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_第1页
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_第2页
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_第3页
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_第4页
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六章儿科常用中成药主讲人:XXX日

期:XXX目录

第一节解表剂一

第二节止泻剂二三第三节消导剂四儿科常用中成药概述第四节治咳喘剂五第五节

补虚剂六第六节

镇惊息风剂七儿科常用中成药概述定义:儿科常用中成药是治疗儿科疾病的一类中药。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因特点:先天、外感、乳食、情志、意外、环境、医源

易外感邪气,为乳食所伤,心神怯弱、为惊恐所伤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寒热虚实转化较成人更加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儿科常用中成药概述肺系疾病: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脾系疾病: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肾系疾病:发育迟缓、遗尿、水肿等传染病:风疹、麻疹、水痘、痢疾等心惊、肝风内动等纯阳之体定义:儿科常用中成药是治疗儿科疾病的一类中药。分类主治:解表:小儿外感表证止泻:小儿腹泻病证消导:小儿食积停滞病证止咳平喘:小儿咳喘病证补虚: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镇惊息风:惊风抽搐病症儿科常用中成药概述使用注意: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疾病、证候,正确选择、合理使用。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根据疗效,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以免用药太过产生不良反应和蓄积中毒。每次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含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一般应当慎重使用。服药期间,应注意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儿科常用中成药概述第一节解表类作用:发散表邪主治:用于治疗小儿外感表证。按照功效及主治病证特点可分为疏散风热、发散风寒两类。分别用于小儿风热外感、小儿风寒表证。感受风热:风热外袭,邪犯卫表,腠理失宣,则致发热较重、恶风、微有汗出;风热之邪上扰,则头痛;热邪客于肺卫,肺气失宣,则致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上乘咽喉,则致咽喉肿痛等症。小儿发病之后易于化热,即使是外感风寒,正邪相争,寒易化热,或表寒未解,已入内化热,也可形成寒热夹杂之证。

小儿“肺常不足”“纯阳之体”

“寒主收引”

郁而化热感受风寒:风寒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致使肌肤闭郁,卫阳不得宣发,导致恶寒、发热、无汗;寒邪束肺,肺气失宣,气道不利,则致鼻塞、流涕、咳嗽;寒邪郁于太阳经脉,经脉拘急收引,气血凝滞不通,则致头痛、身痛、肢节酸痛等症。儿科解表中成药注意:本节药物大多辛散,有发汗之力,对于出汗多、阴津不足、阳气虚弱、脾胃虚弱者应慎重使用。代表药物发散风热: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咽扁颗粒发散风寒:儿感清口服液、解肌宁嗽丸儿科解表中成药【收载】《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

柴胡250g黄芩125g金银花137.5g连翘150g葛根125g板蓝根250g

水牛角62.5g大黄62.5g【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表证,症见高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一、小儿热速清口服液疏散风热【方解】君:金银花、连翘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臣:柴胡

发表解热。

黄芩

清泄肺热。

合用透表散邪,和解半表半里。佐:葛根

清热解肌,生津止渴。

板蓝根、水牛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大黄

泻热通便,导热下行。

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之功。【临床应用】

本品可用于风热感冒、乳蛾。感冒:症见高热,鼻塞流涕,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浮数等。乳蛾:症见喉核赤肿,咽喉疼痛,咽中有异物感,吞咽困难,尚未化脓,发热重,微恶风寒,头身疼痛,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紫。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属外感风热【用法及用量】

口服。1岁以内每次2.5~5ml,1~3岁每次5~10ml,3~7岁每次10~15ml,7~12岁每次15~20ml,每日3~4次。【其他剂型】

本品还有颗粒剂等剂型。一、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使用注意】

风寒感冒或脾虚大便稀溏者应慎重使用,以免加重腹泻;使用本品4h后仍热不退者,或24h疗效不显著者可酌情增加剂量,或配合使用其他药物;用药期间可酌情配合使用物理降温之法,必要时配合使用小儿退热栓或退热贴;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不良反应】

曾有服药后出现皮疹的个案报道。一、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主治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口舌糜烂者。二、小儿咽扁颗粒【方解】君:金银花

清热泻火解毒,疏风清热。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止痛。臣:金果榄

清解热毒,利咽消肿。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利咽。

玄参解毒散结利咽,滋阴清热泻火。

麦冬清肺养阴润喉,以防火热伤阴。佐使:牛黄清热解毒而治咽痛。

冰片清热止痛消肿。

金银花、射干二药合用,清宣肺卫,解毒利咽。共奏清解肺热,解毒利咽,祛痰止咳之功。【临床应用】本品用于治疗肺热壅盛、上攻咽喉所致咽喉疼痛之乳蛾、急喉痹。乳蛾:症见喉核赤肿,咽喉疼痛,咽中有异物感,吞咽困难,尚未化脓,伴发热,口渴,舌尖红,脉浮数,指纹紫。急喉痹:症见咽部灼热发干,粗糙不适,吞咽疼痛,可放射至双侧颈及耳部,起病较急,或伴发热,微恶寒,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属肺热壅盛者【用法及用量】开水冲服。1~2岁每次4g或2g(无蔗糖),每日2次;3~5岁每次4g或2g(无蔗糖),每日3次;6~14岁,每次8g或4g(无蔗糖),每日2~3次。【使用注意】虚火乳蛾、喉痹者慎用;服药期间如症状加剧、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刺激食物。【不良反应】有时出现轻度头晕、恶心、食欲减退、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二、小儿咽扁颗粒【收载】《国家药品标准(修订)颁布件》2018年【处方】金银花、连翘、葛根、大青叶、山豆根、柴胡、甘草【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风热袭肺所致乳蛾,证见恶寒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吞咽时加剧,咽干灼热,喉核红肿;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三、小儿金翘颗粒【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山豆根属苦寒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的功效;葛根、柴胡具有解毒退热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收载】《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紫苏叶48g葛根80g前胡80g苦杏仁80g桔梗80g浙贝母80g陈皮80g半夏(制)80g茯苓64g木香24g枳壳80g玄参80g天花粉80g甘草64g【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咳嗽。四、解肌宁嗽丸【方解】君:紫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宽中;

葛根:解肌发表;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利咽,臣:前胡:宣散风热,降气祛痰;

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兼能宣肺;

浙贝母:清热化痰;

制半夏、陈皮:燥湿化痰;佐:茯苓渗利健脾以去痰湿,

枳壳:行气化痰除痞,与茯苓合用、能增强化痰之力。

木香:行脾胃气滞以利于消痰,

天花粉:清肺热、润肺燥,

玄参:清热降火解毒,与天花粉同用,可防寒郁化火,并能泄热润燥,使:甘草既祛痰止咳,又能调和诸药发散风寒【临床应用】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咳嗽。1.小儿感冒:小儿外感风寒所致。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舌淡红,脉浮。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2.咳嗽:小儿外感风寒,肺失宣肃,痰浊内阻所致。症见咳嗽痰稀,痰多色白,或见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白,脉浮。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注意】痰热咳嗽者慎用。四、解肌宁嗽丸名称组成功效主治特点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葛根、板蓝根、水牛角、大黄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表证,症见高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热毒壅盛,风热感冒有高热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风热感冒兼食积便秘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风热发热/风寒入里化热发热儿感退热宁口服液青蒿、板蓝根、菊花、苦杏仁、桔梗、连翘、薄荷、甘草解表清热,化痰止咳,解毒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内郁化火,发烧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热郁化火致发热、咳痰、咽喉肿痛小儿咽扁颗粒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清热利咽,解毒止痛。主治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口舌糜烂者。热毒所致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小儿金翘颗粒金银花、连翘、葛根、大青叶、山豆根、柴胡、甘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风热袭肺所致乳蛾,证见恶寒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吞咽时加剧,咽干灼热,喉核红肿;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热毒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儿科解表类名称组成功效主治小儿化毒散人工牛黄、珍珠、雄黄、大黄、黄连、甘草、天花粉、川贝母、赤芍、制乳香、制没药、冰片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口服/外用,热毒导致口疮肿痛溃烂小儿宝泰康颗粒连翘、地黄、滇柴胡、玄参、桑叶、浙贝母、蒲公英、南板蓝根、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风热感冒兼有痰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金银花、黄芩、连翘。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风热感冒,咳嗽咽痛解肌宁嗽丸紫苏叶、葛根、前胡、苦杏仁、桔梗、浙贝母、陈皮、半夏(制)、茯苓、木香、枳壳、玄参、天花粉、甘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咳嗽。风寒感冒兼有咳痰儿感清口服液紫苏叶、荆芥穗、薄荷、黄芩、桔梗、化橘红、法半夏、甘草解表清热,宣肺化痰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风寒感冒,入里化热,咽喉肿痛儿科解表类思考1、患儿,女,6岁。昨日受凉后开始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中医辨证后处方以解肌宁嗽丸治疗。请结合解肌宁嗽丸的功效、主治,说明选药是否合理?不合理解肌宁嗽丸: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咳嗽。宜用儿感清口服液:解表清热,宣肺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思考2、患儿、男,5岁。外感风热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宜选用哪种中成药?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表证,症见高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第二节、止泻类具有制止泄泻作用,适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清热止泻剂:湿热蕴结大肠所致的泄泻,小儿泻速停颗粒醒脾开胃止泻剂: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醒脾养儿颗粒、健脾康儿片、止泻灵颗粒使用本节方剂时应注意虚寒性腹泻不宜使用,邪气未消之时也不宜过早使用止泻剂和补益剂,以免留邪为患。儿科止泻中成药脾胃:脾困湿盛【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20年版一部【处方】地锦草360儿茶54g乌梅60g焦山楂90g茯苓10g白芍90g甘草360g【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主治湿热内盛、脾虚食滞所致的小儿泄泻。症见泻下稀黄如水或黏液,气味恶臭,腹痛纳差,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欲饮,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等。一、小儿泻速停颗粒【方解】君:地锦草清热解毒止痢,为治痢要药。臣:茯苓

健脾渗湿。

儿茶清热解毒。

乌梅涩肠止泻。

白芍养阴柔肝。佐:焦山楂

消食导滞,收涩之中配以消导,防收涩留邪为患。

使:甘草健脾益气,与白芍、乌梅相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保存阴精,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缓急止痛、固涩止泻之功。全方共奏清利湿热、健脾益气、缓急止痛、固涩止泻之功,善治湿热内盛、脾虚食滞所致的小儿泄泻。一、小儿泻速停颗粒儿茶、乌梅、白芍均有收敛之性,可收敛止泻,四药合用,功善健脾利湿、涩肠止泻。【临床应用】本品用于治疗小儿泄泻。泄泻:症见泻下稀水,气味恶臭,腹痛,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小儿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用法及用量】口服。6个月以下每次1.5~3g,6~12个月每次3~6g,1~3岁每次6~9g,3~7岁每次10~15g,7~12岁每次15~20g。每日3~4次;或遵医嘱。【使用注意】虚寒性腹泻不宜使用;病情较重或服药1~2d效果不佳者,可酌情增加剂量;脱水者可口服或静脉补液;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饮食。一、小儿泻速停颗粒【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2015年版【处方】蜘蛛香72g一点红360g毛大丁香326g山栀茶210g【功能主治】苗医:麦靓麦韦艿素迄,洗侬阶沽,久傣阿穷,加嘎奴;中医: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主治脾虚所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躁盗汗,遗尿夜啼。二、醒脾养儿颗粒【方解】君:蜘蛛香理气止痛、消食止泻、镇惊安魂。臣:一点红、毛大丁香、山栀茶;清热利湿、止泄泻、理气止痛;全方共奏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之功。【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厌食、泄泻。【使用注意】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腹胀重、腹泻次数增多,或服药7d症状无缓解者应去医院就诊;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二、醒脾养儿颗粒名称组成功效主治清热止泻小儿泻速停颗粒地锦草、儿茶、乌梅、焦山楂、茯苓、白芍、甘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用于小儿湿热壅遏大肠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稀薄如水样,腹痛,纳差;小儿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醒脾开胃止泻醒脾养儿颗粒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躁盗汗,遗尿夜啼。健脾康儿片人参、麸炒白术、茯苓、炒山药、炒山楂、醋炒鸡内金、木香、陈皮、炒使君子肉、黄连、甘草健脾养胃,消食止泻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便泻,面黄肌瘦,食少倦怠,小便短少止泻灵颗粒党参、炒白术、炒白扁豆、炒薏苡仁、陈皮、甘草、山药、莲子、泽泻、茯苓补脾益气,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溏泄,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倦怠懒言以及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儿科止泻类思考1、某男、3岁,患秋季腹泻,症见大便稀薄如水,腹痛,纳差,宜选用的成药是(

)A.止泻灵颗粒B.小儿消食片C.小儿泻速停颗粒D.肥儿疳积颗粒答案:C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小儿泻速停颗粒: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主治湿热内盛、脾虚食滞所致的小儿泄泻。症见泻下稀黄如水或黏液,气味恶臭,腹痛纳差,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欲饮,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等。小儿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止泻灵颗粒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溏泄小儿消食片:用于食滞肠胃所致积滞肥儿疳积颗粒: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第三节消导类作用:消食化滞,兼有通利大便、健脾和胃等主治:小儿食滞肠胃或脾不健运所致的食积、小儿疳积。积滞:婴幼儿,因脾胃薄弱,乳食不知自节,家长喂养常有不当而易于患病,以脘腹胀满,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大便酸臭为特征,形体消瘦不著。若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气血生化乏源者,可转化为疳证疳证:饮食异常,如食欲不振、食欲亢进或者嗜食异物,形体消瘦,可有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病情缠绵日久,生长发育明显迟缓以及舌疳、眼疳、疳肿等兼证,腹大肢细为典型特征

有疳气、疳积、干疳阶段之分小儿食滞肠胃证,症见厌食,腹胀,便秘等;

消食导滞:小儿消食片、一捻金小儿脾不健运证,症见乳食停滞,食欲不振,面黄肌瘦,消化不良,虫积腹痛等。

健脾消食:健脾消食丸注意:本类中成药多为消积、行气之品,易耗气伤津,故脾胃虚弱或无积滞者当慎用。儿科消导类中成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炒鸡内金4.7g山楂93.3g六神曲(炒)85.5g炒麦芽85.5g

槟榔23.3g陈皮7.8g【功能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食滞肠胃所致积滞,症见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便秘,面黄肌瘦,睡眠不宁,舌苔白腻,脉滑,指纹紫滞。【方解】君:鸡内金

健运脾胃,消积化滞,可消面、谷、肉食各种积滞。臣:山楂、神曲、麦芽、槟榔消积导滞,宽中除胀。佐使:陈皮芳香醒脾,善行脾胃气滞,调中快膈,使气机畅通,诸积得消。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化积,开胃健脾之功。主治小儿湿滞肠胃诸症。一、小儿消食片【临床应用】本品用于治疗积滞、泄泻、疳积。积滞:乳食宿久,停滞不消所致。症见食少、便秘、脘腹胀满、面黄肌瘦,苔腻,脉滑;小儿消化功能紊乱见有上述证候者。【用法及用量】口服或咀嚼,1~3岁一次2~4片,3至7岁一次4~6片,成年人一次6~8片,〔规格(1)〕;或1~3岁一次2~3片,3~7岁一次3~5片,成人一次5~6片〔规格(2)〕;一日3次。【使用注意】脾虚泄泻,大便溏薄,次数多者应慎用或不用;服药1周症状不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就医;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不良反应】量大或长期服用可致慢性中毒,出现腹部剧痛、面红耳赤、心律不齐,但无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等。一、小儿消食片【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2015年版【处方】炒白术40g炒枳实20g木香10g炒焦槟榔20g草豆蔻10g

鸡内金(醋炙)20g荸荠粉30g【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疳证,症见小儿乳食停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大便不调。二、健脾消食丸【方解】君:炒白术健脾祛湿,以助脾运。臣:炒枳实行气除胀,消痞除满。佐:木香

芳香醒脾,行气调中。

焦槟榔行气消积,除胀。

草豆蔻燥湿行气。

三者助君、臣药行气消积,使气利而积消。

醋鸡内金运脾健胃,消化食积。

荸荠粉

开胃下气,消积化滞。

诸药相合,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之功。二、健脾消食丸【临床应用】

本品用于治疗疳积、呕吐、便秘、腹痛、厌食、积滞。疳积:症见乳食停滞,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嗳气酸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不调,气味酸臭等。积滞:症见不思乳食,少食即饱,腹满喜按或喜俯卧,大便酸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面黄神疲,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滞。【用法及用量】口服。1岁以内每次服1/2丸,1~2岁每次服1丸,2~4岁每次服1丸半,4岁以上每次服2丸;每日2次。或遵医嘱。【使用注意】脾胃虚弱无积滞者慎用;服药期间宜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平时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健脾消食丸名称组成功效主治小儿消食片炒鸡内金、山楂、六神曲(炒)、炒麦芽、槟榔、陈皮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食滞肠胃所致积滞,症见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便秘,面黄肌瘦,睡眠不宁,舌苔白腻,脉滑,指纹紫滞。消散力强,善消食化滞小儿化食丸焦六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醋莪术、制三棱、炒牵牛子、大黄消食化滞,泻火通便用于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症见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消中兼泻火通泄一捻金大黄、炒牵牛子、槟榔、人参、朱砂消食导滞,祛痰通便用于脾胃不和、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症见停食停乳、腹胀便秘、痰盛喘咳攻消兼补消导剂-消食导滞名称组成功效主治健脾消食丸炒白术、炒枳实、木香、炒焦槟榔、草豆蔻、鸡内金(醋炙)、荸荠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疳证,症见小儿乳食停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大便不调。健儿消食口服液黄芪、炒白术、陈皮、麦冬、黄芩、炒山楂、炒莱菔子健脾益胃,理气消食。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胀腹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肥儿丸煨肉豆蔻,木香,炒六神曲,炒麦芽,胡黄连,槟榔,使君子仁健胃消积,驱虫蛔虫病,疳积(疳气及疳积轻证),消化不良肥儿疳积颗粒使君子(炒去壳)、莲子、芡实、牵牛子(炒)、茯苓、苍术(炒)、鸡内金(炒)、乌梅(炒)、车前子、薏苡仁(炒)、苦楝皮、槟榔(炒)、白芍(酒灸)、抚荑、蓼实子、山药(炒)、麦芽、蓝花参、雷丸(炒)、甘草、白术、百部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症见乳食积滞、腹痛呕吐、虫积腹大、面色萎黄、头发稀疏、易发脾气等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鸡内金、六神曲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用于小儿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神曲消食口服液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白芍、党参、茯苓、麸炒白术、木香、砂仁、醋延胡索、炙甘草消食健胃、健脾理气。用于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引起的儿童脾胃虚弱,饮食积滞证出现的厌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等。消导剂-健脾消食思考1、患儿,女,4岁。症见食少、便秘、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经诊断是食滞肠胃所致的积滞。请问针对患儿的症状治疗的方法是什么?宜选用什么中成药?消食化滞。:患儿主要的疾病症状就是食积,所以治疗宜消食化滞。小儿消食片【主治】食滞肠胃所致的积滞,症见食少、便秘、脘腹胀满、面黄肌瘦。没有表现出食滞化热、有痰、咳喘等症第四节止咳平喘类作用:制止咳嗽喘息主治:小儿咳喘病症小儿咳喘病症:症见咳嗽气急,甚或喘息,不得平卧,无痰或有白痰、黄痰,若有外感者还会出现恶寒、发热等表证代表药物: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注意:本类药物以泻肺实、止咳嗽为主,适用于小儿咳嗽喘息病实证。体虚咳喘者慎用。儿科止咳平喘中成药【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麻黄12.5g金银花125g苦杏仁62.5g板蓝根125g石膏187.5g

甘草62.5g瓜蒌62.5g【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喘,症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咯痰、咳喘气促;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咳嗽见上述证候者。一、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方解】君:金银花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石膏清热泻火,清肺平喘。臣:麻黄宣肺平喘,发汗散邪。杏仁苦温,止咳平喘。佐:瓜蒌甘寒,润肺化痰。板蓝根苦寒,清热解毒。使:甘草甘寒生津,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寒温并用,相得益彰,祛邪而不伤正,清热而不留邪,共奏宣肺平喘,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二药合用,使肺热得清,咳喘得平,为君药。二药合用,一宣一降,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以止咳平喘。两者共增金银花清热解毒之功,助麻黄平喘止咳。【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喘证。感冒:症见发热重,微恶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浊涕,咽红肿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咳嗽:症见咳嗽不爽,痰黄量少,不易咳出,伴发热口渴,鼻流黄涕,咽喉疼痛,舌质红,苔薄黄,指纹浮紫。喘证:症见咳嗽咳痰,痰量多色黄,呼吸急促,伴发热重,恶寒轻,咽红,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指纹浮紫。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咳嗽见上述证候者一、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用法及用量】口服。〔规格(1)〕2岁以内一次5ml,3~4岁一次7.5ml,5~7岁一次10ml,一日3~4次;〔规格(2)〕2岁以内一次2.5ml,3~4岁一次3.75ml,5~7岁一次5ml,一日3~4次。【使用注意】风寒感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香燥、生冷、辛辣、油腻之品;若见高热喘憋、鼻煽加剧者应及时就诊;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一、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桑叶180g薄荷90g苦杏仁(炒)90g桔梗120g白芍120g枳壳90g

陈皮120g紫菀120g甘草90g【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咯痰,发热或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咽红或痛,苔薄黄。【方解】君: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止咳。

薄荷

辛凉透表,清咽利喉。臣:苦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止咳。紫菀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陈皮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佐:白芍益阴敛阴,以防辛散温燥耗伤阴液。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积。使:甘草

甘平,既润肺止咳,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二、清宣止咳颗粒【临床应用】本品用以治疗咳嗽。咳嗽:症见咳嗽,咯痰,发热或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咽红或痛。【用法及用量】开水冲服。1~3岁一次5g;4~6岁一次7.5g,7~14岁一次10g,一日3次。【其他剂型】尚未见有其他剂型。【使用注意】

糖尿病患儿禁服;脾虚易腹泻者慎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良反应】轻度便秘,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二、清宣止咳颗粒【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麻黄12g苦杏仁60g石膏60g甘草12g细辛6g炒紫苏子60g炒白芥子12g炒牛蒡子30g瓜篓皮60g射干30g青黛30g蛤壳60g天花粉60g栀子(姜炙)60g人工牛黄5g【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痰浊阻肺所致的顿咳、咳嗽。症见咳嗽阵作,痰鸣气促,咽干声哑,百日咳见上述症状者。三、鹭鸶咯丸【方解】君:麻黄开宣肺气,止咳平喘;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臣:石膏清肺泄热平喘;牛蒡子子宣肺清热,祛痰止咳,(炒减缓寒凉之性);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姜栀子泻三焦之火,除烦清热;瓜萎皮清肺化痰,润肺止咳;天花粉清肺热,润肺燥;海蛤壳清肺热化痰浊。七药合用,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咽,共为臣药。佐:炒紫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炒白芥子辛温入肺,温肺豁痰利气;细辛温肺散寒,化除痰饮;人工牛黄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利咽;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五药合用,寒温并施,既清肺化痰,又助宣肺止咳,共为佐药。使:甘草甘平,既润肺止咳,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三、鹭鸶咯丸【临床应用】本品用于治疗百日咳、咳喘。百日咳:本方为治疗百日咳的专用药物。症见咳嗽连声,咳后有特殊吸气性回声,夜间咳甚,痰多而黏,甚者呕吐食物痰涎,神烦面赤,便干尿黄。咳喘:见咳嗽阵作,甚则作喘,痰多色白清稀或黏稠,发热口渴喜热饮,尿黄便干,舌淡苔薄黄者。西医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病,见上述症状者,有使用本品的报道。【用法及用量】口服,梨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注意】①体虚久咳者慎用。②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接触异味、烟尘、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服药后病情未见好转,出现惊厥、窒息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④本品含有细辛,不宜长期过量服用。⑤百日咳患儿应隔离治疗。三、鹭鸶咯丸【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山羊角94.5g大黄31.50g平贝母47.25g黄芩15.75g青礞石15.75g

石膏23.62g人工牛黄9.45g甘草31.50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方解】君:山羊角清泻肺肝蕴热,且能息风定搐。

人工牛黄

清热解毒,豁痰定惊。

二药均有清热解毒退热之功,为君药。臣:生石膏

清泻肺火,除烦止渴。

黄芩、平贝母苦寒降泄,清肺热,化痰止咳。佐:青礞石质重镇坠,沉降下行,通利壅阻之痰积。

大黄苦寒直降,清泻痰热从大便而解。使:甘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效。四、金振口服液【临床应用】本品用于痰热蕴肺,肺气壅滞所致的咳嗽。咳嗽:症见发热,咳嗽喘促,痰黄,咯吐不爽。【用法及用量】口服。6个月至1岁,一次5ml,一日3次;2~3岁,一次10ml,一日2次;4~7岁,一次10ml,一日3次;8~14岁,一次15ml,一日3次。疗程5~7d,或遵医嘱。【使用注意】脾胃虚弱、体虚久咳,大便溏薄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服药后若大便次数增多、稀薄者停药后即可恢复。【不良反应】服药偶见大便次数增多、稀薄等症状。四、金振口服液名称组成功效主治小儿咳喘灵颗粒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喘。

清宣止咳颗粒桑叶、薄荷、苦杏仁(炒)、桔梗、白芍、枳壳、陈皮、紫菀、甘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咳嗽,证见:咳嗽,咯痰,发热或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咽红或痛。鹭鸶咯丸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细辛、炒紫苏子、炒白芥子、炒牛蒡子、瓜篓皮、射干、青黛、蛤壳、天花粉、栀子(姜炙)、人工牛黄宣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痰浊阻肺所致的顿咳、咳嗽。症见咳嗽阵作,痰鸣气促,咽干声哑,百日咳见上述症状者。金振口服液山羊角、平贝母、大黄、黄芩、青礞石、石膏、人工牛黄、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属痰热壅肺证者。安儿宁颗粒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檀香、唐古特乌头。清热祛风,化痰止咳。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咳嗽有痰,发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儿科止咳平喘类名称组成功效主治儿童清肺丸麻黄、石膏、蜜桑白皮、黄芩、橘红、炒紫苏子、浙贝母、细辛、蜜枇杷叶、前胡、天花粉、炒苦杏仁、甘草、瓜蒌皮、板蓝根、法半夏、葶苈子、紫苏叶、薄荷、白前、石菖蒲、煅青礞石清肺

、解表、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咽痛声哑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炒山楂、槟榔、枳实、蜜枇杷叶、瓜蒌、炒莱菔子、炒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用于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儿科止咳平喘类思考1、患儿,女,5岁,时有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咯痰,咳喘气促。医师辨证治当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首选什么中成药?小儿咳喘灵颗粒: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喘,症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咯痰、咳喘气促;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咳嗽见上述证候者。第五节补虚类作用:补益气血、滋阴等主治:小儿因脾胃气虚、阴亏导致的小儿发育不良的病证症见:面色萎黄,发稀,坐立、行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或身体消瘦,神疲不振,心烦少寐,动则多汗,盗汗,夜啼等。处方:补脾益气药物如人参、白术、茯苓等为主组成,酌加滋阴潜阳之品。代表成药:龙牡壮骨颗粒。注意:本类中成药多由滋腻之品组成,对于湿热或邪实之证要慎用。儿科补虚中成药【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处方】党参45g黄芪22.5g山麦冬45g醋龟甲13.5g炒白术27g山药54g醋南五味子27g龙骨13.5g煅牡蛎13.5g茯苓45g大枣22.5g甘草13.5g炒鸡内金22.5g乳酸钙66.66g维生素D2

12mg葡萄糖酸钙20.24g【功能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一、龙牡壮骨颗粒【方解】君: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醋龟甲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三药合用,既补脾益气养血,又益肾强筋健骨,又固表止汗。臣:炒白术善补气健脾,且能止汗。山药平补气阴,且兼涩敛之性。茯苓甘淡渗利,性平不峻,能健脾促运。大枣甘补性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龙骨甘涩质重微寒。煅牡蛎咸涩质重微寒,善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固涩止汗;醋南五味子滋肾益气,安神,止汗。一、龙牡壮骨颗粒【方解】佐:山麦冬微寒清热,善养阴清心安神。炒鸡内金甘平消散力较强,善消食化积,运脾健胃。使:甘草既补中益气,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全方中西药合用,共奏扶正补虚、强筋壮骨、和胃健脾之功效,故可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一、龙牡壮骨颗粒【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治疗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小儿多汗症、失眠、慢性胃炎、发育迟缓等病症。【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2岁以下一次5g(含蔗糖)或3g(无蔗糖),2~7岁一次7.5g(含蔗糖)或4.5g(无蔗糖),7岁以上一次10g(含蔗糖)或6g(无蔗糖),一日3次。【其他剂型】尚未见有其他剂型。【使用注意】实热证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患儿发热期间暂停服本品,佝偻病合并手足搐搦者应配合其他治疗。一、龙牡壮骨颗粒思考1、患儿,女,5岁。身体消瘦,神疲不振,心烦少寐,动则多汗,晚间尤甚,多梦,惊惕不安,夜间烦哭,坐立、行走、语言等发育迟缓,中医辨证后处方以龙牡壮骨颗粒治疗,请结合龙牡壮骨颗粒的功效、主治说明选药的是否合理?合理龙牡壮骨颗粒【功能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第六节镇惊息风类作用:清热化痰、息风镇惊、祛风止痉主治:小儿惊风抽搐。小儿急惊风,来势急骤,常痰、热、惊、风四证俱备,主要表现高热抽搐,或痰喘气急,或神志不清。病因:外感病邪、内蕴湿热、暴受惊恐治疗原则: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基本法则代表药物:琥珀抱龙丸、牛黄抱龙丸注意:主要适用于实证的急惊风,脾虚慢惊风病证不宜使用。儿科镇惊息风中成药慢惊风:起病缓慢,病程长,昏迷抽搐较轻,抽搐无力,时间长,发热轻或无,脉细无力,多属肝脾肾虚证小儿惊厥心、肝【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来源】明·《活幼新书》琥珀抱龙丸【处方】山药(炒)256g朱砂80g甘草48g琥珀24g天竺黄24g檀香24g枳壳(炒)16g

茯苓24g胆南星16g枳实(炒)16g红参24g【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静安神。用于饮食内伤所致的痰食型急惊风,症见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方解】君:琥珀甘平质重,善镇惊安神。

朱砂甘寒清解,质重镇惊,清心解毒,为重镇安神要药。炒山药甘平性缓,能补脾益肾,益气养阴,镇心神三药合用,能清心镇心安神,故共为君药。一、琥珀抱龙丸善于治疗小儿高烧惊风夜啼清心镇心安神臣:天竺黄甘寒清凉,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胆南星

苦辛性凉,善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炒枳实、炒枳壳苦泄辛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