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_第1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_第2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_第3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_第4页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2.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3.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精选了魏晋至唐宋时期经典诗词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体验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的人生思考、人生选择,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品味生命的诗意。[育人导向·高考印证]诗意地生活(湖南卷满分作文)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然而,在生活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的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上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渡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足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次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束缚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恼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篇目(一)短歌行

[语基落实]一、读准字音(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jīnyōusèduōshēngmòqiānbǔqìyàn讌宴宴饮。多少。弹。击鼓。振动。

断绝。极,最。停止。凭什么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可消忧。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主要作品《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孙子略解》《兵书接要》《魏武帝集》等人物评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散文。其诗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二、写作背景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而动。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展示于众。三、文学常识古体诗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如: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经》;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楚辞”(代表作品如《离骚》);汉代的“乐府民歌”,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代表作品如《短歌行》);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创作的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代表作品如《古诗十九首》)。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一、整体把握知情感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二、微点深意细探究

赏情感1.“朝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朝露”指早晨的露水,其特点是存在的时间短暂。这里作者将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感慨和想要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赏语言2.第1自然段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试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赏技巧3.本诗运用了引用、比喻、用典等表达技巧。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加深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表现手法诗句作用引用①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③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④⑤表达招揽贤才的迫切心情用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⑥参考答案: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②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③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④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⑤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⑥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况,表示自己也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阅读《短歌行》,完成后面题目。1.下列对诗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节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在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D.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解析:最后两节运用的是比兴和引用手法,没用借代。答案:D

2.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有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情境式默写。(1)《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经·郑风·子衿》中有两句写的是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短歌行》中,引用《诗经·小雅·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月夜里一群寻巢乌鹊绕树环飞,以此比喻在诸侯割据、各霸一方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所从,曲折地为贤才指明了方向。参考答案:(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篇目(二)归园田居(其一)

[语基落实]一、读准字音(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jīzhuōyìnàixūfèifán隐约的样子。回到。归附,归依。复归。离开。过去的。距离。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主要作品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等辞赋、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人物评价东晋诗人、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二、写作背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天,便声称“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一、整体把握知情感《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二、微点深意细探究

赏形象、技巧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诗人在描写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营造了一幅宁静、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画卷。白描手法。

赏语言2.“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而是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赏情感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恋旧林”和“思故渊”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况?试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乡村的急迫心情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赏技巧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段善于写景,情景交融,试做一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本段以动写静,绘声绘色,构成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在这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诗人的美好的情操和快慰的心情。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后面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是说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B.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D.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解析:“户庭无尘杂”指的是户外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杂琐事。答案:A

2.《归园田居(其一)》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不同点:《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诗人虚拟出来的,他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是诗人理想中的农村生活;《归园田居(其一)》写的是诗人弃官归田摆脱尘网仕途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解脱、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闲适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3.情境式默写。(1)《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5)《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6)《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参考答案:(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5)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群文阅读(一)——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曹操与陶渊明都是成功人士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是复杂的,步入社会,我们时刻都会面临着选择:去选择或是被选择。这当中,我们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在遇到困难后,应选择“进”还是选择“退”,很多人都会犹豫、迟疑。在现在的大多数人看来,唯选择“进”才是正确的,“进”即使不能成功也是虽败犹荣。可若是在困难挫折后摆放着的那个“成功”不是自己所喜爱的,所追寻的,即使你克服了险阻,得到了它,内心能收获到快乐吗?因此说,在一定的情形下,“退”,若能收获到内心真正的快乐,也未尝不是一种人生。历史上,曹操的“进”与陶渊明的“退”便是很好的例证。曹操——一位生逢乱世的成功者,他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怀揣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面对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一片凄凉,他早早地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扶持汉朝,平定叛乱,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于是,他高吟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逆风前进,他剿黄巾,擒吕布,灭袁术,破袁绍,收刘琮,“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在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他又何尝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行刺被缉时逃跑的凶险,抑或是割须弃袍时仓皇的狼狈,还是败走赤壁后仰天的羞恨等等,都足以打倒一个人,但曹操却依然站在了那里——站在了历史的书页中,站在了后人的记忆里,站在了我们的眼前。他虽未称王,但也已是“宝马雕车香满路”,他——曹操,成功了。而陶渊明,面对东晋时期官场腐败黑暗,处处都充满了为其所看不惯的钩心斗角、趋炎附势,但他人微言轻,又无力改变官场的混浊。当现实与他奉在心头顶端的理想相违时,他选择了“退隐”——挂印归乡,从此不问世俗事。一处草屋,一方薄田,一壶村酒,一张无弦的琴,对着篱下的菊花,远处的“暧暧远人村”,乐享明月清风。在他退隐的时间里,山外的朝代如烟花般更迭,在此期间也有人来请他出仕,但在陶渊明的心中,功名利禄又怎样,他一个潇洒的转身,在劳作间耕耘着自己的诗句,用菊花的香气熏染着自己的理想,日子虽清贫,可也“悠然见南山”。在我看来,陶渊明的退隐,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消极避世,他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