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A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A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A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A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A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学者傅利华指出,亚历山大远征时,与古希腊城邦共同兴旺发达的文化、科学、艺术失去了内部繁荣发展的土壤。其意在说明()A.古希腊诸城邦早已深陷危机B.古希腊文化因城邦衰落而失去生命力C.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D.“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必然性2.从亚历山大的个人简历可以看出,亚历山大()简历姓名亚历山大出生时间公元前356年籍贯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职业军事家、政治家导师亚里士多德其他经历幼年代父统治并镇压起义A.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建立者B.深受希腊文明影响C.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3.观察下表,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角度希腊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社会思想理想主义、地方主义现实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私学盛行公学盛行商业有限的商业活动广泛的海路商业活动——据陈恒的《希腊化研究》整理A.罗马帝国的建立B.亚历山大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C.海洋文明的影响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4.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希腊城邦等,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A.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5.右图为公元前4世纪托勒密埃及使用的具有希腊风格的银币,当时埃及在语言、文字、风俗、货币、政治制度等方面逐渐受希腊文化深刻的影响,因此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与埃及“希腊化时代”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是()银币A.穆罕默德B.亚历山大大帝C.大流士一世D.君士坦丁十一世6.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可分成三部分: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岿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这说明拉丁美洲()A.文化具有多元性B.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C.社会阶层具有等级性D.欧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7.早期北美移民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造就了美利坚民族平等、独立的性格。自然条件的恶劣,使早期移民必须互相依赖、互相帮助,锻造了美利坚民族的集体主义观念。这可以用来说明()A.各州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B.三权分立是美国必然选择C.美国式民主有其思想渊源D.民族性格决定了国家命运8.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评论道:“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其中“恐怖统治”的实质是()A.军事独裁和侵略战争B.颁布“大陆封锁令” C.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D.颁布《拿破仑法典》9.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是()A.英国、法国B.英国、荷兰C.西班牙、葡萄牙D.美国、日本10.“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A.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B.得到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拥护C.自始至终是正义战争D.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1.19世纪初,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于1825年12月发动了武装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传播了革命思想。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变革B.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在俄国传播C.青年军官反对沙皇专制统治D.政治民主化成为俄国社会呼声1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要求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并多方论证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交努力()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中国山东问题13.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殖民当局力图()A.将英语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1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诸如民主、科学、来复枪、麦克风、巴士、咖啡等。这种变化说明()A.近代汉语因战争被逐渐欧化B.近代社会变迁影响文化生态C.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D.外来词与文化侵略同步形成15.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A.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B.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C.主导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D.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16.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一月,乡村塾师管庭芬出游宁波,在日记中写道:“偶步南门,内有英夷设立讲书之所,但其……非儒非释非道,词义极其俚鄙(粗俗),且刊刷成卷,递相分送,近闻愚民为其煽诱,皈依极多。”这反映出当时()A.有识之士警惕西方文化渗透B.英国教会势力渗透内地C.洋教传播导致民族矛盾尖锐D.列强不断进行经济掠夺17.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道:“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D.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8.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的内容节选,据此可推断()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作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A.美国致力于维护公理与和平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空前繁荣C.世界殖民体系日趋崩溃瓦解D.美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19.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地区也奏响了“民族曲”,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些运动()A.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发生的C.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D.使无产阶级成为各国的领导者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的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C.亚洲国家独立的同时埋下了隐患D.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业、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摘编自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旧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纠缠有旧思潮对新思潮的孕育,也有对新思潮的遏制。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材料二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摘编自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章开沅先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特点。(9分)(2)试从材料二中“离异”的角度,概述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进化轨迹。(9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时间历程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古代西亚地区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在北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形成了古代埃及文化;在南亚次大陆上形成了古印度文化;在东亚形成了中华文化公元前5世纪以后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古代希腊文化;此后,古罗马在大量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5世纪以后在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16世纪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17世纪以后英国开始入侵印度,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兴办学校,强行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19世纪上半期面对殖民侵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等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12分)答案1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文化失去了繁荣发展的土壤,即古希腊城邦早已深陷危机,故A项正确;古希腊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远征向东方传播,没有失去生命力,故B项错误;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是获取更多的疆土,建立庞大的帝国,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容,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者而非雅典城邦的建立者,故A项错误;C、D两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简历中看出,故排除;亚历山大出生于希腊北部,拜亚里士多德为师,说明其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3答案:B解析: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时代”是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繁荣时期。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故B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并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故A项错误;C项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5答案:B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上半身……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可以看出拉丁美洲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种族歧视,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社会阶层的等级性,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欧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7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美利坚民族的双重性格,这使人们既能够接受由中央维护集体利益,又保持了地方政府维护个体利益的传统,说明美国式民主有其思想渊源,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信息,排除B项;D项夸大了民族性格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排除。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军事独裁和侵略战争、颁布“大陆封锁令”和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不出它的实质,故A、B、D三项均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能够体现出拿破仑帝国的阶级属性,故选C项。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于1825年12月发动了武装起义”,可知战争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俄国的传播,最终引发起义,A项正确;题干材料与自由主义思想无关,排除B项;C项是题干材料中的现象而非其本质,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12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要求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并多方论证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应归还中国的观点”反映了中国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弱国外交形象并没有改变,并且其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也没有实现,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是提及了“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并没有说明中国的要求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中国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英国的政策,本质上是推行殖民教育,推行西方文化,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4答案:B解析:汉唐时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因此本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西学东渐”不断深化,传统文化受到影响,据此可知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白话文改革的信息,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从题干材料中也无法得出,故排除。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可知严复、胡适等人的言论促进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故选A项。1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9年即鸦片战争后,管庭芬留意到英国传教士在宁波设立学堂,宣传基督教,百姓“为其煽诱,皈依极多”,这反映出当时有识之士警惕西方文化渗透,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英国教会势力已渗透到内地,排除B项;洋教传播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与“愚民为其煽诱,皈依极多”不符,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文化渗透而非经济掠夺,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是“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据此分析,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中国人关于救国道路的视角正在发生变化,故选A项。18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提出,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领导世界,积极谋求世界霸权,故选D项;A项是表面现象,美国的真实目的是谋求世界霸权,故错误;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虽然有利于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并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世界殖民体系日趋崩溃瓦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象,故C项错误。1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选A项。2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犹太人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