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云南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云南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云南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云南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云南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B.人的一次脉搏跳动时间为1s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3.2018年快放寒假时,古丈县下了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家住高望界林场的小刚在回家的路上堆起了一个很大的“雪人”;过完年后,小刚再次经过这里时发现“雪人”还在,但是已经变小了,请你帮助小刚分析:“雪人”变小跟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有关()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一个装满水后的质量是320g,另一个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后质量是28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子的质量是40g B.水的体积是280cm3C.瓶子的质量是120g D.酒精的质量是200g5.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6.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cmC.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7.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的速度向前行驶,小王以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则()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8.关于图中的家用电能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路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B.该电能表示数表示家中本月已消耗的电能是32386.1kW·hC.指示灯闪烁的越快,表明电能表所在电路的总功率越小D.小明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可以超过10000W9.关于一枚铁钉和一块泡沫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钉的质量一定大 B.铁钉的密度一定大C.泡沫的质量一定大 D.泡沫的密度一定大10.水结冰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11.夏天,在饮料中加些冰块能使饮料变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冰块()A.熔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凝固吸热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响度如果越大,其音调也越高B.人耳正常听不到次声和超声,因为它们都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合肥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或按压不同笛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声的音调13.指纹锁是一种集光学、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的“钥匙”是特定人的指纹(S1)、磁卡(S2)或应急钥匙(S3),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M工作而打开门锁.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A.B.C.D.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发光。灯L1、L2的电阻分别为、,其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通过的电流分别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L1和L2串联,B.L1和L2并联,C.若,则D.若,则15.夏天防晒产品十分畅销,防晒主要是防A.所有太阳光 B.可见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16.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加的高度可能是()A.8mm B.8cm C.8dm D.8μm17.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18.如图,将一把钢尺斜插在水中,我们看到水中的尺发生了“偏折”,反映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A. B. C. D.19.下列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英德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B.健康中学生的体温C.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D.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0.估测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7℃ 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170mmC.普通铅笔的长度大约为40cm D.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大约为12m/s21.如图所示,小敏利用标有“”的灯泡和“”的灯泡进行实验。两个灯泡的图象如图,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B.的电阻恒为C.两灯串联时的最大总功率为D.当和串联且有一个灯正常工作时,另一个灯的功率为22.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活动中,我国空军20架飞机按“70”造型匀速飞过天安门上空,如图所示,关于飞机在天安门上空飞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图中“7”字形飞机为参照物,“0”字型飞机是运动的B.以图中“0”字型飞机为参照物,“7”字形飞机是静止的C.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整个“70”字型飞机是静止的D.以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70”字型飞机都是运动的23.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相平B.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的最右端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一定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立即读数D.使用刻度尺长度时,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24.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现代生话,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图是课本中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26.晓彤在家打开电冰箱,看到了一些现象,则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冷冻室内的鱼变得硬邦邦的,是由于鱼身体中水的凝固造成的B.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凝华产生的C.里面的蔬菜变得干瘪了,是由于水蒸发为水蒸气的缘故D.拿出的易拉罐会“出汗”,是由于里面的液体渗透出来的缘故27.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A.0.5g B.5g C.50g D.500g28.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0mm29.二维码(如图)己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用手机扫描它可实现快速登录网页、快速付款.……,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二维码不是光源,所以经手机扫瞄后不能成像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3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B.乙物质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C.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___晶体(填“是”或“不是”),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3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图是表示小亮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他是_____眼。矫正的方法是戴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33.3D打印技术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有些飞机上就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使钛合金粉末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化成液态,然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型。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孕妇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B超是一种声波,它的频率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00Hz。34.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总书记作报告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到全国人大代表的耳朵里。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理得出_____不能传声。35.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__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36.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小强是________眼,应该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37.如图所示,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_____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矿泉水瓶。38.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___________产生的,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39.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夏天游泳时拍摄的一张泳池照片,照片中的小夏变成了“小短腿”,是光线由水射向空气时发生___________造成的,当人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泳池底,是因为光在池底发生了___________反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108m/s。40.请按照要求补充完整相关的实验内容(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丙中,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_____图;(2)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时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3)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晓帆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蜡和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要完该实验,除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时间t/min01234567蜡的温度T/℃42444649505152(2)晓帆先探究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她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蜡的状态。她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蜡的温度是_______℃。(3)晓帆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蜡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晓帆向另一个试管中放入碎冰,继续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她仍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冰的状态。她利用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持续了_______min。她还观察到:当时间t=4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由图丙可知,冰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2.如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从中可以判定:(1)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______;(2)实验中记录的水的起始温度是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求:(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质量;(3)金属颗粒的密度.44.现有一块体积为2m3的冰,求:(1)它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熔化成水以后,水的体积是多少m3?(ρ冰=0.9×103kg/m3)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5cm=185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一般在18km/h=18×m/s=5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2、A【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详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A正确;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水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B.错误;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3、C【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详解】由题意可知,“雪人”还在但是已经变小了,气温在零下,固态的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即“雪人”变小跟升华现象有关。故选C。4、C【详解】由题知,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一个装满水后的质量是m1=320g,另一个装满酒精后的质量是m2=280g,设瓶子的容积为V,质量为m瓶,且酒精密度;则有:;即;联立①②解得:;即水和酒精的体积都为200cm3;则酒精的质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C【详解】A.由于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B.由图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由B知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此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由于乙图上方的箭头是通过玻璃杯看到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6、C【详解】A.一般中学生的身高为1.6m,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约0.8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2cm太短,故B不符合题意;C.成人的质量约60kg,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略小于成人,约50kg,故C符合题意;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5kg,10kg太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由题可知,小张速度为18km/h,小王速度为6m/s=21.6km/h小李速度为所以,小李的速度最大。故C正确。8、A【详解】A.电能表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用来测量电路消耗电能多少的,故A正确;B.电能表示数表示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由于不知道本月初的电能表示数,所以不知道本月消耗的电能,故B错误;C.指示灯闪烁的越快,说明电流做功越快,即电路的总功率越大,故C错误;D.小明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最大为所以小明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可以超过10000W,故D错误。故选A。9、B【详解】一枚铁钉和一块泡沫由于不知道体积的大小,无法知道质量的大小,但泡沫的密度一定小于铁钉的密度,故B正确。故选B。10、B【详解】“水结冰”,物质是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故B选项正确.11、B【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详解】冰块放入饮料中,会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这个过程是固态变成液态,所以是熔化过程,这个过程会吸收热量,让饮料变凉。故选B。12、D【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低于20Hz的声音我们称之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我们称之为超声,它们都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只是人听不到而已;(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详解】A.声音的响度越大,说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但是音调不受振幅的影响,只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项错误;B.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其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耳听不到,故B项错误;C.合肥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项错误;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或按压不同笛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内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D项正确。故选D。13、B【详解】根据题意,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M工作而打开门锁,符合并联电路的特等,即三个开关应该并联后控制电动机,任一开关闭合,电动机都能工作.A.两开关并联后与第三个开关串联,当S3断开时,另外两个开关不能使电动机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B.三个开关并联控制电动机,任一开关闭合电动机都能工作,故B符合题意;C.三个开关串联,必须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电动机才能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D.S2闭合会将电动机以及电源短路,不符合电路设计的原则,且S3断开时,电动机也不可能工作,故D错误;14、D【详解】ABC.由题图可知,两灯泡并联,所以其两端的电压相等;由于无法确定和的大小关系,所以无法比较和的大小关系;故ABC项错误;D.若,而且,由欧姆定律可知,;故D项正确。15、D【详解】太阳光中有较多的紫外线,适量的紫外线的照射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的皮肤变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防晒主要是防紫外线,故选D。16、B【详解】12岁的李明是个正常的孩子,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8cm左右,故B符合实际。故选B。17、B【解析】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8、D【详解】水中钢尺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钢尺的虚像;只有选项D中的光路图符合题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9、C【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详解】A.英德市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0℃,故A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C符合题意;D.在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气温、体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20、A【详解】A.正常人体温在36℃至37℃之间,孩子的体温一般会略高于成年人,大概在36℃至37.5℃之间,故A符合题意;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160cm,故B不符合题意;C.一支新的普通铅笔长度大约是18cm,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百米赛跑的成绩比步行快得多,在7~8m/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C【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为,故A错误;B.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的电阻不是恒定的,故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为,灯泡的额定电流为,所以串联电路的最大电流为,此时灯泡两端电压为,由于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电路两端最大电压两灯串联时的最大总功率故C正确;D.当和串联且有一个灯正常工作时,灯正常发光,则灯泡的功率故D错误。故选C。22、B【详解】AB.阅兵时,20架直升飞机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这20架飞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以这20架飞机中的任何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19架飞机都是静止的,我们说其中一架直升机是静止的,是以“70”字样中的飞机为参照物的,故A错误,B正确;C.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整个“70”字型飞机的位置在变化,故C错误;D.因不知参照物运动情况,故无法描述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故D错误。23、D【详解】A.在量筒中的水面是凹形的,因此在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错误;B.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故B错误;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能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读数,应将温度计保持在液体中进行读数,故C错误;D.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也可以使用其它整数刻度线做为临时“零刻线”,故D正确。故选D。24、B【详解】由题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正确。25、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为答案.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故C错误.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26、D【分析】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根据我们对于凝固、凝华、液化和汽化的理解作答。【详解】A.冷冻室内的鱼变得硬梆梆的,是由于鱼身体中的水凝固成冰造成的,则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冷冻室的内壁上还附着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产生的,则B正确,不符合题意;C.里面的蔬菜变得干瘪了,是由于蔬菜里的水分蒸发为水蒸气的缘故,则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拿出的易拉罐会“出汗”,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液化形成的,则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7、C【详解】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等于500克,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选C。28、B【分析】本题考查生活常识。【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不符合题意;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故B符合题意;C.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C不符合题意;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故D不符合题意。29、D【详解】A.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在手机中的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项不符合题意;B.二维码不是光源,但反射光,经手机扫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项不符合题意;C.二维码在手机中的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项不符合题意;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白色部分反射所有色光。故D项符合题意;30、D【详解】A.由图知,当体积V=20cm3时,m甲=20g,m乙=10g,甲物质的密度ρ甲===1g/cm3乙物质的密度ρ乙===0.5g/cm3可见,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故A错误;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C错误;D.由m−V图象可知,两物质的质量都为10g时,甲物质的体积是10cm3、乙物质的体积是20cm3,可见,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是6【详解】[1][2]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体现在图像上表现为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由图像知该物质为晶体,且温度不变的过程共持续了6min。32、近视凹【解析】第一空.当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时,物体的像会成到视网膜的前方(如图),是近视眼;第二空.必须使用凹透镜将光线进行发散、推迟会聚才能使像成到视网膜上。33、吸收凝固大于【详解】[1]物体熔化吸收热量。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熔化成液态。[2]由液态重新成型为固体,是凝固过程。[3]B超属于超声波。正常人耳朵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因此B超频率大于20000Hz。34、空气真空【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大代表的耳朵里;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将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声音将无法传播,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5、运动静止【详解】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与航船的位置发生改变,钓鱼岛是运动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航船是静止的.36、近视凹透镜【详解】[1]由图可知,小强看远处物体时,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应配戴凹透镜矫正。37、凸透靠近【详解】[1]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凸透镜,当白纸与矿泉水瓶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2]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