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针灸培训总结_第1页
2023年针灸培训总结_第2页
2023年针灸培训总结_第3页
2023年针灸培训总结_第4页
2023年针灸培训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针灸培训总结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针灸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

程中,有许多感悟。

针灸学是研究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

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腌穴、针灸方法及临床

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

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针法是运用各种金

属入穴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条、

艾柱点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于二者都是通过调整经

络脏腑气血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常配合使用,所以合称

为针灸。

针灸学根于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和月俞穴理论,它着眼

于人体的经脉循行和腌穴分布。由于理论比较抽象,所以在

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不仅要熟

记经络的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和主

治,而且要善于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点穴记忆。针灸学的经络

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

经脉与络脉。有直行主干经脉和侧行分支的络脉组成。经络

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构成的体系。经络

中由经气活动。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

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和孙

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了解和记忆。

十二经脉由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组成。共十二条经脉左右

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其阳经分布于阳

侧,阴经分别于阴侧,但是足阳明胃经徇行于前腹部,足厥

阴肝经上达诸阳之会的巅顶部,并且在内踝8寸上于足太阴

交叉。徇行过程中十二经脉由各自所属的脏腑及联系的脏腑

器官。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相交接,同名的阳经

于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互相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

接。其交接规律为“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形

成了一个气血循环,使经经脉之气营运不休。奇经八脉为别

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阴维脉、阳维脉、冲脉、

带脉、阴跷脉、阳跷脉。奇经八脉部隶属十二脏腑,无表里

关系,但是其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

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了统摄有关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腌穴部分包括腌穴的定位与主治,还有特定穴的特殊应

用。腌穴为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包括

十四经穴、奇穴与阿是穴三大类。月俞穴有近治和远治作用,

部分腌穴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特定穴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

和治疗作用的月俞穴,包括依经气运行特点具有不同作用的五

腌穴:脏腑原气输注流经和留止于四肢部的原穴,十五经脉

别出的络脉的络穴,十二经脉和阴阳跷脉之经气淀聚的郑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背腌穴,汇聚于胸腹的募穴,六腑之

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下合穴;脏腑奇穴筋脉骨髓等精气

汇聚的八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脉交会穴;两

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交会的交会穴。

在课程的学习中主要分了四大部分。除了上、中、下这

三篇以外,主要上篇分了2个部分,一个是定位,另一个是

穴位的功效。既然学校和老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课,那么

就一定有他的用意。在初学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去模

仿、去接受老师总结出来的有一定实践价值的东西。看课外

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以课本为正统,不要对其他的书尽

信,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得临床经验,也就是没有辨别

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因此,不要对学习求广而不求深。广

可以经过以后的学习慢慢的去拓展,而深必须现在去做。因

为只有打好了牢固的基础,才有可能对以后的临床其到促进

与推动作用。

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背诵十二正经以

及任脉和督脉的经络循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记混

淆的情况经常发生。而后又开始背诵腌穴歌诀,歌诀的背诵

就相对简单了。在背诵了经脉循行及歌诀后感觉学起月俞穴来

就比较有思路,而在学习腌穴的过程中也复习了经脉走形及

歌诀。

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学校还为我们开设了针灸实验

课。在实验课上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开始按

照规范正式在他人身上进针、做手法。刚开始,我还是对此

抱有敬畏态度的,经过本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同学身上进

针了,体会很深的第一次体验了扎针与被扎的感觉,第一次

用艾柱对同学进行艾灸,第一次被艾灸。在别人的时候,第

一次感觉到了针下得气。在被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了经络气

血的传递。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惟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技术,就必须经过

大量的实践。

经过数周的针灸实验操作课程的学习,我们逐渐掌握了

消毒方法,基本的进针方法,以及行针手法,留针出针方法。

同时熟悉了针灸施治时,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此外,我

们也进行了灸法的练习,同针法相比,灸法的作用比较局限,

但灸法也有针法难以企及的优势,《医药入门・针灸》载“药

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我们学习了间接灸,包括

隔盐灸、隔姜灸等隔物灸法;以及悬起灸,包括温和灸,雀

啄灸,回旋灸。

针灸在治疗上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

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

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

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

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组

成部分。

针灸在治疗上有几项原则:第一,补虚泻实一一指扶助

正气,祛除邪气。临床中大多以提插捻转补泻为主,配合呼

吸、疾徐、开阖、迎随四法,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应该根据

不同病证、不同穴位的特点运用不同手法。第二,清热温寒

——热性病治疗用“清”法;寒性病治疗用“温”法。第三,

治病求本一一治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

性的治疗方法。第四,三因制宜一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如治疗失眠一类的疾病,若白天治疗应刺以“兴

奋”类穴位,而夜间治疗应刺以“安静”类穴位。

针灸应用为学习经络、腌穴、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和技

术后,培养运用针灸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须把上述知识

和技能综合运用,由此,知道基本功对于以后临床治疗的重

要性。

现在的中医学习,是任重道远的,而且没有将中医融会

贯通,是谈不上创新的。“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我们学习中医针灸,不仅要诵习经典,而且要心存大众。医

术是为大众服务的,我们只有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才

能更有动力学习。校训讲“继承创新”,可见继承是非常重

要的,一些人一知半解的就去给人治病只会害人害己。所以

我们要学习针灸,首要的是诵习经典,前人的智慧是无法想

象的,尽管限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

试想中医针灸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依靠一己之力是无论如何

也探究不清楚的。所以研习前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