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字框架总结_第1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字框架总结_第2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字框架总结_第3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字框架总结_第4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字框架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字框架总结第一部分现状分析项目背景案例分析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杭州市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2、项目概况——区位:江河交汇区位于杭州市江干区,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即四堡污水处理厂地块),属钱江新城范围内,是杭州城市沿江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项目背景:根据总规“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要求,该区域未来将成为杭州的中心区部分。现有用地功能面临重塑。——基地现状:核心区现状主要有四堡污水处理厂,占地0.7平方公里。3、规划目标——功能定位:是钱江新城核心区中央商务功能的补充,是“观赏钱江潮、领略古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休闲、游览区,是集文化娱乐、商务办公、高品质居住社区为一体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完善的多功能综合区域。图纸内容要点及通用模式图纸内容要点阐述内容包括:项目用地概况和周边用地概况。并简要列举其影响本次规划的自身优势资源和产业等有利条件。图纸意义:图纸主要是为了解规划地块所在城市的区位,及其周边区域概况和城市的概况,如规划地块所在城市的周边城市有哪些﹑交通情况、对基地有影响的大型项目等。通用模式上位规划阐述项目所在城市的总规,分区规划,控规图的位置,并重点介绍上位规划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的内容。以及上位规划对本次规划项目的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图纸意义:明确上位规划对本规划的,定性,定位,定量的要求。并作为设计时考虑的出发点。徐州新城区方案设计总体规划解读1)城市定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定义徐州城市性质为: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全国综合性交通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区域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2)城市职能a.徐州是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徐州的建设应落实徐州都市圈规划“培育、发展、协调”的发展战略,着重提升徐州作为区域制造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功能;b.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徐州的建设要协调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国家重要交通设施的关系,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商业设施水平,培育金融市场,发展区域性商务商贸中心c.历史文化与旅游城市。继承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华,突出徐州两汉文化和军事文化,同时充分发挥旅游集散功能,挖掘文化旅游潜力,建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3)城市人口规模a.都市区2020年总人口389万,其中城镇人口300万;b.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68万,2020年为220万。通用模式:上位规划解读1)城市定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定义徐州城市性质为:2)城市职能a.徐州是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徐州的建设应落实徐州都市圈规划“培育、发展、协调”的发展战略,着重提升徐州作为区域制造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功能;b.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徐州的建设要协调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国家重要交通设施的关系,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商业设施水平,培育金融市场,发展区域性商务商贸中心c.历史文化与旅游城市。继承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华,突出徐州两汉文化和军事文化,同时充分发挥旅游集散功能,挖掘文化旅游潜力,建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3)城市人口规模a.都市区2020年总人口389万,其中城镇人口300万;b.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68万,2020年为220万。区位分析表述内容包括:基地概述(用地范围,用地面积。)、区位评价(所在地区和交通等、周边概况),并说明本规划与周围地区的关系;图纸意义:明确本次规划的界线,用地范围,以及周边的人工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郑州沿市惠济行政中心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及区域位置规划区位于城市最北端,是惠济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在郑州市总体规划中,规划区属于被连霍高速分离出去的郑北组团。规划范围北起大河路(原古花公路,规划北郊环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西起江山路(原郑邙公路),东临东风渠,区域面积约16.8平方公里,归惠济区新城和老鸦陈两个街道办事处管辖。基地距市中心约10公里,是《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确定的郑州市中心城区惠济片区的组成部分。规划区隔东风渠与桥南新区相望,北临毛庄镇,向北经黄河风景名胜区抵达黄河;向西跨京广铁路可达古荥镇;向南隔贾鲁河、连霍高速与金水、中原片区相连。南京玄武湖景区详细规划南京:位于长江下游,西北踞长江之险,东南宁镇山脉环绕,形势险要,是长江流域四大城市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并处于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玄武湖:位居南京的核心,东傍秀美钟山、西临天堑长江、南依繁华夫子庙、清淮河、北望遥遥幕府山。它的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南北长约为2.4公里,东西最宽处约为2公里,周长约9.5公里,全湖面积约4.73km2,其中湖水面积约3.68km2,五洲面积为1.05km2。徐州新城区中央活力区规划设计方案新城区位:徐州市“东南大门”——徐州市新城区位于徐州市东南方向,北距徐州市铁路站5公里,东距观音机场25公里,京福高速与连霍高速作为区域性交通干道,同时104国道穿城而过,与老城区相联系。将依托其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徐州的“前厅”与重要的“东南大门”。城市“双核”结构中的重要一极——根据徐州市总体规划中“双核心、五组团”的城市空间构架以及近期主导向南和东南方向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新城区将作为城市双核结构中重要的发展极核,与老城形成功能互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区位分析:——杭州市维度,承接联通,成为区域联动发展的战略联系点——杭州将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卓越的江河交汇地位及腹地资源,决定了高端休闲、商务产品的开发衡阳市“南岳第一峰”公园规划设计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东邻株洲、攸县、安仁;南界永兴、桂阳;西接冷水滩、祁阳、东安、邰阳、邵东;北靠舣峰、湘潭。南北长150公里、东四宽173公里,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近年绎济发展速度增长较快,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通用模式:位居的核心,东傍(邻)、西临(界)、南依(接、起)、北望(靠、至)。它的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南北长约为公里,东西最宽处约为公里,周长约公里,全湖面积约km2,其中湖水面积约km2,五洲面积为km2。现状用地分析阐述现状各种用地的面积和类型,可对这些条件作简要的分析评价。按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对现状用地分类,并附上现状用地平衡表。图纸意义:分析了解基地有利条件和弱势条件,为后面规划打基础。现状道路交通分析阐述基地的路网结构,以及路网等级。视具体情况分别描述各个道路,适当分析某些道路的重要性和以后对本次规划的影响,做一个结论性的文字描述。图纸意义:说明规划范围内道路交通现状及基地的对外交通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徐州新城区方案设计交通方便快捷基地东至快速路1号路,向南可达104国道;西、南分别至规划城市主干道2号路和4号路,向东与老城区联系;北至规划城市次干道w1号路。城市道路网完善后,来往交通将十分便捷。不详道路交通分析:沪松公路位于项目基地北侧,轨道交通九号线九亭路站位于项目东北角,与项目隔河相望。轨道交通在现今房产开发中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代表的不仅是交通的便捷,更深含义上起到了一种连接纽带的作用。结论:基地位置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开发定位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徐家汇的时尚与流行、虹桥开发区的年轻与开放都对本基地的基本定位”青春驿站”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古北生活新区一样,我们的”青春驿站”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房产开发,而应是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革命与创新。通用模式:基地现状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个等级,形成路网结构。快速路——基地内的快速路有条。分别为等。现状地形地势等分析阐述地形地势的概况,包括总的和局部的地形地势。高差,坡度,地面状况适建性等都要加以说明。图纸意义:主要是为了解规划地块内的地形地势,明确规划地块内的适合做哪些建设,达到用地适用性评价的目的,用以指导规划设计。衡阳市“南岳第一峰”公园规划设计坡度分析:回雁峰山体地势为偏北部的回雁亭处为最高,海拔96米,由此山体向四周逐渐降低,向北、向西北角都形成超过1O米的高差,形成坎或护坡。向南地势平缓过渡,最后保持在75米左右。现状雁峰公园坡度分布为西北陡而东南缓,山峰中部坡度平缓。中间平缓的山地现状建筑分布较多。规划用地地形复杂,坡度大的地方施工难度较大,若进行大规模的削高补低,则需要大面积的护坡,工程对地形影响大,地下水的自然渗透被截断,对坡地的延续性影响很大。整体山体由于最高处偏北,从而坡向大体向南,在南面山坡上适宜喜阳植物的生长。而西北面山坡处宜种植喜阴植物。宜川县石沟坪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整个基地现状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渭清公路为界。路以西地势较为平坦,基本为3度以下的用地,上下高差在6米左右;路以东开始起坡,地势起伏较大。长沙天际岭项目方案设计高程与地形特征分析湖南省位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和汉江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变化较大,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本项目用地属丘陵地貌,其中高差最大的是1号和4号、5号地块,1号地块最高点为地块东南端,标高849米,最低点标高577米,高差272米;4号5号地块,最高点在用地西侧,标高102米,最低点在水库附近,标高643米,高差377米。根据地势可以将地块分成以下几个特征区。平地:主要分布在1号地块北部及4号地块中部,平均标高低于现状道路和规划道路。谷地:5号地块南部有两条谷地,有部分水塘,周边植被良好,景色秀美。缓坡区:位于1号地块东南部及4号地块东部及南部,分别为朝西和朝北的坡地,坡度较缓,稍微平整即可作为建设用地。陡坡区主要位于5号地块,坡度在10。以上,须修整地形方可建房。武汉半岛银湾总体规划方案地质地貌与水系分析基地属于梅店水库周边山系之一,地势南高北低,由万合山标高203.1米逐次向梅店湖水库下降。水位高度:常水位56—58米,低水位54米,高水位64米,最大水位差达到1O米。基地由三岛、三谷、三湾所组成,地景组构自然,地形变化丰富,水陆相联,天水一色。坡度分析规划区小于30%的平坦地仅占全区面积的8%,不适于开发大于50%陡坡土地高达46.3%。在建筑基地及户外景观设施建设开发上应以适地适性的方式,采取阶梯式低密度,小量体形式进行全区建造开发工作。夏工三重公司地块详细规划高程分析优势:厂区内地势平坦,区域周边已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与较完善的市政配套服务设施。劣势:厂区边界有5至6米陡坎,且内部有多处低洼地,规划在整理场地中将会产生一定的土方量湖南长沙青竹湖外商城总体规划概念设计坡度分析:设计用地内,北区较为平缓,整体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南区地形复杂,冲沟、山丘、高地相互交错,坡度变化较大。通用模式:基地现状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坡度分析规划区小于30%的平坦地仅占全区面积的8%,不适于开发大于50%陡坡土地高达46.3%。在建筑基地及户外景观设施建设开发上应以适地适性的方式,采取阶梯式低密度,小量体形式进行全区建造开发工作。该项目位于**地带,地势变化较大,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本项目用地属**地貌,其中高差最大的是***(如地块东南),地块最高点在**,最低点在**。根据地势可以将地块平地:主要分布在**,平均标高***(表明现状之类的描述,如低于现状道路、…)谷地:如本地块有*个谷地,有部分水塘,周边植被良好,景色秀美。…缓坡区:位于地块***(如东南部),坡度较缓,稍微平整即可作为建设用地。陡坡区:位于***,坡度在10°以上,须修整地形方可建房。第二部分规划部分项目定位依据上位规划和本次规划的要求,准确确定项目定位,文字简洁干练,准确地达到项目的规划目标。郑州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概念规划沿黄产业带的定位:以黄河文化为龙头的大河文明展示基地中部地区最重要的会议商务休闲中心世界河域生态产业示范研究中心郑州市惠济行政中心区总体规划发展定位——具有综合辐射功能的、以文化和生态为特色的郑北RBD:生态之城: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经济发达的“生态之城”。休闲之城:旅游度假、体育健身、时尚购物、白领休闲荟萃的“休闲之城”。文化之城:借惠济炎黄文化之势,打造古今交融、中西合璧、推陈出新的现代文化新城,建设“文化之城”。宜居之城:生活环境优美,人才汇聚、欣欣向荣的“宜居之城”。徐州新城区中央活力区规划设计方案徐州市新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中定义徐州新城区功能定位为:区域性的商务、金融中心;徐州市行政办公中心;新城分区规划确定徐州新区是以现代区域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商务金融和物流产业为支撑,以山水景观为资源,以行政、文化、信息、会展、体育为核心的徐州城市新中心,同时也是徐州新的“门户”和“窗口”,是徐州市对外联系的口岸,是徐州市由内向性城市向外向性城市转变的主战场。规划目标辐射淮海经济区的服务集聚区——规划区作为徐州新区起步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辐射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的功能,形成区域性服务功能的集聚,建设区域性的生产力服务中心。服务徐州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根据相关规划要求,起步区将承担徐州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区通过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的配置完善,将形成以商业金融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引领徐州新城区建设的宜居区——利用规划区居住用地滨水的自然景观条件,建设高品质、高标准的住宅区。吸引中高素质人口的入住,成为徐州新城区具有文明生态示范效应的宜居区。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项目定位“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是一个灵魂。”功能定位钱江新城核心区中央商务功能的补充;以“观赏钱江潮、领略古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休闲、游览区;集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商务办公、高品质居住社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片区。形象定位钱塘沿江景观带上的开放式节点以“江河汇流”为主题的形象展示区钱江新城商业空间扩展区,展现杭州朝气蓬勃的城市形象。其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江河特征的中央文化区CCD立体复合的中央商务区CBD独具江景的游憩商业区RBD适宜人居的中央生活区CLD连云港滨海城区战略规划基于对连云港的宏观背景、发展条件、机遇与综合条件的分析,得出连云港东部滨海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应定为位:能够承托城市未来希望的滨海新城能够支撑城市经济腾飞的产业基地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枢纽大港城市:打造依山傍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城市,使城市与大海对话,与山体轮廓相呼应,展现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海城市形象;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新核心区。港口:建设以临港产业、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整合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大型产业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完善连云港整体产业布局架构。产业:将连云港港口建设成为青岛与上海之间的国际干线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200万标箱的发展目标,成为服务中西部辐射亚欧大陆的组合枢纽大港。通用模式:新规划确定徐州新区是以现代区域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商务金融和物流产业为支撑,以山水景观为资源,以行政、文化、信息、会展、体育为核心的徐州城市新中心,同时也是徐州新的“门户”和“窗口”,是徐州市对外联系的口岸,是徐州市由内向性城市向外向性城市转变的主战场。城市:打造依山傍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城市,使城市与大海对话,与山体轮廓相呼应,展现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海城市形象;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新核心区。设计理念此项内容结合图片示意需要仔细推敲表述。目标理念要超前、新颖,符合实际。可包括:设计要点、核心构思、空间设计理念等。可参考一些概念规划的设计理念表示方法。郑州市惠济行政中心区总体规划生态理念:“亲和自然”——根据生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式,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理想新区。“资源节约”——生态惠济的建设应施行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的原则,实现产业、居住、交通、游憩四大功能的合理结合,利用先进生态技术,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社会文明”——新惠济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打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文明和谐的新城区,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技术领先”——生态城市的建设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口号层面,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指标体系,保障城市生态建设有章可循,达到国内生态领先水平。连云港滨海城区战略规划独特的山海格局一座城市独特的风貌不仅仅是一个景观术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色是其为全世界所了解的名片,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特色不仅为城市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同时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也会为城市带来其他潜在而丰厚的收益。城市设计的出发点,需要考察城市先天或可能具有的风景潜质,找出最为独特的核心价值。城市设计用地的基地特点以及可以塑造的核心价值,无疑是其罕有的山海格局。北同山雄踞海边,其拔地而起的气势使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了自然的韵律,其茂盛的置备为市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其延展的形态则使得城市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边界与高差。曲折的海岸线为城市提供了不断变化的展示面,同时也使得城市能够建立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重庆龙溪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二:居民需求多彩的城市生活——功能复合、生活多元的人性化街区完善的社区服务——方便舒适、服务完备的社区邻里中心宜人的城市空间——尺度亲切、特色突出的休闲娱乐空间不详规划创意1、高瞻远瞩——立足北京市长远发展的目标思考北中轴的发展战略。2、脚踏实地——立足奥林匹克的自身规律和城市发展需求确定北中轴发展的总体布局。3、有机生长——立足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北中轴景观高潮和特定空间格局的形成。4、实事求是——立足节约用地和建设投资,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5、权衡利弊——立足对多种规划布局方案的科学分析和比较,争取北中轴建设的最佳综合效益。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6城市设计概念⑴重构机场南北空间主轴线,重新塑造广州新的北方门户。⑵依山构筑东西生态性廊道,营造全新、宜人、生态的白云新城。⑶构建区域级交通型综合体,打造以多样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的交通综合体。⑷完善区域级文化服务功能,打造区域级综合的文化中心。⑸建全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起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通用模式:城市设计概念⑴重构机场南北空间主轴线,重新塑造广州新的北方门户。⑵依山构筑东西生态性廊道,营造全新、宜人、生态的白云新城。⑶构建区域级交通型综合体,打造以多样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的交通综合体。⑷完善区域级文化服务功能,打造区域级综合的文化中心。⑸建全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起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规划总平面图一般可不进行文字描述,必要时可描述规划的主要特色等内容。郑州市惠济行政中心区总体规划特色主题:“黄河露珠”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打造生态文明惠济新城区,借用自然界“露珠”原型,衍生出规划方案。生态露珠将自然界生态环境与城市公园绿地、居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廊层层衍生,形成整体生态露珠。概念一:黄河露珠概念二:整体生态单元——“惠珠”概念三:中央绿地公园——“绿珠”概念四:居住区公园——“露珠”概念5:河道空间——“水珠”五个层面的露珠概念层层衍生,构建整体惠济行政中心区“黄河露珠”的概念原型。特色主题:“源中园”源:炎黄文化源。黄河,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惠济区是郑州市离黄河最近的城区,是炎黄文化进入郑州的源头第一站。园:生态园(购物园+游乐园+总部园+创意园+健身园)+幸福家园表现手法:首先在用地上通过功能组分的集合形成各类“园”的概念,同时利用道路网设计形成环路的形式强化“园”的内向感,再通过绿化控制强化园区的大生态背景。分区特色-杭州湾翡翠海岸分区特色——企业园构成要素:-企业园区-市中心-公共设施:公园和休闲空间-临近城市中心和职教城备注:-营造灵活的用地功能以提供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将企业公园融入环境系统。-营造公共节点以服务与企业社区。-低密度的控制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建筑形式:主要是水平伸展建筑、阁楼结构和少量的直立型建筑。分区特色——职教城构成要素:-职能学校校园-共用设施:主要是体育设施-城市中心-文化设施备注:-用轻轨和其他不同交通方式最大化职教城和城市机理之间的连接。-发展共用体育场地作为新城市的公共运动空间。-推动简洁、商业化和环境化的和谐发展。-将职教城的开放空间营造成文化、教育和运动的展示范例。-构筑合理密度以展示职教城中心。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4城市设计手法:1、强化视线通廊与开敞空间。2、显山露水,突出自然与人文景观。3、在核心区边缘地带设置协调区域。4、可体验的生态绿轴步行体系。5、在城市节点处设置地标建筑。6、富有特色的建筑形象。整体城市设计特点设计延续了广州“山水城市”的格局,并吸取岭南园林、岭南建筑的空间特色,形成以生态绿轴为“脊”、各个集约化的功能单元串联并行的空间结构,并通过各种尺度的绿化走廊及视线通廊,把白云山自然景观引入到中心区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新城成为一个现代的“都市庭园”。通用模式:特色主题:“黄河露珠”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打造生态文明惠济新城区,借用自然界“露珠”原型,衍生出规划方案。设计延续了的格局,并吸取的空间特色,形成以的空间结构。分区特色——企业园营造灵活的用地功能以提供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将企业公园融入环境系统。营造公共节点以服务与企业社区。低密度的控制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建筑形式:主要是水平伸展建筑、阁楼结构和少量的直立型建筑。城市设计手法:1、强化视线通廊与开敞空间。2、显山露水,突出自然与人文景观。规划功能结构结合功能分区加以说明各区的功能内容,并结合地方特色、地形特点予以引申说明。用“心、轴、带、组团、片区”等准确表达此次规划的特点。图纸意义:说明规划用地的内容,即各个分区的使用性,是对规划地块的空间分区。郑州市惠济行政中心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一带伴三心、绿环渗四区”。其中:一带指东西向沿规划区中部布置得教育产业带;三心指规划区内的行政办公中心,体育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旅游休养中心;绿环指规划区周边生态绿化环廊;四区指四个居住片区。规划结构十字轴+绿心+圈层十字轴:沿开元路和金洼干沟形成东西向研发创意产业轴;沿天河路和清华园路形成南北向商贸文化办公产业轴。绿心:于十字产业轴交汇之处结合古树苑公园形成开放的公共绿地,打造惠济生态绿心。圈层:以绿心为核,由内向外形成圈层状公建带和居住带。规划结构两轴+两园+圈层两轴:东西向沿开元路的惠济区级城市发展轴;南北向沿江山路的郑州市级旅游、产业功能轴。两园:沿南北向市级功能轴布置生态园,其中包括购物娱乐园、总部园、创意园和健身训练园四大综合功能区;沿东西向区级城市发展轴布置幸福家园,提供正常的城市工作、生活服务。圈层:主要体现在由开元路向外的功能发散:内部幸福家园形成公建、居住两个圈层,外部生态园形成特色产业圈层。郑州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概念规划城市生态发展结构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导向上,要求加强市域重点流域,重点区域(西南部山区和沿黄流域)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提高环境承载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优化交通体系和区域基础设施,引导区域和城乡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衡阳市“南岳第一峰”公园规划设计功能结构安排:整个公园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两轴三广场”:一心:一心指以主题雕耀和诗词广场为中心,是全园的景观和活动中心,也将成为衡阳市的标志性景观;两轴两轴是指西面的山水轴线和东面的人义轴线。山水轴线:联系的景点有时代广场——亲水台——望岳守——雕塑广场——诗词广场——听歌台——悟弈亭,主要体现山水等自然景观的观赏和游览。人文轴线:时代广场——花坛漫步——儿童乐园——健步道——留雁亭——雕塑广场——望江亭——展览馆——此君轩一回雁亭——雁廊——雁峰寺——烟雨池。主要以体现人文景观提供人们生活休憩学习的生活性空间。三广场:三广场主要指南部扩建部分的时代广场、中部靠近商业的表演广场和北部原公园的入口广场。九大功能区:扩建部分又分为五大功能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健身区,生态密林区,文化休闲区,文化纪念区。北面原有公园根据现状可以分为雁峰烟雨区、宗教活动区,雁峰主题区和王夫之纪念。连云港滨海城区战略规划一体两翼、组团递进一体:新海城、开发区、滨海新城围绕云台山形成城市新主体,其中,新海城延续原有的行政、办公、商业及居住功能;开发区包括两大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云台山南麓产业区;滨海新城作为未来城市核心区,将承担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体育等职能,体现高品质城市形象。两翼:两翼以产业为主,北翼以赣榆县城为中心,依托岚山港、青口港、九里港,重点发展海头、柘汪片区;南翼依托燕尾港和灌河港发展集中的石化产业基地。组团递进:以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作为划分组团的依据,形成若干发展组团,一方面使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在空间尺度上得以弱化,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组团的轮替发展保持城市空间的弹性。组团与组团之间通过大规模的绿地水系隔离,形成相对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城市功能单元。连云港滨海城区战略规划城市空问结构系统城市空间结构以北固山为绿色核心,以连接绿带串连其各个城市组团。向四方延伸的绿带,犹如一只振翅高飞的凤凰,翱翔于连云港滨海新城这片开发的热土上。城市建成区域由港城、海城、水城、山城四个主要组团以及一些较小组冈构成。组团规模在5000一15000人之间。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2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生态绿带+三轴四“核”三“街”构造+城市文化休闲带。将原白云机场跑道所在的中心轴线定位为白云新城的城市文化休闲带,生态水系与绿化和人们的活动在此交融。结合地铁站和公交总站等交通节点打造商业、办公和文化集聚核心地段,形成集约型的城市构造。另外结合地块划分与土地利用规划打造三条各有特色的大道。(一)生态走廊:由白云山谷的生态绿带向城市延伸,构成整体生态网络构架。(二)城市文化休闲带:1、结合公共交通节点的建设,充分利用被公园包围的绝好位置条件,开发各类便利设施为一体的居住区核心区。2、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广州体育馆运动公园为基础开发文化设施集聚的城市交流核心。3、利用地铁站周边绝好的区位条件开发商业、酒店、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服务核心。4、通过连通绿化等手法使基地东西两侧形成一体化的空间。5、确保周边市民也能利用的生活支援功能以及步行流线,集中布局健康休闲和文化教育功能。(三)新建居住区:1、北部高尚生态居住区。在地铁江夏站周边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以高层点式住宅为主。2、西南部高尚居住区。拆迁原机场配套区的设施与住宅,新建大规模居住社区,以多层为主。3、东北部高尚文化居住区。将白云大道和云城东路之间现状较为集中的汽车市场搬迁至黄石路沿线统一安置,改建大规模文化居住社区,以板式小高层为主。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5功能结构:“一带、两轴、四片区”一带:中央景观带,沿机场南北向跑道,由南部跑道公园起,经中央公园至北部商务步行街区的带状区域;两轴:商贸服务轴线:依托机场西路,两侧布置商贸、服务等功能;居住文化轴线:依托机场东路,两侧布置居住、文化等功能;“四片区”分别为商住混合区、商贸展览区、中央文化公园区、办公商务区和高尚居住区。整体用地布局以“北商、南居”为原则,中部结合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开放性空间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6规划结构:一轴、两带、五心、十片一轴:南北向空间主轴线。两带:北部与文化娱乐区结合的东西向生态绿带,南部与花卉展览区结合的东西向生态绿带。五心:商业商务中心、花卉展销中心、SOHO商住中心、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十片:核心商业商务中心区、文娱活动片区、花卉游乐片区、SOHO商住片区、综合服务片区、OUTLET片区以及4个居住片区。通用模式:空间布局结构——“一带伴三心、绿环渗四区”。其中:一带指东西向沿规划区中部布置得教育产业带;三心指规划区内的行政办公中心,体育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旅游休养中心;绿环指规划区周边生态绿化环廊;四区指四个居住片区。一体两翼、组团递进一体:两翼:组团递进:功能结构:“一带、两轴、四片区”规划结构:一轴、两带、五心、十片道路交通规划项目列表:安徽职业技术学校道路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1)便捷性原则车流为主的道路顺畅通达,就近停靠出入口,而人流为主的道路则与广场、林荫步行道相结合。道路交通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是校区规划结构的骨架,井由此决定学习、生活行为的轨迹,安排空间形态的秩序,铺叙校园生活的生动场景,进而塑造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在设计中我们着力体现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蕴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我们提倡适当的人车分流,致力于创造“步行者优先空间“。(2)舒适性原则重点处理各种道路交汇的节点,融入交往和景观标志的功能,如入口广场、中心广场台地、文化广场水景等,使空间层次更趋丰满生动。道路与环境相结合,尤其是环行步道,邻校园入口处,尺度放大,形成宽广的林荫步道,而宿舍区与教学区的步行道,侧依山穿林,曲径幽静,尺度宜人,营造课余滞留空间。道路用地简约合理,把三大功能用地串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分区又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步行道结合绿地、广场以步行交通和室外交往为主,设计以精致取胜,形成宜人的场所氛围。景观带中为全步行区,其中立体广场穿梭于建筑、环境之间,便道蜿蜒在绿坡和湖畔之边,步移景换,为校区的最佳景致。2.道路结构(1)基于上述原则,校园内道路采用车行与人行分离式,车行环路在外围,人行则在建筑内部,以林荫道的方式与景观结合。(2)休闲小道设于山坡树林及水体各处,曲折迂迥,宽窄不一,留出有机的滞留空间,集散步、观景、休息为一体,充分感受自然环境对身心的熏陶。3.道路性质与等级主要机动车道8M次要道路、休闲小道2~4M4.静态交通外来车辆一般不进入校内,校内机动车在各组团均设停车场地,校园主入口进入步行环道之前,车辆或者转向,或者在入口广场处临时停放。学校在西侧设南入口主门一处,北入口次门一处。允许校园区内部除了货物运送而需少量的车辆进出,一般机动车均不允许进入校园,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为便于家长或访客来访,在接近入口处设停车场。设计中停车系统分层次多级配置,采用集中和分散结合、室外与室内结合的二结合原则,方便就近存取。在建筑集中处、道路交汇处设多种形式的机动车停车设施,有底层架空停车库、道路边临时停车位等;生活区内利用架空层泊自行车,结合少量宅前停车,由此满足了数目巨大的非机动车停车要求。合肥蜀山项目:道路规划及动静态交通组织人车分流的设计原则,在保证机动车出入停放便利的同时,尽量避免机动车对小区内部的干扰。机动车分别从各出入口进入小区,并就近进入地下停车库。小区沿高层建筑及北边宽景多层住宅布置三个地下停车库,在体现地下室建筑经济性的同时,将停车服务半径控制在60米以内。机动车位主要布置在地下室,地面沿机动车道局部少量地面停车位。所有停车位按住宅0.7车位/户,商业0.7车位/百平方米计算,总计939辆。步行系统结合景观系统统一规划设计,居民由步行主入口进入小区由景观主轴进入各宅间花园。层次丰富的小区景观所带给居住者愉快的回家的感觉。金华中心区:道路交通中心区道路网系统已在新区控制性规划中明确,区内主要机动车交通由城市快速路(环城东路)、李渔路、丹溪路及东侧主干路解决。李渔路为市区与义乌连接的第二通道。将中心区分成南北两部分。每部分由城市次干路划分为四个地块,再由支路或地块界线划分小块。中心区每一地块都由分级明确的道路划分,使内外交通既能方便联系,又减少相互干扰。根据中心区开发强度大,公建密集的特点,规划三处大型社会停车场。用地规模1.79万平方米,可容纳约500辆机动车停放。步行系统由连接广场的商业步行街、纵向沟通滨江绿地的林荫道、沿河的滨水步行道组成,使绿地、广场、步行街连接起来,避免机动交通干扰,创造利于居民出行、购物、娱乐、游憩等活动的休闲、舒适环境。步行系统的节点在中心公园(市政广场)、滨江广场、商业中心及休闲公园,既是人流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中心区主要的开敞空间。开化县中心区:道路规划1、交通组织由于西渠沿岸景观的要求,西渠两岸组织步行交通,西渠两岸地块的车行交通则采用设置东西向车行道解决。道路交通2、车行道道路交通由于西渠地块呈狭长形,东侧为解放路,西侧则紧靠玉屏公园,因此腹地较深的地块的车行交通必须依靠东西向道路解决。本次规划在车行道路网为“一纵九横”的格局,“一纵”即为解放路(包括龙潭路),解放路拓宽为18米,龙潭路拓宽为7米;“九横3、步行道西渠两岸从环城路以南开始规划为步行道。东侧步行道为不规则断面,利用建筑边缘与渠岸之间的空间布置座椅、花坛、花架、雕塑小品等休闲、绿化设施;西侧沿堤岸布置2米宽绿化带,以行道树和沿岸垂直绿化为主,紧邻绿化带布置8米宽道路,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2米。西渠两侧步行道均采用广场砖或混凝土块、石块铺地,步行道允许自行车通行。渠西路可以保证消防和救护车通行。4、步行桥西渠现有多处桥梁,但仍显不够。规划在居住段间隔100米有一座步行桥,而在商业区段以间隔50米设一座为宜,总计新增步行桥4座;改造桥梁22座。5、广场西渠中段现已有荷花广场,占地0.56公顷,以钱江源为主题,体现城市文化和品味。6、停车场本次规划考虑两处集中社会停车场,一处结合荷花广场北侧商业步行街布置,占地0.11公顷,可安排35-40辆车;另一处布置在西渠南入口,占地0.03公顷,可安排7、交叉口处理针对现状芹南路、环城路与解放路的两个交叉口交通组织较混乱的情况,本次规划对芹南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环城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各提出两个改造方案,以解决目前该交叉口混乱的交通。经过方案比较,最终各确定一个改造方案。详见附图四、五。8、主要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横断面形式单位:米序号宽度断面形式新建建筑后退备注人行道机动车道绿化带1184.5×29/3解放路2108/21~2渠西路34~104~10///渠东路47/7//龙潭路蛇口镇:交通设计1、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和自行车系统,建立可与小汽车交通竞争的公交体系;2、改善道路系统,完善道路等级结构,减少交叉口附近支路与主、次干道的借口段,重点提高东西向通过能力;3、在步行街区构筑以人为本的步行系统;4、加强交通管制;5、结合功能布局和交通结构增加公共停车场。内滞外堵——内顺外通台州CBD:本区块在对外交通上应充分与周边四个区块及城市干道衔接,对内交通应处理好中央公园二侧二大区块之间的联系,并尽量不影响中央公园的空间延续性。结论:本区块道路出入口应与周边区块对接。为达到中央公园“天人合一”的混合效果,道路走向应有机、流畅而不强求曲直。穿越中央公园的区间道路可局部下穿,以保证公园的延续性。充分重视静态交通,努力做到地下车库与公园、塔楼、下沉广场、下沉车道的完美混合,并使之成为中央公园的特色之一。交通组织——落实设计原则:交通的可达性。①车行交通:为达到总体构思的渗透效果,本片区在保证与主干道及相邻街坊开口呈十字交叉的前提下,将区内道路有机地弯曲,使中央公园空间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任何国家的CBD皆难以做到完全的人、车分流,本片区亦如此,所以流畅的曲线道路可以减缓人、车混行处的车速,既安全又使车行速度与本片区总体意境相吻合。在高层集中的四个区块,支路网密度明显增加,以使车行可达每幢塔楼前,同时保证了消防的环行通道。为使中央公园空间完整,穿越公园的二条车道局部下穿,坡度完全能满足净空4.5米要求。②人行交通:中央公园内可形成较为完整的步带且皆有临水面。两片商业购物街具有各自独立的步行系统,并与城市干道侧面的人行系统相连。步行街首层及局部二层通过骑楼的手法将步行系统渗透到商业灰空间中,可从四个方向到达商业建筑的各个表面。通过无障碍处理,这些步街在非营业时段可作为货物流线,而不专门设置货流通道,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使商业街四个面皆为黄金面积而不存在“背面”。商业区这种做法在管理较好的城市很普遍。商业步街的无障碍处理(无道牙、无明显高差等)还有利于游览性电瓶车和紧急情况下消防车的通行。中央公园北区设下沉式广场,建议未来将水景公园的“七彩花坛”改做下沉式广场,同时将大转盘处的绿岛下挖,使三个下沉空间位于同一标高并互通,这样在人行系统上就可使中央公园和市民广场形成整体。体育中心因其相对独立,中央公园南区可采用人行横道与之联系。③静态交通:每幢塔楼前皆结合绿地、广场设置了地面临时停车场地。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本区块共结合高层建筑的基础设置了6处地下车库,其中星级酒店及中央公园西北、东南角的车库拟作自用。其余三个除满足自用外,尚兼具社会车库的功能。最大的社会车库位于中央公园几何中心的水面下1米处,共有6个方向的双车道可供车辆进出,东南、西北向车道供塔楼自用,其余二向结合下沉式城市支路组织社会车辆的进出,此处未来还可组织公交接驳站。西、南二侧的多层地库除满足自身需要外,亦兼具商业步行街的停车功能。郑州工程学院:交通流线规划校区外围城市交通干线与学校活动相互影响较大。新校区的对外交通中注重与周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口和校前区,减少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体育中心要求为城市居民开放,机动车进校园及公共停车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长距离的校内活动带来的大辆自行车流在规划中宜得到了充分考虑。校区中规划主要道路,将各分区紧密相联。南北向交通性道路和人行为主的生活性道路间隔布置。不同标高的场地及道路以坡道,台阶相连。最主要的车行道道路景观安排得丰富、活泼,不仅经过主要的学校建筑,而且可以看到大片的中心绿地、广场和湖面,是线型骨架的主干。机动车行道都尽量在主要建筑群外围通过,不影响其内部的宁静,设计中也力图减弱其形式上的几何性。整个路网系统,在秩序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秩序,骨架系统在传统基础上更趋于合理性、人文性、生态性。路网结构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对于国家有关交通、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法规规范的充分尊重与满足。规划建筑以多层为主,所有建筑外围均设有消防车道。短边长度超过24米的建筑物封闭内院,均设有消防车道均可进入。沿干道在主要建筑附近布置有大量的停车泊位。主人口建筑群利用现状地形组织周边及内外交通联系,建筑、桥梁、坡道、沿河沟景观工程一体化设计,化不利因素为高效空间结构。校区内主要机动车道路宽度为12米,次要道路及白行车专用路宽7~9米。东西向机动车道主路段纵坡控制在3%以内,主要白行车通道纵坡在2%以内。南北向主要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5%。残疾人通道均按国标规划设计。总结文字:道路交通规划原则,道路交通的结构或者组织形式道路的性质和等级动态和静态交通的具体设计情况能体现本次规划特色的东西重点讲一下。绿化、景观系统规划案例项目列表:安徽职业技术学校绿地与水的规划“水”作为地域文化的灵魂,在空间的开合中贯串整个校园空间景观。校区充分围绕“水”来做文章,利用现有水系构筑景观、绿化系统,将水系的营造与各功能分区相结合,从而形成中心景观区域。利用自然和谐的手法来处理水系,营造徽派园林风情设计理念,体现“居于园、游于园、娱于园”的情怀,构筑校园的景观特质。在设计中采用斜线步道和因之形成的滨水步行景观廊道相互结合的手法,把整个基地贯穿起来,形成一体化的规划设计。1.绿化原则绿地与水景相结合,绿地与活动场地、绿地与集会广场相结合,变单纯的景观绿化为融绿于社交生活之中,融绿于人格熏陶之中。2.绿地与水景系统(1)在原有水道的条件下,将其适当整形,并与人工湖和跌落式河道相贯通,形成中心区的水景资源。(2)水体周围的绿地,以线状的方式,将草坪、林荫步道和小树林串接起来,成为连续的绿地与水体交融的一个系统。(3)学生生活区建筑之间为带状林地,使区划明确,形态分明。合肥蜀山项目:景观系统规划小区景观规划以蜀山森林公园为背景,并将公园中的水、树林等自然元素引入小区。通过水体及景观主轴将城市自然景观引入小区内部,小区内部景观是北边公园景观的延续和拓展。水作为小区向森林公园过渡的载体,是方案的主旋律,以水为主题,展现一个开放、自然、生态、亲和的社区。小区内部清晰完整的系统景观构图,是风景区中的新风景。北边用地边界开放式的景观处理,以保证小区与公园的相互融合与侵入。金华中心区:绿地景观规划1.绿地规划遵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绿地系统结构,根据中心区现状条件,按园林城市布局的要求,形成以中心公园为重点,沿江绿带、沿河绿带及林荫道为框架的中心区绿地系统。滨江绿带延续控规要求,为100米宽。桥头、重要节点等并根据岸线及相邻用地,变化滨江绿带宽度,滨河绿带宽达40米(含河道)。商业步行街和中轴的林荫道宽度达30米。使中心区公共绿地达24.14万平方米,占总用地比例为19.07%。中心公园是中心区绿化的主体,也是展现新区形象的重要空间。公园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水面,开挖湖面,整治地形,堆砌小岛,种植疏林草地,以环湖游步道组织滨水舞台、茶室等公园游憩设施,公园东部在延续区政府的中轴线上,安排市民广场,以雕塑、花坛、建筑小品组织广场空间,形成充满绿意、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开敞空间。滨江绿带是中心区滨江景观的展示面,以种植疏林草地为主,在中轴广场绿带的北端,布置滨江广场,利用江堤高差,组织阶梯式亲水广场。满足滨江游览、休闲和观赏活动。休闲公园在中心区南区的中央,结合滨河绿带,以水面、植物及花架、花镜等植物造景的手法,创造休闲、安静的公园氛围,理水堆山,成为与滨江广场的对景。中心区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建筑、构筑物风格,地形和自然环境进行种植设计,利用植物的形体、色彩和花期,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和季相景观。2.景观规划为创造具有个性的中心区景观,规划以围绕中心公园环状发展和轴线来组织空间序列。围绕中心公园形成行政办公建筑、宾馆建筑、金融贸易、写字楼的半围合高层景观带,是中心区景观设计的核心空间,其标志性建筑为东侧的高层宾馆建筑,北侧以端庄的办公建筑群围合,南侧为点式的次高层建筑。核心空间东侧,形成从娱乐中心→商业中心→综合商贸区→休闲公园的视觉景观轴,并通过设置广场、雕塑、喷泉、花坛等设施创造城市休闲环境。商业步行街在轴线中部呈东西向布置,联系中心公园和商业中心。通过骑楼、街道小品的设计,形成活泼、繁华的购物氛围。在中心公园和休闲公园之间,利用水系、绿带,形成中心区内部休闲空间。街道景观通过临街建筑的进出退让,层数变化以及街头小广场、绿地、花坛的设置,形成整体连续性变化。开敞空间组织:中心公园及沿江绿带为中心开敞空间,中心公园外围为高层建筑,形成半围合态势,同时,与西边线状绿地、燕尾洲公园相沟通,成为市级绿地系统的重要节点(收头)。线性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组织:商业步行街和东南走向林荫道构成“十字”型线性空间,商业步行街设置小广场、雕塑、喷泉、绿地等,形成繁华、舒适的购物氛围。休闲公园及林荫道上广场为半开敞空间。商业步行街与沿河绿地与中心公园相沟通,使得开敞空间、线性空间、半开敞空间形成连续整体,合理组织各类性质的建筑物,形成变化有序,丰富多彩的空间关系。建筑高度与城市轮廓线组织:中心公园作为市级公建轴的端头,在地价规律引导下集中布置高层建筑,环绕中心公园形成半围合态势。沿江布置低层别墅及公共设施,其它地区均以多层建筑为主。中心区轮廓线为西部半环状高层区沿江底层区和其它多层区,轮廓线主要围绕中心公园组织,同时形成富于变化的沿江轮廓线。在沿江及休闲公园南端重要的节点上布置少量小高层住宅。建筑风格控制:金东新区为新建城区,建议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提倡简洁、质朴、大方,中心公园设计同样以现代园林风格为主。开化县中心区:风貌景观规划重点处理好景观节点与景观轴的景观效果1、景观节点重点选在西渠主要入口及视线焦点处,共七处:一为西渠南端入口,包括入口绿地和绿地对岸建筑。绿地设置西渠标志性雕塑,应反映西渠历史发展、自然美景等内容,如设置书简式石雕,将明举人徐庆云的《西渠环带》刻碑纪念。连接东西两岸的桥梁应具有标志性,以增加进入西渠游览的趣味。该段西渠水面呈自由曲线状放大,设蓄水踏步,石桩供游人跨越水面,绿地砌乱石驳岸在满足泄洪的要求下尽可能与水面接近。西岸主体建筑后退距离增大以形成与主入口呼应的小广场空间,广场内布置露天茶吧,建筑风格应美观大方,与自然协调融合。二为规划茶园,西岸建筑围合成庭院式,东岸建筑结合渠岸曲线布置,建筑边缘与渠岸齐平,底层设过街骑楼。两岸建筑通过廊桥相连,廊桥下通过扩大水面和设架空平台形成游人亲水空间。廊桥及骑楼内均设休闲座椅。三为荷花广场,为西渠中段的视线聚焦点,并与玉屏公园形成对景,规划在北侧设商业步行街和亲水建筑,重点处理与广场和西渠河岸关系,使之成为西渠最具吸引力和亲和力的焦点。四为规划根雕园,主体建筑后退渠岸加大,同时临西渠设突出架空平台,加强建筑物前空间景观效果,除重点处理建筑空间景观之外,须加强步行道上的景观效果,在用地较宽段沿渠东路、渠西路两侧布置建筑,形成临水建筑,在建筑临水的一侧做骑楼和休息靠椅,增加临水建筑的趣味。五为钟山对景,在环城路以北地块以解放路中心线方向为轴规划轴向开敞空间,使钟山成为解放路的对景,轴向开放空间两侧布置1-2层商铺,北侧尽端以雕塑广场映衬钟山。六为西渠环城路入口处,解放路与环城路交叉口西南侧布置一座曲线型商业办公建筑,露出解放路与钟山的视线通道。同时将西渠环城路入口东侧的现状建筑拆除一栋,该用地与商业办公建筑前置小广场形成西渠环城路入口广场,以加强该入口以及道路交叉口的景观效果。七为西渠北段尽端龙潭公园,应重点处理好龙潭公园的入口景观,以做为西渠的视线对景。2、景观轴即为西渠两岸步行绿化带,重点处理好河岸、绿化、桥与两岸建筑的关系。具体整治措施有:(1)堤岸整治:全段为石砌防洪堤岸(除西渠南入口绿地驳岸外),岸边设石质或木质栏杆,岸边绿化以行道树为主,垂直绿化以悬挂花盆式为主,改造现有种植迎春花藤的岸边绿化。(2)埠头设置:西渠两岸现有较多台阶式埠头供居民洗涤之用,今后结合堤岸整治采用原状整修、加宽、增设架空临水平台等方法将现有埠头改造为亲水空间,使居民和游客共享。(3)西渠断面整治:经过规划整治将主要形成五种西渠横断面形式,一是一般样式断面,即西渠两侧设垂直石砌驳岸,局部地段设水埠;二是基本样式同一,在西渠驳岸顶部设悬挑临水平台;三是与廊桥结合,设亲水平台,地点位于规划茶园;四是在西渠一侧设亲水平台,另一侧结合大片绿地,以湖石砌岸;五是在荷花广场北、西渠两侧布置临水建筑,在建筑临水的一侧做骑楼和休息靠椅,底层标高略高于西渠最高水位,以增加临水建筑的趣味;临路一侧布置商店,地面标高与路面相同。(详见图纸十三)(4)桥梁文化:西渠现有多处桥梁,但大多无特色。规划建议除上述南入口标志桥、茶园廊桥外,其余桥梁以石砌或混凝土的单拱或多拱桥为主。桥梁应体现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建议可以共有一个主题,也可以功能段为区分形成不同功能主题,主题必须以开化地方文化为背景,选题可以为较著名的钱江源、茶叶、历史人物、自然风光等,但从细部上每座桥应有不同,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形成西渠石桥文化特色。(5)雕塑、小品设置:除一些标志性雕塑外,步行道上应布置些宜人尺度的小型雕塑,反映开化地方人文特色的雕塑、小品等设施,如表现根雕艺术、茶文化、人物、传统风俗等。(6)休闲座椅:渠西路主要结合行道树布置休息座椅,渠东路则等距离在步行道上布置。(7)广告招牌:商铺应统一悬挂于沿街骑楼内、商铺入口上方,保持沿街立面的整洁统一;商铺招牌应使用木质或金属,色彩应与建筑色彩协调统一,禁止使用纯度高、鲜艳的色彩,金属的漆面应使用具有亚光色质感的颜色,禁止使用反光度高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等。四、景观风貌设计控制引导景观风貌设计控制引导一览表名称设计引导图样示意沿渠建筑建筑屋顶采用坡屋顶或弧形屋面建筑底层和墙裙允许使用仿石面材、亚光面砖、石料等贴面;标准层必须使用外墙涂料;屋顶采用浪瓦或彩色纤维瓦;门窗框以塑钢为主;玻璃禁止采用具有反射效果的镜面玻璃幕墙,建筑附属栏杆可以采用金属和塑钢材料。临步行街建筑底层须布置骑楼,广告招牌应统一悬挂于沿街骑楼内、商铺入口上方。建筑立面形式应可以使用重复,以形成统一风貌和韵律感。但在建筑细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以避免千人一面的单调风貌。骑楼一骑楼二西渠挡墙以条石错铺,可在重点地段如亲水平台后挡墙做浮雕或雕刻文字。条石挡墙埠头采用木质或石质材料,可以原状整修、加宽,或增设架空亲水平台石质原状整修埠头木质架空埠头栏杆堤岸栏杆采用木质或石质材料,透空或局部透空,高度为0.9-1.0建筑挑台以亚光质感的透空金属栏杆为主。堤岸栏杆桥梁一般以石砌单拱或多拱为主,从细部区分每座桥,并反映一定文化内涵。廊桥风格形式与周边规划建筑相一致,建议采用坡顶,砖木结构,内设休闲座椅。单拱桥廊桥多拱桥内设座椅铺地为了增加步行街的趣味,铺面的图案宜采用富有韵律的重复,重复间距以四至八步为宜。可以考虑在铺面中镶嵌文字、图案、街道名、历史等内容。步行的韵律感小品小品应结合西渠整体环境布置,应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并具有现代感。电话亭电话亭休闲座椅雕塑堤岸小品环境设计指示牌台州CBD:绿化及水体为取得公共空间上要求的“润”意,自由、舒展的形态是必要的,水体和乔木的量应充分保证。中央公园大片绿地内自由地点缀着精致的塔楼,与中央公园外大板块式建筑内吝啬地抠出宜人小空间和商业步道,形成了富有戏剧性的对比关系,犹如中国印章中的阴刻和阳雕。结论:l西式拼花图案难以获得好意境,吸江南园林之所长,引入自由的水体和乔木,才能使中央公园的设计真正做到游刃有余、富有地方特色。l中心区主轴线的“润”意,使之与两端的自然山体更易融合,符合上层次规划要求。同时亦使之与周边已批规划的“枯”意产生对比效果。中央公园的东北端应处理好与市民广场的过渡关系;西南端应处理好与体育中心广场的过渡关系。绿地系统——落实设计原则:生态的和谐性。①本片区绿地系统作为白云山到乌龟山之间城市大型生态绿地链上的最核心的一环,在台州市中心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型绿地的两个尽端——集会广场和体育中心皆设有可供数万人集会、聚散的硬质场地和景观,所以本片区除解决好区内各种人、车流的交通外,不应再承担额外的城市集会功能。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笔随意到地灵活处理CBD区的绿地系统:“中央湖”概念的引入即建立在此前提下。如此,即可谋划一个举国独有的“公园中的CBD”。②“公园中的CBD”这一设计主题,使自由地、大规模地在本片区引入水体、乔木、草坪成为可能,达到人、岸上植物、亲水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延绵不断的湖面提供了亲水动物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游行通道。在中央公园,不过度追求宏伟的气势和速度感,中国人向往的情调——阳春白雪式的平和与惬意则是我们的目标。③台州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所以我们将湖底处理成二个标高:核心区水深1米,两端水深0.5米,并通过两条通道,力图借用东侧葭芷泾水源将水引入。枯水期可将水位降低0.5米,这样两端的湖面即不存在,露出底部的毛石铺装,形成市民另一种游玩的场所,中央的水面则仍可保证其完整性。水的清洁处理,可吸取水景公园的经验,采用环保的“人工湿地”方式解决,规划在水边留出的大片绿地为湿地留有余地,这种湿地对上层的人流活动不产生任何影响。④中央地下车库与中央公园在设计中融为一体。在其南、北两端各开了500平方米的圆形采光、通风区,大大降低了中央车库人工通风、采光的费用,对节省能源有利。同时,亦可结合这二处下沉式广场组织地库与公园间的人行垂直交通,并将交通塔作为公园的精致小品;下沉广场内,周边可设公园小商业等配套服务设施,以方便游客。穿越中央公园的两条下沉城市支路的顶端,亦开启了两个巨大的圆形采光井,使下层车道有自然光进入。郑州工程学院:空间组织及景观规划新校区空间组织以主人口广场和中心建筑群为核心组织,建筑群轴线位于南北最为开阔的地段。主人口广场及周边建筑群均为正南北方向,对称布局。广场形如圆形,增强人口透视感和纵深感。广场为主体空间。中心建筑群两侧为大片的绿化和水景。利用广场桥面、跨沟平桥、依水通道将南北东西连为整体,整个校区神脉相通。主建筑群两侧保留两片绿色视廊。整个校园将绿地尽人眼中,视廊两侧建筑限制高度,以显露山水。景观规划设计力求聚散有致,纯静清雅的环境特色,创造“山水学林”的绿色校园意境,“堂虚绿野龙开,花隐重门约掩”。绿色校园的设计意念,是将校园布局因地就势,处处成景,建造错落有致的生态校同。进入莲花路的主人口,通过简捷明快的校大门,以严谨、庄重的绿化空间为引导,来到大门前开敞的主题广场喷泉“腾飞”,为“郑州工程学院”之象征,周边配置绿化;北侧即为造型简洁的图书馆,广场两侧为公共教室和理科组团,绕环形“腾飞”,沿着中间水平可人图书馆,两侧可来到了视野更为开阔的绿洲,湖水左右流转,富于变化和节奏,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投入眼帘,意示着核心区“曲水绿洲”的到来。“曲水”即为贯穿整个校园中心区的湖面活水系统。绿地、湖水和建筑相互结合,呼唤出“筑、水、学、林”校园四大景观元素。中心区的湖水延伸到学生生活区中间的山水园中,镶嵌于幽幽学林中,既丰富了校园地景,又使学生生活环境更纯静、优雅,透出淡淡的山川田同风情。学校用地北侧为规划建设中外环线防护绿化林带,通过校园内的生态绿轴和景观绿轴,与校园绿化融成一体,呈现生态校园的空间形态。沿着校园内车行主干道布置绿地,它们在功能上软化了各区与道路的接壤,隔离了道路上的噪音和车行干扰;也在视野上丰富了道路景观,形成校同中的景观路,而不是传统上简单的车行道。带状绿地贯穿了整个校区,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在中心建筑群东西形成了两个高潮,一个是公共聚会的场所,一个是清幽明净的林地草坪,犹如这条纽带上的两颗明珠。另外,建筑布局中的庭院空间、院落空间,强调环境的意境,尺度上怡人,功能上合理,从小处着手,以植草砖铺地为主,点缀草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