,方喃喃怪事我也。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11

我们读了后,顿觉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峻峭多姿的山水画卷,

似音符跳动,犹韵律流淌,静观有得,佳兴同在,剡溪真美!

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剡中山水便是越剧的原

生态,是越剧最原始的魂。

这里不妨也来说说我曾到访过的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里的首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三面环山,也是个

盆地,多瑙河穿城而过,与我们嵊州地理环境很相似。它能成为世界

的音乐之都,其中一个缘由也是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先来说说市区西

郊那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这片原始天然林,长年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百鸟在林间啁啾,泉水在树下叮咚,习习微风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天然

的音乐,身临其境,乐感就会油然而生。著名的圆舞曲《维也纳森林

品味

越剧

012

的故事》就是住在西郊的约翰·施

特劳斯这位音乐家创作的。接下

来再说说那条穿城而过的多瑙河。

这多瑙河,水是真的蓝,自然界

湖水蓝的很多,新疆的嗄纳斯湖、

云南的泸沽湖、我们嵊州的南山

湖等等,但河水似多瑙河般蓝的

多瑙河

不多见。站在河边,只要风儿一吹,

那荡起的阵阵涟漪,你便会觉得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音乐的律动。著名

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也是约翰·施特劳斯在河边灵感触发而

创作出来的。这里还有个衬衣写乐谱的小故事,因为那天他去河边没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13

带纸张,而创作的灵感来了,他只得立马在衬衣上记下音符,由于回

家太迟,他把衬衣脱在沙发上便去睡了,第二天早晨佣人看到衬衣太

脏拿去就要洗,幸亏他夫人给拦了下来,这才有了这首著名的圆舞曲。

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维也纳这座城市也

有一种催生音乐的魂,当然也离不开有一群醉心音乐的人,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等,终究成为了世界音乐之都。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

品味

越剧

014

②文脉传承

我们经常在说,从炎黄

开始,中国已有5000年文明

史,然我们嵊州在9000年前

就已有氏族村落存在,也就是

说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就已有人类的聚集和活动。何

以这么说呢?这缘于2005年

中国十大考古的新发现。小黄山遗址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15

2005年,考古学家在我们嵊州市区西面的甘霖镇上杜山村挖掘

发现了距今9000多年的小黄山遗址。该遗址实测面积10万多平方米,

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发掘

中,专家们发现了壕沟、房基、灰坑、墓葬等一大批遗迹,并出土了

陶器、石器2000多件,尤其是其中的夹砂红衣陶器群、用于加工食

物的石磨盘、磨石和储藏坑的发现,表明当时这里的先民已经以狩猎、

釆集为主,稻作农耕也存在,已经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另外,

在10万多平方米的遗址里,所建造的房屋均是挖坑并立柱加固,且

坐北朝南,沿沟东西向排列,专家们拿先前发掘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的

那种木构建筑、大小坑组合、立柱支撑固定的做法相比较后,认为河

姆渡文化应该是源于小黄山文化,有一脉相承之感。

品味

越剧

016

有人类定居生活,就会有人类的劳动实践和社会活动。当时先人

们的社会活动,主要就是图腾、巫术和祭祀等宗教活动形式,他们在

乐器的伴奏下,夸张地摆动双臂,有节奏地踩踏两脚,就是我们常说

的手舞足蹈,并倾情地呼叫或至诚地祈请,既有咒语,也有诗或歌唱。

当然,伴奏乐器并非今日之乐器,而是各种石器或陶器,敲敲打打,

出声便是伴奏。这种在苍天旷野中既歌且舞的宗教仪典,就是当时原

始时代的一种歌舞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原始

的歌舞活动也不断演变发展,慢慢地便有了先秦的“俳优”、汉代的 

“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

直至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京剧得以形成,我们的越剧也有了雏形。

当时在嵊州民间的许多庙会活动中,就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17

佛曲山歌小调等很是流行,越剧便是由此孕育而成,时至今日,我们

中国的戏曲已有360多种,其中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五大戏曲为核心,也有另一种说法,即加上昆曲在内,六大剧种为 

核心。

由此可见,越剧从诞生之日起,虽然只有100多年历史,但从源

头上追溯,小黄山文化这种人文积淀并不无影响。

古代先民既歌且舞拟兽图

品味

越剧

018

事实上,我们嵊州的文脉传承确实

弥久悠远,万年文化小黄山之后,我们

还可以从尧舜时期继续追溯。

唐代全国地理总志《十道志》里对

我们谷来镇的地名来历有这样记载:“舜

耕于斯,天降嘉谷”。这舜就是舜帝,

意思就是舜帝在此耕种,生产出了很好

的谷物,所以此地就称作了谷来。另外,

我们仙岩镇亦有舜皇山、舜井等地名和

遗迹。还有,我们隔壁上虞明朝万历年

始宁老街间新修的《上虞县志》中也有记载:“始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19

宁界有舜所耕田”。这个始宁就是我们现在嵊州的三界镇,因为在东

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时此处曾设过始宁县,县域是剡县的北和

上虞的南,属会稽郡管辖。

此外,“大禹治水,毕

功了溪”中的了溪,就是我们

现在的剡溪。我们嵊州古时候

相传是一个很大的湖,现今市

区西侧的小浦桥一带在挖掘

的硅藻土就是当年湖底的藻

类植物沉积而成。当时大禹把

水治好后,我们这里不但土地浦潭

品味

越剧

020

肥沃,风景秀美,而且交通也变得十分便捷。现今剡湖街道禹溪村还

建有禹王庙,以纪念大禹。

以上的这些传说和记载,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我们嵊州的文脉

传承确确实实是一个有故事有内容的地方。

③文化融合

什么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我们现在时常在说的文化则是

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其

中还包涵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等等。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21

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六朝时期以前产生并存续于江浙地区的吴越

文化,民众多以尚武逞勇为风气。六朝至隋唐以后,晋室南渡,玄学

兴起,那种温婉、清秀、恬静得有点超凡脱俗的魏晋风流,得以改变

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其间逐步注入了那种“士族精神、书生气质”,

使得吴越文化由此而“烟云水起”“风流自赏”,成了中国文化中精

致典雅的代表。

我们前面说过,自从大禹治水毕功了溪后,我们此地的交通有了

很大改善,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运,出行都非常方便,如同现在旅游一样,

大家都往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跑,所以当时也有许多名人贤士、文人墨

客入剡揽胜。这里挑选那些有记载的名望较大的传播较广的简单说 

一下。

品味

越剧

022

书圣殿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23

先从东晋时的书圣王羲之和雕塑家戴逵说起。

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凭借门荫入仕,从秘书郎做起,历任宁远

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为右军将军,被人们称为“王右军”。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

之称病弃官,隐居到了有道家“二十七

洞天”之称的金庭胜地,就是现在我市

的金庭镇。他在这里建书楼、植桑果、

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

为娱,直至终老于此。现在,市里已在金

庭重修了王羲之墓和金庭观,以供后人拜

谒,王氏子孙也已传至第59代。王羲之墓

品味

越剧

024

访戴亭

戴逵是安徽人,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一生淡泊名利,其祖父、

父亲都在朝廷做官,很有名望,他的兄长戴逯也屡建战功,因此朝廷

多次召他为官,但其决意终身不仕,举家来到剡县,过起了超凡脱俗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25

的隐居生活。现嵊州越剧艺校所在地的戴望村和崇仁镇的逵溪村据说

皆因纪念其名而来。其在剡隐居时,“乘兴而来,兴尽而回”的这个

典故,说的就是羲之之子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

再来说唐代。唐代入剡游历的名士就更

多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共有400多位。

他们边行边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丽诗

章。“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湖

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

水荡漾清猿啼”,许许多多的名篇绝句至今都

广为传颂。这里要另外说一下的是,李白诗中

说的谢公,指的就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李白

品味

越剧

026

剡溪远眺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27

是指挥淝水之战的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宿处即为谢灵运的始宁别墅。

我们前面说过,始宁即现三界镇,所以说谢灵运也曾在我们这里生 

活过。

除了观光游历以外,来嵊讲学者也有之。宋代的理学家朱熹就是

较有名望的一位,现在我们贵门乡的那个更楼,就是当年朱熹讲学的

所在……

这么多名人贤士入剡,除了剡中山水更加扬名以外,最大的一个

好处就是给我们剡中大地带来了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多

种文化,并且融入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之中,从而使得剡中那种剽悍纯

朴的民风多了一份风雅与和美,潜移默化中便浸润出了许多能编会写

的文化人,这种文化人我们称他为“草木才子”,其中的一些“草木

品味

越剧

028

当年朱熹讲学的鹿门书院

第二篇

越剧为什么在嵊州诞生

029

才子”后来就成了越剧的创始人。

所以越剧为何会在嵊州诞生,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一是山水孕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剡中山水是越剧

的原生态,是越剧的魂;

二是文脉传承。劳动创造文化,文化蕴藏文明,源远流长的剡中

文明,是越剧诞生的原动力,是越剧的根;

三是文化融合。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是社会传承发展创造的

总和,魏晋风流和唐诗之路的潜移默化,是越剧诞生的催生源,是越

剧的基。

品味

越剧

030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31

越剧从其1906年3月27日诞生之日算起,已有110多个年头,

但从其源头追溯,或许年代更为久远。所以这里我们从她的起源说起。

①落地唱书(越剧萌芽)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嵊州农村就流行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曲

艺形式——落地唱书,这实际上就是越剧的胚胎孕育,为越剧的萌芽

时期。落地唱书经历了三个阶段:田头歌唱、沿门唱书和走台书。

品味

越剧

032

田头歌唱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33

田头歌唱:这是越剧开始形成的萌芽。是剡中大地的“草木才子”,

田头歌唱就是这些“草木才子”在田间劳作时一种自娱自乐的即兴歌

唱方式。他们见人唱人,见物唱物,见事唱事,唱的多是那种四句八

对的较为简单的山歌小调,生活气息十分浓郁。比如看到两个姑娘拎

着香篮去烧香,他们就会唱:“前面两个大姑娘,扭几扭几去烧香”;

姑娘们见有人在说笑,神态便有点慌张,说唱者见状,又会编出词来:

“心急慌忙一脚绊,屁股跌得两爿商(商为方言音)”。据资料记载,

当时最有名的田头歌唱者便是甘霖镇马塘村的青年农民金其炳。他不

但能唱牧牛山歌、民间小调、工尺调、宣卷佛曲等,而且很会创新,

把宣卷佛曲和工尺调混合后编唱,后人称之为[四工合调]。

沿门唱书:这是沿门卖唱的一种形式。因为清朝末年,嵊地连

品味

越剧

034

沿门唱书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35

年遭灾,农作物没有收成,百姓民不聊生,只能外出逃荒要饭。金其

炳等这些草木才子们,为了生活也只能去沿门卖唱,他们背个钿褡,

手拿一根长烟盅,在人家的屋檐下门前一站,用烟盅头击拍,开口便

唱,唱的多是讨彩头的吉利话。比如见到店王师娘在扫地,就会唱:

“着啦啦咯一扫帚,铜钿银子满畚斗;着啦啦咯两扫帚,金银财宝扫到

店王师娘房里头。”主人听了高兴,就会给几块年糕或几个粽子,算作 

酬劳。

走台书:这是从沿门唱书改进而来。因为沿门唱书从开始的要饭

度日变成了谋生之道,于是仿效者越来越多,唱得也越来越远,从本

地一直唱到了余杭、临安、富阳、安吉、湖州等地;唱书的形式也有

了改进,有主唱和帮腔,且有尺板和毛竹节鼓打击伴奏;唱书的内容

品味

越剧

036

走台书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37

也从单一的讨彩头扩展到了民间故事和传说;唱书的地点也从台门堂

前进到了茶楼,弄个小台,摆张桌子,人站在桌子后面说唱,如此一来,

走东闯西的“沿门唱书”便成了有固定场所的“走台书”。

走台书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金其炳徒弟金和林。这个金和林人很聪

明,既会唱书又会补鞋,他一边补鞋一边唱书,一路唱到了余杭。当

时杭嘉湖地区相对较富,人们闲来无事喜欢在茶楼听书,金和林看到

这一现象便大着胆子进了当时余杭县城最大的一家茶楼岳阳楼进行说

唱。为扩大影响,让唱书有品位也有仪式感,他专门取了个艺名“金

芝堂”,并绣在桌围上,自己站在桌子后面说唱,帮腔和击打伴奏的

则在旁边助阵,没想到效果很好,听者甚众。但金和林并不满足,他

虚心地向当地的其他曲艺学习,创造出了一种旋律平和柔婉、音区适

品味

越剧

038

中的适合长篇书目说唱的[呤哦调]。没多久,其名气便如日中天,

如同现在的影视大明星,“听遍钱塘,不如金家一堂”,十分响亮。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39

②小歌班(越剧出世)

由于这些“金芝堂们”能在茶楼里唱,也能唱有故事性的长篇书 

目,而且有音区适中的呤哦调,还有毛竹节鼓和尺板作伴奏,所以水

到渠成越剧就出世了,这一天,就是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

三),地点是甘霖东王村。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有所不知,当时那些唱书的人多是半农半艺,

正月里出去唱书,清明节前都要回来,一是祭祖,二是安排开春农事。

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回到家乡甘霖镇东王村的李世泉、

高炳火、钱景松等艺人在乡邻们的鼓动下,综合外地演出实践,在李

品味

越剧

040

女子科班学戏旧址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41

世泉家隔壁的香火堂前,用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搭成了一个简易舞台,

正式进行了登台演出。

这次演出有组织、有准备、有分工,有派场师傅、有路头提纲剧

本、有专职打板击鼓,演员是一人一角,且都换服装和化妆,村民看

了很过瘾,演出大获成功。不过当时并不称越剧,而是与绍兴大班相

对照取名为“小歌文书班”,后为称呼顺口,改作了“小歌班”,由

于伴奏的是的的笃笃的节鼓竹板声,所以也有观众称其为“的笃班”。

现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已把这一天定作了越剧的生日。

品味

越剧

042

当年越剧诞生演出的稻桶舞台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43

③绍兴文戏(越剧闯入上海滩)

小歌班演出后,方圆数十里影响很大,不到一年,嵊地境内就涌

现出了200多副戏班,当时嵊地只有30多万人口,这么多戏班难以

消化,艺人们便把目光转向了沪杭甬绍等地。

凡事开头难,小歌班闯上海滩可谓是一波三折,非常不易。第一

次,上碧溪村的袁木生戏班,经人介绍在上海十六铺码头新舞台旧址

新化园演出,观众反应不佳,个把月时间便打道回府;第二次,绕溪

村的卫梅朵、马塘村的马阿顺、廿八都村的张云标组成了“梅朵阿顺班”

再去,虽然演出的剧目有所改进,但与剧场老板闹了矛盾,只得又回;

品味

越剧

044

第三次,卫梅朵回嵊后,与马顺的马潮水商议,班子重组,双套六柱

头(生、旦、丑、老生、老旦、大面)再去,并于1918年4月11日,

在上海华兴戏院开演,终于获得成功,立住了脚。之后,贵门的白玉梅、

王永春等人组成的男班也进入上海,两副班子竞演,声望渐大,最终

打开了局面。

所以从1917年到1918年,小歌班艺人是一而再、再而三,不畏

艰难,才得以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扎根立足,为越剧以后的繁荣立下

了汗马功劳。

小歌班进入上海后,为赢得更大的演出市场,艺人们除了剧目角

色有改进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创举,即在伴奏上进行了创新,将鳌鼓、

板胡、斗子三件乐器搬上了舞台,使得演唱有了丝弦件奏。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45

1922年6月16日,以马潮水、王永春、白玉梅领衔的戏班进入

上海大世界演出,艺人们觉得“小歌班”与“大世界”不很相称,与

老板商议后,将“小歌班”改成了“绍兴文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外滩

品味

越剧

046

三件头乐器

  小歌班在上海站稳脚跟

后,为赢得更大的演出市场,

艺人们又在伴奏上作了改进

和创新,将鳖鼓、板胡、斗

子三件乐器搬上了舞台,从

此,演唱便有乐器伴奏,结

束了清唱的历史。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47

1921年,小歌班艺人在上海合影

(左起)前排:金荣水 赵海潮 卫梅朵 张云标 裘金旺 马阿顺

    后排:张子帆 白玉梅 马潮水 高兴荣 谢紫云

品味

越剧

048

④女子越剧(男班被女班取代)

现在,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越剧演员大

多是女性,而20世纪20年代之前,清一色的

都是男演员。那么,女演员和女子越剧是怎么

来的呢?

女子越剧的兴起,主要是受“髦儿戏”(小

姑娘演的京戏)的影响,起因是一个叫王金水

的人。王金水是施家岙人,现在此地已建成越

剧小镇,当时他经常跑宁波和上海做点小生八卦台门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49

意。一次,他在看京剧髦儿戏时,觉得小姑娘年轻漂亮,嗓音甜美,

很受观众欢迎,于是便萌生出了绍兴文戏也可否改用女孩子来演的念

头。心动不如行动,他立马就去戏班,商寻教戏的师傅,几经周折,

终于请来了戏路比较全面的在做大花脸角色的金荣水。两个人谈妥后

便信心满怀地一起回到家乡

施家岙创办起了第一副女子

科班。1923年7月10日,

科班正式开班,地点就在陈

明辉家里,楼下学戏练习,

楼上睡觉生活。

第一副女子科班创办也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学戏旧址

品味

越剧

050

是非常不容易,一是缺资金,

二是招不到人。因为当时候农

村封建思想较重,认为女孩儿

学戏有伤风化,大逆不道。为此,

王金水先是卖掉准备盖房用的

砖头木料筹钱,再是让自己的

女儿和侄女报名进科班,好不

容易招到了50多人,可学戏太

苦只剩下24人。后来很有名的

施银花、赵瑞花也是在该科班

小歌班进入上海演出时的报纸广告学的戏。第二年,科班就去了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51

上海演出,结果在升平歌舞台只演了4天8场便转去了茶楼,因为小

姑娘年纪太轻,学戏时间也只有半年,台上一紧张,常步手势也要出

差错。可到茶楼演唱也还是不行,三个月后便散了伙。但万万没想到

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小姑娘回到家乡后却

是另一番景象,家乡人觉得她们在上海见过大世面,6个铜板一张戏票,

非常欢迎她们演出。

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

凤凰鸣。女子越剧这才得以兴盛起来。不久,男班逐渐被女班取代,

到20世纪30年代,女子越剧红遍了上海、杭州、宁波,涌现出了诸

如“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之类的大批名伶,

绍兴文戏也正式称为了越剧。

品味

越剧

052

“三花一娟”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53

女子越剧诞生地

——

施家岙古戏台

品味

越剧

054

越剧十姐妹

这是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在20世纪40年代为谋求越剧事业的

地位和发展而采取的抱团取暖的一个举措,由袁雪芬发起,共有10

位有名望的演员于1947年7月29日在律师的见证下签约结成,分别

是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

全香、徐天红、范瑞娟。当时,十姐妹的第一次合作,便是义演筹资,

建自己的剧场和越剧培训学校。遗憾的是,义演成功,但剧场和学校

在当局的干预下都没有办成。十姐妹中,六位是嵊州人。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55

前排左起: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

后排左起: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

品味

越剧

056

⑤越剧流派

越剧从1906年诞生之日起,唱腔从[唱书调][正调腔][四工 

调]发展到[尺调腔][弦下腔],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越剧唱腔的

表演功能,为流派唱腔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初,许多越剧演员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勇于

实践敢于创新,在琴师的帮助和配合下,在唱腔曲调上创造出了具

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音调,并在发声、吐字、音色、运腔以及各种润

腔技巧和唱法的处理上,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唱腔,传唱后

便被称为流派唱腔。至20世纪80年代前期,约定俗成较有影响的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57

共有13个越剧流派,

分别是袁(雪芬)派,

尹(桂芳)派、范(瑞

娟)派、傅(全香)派、 

徐(玉兰)派、王(文

娟)派、戚(雅仙)派、 

张(桂凤)派、陆(锦

花)派、毕(春芳)派、 

张(云霞)派、吕(瑞英)

《山河恋》义演剧照

派、金(釆风)派等。

品味

越剧

058

袁 派

袁派是袁雪芬创立的越

剧旦角流派,特点是质朴平

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

韵味醇厚。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59

尹 派

尹派是尹桂芳创立的越

剧小生流派,特点是委婉缠

绵、洒脱深沉、纯朴隽永、

清新舒展,以柔为主、柔中

寓刚。

品味

越剧

060

范 派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

剧小生流派,特点是声音宽

厚洪亮,音色明亮刚健,中

低音厚实,高音响亮有力,

充满了男性气质。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61

傅 派

傅派是傅全香创立的越

剧旦角流派,特点是真假声

结合、婉转圆润、华彩绮丽,

曲调跳跃多姿,小腔丰富,

富有激情。

品味

越剧

062

徐 派

徐派是徐玉兰创立的越

剧小生流派,特点是高亢激

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

华彩跌宕。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63

王 派

王派是王文娟创立的越

剧旦角流派,特点是平易朴

实、自然流畅、吐字清晰、

韵味浓郁,有一种十分自然

的韵味美。

品味

越剧

064

戚 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

剧旦角流派,特点是深沉含

蓄、朴实流畅、委婉蕴藉、

韵味醇厚。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65

张 派

张派是张桂凤创立的越

剧老生流派,特点是旋律顿

挫,既苍劲持重,又激昂奔

放,富有男性气摡。

品味

越剧

066

陆 派

陆派是陆锦花创立的越

剧小生流派,特点是清纯高

雅、舒展晒脱,音调朴实流

畅,行腔松弛大方。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67

毕 派

毕派是毕春芳创立的越

剧小生流派,特点是刚健有

力、明朗豪放,具有一种粗

犷的男性特点。

品味

越剧

068

张 派

此张派是张云霞创立的

越剧旦角流派,特点是唱腔

旋律性强、起伏较大,小腔

丰富、变化灵活,擅用多种

装饰音加以润腔。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69

吕 派

吕派是吕瑞英创立的越

剧旦角流派,特点是活泼娇

美、昂扬明亮,从而形成了

旋律华彩、富有激情与活力

的特点。

品味

越剧

070

金 派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

剧旦角流派,特点是婉转秀

丽、刚柔相济、韵味无穷。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71

⑥越剧的改革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越

剧在观众中已经很有市场,但演出

的多是路头戏,没有正式剧本,也

没有规范的台词,完全由演员随意

发挥,有些演员为了营造气氛吸引

观众,其中免不了有色情低俗的成

分。袁雪芬、姚水娟等一些著名的

演员看到这一现状后,从三十年代袁雪芬

品味

越剧

072

末就开始对越剧进行了逐步的改良和

改革。而正式的越剧改革应该是始于

1942年,代表人物是袁雪芬。改革

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演出

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集编、导、演、

音、美为一体的编导制,不演胡编乱

造的路头戏;二是对唱腔进行创新,

袁雪芬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出了

一种适用于抒发情感的新腔调[尺调

腔]。范瑞娟也与周宝财合作,创造

袁雪芬《祥林嫂》剧照出了一种低于伴奏八度处于弦下的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73

[弦下调];三是编演新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编导南薇的帮助

下,袁雪芬把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成了《祥林嫂》搬上了舞台,

大胆开拓了越剧题材的新领域。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主演这一台

戏,去成功塑造一个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所摧残和吞噬的旧中国农

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震动性那是可想而知,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

起的事情。

所以,越剧通过这番改革后,脱胎换骨,品位提升,影响扩大,

地位大大提高,不仅引起了新文艺界主流的关注,而且受到了中国共

产党地下组织的重视、关心和引导,也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党

和政府对越剧事业是格外的重视和关怀。

品味

越剧

074

⑦伟人与越剧(越剧的春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戏曲的繁荣和发展,越剧更是

受到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关注和关怀。

1949年9月,27岁的袁雪芬作为戏曲界4位特邀代表之一(其

他三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从1950年

到1952年,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三次观看越剧,第一次是范瑞娟与傅

全香主演的《梁祝哀史》,第二次又是范瑞娟与傅全香主演的据《梁

祝哀史》修改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三次是袁雪芬、范瑞娟、

第三篇

越剧的前世今生

075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越剧队全体成员在

朝鲜开城合影。

品味

越剧

076

傅全香、吴小楼主演的《白蛇传》。

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与毛主席一起三次看了演出,看《白蛇传》那

次演出后,还在家中接见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越剧在中南海

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接见演员,一时间引起了很大反响,全

国各省市纷纷都办起了越剧团。在此同时,越剧又走出了国门。

1953年,总政文工团赴朝鲜作了演出,之后又相继去前民主德国、

前苏联、前越南民主共和国和瑞士等地演出。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

厂还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成了我国第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