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红鲫饲料生产技术规范》_第1页
《萍乡红鲫饲料生产技术规范》_第2页
《萍乡红鲫饲料生产技术规范》_第3页
《萍乡红鲫饲料生产技术规范》_第4页
《萍乡红鲫饲料生产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     DBFORMTEXT  DBFORMTEXTXX/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代替DB36/T904-2016FORMTEXT萍乡红鲫饲料生产技术规范FORMTEXT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feedproductionofCarassiusauratusvar.pingxiangnensis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FORMDROPDOWNFORMTEXT(2023-11-28)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        发布DBXX/XXXXX—XXXXI萍乡红鲫饲料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产萍乡红鲫(Carassiusauratusvar.pingxiangnensis)所需的配合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的要求、饲料营养标准,以及饲料加工过程、包装、贮存和运输的基本准则。本文件适用于萍乡红鲫使用的配合饲料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918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GB/T6003.1实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方法GB/T6433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GB/T6434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GB/T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T6436饲料中钙的测定方法GB/T6437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6438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GB/T18246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GB/T18868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32141-2015饲料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GB/T10647饲料工业术语GB10648饲料标签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4699.1饲料采样GB/T16764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GB/T1882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NY/T2112绿色食品渔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4128-2022渔用膨化颗粒饲料通用技术规范SC/T1077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645号)《饲料原料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38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3术语与定义GB/T1064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饲料配制要求4.1饲料原料4.1.1原料品种应属于《饲料原料目录》规定内的品种,且应符合NY/T2112要求。4.1.2感官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及异嗅。4.1.3卫生要求饲料原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4.2饲料添加剂4.2.1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是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和取得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但不包括本文件附录A所列的品种。4.2.2感官要求: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异味及异嗅。4.2.3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13078标准的要求。4.2.4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取得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4.2.5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使用应遵照产品标签所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4.3产品分类产品按萍乡红鲫的生长阶段分为鱼苗配合饲料、鱼种配合饲料、成鱼配合饲料;按物理形态为微粒或破碎饲料、硬颗粒配合饲料和膨化颗粒状配合饲料3大类,各类产品分类与饲喂阶段见表1和表3。表1产品分类产品类别鱼苗配合饲料鱼种配合饲料成鱼配合饲料饲喂阶段(适用喂养对象体重)/(g/尾)<0.50.5~50≥504.4营养要求主要营养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主要营养指标单位%项目鱼苗配合饲料鱼种配合饲料成鱼配合饲料粗蛋白质36.0~42.032.0~41.030.0~38.0赖氨酸,≥2.22.01.8粗脂肪4.0~6.04.0~8.04.0~10.0粗纤维,≤4.05.07.0粗灰分,≤16.016.015.0总磷1.8~2.01.4~2.01.3~2.04.5饲料加工卫生要求饲料企业的工厂设计与设施卫生、工厂卫生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卫生应符合GB/T16764的要求。4.6饲料加工工艺4.6.1配料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检验和正常维护,以确保其精确性和稳定性,其误差不应大于JJF1070规定范围。微量和极微量组分应进行预稀释,并且应在专门的配料室内进行。4.6.2原料粉碎原料在进入粉碎机前应经过初清筛和除铁杂,原料粉碎要求见表3。表3原料粉碎、混合和加工质量要求项目粉状或破碎饲料颗粒配合饲料膨化颗粒配合饲料鱼苗饲料鱼种饲料成鱼饲料鱼种饲料成鱼饲料原料粉碎粒度(筛上物),≤5.0a5.0b5.0c5.0b5.0c水中稳定性(溶失率),≤/10.0%10.0%10.0%10.0%出模膨胀度范围///1.3~2.11.3~1.8饲料颗粒直径,mm0.25~1.01.2~2.02.5~3.51.2~2.53.0~4.0饲料颗粒径长比1︰11︰1~1︰1.21︰1~1︰1.21︰0.8~1︰11︰0.8~1︰1含粉率,≤/1.01.00.50.5水分,≤10.0%12.0%12.0%11.0%11.0%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7.0a:采用GB/T6003.1中Φ200×50~0.150/0.100试验筛;b:采用GB/T6003.1中Φ200×50~0.250/0.125试验筛;c:采用GB/T6003.1中Φ200×50~0.425/0.250试验筛。4.6.3混合混合工序投料应按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投入的微量组分应将其稀释到配料称最大称量的5%以上,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达到表3要求。4.6.4制粒4.6.4.1硬颗粒饲料制粒依据具体配方组成来制定制粒条件,要避免使用湿蒸汽,而应使用干饱和蒸汽。4.6.4.2膨化颗粒饲料制粒依据具体配方组成来制定制粒条件,通过调质、升温、增压、熟化、挤出模孔和骤然降压后形成膨松多孔的颗粒饲料。4.6.4.3制粒更换品种时,应用少量单一谷物原料清洗制粒系统。4.6.5留样4.6.5.1新接受的饲料原料和各个批次生产的饲料产品均应保留样品。样品密封后留置专用样品室或样品柜内保存。样品室和样品柜应保持阴凉、干燥。采样方法按GB/T14699.1执行。4.6.5.2留样应设标签,载明饲料品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和采样人等事项,并建立档案由专人负责保管。4.6.5.3样品应保留至该批产品保质期满后3个月。5技术要求5.1外观与性状产品为粉状、碎粒或大小均一、色泽一致、形状规则的颗粒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无霉变、结块、异味和虫类滋生。5.2加工质量应符合表3规定。5.3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5.4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6取样按GB/T14699.1的规定执行。7检验方法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正常光照、通风良好、无异味的环境下,通过感官进行评定。7.1外观与性状按GB/T5918的规定执行。7.2混合均匀度混合均匀度按GB/T5918的规定执行。7.3含粉率按NY/T4128-2022中附录A的规定执行。7.4水中稳定性(溶失率)水中稳定性以溶失率表示,按NY/T4128-2022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其中颗粒饲料浸泡时间5min、膨化饲料浸泡时间20min。7.5水分按GB/T6435或GB/T18868的规定执行,其中GB/T6435为仲裁方法。7.6粗蛋白质按GB/T6432或GB/T18868的规定执行,其中GB/T6432为仲裁方法。7.7粗脂肪按GB/T6433或GB/T18868的规定执行,其中GB/T6433为仲裁方法。7.8粗纤维按GB/T6434或GB/T18868的规定执行,其中GB/T6434为仲裁方法。7.9粗灰分按GB/T6438的规定执行。7.10总磷按GB/T6437的规定执行。7.11赖氨酸按GB/T18246的规定执行。7.12卫生指标必须执行GB13078强制标准及方法。8检验规则8.1组批以相同的原料、相同的生产配方、相同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连续生产或同一班次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批,每批产品不超过120吨。8.2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与性状、水分和粗蛋白质。8.3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章规定的所有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定型投产时;b)生产工艺、配方或主要原料来源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停产3个月或以上,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饲料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检验要求时。8.4判定规则8.4.1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该批次产品合格。8.4.2检验项目中有任何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规定时,可自同批产品中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规定,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微生物指标不得复检。8.4.3各项目指标的极限数值判定按GB/T8170中的全数值比较法执行。8.4.4水分、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检验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按GB/T18823规定执行(GB/T18823未规定的项目除外)。8.4.5含粉率、水中稳定性(溶失率)检验结果判定的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