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镇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北镇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北镇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北镇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北镇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镇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数据正在成为组织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大数据在催生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那么,又该如何理解我们正在迈进的这个智能型社会呢?②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信息、知识还是智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都是以数据为载体存在的。信息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当电脑、网络能够利用某种知识作出自动判别,采取行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机器智能就产生了,这些过程都依赖数据分析。③目前,人类记录周围世界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过去,我们是决定记录什么;现在及将来,我们要进入决定不记录什么的时代。数据分析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将加快我们迈向智能时代的步伐。智能时代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和网络将像有智商的人一样为人类工作和服务,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环环相扣,齿齿吻合,日常管理通过数据更加优化,各种任务、合作可以无缝对接,社会运行的成本可大幅降低。④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中央领导人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先后启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认定一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包括19个教育领域特色基地,研究智能时代各种教育场景下智能治理机制: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智能教育纳入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人工智能+教育”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教育变革创新注入强劲动能。⑤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具备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比如,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技术世界领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了海量的数据资源,2.91亿在校学生和1844.37万专任教师展现出丰富的应用需求;教育领域数字化基础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配备的师生终端数量超过2800万台。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就在身边。音乐课上,虚拟数字人“元老师”跨越时空限制,带领多所学校学生同唱一首歌;体育课上,学生开始跳绳项目测试,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心率变化、跳绳次数、平均速度等数据。技术改变课堂,潜力无限。比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能够模拟穿上太空服行走在宇宙,感受浩瀚星河的魅力;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体验川剧变脸,平面的课本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⑦“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教育生态。教、练、考、评、管各环节均有人工智能辅助,让教师教得更好;虚实融合多场景教学、协同育人,让学生学得更好;海量线上数据和逐渐强大的算力,让学校管理更加确准。⑧“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或方案,而不只是一个概念,应该可以规模化推广和应用。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不是个例,不是定制化,不是只能在这个学校用,而是能够聚焦大多数学校的共性需求,最终要把产品或服务推广到更多学校去。规模化应用才是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必经之路,也是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的基石。技术于教育本质而言,是工具,不能本末倒置。智慧教育产品或服务应用之后,能够有可以用数据来说明的成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也应该成为规模化应用的前提。⑨着眼未来,应携手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人机协作如何更聪明,人机对话如何更友好,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长期课题。一方面,技术应服务育人,在让其“授业”“解惑”的同时,必须坚持教师“传道”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鸿沟”可能将部分学生排除在智能教育之外,数据收集、使用、分析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相关公共政策制定较为滞后,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这些都是需要回答好的课题。⑩教育是动态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把握教育规律、用好技术手段、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赋能教育现代化,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摘编自涂子沛《大数据》及《人民时评》相美文章)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使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我们要尝试理解这个智能型的社会。B.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使人机协作更和谐,是着眼未来的长期课题。C.第⑥段列举音乐课“元老师”和体育课跳绳测试等例子,说明“人工智能+教育”高我们并不遥远。D.更多的工作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使人们可以不劳而获,这是智能时代的优势。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机器智能是为人类服务的。电脑、网络能够利用某种知识作出自动判别并采取行动。B.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将成为教育变革创新最重要的措施。C.“教、练、考、评、管”的过程有人工智能辅助,有利于教学,具有无限潜力。D.国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发展,许多学校已经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构建了一套“人工智能+X”中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与澳门培正中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倡导在每年的10月组织开展“世界人工智能周”活动,初步构建起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B.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每位视障学生量身定制了阅读终端产品“阳光听书郎”,帮助视障学生畅听任何电子书籍。C.支付宝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国妇基会启动了“AI豆计划”,这个计划通过在贫困地区培训相关职业人才、孵化社会企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D.在教育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支持指导下,第二届海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共同研讨中国海岛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理念、方法,致力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特色鲜明的海岛教育。4.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教育”?请简要概括。(4分)5.教育求变,请你设计一个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方案。(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俗世奇人之罐儿冯骥才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②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曹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③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握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觉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晌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一一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④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磐,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B.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C.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D.老汉在散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7.对文中面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独立成段,点明主人公的最显著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又易于引起读者注意。B.句子②承上文而来,写出了罐儿的“孤单”和走投无路,且“嘛”富有一定的地域色彩。C.句子③中的“救命”,符合当时罐儿的心理状态,又以感叹号写出了罐儿的强烈感情。D.句子④两处引用老汉的原话,既写出老汉对罐儿的深刻影响,又明确罐儿的具体感悟。8.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9.小说讲述“俗世奇人”的故事,其中哪些人“奇”?奇在何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幸乎?以臣裁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夫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空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节选自《说苑·指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于是A发B巨桥之粟C散鹿台之财D以与士民E點其战F车而不乘G弛其甲H兵而弗用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主:指写有死者名号的木制神位,又称牌位,是中华祭祀文化的重要内容。B.适:“恰当”,和《屈原列传》“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的“适”不同。C.有道:根据下文的“则无胜之道矣”可以推测,它在文中指的是“有办法”。D.信:意为“确实”,与《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中的“信”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伐纣临行之时,面对伯夷、叔齐的质疑和阻挠,姜太公非但没有怪罪,还称赞其为“义人”,亲自扶着他们离开,体现了恢弘的气度和广阔的胸襟。B.伯夷、叔齐坚守内心的道德高地,不为外在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虽晚年穷困潦倒,最终饿死首阳山,令人唏嘘,但他们为信仰献身的精神足以光耀千古。C.姜子牙认为,统治者如果能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给百姓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拥戴,便能所向披靡他的一番话完全打消了武王对于伐纣这件事的顾虑。D.武王在牧野之战大败殷人,然后将纣王从诸侯那里搜刮的玉器、钱财和美女悉数奉还,体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也赢得了天下人的诚心归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4分)(2)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4分)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与周公对武王伐纣这件事的不同立场及其依据。(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绝句,完成15~16题。【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元)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②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①徐再思:生卒年不详(约1320年前后在世),宁德可,号甜斋。浙江嘉兴人。元代散曲作家。②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采用散曲常见的鼎足对形式,凝练集中,既点明了时间、环境,又照应了题目,更为此曲奠定了愁思的感情基调。B.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着“雨”字,而是从听觉入手,给秋以声,给芭蕉以愁,“一声”“一点”写出秋雨连绵不断的情状。C.“落灯花棋未收”,从视觉角度渲染乡愁。雨夜独自摆弄棋局以排遣愁闷,化用宋诗赵师秀的《约客》却又翻出新意。D.“叹新丰逆旅淹留”,借唐代马周之典而自叹,马周未登第时与众不同,常逆势而行,曾在新丰停留时受人冷遇。16.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在一次古诗词欣赏的读书会上,有指导老师说此曲体现了散曲明白直朴的特点,就此,请你结合曲词为这首散曲写一则短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党无语凝噎”一句写出了恋人间极为感人的款款深情,历来为人所称道,《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其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3)星宿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颇具浪漫色彩的瑰宝,在古代文人的名篇中不乏涉及星宿的句子,例如《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海南自贸港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等优势,对种业人才具有“虹吸效应”。种业科学家们纷纷将三亚作为“打卡地”,每年8000余名种业科技工作者来到海南,海南正致力于将种业科技集群建成全国最集中连片、体系最全、设备最先进的创新平台集群。A,这些科学家就像“候鸟”一样飞回海南,继续他们的种业攻关。当下,①火热的干事氛围正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蔓延。②杜梅正在潜心研究水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杜梅说,她在做科研时,非常注重。B。③我国土地虽然厂阔,④但人口众多,⑤人均耕地面积较少,⑥种业领域的问题亦是屡见不鲜,“我们必须去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杜梅说,⑦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让她开阔了视野,⑧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⑨三亚的自然环境还能缓解科研负担。⑩最让她心动的是,借助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东风,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得出的科研成果,可以在田间地头很快实现应用。当杜梅等科研人员破解了一项“卡脖子”的难题后,便向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交专利申请,获批速度很快。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逼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威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乘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间。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那林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开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都送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采的卸了残妆。紫鹃雪雁素日知道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她思父母,想家乡,受委屈,只得用话来宽慰。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20.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眼睛含着泪 ②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③两手抱著膝 ④倚着床栏杆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21.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22.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如改成“林黛玉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越想越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戚地呜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材料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想法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北镇三高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答案1.D2.B3.A4.①“人工智能+教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②“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变革着教育教学生态环境;③“人工智能+教育”,不是概念,而是可以推广应用的技术,具有真正的价值;④“人工智能+教育”,需要继续发展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点一分,共4分)5.老师在讲解《劝学》的课程时,就会拿出语音辅助教学设施“小爱老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随时通过语音提问的方式和“小爱老师互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会结合提问及时地在网络上搜集答案和回复再以语音的方式讲解出来。学生看到这个好玩的新朋友,都纷纷上前想要和它“对话”,课堂气氛得到了激发,课程讲解也变得很容易,学生也真正做到了“不懂就要问”,即使是那些内向学生也开了口,这对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设计的方案中要有人工智能的参与,体现语文教学,展现运用人工智能后的效果。每点2分)【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使人们可以不劳而获”错,原文是说“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环环相扣,齿齿吻合,日常管理通过数据更加优化,各种任务、合作可以无缝对接,社会运行的成本可大幅降低”可见,原文并没有说更多的工作被计算机或者机器人代替使人们可以不劳而获。【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B.“将成为教育变革创新最重要的措施”错,原文是“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先后启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原文只是说教育部先后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款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并没有说这个试点工作将成为教育变革创新最重要的措施。【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⑧段观点是:“人工智能+教育”是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或方案,能聚焦大多数学校的共性需求,最终要把产品或服务推厂到更多学校去。B.说的是为视障学生定制的“阳光听书郎”,是为了帮助视障学生畅听电子书籍,不是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⑧段观点。C.说的是“AI豆计划”让贫因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这不是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⑧段观点。D.研讨中国海岛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理念、方法,致力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特色鲜明的海岛教育,这不关乎服务于学校的智慧教育产品或方案,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③段观点。【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第⑥段“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就在身边。”可知,“人工智能+教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根据第⑦段“‘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教育生态……”可知,“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变革着教育教学生态环境;根据第⑧段“‘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或方案,而不只是一个概念,应该可以规模化推广和应用”“智慧教育产品或服务应用之后,能够有可以用数据来说明的成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也应该成为规模化应用的前提”可知,“人工智能+教育”,不是概念,而是可以推广应用的技术,具有真正的价值;根据第⑨段“人机协作如何更聪明,人机对话如何更友好,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长期课题”可知,“人工智能+教育”,需要继续发展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根据第六段中“人工智能+教育”在“音乐课上,虚拟数字人‘元老师’跨越时空限制,带领多所学校学生同唱一首歌;体育课上,学生开始跳绳项目测试,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心率变化、跳绳次数、平均速度等数据”等例子得到启示,利用人工智能,虚实融合多场景进行课堂教学。比如老师在讲解谋篇课文时,可以拿出语音辅助教学设施“小爱老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随时通过语音提问的方式和“小爱老师”互动,这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根据第七段中“‘人工智能+教育’……教、练、考、评、管各环节均有人工智能辅助,让教师教得更好;虚实融合多场景教学、协同育人,让学生学得更好;海量线上数据和逐渐强大的算力,让学校管理更加确准”设计:老师提问学生时,人工智能机器人会结合提问及时地在网络上搜集答案和回复再以语音的方式讲解出来。学生对这个新朋友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都想要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接“对话”,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容易多了,满足了那些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生的求知歌,还能提升那些内向不喜欢开口请教问题学生的表达能力。6.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C项,“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粥的器具。7.A【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关键句作用的能力。A项,“突出文章的主旨”错误,本文的主旨不是表现罐儿的“贫穷”,而是写其善良和对爱心的传递。8.①丰富了老汉的形象,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③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4分。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老汉。老汉在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晾。②罐儿。罐儿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6分,每点3分,答出奇人1分,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CEG11.B【详解】“适”在这里的意思是“到、往”,与“适长沙”的“适”相同。12.C【详解】姜子牙的话并没有完全打消武王的顾虑,这从他紧接着又问了周公相同的问题可以看出。13.(1)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采分点:关注“宗”“耻”“义”的含义及语法)(2)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采分点:关注“纵马”和“放牛”在文本中的古义,“示”的含义)14.伯夷、叔齐反对,理由:①父亲文王死了还没下葬,便拉着他的牌位去打仗,不孝;②武王作为臣子犯上弑杀自己的国君商纣王,不仁。周公赞同,理由:纣王破坏礼义,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已没有资格作天子,只是一介匹夫而己,武王伐纣并不算以臣弑君。(意思对即可。立场判断错误不给分,理由一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牌位,尊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最终饿死在首阳山。材料二周武王将要讨伐纣王,召太公吕望询问他说:“我想要不战而知胜果,不用占卜就得到吉兆,使用不知自己的子民,做到这些有方法吗?”太公回答说:“有方法。王能得众人之心,来讨伐无道昏君,不用战争也知道会胜利。凭借贤德的品德来讨伐不肖之人,不用占卜也知道一定会获得吉兆。对方祸害百姓,我们造福百姓。即使不是我们的人民,也可以招徕麾下。”武王说:“好。”于是又召周公来询问:“天下论事的人,都视殷商为天子,把周着作诸侯,以诸侯的身份来攻伐天子,有战胜的方法吗?”周公说:“殷商确实是为天子,周确实为诸侯,那就没有取胜的办法啊!怎么可以攻伐呢!”武王生气的说:“你的说法有依据么?”周公说:“我听说:攻伐礼的就称为贼,攻伐义的就称为残,失去人民的则叫做匹夫。王讨伐的是失去民心的人,怎么能说是讨伐天子呢?”武王说:“好。”于是率众起兵,和殷商的军队在牧野交战,大败商军。攻入王宫大殿,看见美玉,就问:“这是谁的美玉?”回答说:“是诸侯的玉。”立刻把玉归还诸侯。天下人听说了,说:“武王不贪财帛啊。”进入内寝见到美女,就问:“这是谁的女人?”回答说:“是诸侯的女人。”就把女子送还给诸侯,天下人听闻了此事,说:“武王不贪女色啊。”(武王)于是就分发巨桥的粮食,散尽鹿台的钱财分给士卒和人民,拆毁战车不乘坐,扔掉盔甲和兵器而不用。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天下人听说后,都说武王行仁义于天下,不是气度很宏大么?15.(3分)D【详解】“叹新丰逆旅淹留”中的“逆旅”非逆势而行,是旅店、客舍之意。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16.(6分)(1)写景叙事自然明白。曲词的开头直叙所闻所见,合乎常理,朴素而直接。羁旅他乡的游子,三更时做了一个“归梦”,梦醒时分,听到秋雨打着梧桐和芭蕉,又看到了桌子上为排解寂寞而敲落的灯花和未收拾的棋盘。(2)曲词直抒胸臆,明白如话。开头“一点芭蕉一点愁”直接点出客夜听到雨声的愁绪;结尾直抒所感所叹,为求一官半职却穷途潦倒,结发十年的妻子不得团聚,依门盼归的父母望眼欲穿。“都在心头”说尽了游子的孤寂、怨恨、自责、思亲等无限心事。(每点3分,共6分)17.(6分)(1)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注意易错字:惟,跂,仰18.(4分)A.尤其在冬季;B.科研成果的实用性(每句2分,共4分)【详解】A处,由“每年8000余名种业科技工作者来到海南……”可知,每年有众多的种业科技工作者奔赴海南,从“每年”可推断补写句子可能与时间有关联,接着根据后文“这些科学家就像‘候鸟’一样飞回海南……”这一句中的“候鸟”两字,就十分明确了补写句子的指向性,补写的应该是表示季节的词语,而且可确定的是“冬季”。B处,从后文看,科研的成果目的是为了转化运用于实际,这也是科研的实用价值,再结合该段最后一句“可以在田间地头很快实现应用”,可知此处应填“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之类的内容。19.(6分)语句③,可修改为:虽然我国土地广阔。语句⑥,可修改为:种业领域的问题亦是层出不穷。语句⑨,可修改为:三亚的自然环境还能缓解科研压力。【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和修改病句。③处,语序不当。“虽然”的位置的错误,造成前后句子结构混乱,故改为“虽然我国土地广阔”。⑥处,错用成语。“屡见不鲜”本指对常客就不必宰杀禽畜或鱼招待,后指多次见到的事物,就并不感到新奇。因此用“屡见不鲜”不合语境,可将“屡见不鲜”改为“层出不穷”“屡见叠出”之类意思的成语。⑨处,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缓解”不可与“负担”搭配。故可以改为“缓解……压力”,或者将“缓解”改为“减轻”。20.(3分)C【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与逻辑。①③④句都有“着”,句式基本一致;③④两句描写的是动作,①描写的是神态,A项把②放在③④之间可以排除;②句是对形态动作的总体描写,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