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笔记高中历史中外纲要(上)导学笔记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课题】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列国纷争的史实并认识其形响,认识华夏认同的历史意义;了解经济发展表现,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了解孔子、老子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2.通过分析经济发展、诸侯纷争、百家争吗和变法改革的关系,理解变法的必然性,体会政治、经济、思想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认识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城的反映,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成因与表现、孔子与老子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难点:战国时期变法的必然性;百家争鸣与社会变革间的关系。导学内容与过程【情境导入】播放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片头视频片段,配主题曲《黎民百姓长久》。公元前770年,辗转来到洛邑后的周平王无奈地发现,过往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本节课,我们将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为主线展开学习。【学习新知】(知识探究)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原因: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2)概况“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国君“战国七雄”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3)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2.华夏认同(1)时间:春秋到战国时期。(2)表现①春秋时期,各国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观念。②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3)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跟进训练】1.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知识探究)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农业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推广。②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2)工商业:战国时,手工业更加细密,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2.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富国强兵内容①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②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④在民间实行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⑤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任免结果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知识拓展】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随着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贵族进行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上层建筑的调整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各国的变法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跟进训练】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实行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 D.按军功授爵(知识探究)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历史地位: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内容: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主张恢复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3)教育成就①以“”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②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中。2.老子(1)地位: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①唯物史观:“”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②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③治国理念:主张顺其自然,。(3)主要著作:《》。【跟进训练】3.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知识探究)四、百家争鸣1.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的阶层崛起;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概况儒家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②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代表利益,其代表是墨子,提倡节俭,主张“”“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的政治思想3.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2)为新兴的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跟进训练】4.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孟子反対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达标测试】1.春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却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 B.官僚政治正式确立C.井田制开始瓦解 D.宗法制影响扩大2.有学者认为,“华夏”并不是自古有之的,它形成于一定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是()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3.如图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描述。该历史时期是()·编户齐民社会出现·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农耕水利技术发展·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大城市兴起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4.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学习小结】【课后拓展】(必备知识)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的发展 B.冶铸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 D.各国间商业交流频繁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C.王室衰微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迅速推广 D.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老子 B.孟子C.庄子 D.韩非子(关键能力)6.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7.春秋时,齐桓公在“尊王攘夷”旗帜下救卫存燕,晋文公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但二人仍需邀请周王室派出使者参与会盟,方能正式成为当时天下的“霸主”。这种情况说明了()A.周王室对于各诸侯国还具有很强的控制力B.齐、晋与周王室同宗同源,需要王室支持C.军事上的成功不足以支撑齐晋的霸主地位D.“天下共主”的政治理念依然有一定影响8.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9.孟子指出:“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这一言论()A.呼吁保护社会弱势群体B.要求平分社会财富C.旨在宣扬民贵君轻思想D.主张重构社会秩序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的思想成为诸子的共鸣。在“一”的思潮下,诸子以自家学术为体,兼采他家,从而走上了学术综合的路途。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早体现出儒法结合的理论是()A.礼法并用B.天人感应C.制天命而用之D.大一统(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12.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13.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14.孔子在人际关系上倡导“仁”,而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仁政”,强调了其治国理政的功用。这一变化()A.体现了儒学应时革新 B.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C.提升了儒学政治地位 D.开启了儒与法的争鸣15.在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历史现象是()A.周公作礼乐 B.孔子办私学C.百家争鸣 D.始皇焚诗书16.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工施工合同的利益分配3篇
- 化妆品研发员试用合同范例2篇
- 2025中职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篇)
- 技术改造借款申请书(5篇)
- 企业合作经营合同集锦(15篇)
- 村集体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19篇)
- 新任班主任工作计划(15篇)
- 维修合同范本(19篇)
- 机工工作总结(5篇)
- 缝制设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考核试卷
- 2024年5月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公安联考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医疗领域的射频识别设备(RFID)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车载OLED屏市场未来前景展望及运行态势剖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二)(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贸易公司员工管理制度
- 专利代理师高频题库新版2025
- 肝硬化护理新进展
- 武安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DB15-T 1339-2025 风电场机组布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