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细读关键语句,理清一条线索。2.研读重点语段,品析一种形象。3.联系时代背景,学习一种写法。教学重点:品析文章语言,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教学难点:学习象征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礼赞之情。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过程中将不明白的问题写下上交,根据学生的疑难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书课题】一、歌曲导入播放《小白杨》,一颗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茅盾先生的脚步走进大西北,一起去感受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英姿吧!☆预学☆二、预习检测1.过渡:在走进文本之前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字音字词、作家简介,补充介绍“茅盾文学奖”)2.师:题目是《白杨礼赞》,那么什么是“礼赞”呢?(生:赞,赞美。礼,表示尊敬。题意:对白杨树表示尊敬和赞美。)3.齐读课题,读出对白杨树的尊敬和赞美。三、理清一条线索1.师:茅盾先生是如何礼赞白杨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段落和句子,找到的同学赶紧来分享一下吧。出示:(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追问:这些赞美的句子中,哪个词语反复出现形容白杨树的?(生:不平凡)4.白杨树的“不平凡”一再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即为本文的抒情线索。5.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写的内容虽然很多,但紧紧围绕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中心落笔。☆共学☆四、品析一种形象1.过渡:那么,白杨树的“不平凡”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品读课文的1-6小节,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的阅读体会。2.出示阅读提示:①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②采用圈点批注法,抓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③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手法);3.师: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外部形态(形美)、生长环境(景美)、内在气质(神美)。过渡:我们先来一起探究白杨树的“外部形态”,文中哪些句子是的?(一)探究白杨树外部形态的不平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一段从哪些方面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干、枝、叶、皮)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也就是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白杨树外部形态的不平凡。白杨树外部形态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概括。明确: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板书:力争上游】试着把这些词语读得重一点,读出白杨树的进取姿态!你们的朗读犹如铿锵玫瑰,绽放在老师的心头。过渡:作者笔下力争上游、笔直向上的白杨树生长在哪儿呢?(大西北、黄土高原)。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继续交流,哪个段落写了黄土高原?(第2段)(二)探究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当汽车在望不到……1.作者笔下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抓关键词。预设: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当“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扑入作者的视野,带来什么感受?(雄壮,伟大)当你的眼睛觉得觉得有点倦怠,另一种滋味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是——单调,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傲然耸立的白杨树,你那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作者当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描写了高原景象,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这样一个情绪的转变,体现了什么?明确: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黄色的土和黄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这里用了烘托映衬的手法,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氛围,情绪的转变是欲扬先抑,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5.师小结:写高原景象,实际是烘托出了白杨树生存环境的不平凡,为下文白杨树的出场做好了铺垫。(三)探究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1.师: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又体现在哪里呢?(生交流)2.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这句话中有哪些词语打动了你,不妨和我们分享分享。明确: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向上这几个词语表现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板书:积极向上】3.所以读这几个词语要读的重一点,请大家齐读,让我们用声音传达坚强者在命运之风暴中抗争的精神。4.师:第8段还有一小句是写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的,你们找到了吗?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5.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等,夸它是“伟丈夫”,这是欲扬先抑手法,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6.读文章不仅要读出重音,还要读出层次之美。下面请女同学读第一层,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读得阳刚、豪爽,至于怎么分,大家自己商量。五、学习一种写法过渡:作者仅仅是想表达白杨树的不平凡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7-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出示排比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露出来的?明确: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这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样的手法叫做——象征。什么是象征?(1)出示屏幕:通过某一事物(本体)来暗示另一事物或精神(象征体)的写作手法叫象征。本体和象征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联系,可以借助想象把他们联系在一起。(2)这段文字中本体是谁?象征体是谁?(本体是——白杨树,象征体是——农民,哨兵和精神。)(3)作者由树及人,他们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是什么?(生答:精神和意志)(4)齐读第8段3.思考: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何会由白杨树联想到这些?4.出示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5.文中除了写白杨树,还写了什么树?(楠木)楠木在文中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楠木”象征了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6.现在,你就是茅盾,站在辽阔平坦的黄土高原上,看到这一排排倔强挺立的白杨树,不觉豪情满怀,大声吟诵这豪迈的乐章。分声部读。7.总结:加强语气、层层递进,气势充沛,酣畅淋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