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导言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地域空间 地域、地形、河流、海域二、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古代、近代、现代三、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把握历史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掌握历史学习工具增强阅读能力追求历史知识的扩展第一编
先秦史(远古——公元前221年)引言:我们来自何方?《圣经》创世说中国女娲揣土造人说上帝造人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圣经·创世纪》女娲揣土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絚(geng)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链接进化论与人类起源解说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jean
baptiste
larmarck)发表《动物哲学》一书,明确表达进化论思想,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猿的理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1876年,F.恩格斯发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进化论:从猿到人人、猿共祖——埃及猿(3000万年)、南方古猿(800万年)、腊玛古猿(1400至800万年前)、空白期(800至400万年)早期猿人(300万——180万年前)直立人(晚期猿人180万年——20万年前)早期智人(20万年——5万年前)现代人(晚期智人5万年前——今)一、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巫山人(203万年)元谋人(170万年)北京人(70万年)蓝田人(80万年)郧县人(90万年)南京人(25万年)和县人(20万年)马坝人(13万年)山顶洞人(1.8万年)古老的接触标清.flv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现代人)二、氏族社会·摩尔根的原始社会理论·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炎黄传说·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氏族,井在新石器时代的前期和中期进入了繁荣阶段。中国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前夕,黄河流域由于出现了氏族部落,他们之间的一系列兼并战争,如炎帝、黄帝诸部落联军涿鹿大败蚩尤,从而完成了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然后是经过坂泉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基本上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这就是华夏文化的始原。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传说中的尧、舜、禹及其部落活动中心也都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大体来说,早期在距今10000~7000年之间;中期在距今7000~5000年之间;晚期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早期文化遗存有: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主要中期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晚期文化遗存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分布,东起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在陕西关中、陕北一带。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生产工具有石斧和骨锄,农产物有粟。陶器多数是粗陶,其中有一种彩陶,以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带有彩绘为特征。重要遗址有: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河南陕县庙底沟与三里桥遗址、渑池仰韶村遗址、洛阳王湾遗址和孟津妯娌遗址等。仰韶文化半坡(左)、大地湾彩陶沿长江流域史前人类的y染色体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因
1928年春,考古学家吴金鼎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龙山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烧出有薄如蛋壳、表面光亮如漆的陶器。墓葬显示贫富分化。重要遗址: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鹿邑栾台遗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2007年5月美国权威学术杂志《human
genetic》刊《Y
chromosomes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一文,里面有组数据,通过对龙山文化中的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目前已经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
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
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现在汉族的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龙山文化陶器龙山文化玉器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1973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名。主要分布在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测定,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属新石器时代。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植物遗存有水稻,判断是人工栽培稻。广东石峡文化·石峡文化是中国岭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广东曲江石峡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北江、东江的中上游地区。年代约距今四五千年。石器工具普遍磨光,有弓背两端刃、有段石锛、有肩石锛、凿、钺和镞等。稻作农业发展程度较高,发现较丰富的粳、籼稻遗存。陶器中三足器、圈足器发达,有少量曲尺纹、漩涡纹几何印纹陶。在石峡遗址发现墓地,多数墓坑经过烧烤,均单人葬,盛行二次迁葬。迁葬墓有两套随葬品,一套是同人骨一起迁来的残破陶器,另一套是二次埋葬时新放入的。晚期大小墓差别明显,反映出贫富分化和社会已出现特殊阶层。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至百余件,包括成批石器及琮、瑗、璧等贵重玉器,往往还伴放稻谷米粒作为祭奠食物。石峡文化与岭南地区土著文化明显有别,少数陶器具有良渚文化特征。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两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三、夏文化的探索·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出土陶文夏朝世系(约2070——1600B.C)·
大禹→启→太康→中康→相→(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十四世十七王)四、甲骨文与殷商史·甲骨文的发现·殷商史研究甲骨学四大家·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观堂沉渊,雪堂化,彦堂入海,鼎堂忙。甲骨文图片商朝世系(约1600——1045B.C)·
(十七世三十一王)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五、西周的宗法与分封宗法制分封制与西周政治宗法的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礼记大传》六、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经济的发展·各国的变革·百家争鸣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白虎通》卷一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荀子·王霸》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各国的变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变法颁布《法经》作“尽地力之教”定“平籴法”楚悼王时吴起变法抑贵族。“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冗官。“罢无能、废无用、捐不急之官”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授田。“平斗桶、权衡、丈尺”,统一度量衡。“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建立什伍连坐制。“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实行爵制。“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实行县制。并诸小乡、聚,为41县。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名、阴阳、(五行、兵)、纵横、杂家、农、小说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辟,僻。百家评议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住清虚可以为治。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giao)者为之,则苟钩派析乱而已。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言使者之难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汉书·艺文志》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老子思想
宇宙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矛盾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社会观: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庄子思想道法自然:“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辩证法:“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相对主义: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孔子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
思想的核心——“仁”:“仁者爱人。”德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育:“有教无类”“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思想:仁的发扬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思想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思想·
社会责任: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史学热点问题探讨之一:郡县制度的确立文献中郡、县的出现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县秦统一与郡县制度的确立郡县制度的影响主要史料与学习参考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周礼》·《战国策》《竹书纪年》·《史记》·
诸子·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王玉哲《中华远古史》·胡厚宣《殷商史》·杨
宽《西周史》·顾德融《春秋史》·杨
宽《战国史》第二编
秦汉史(公元前221年——公元220)一、秦的兴亡·统一六国·郡县制·三公九卿制·陈胜起义·楚汉战争二、汉初休养与文景之治·黄老之学·文景之治·吴楚七国之乱三、武帝统治与汉的强盛·改革与集权:政治、经济、文化·外事四夷:征匈奴、平南越、通西域、拓东疆四、王莽改制·社会矛盾的积聚·改革措施·绿林赤眉起义与西汉灭亡五、光武中兴·度田·整顿吏治·提倡儒学六、东汉晚期政治·宦官与外戚·士大夫的抗争与党锢·羌患与统治危机·黄巾起义七、佛教传入与道教产生佛教传入:一说西汉末,一说东汉初“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牟子理惑论》、《四十二章经序》言明帝遣使者于大月氏写佛经42章,为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之始。道教创立:民间原始信仰与道家某些思想的结合。顺帝时,琅邪于吉著《太平清领书》,其后流传,灵帝时,冀州张角奉之传教,号太平道。同时,出现了张陵在蜀地所传五斗米道。八、秦汉简牍的发现与研究·
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里耶秦简》·
汉简:《居延汉简》、《居延新简》、《张家山汉简》史学热点问题探究二:曹操高陵的发现及曹操评价一、曹操高陵的发现与确认二、曹操高陵的被盗三、曹操的评价:英雄本色是庶人主要史料与学习参考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林剑鸣《秦汉史》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史(220——589)一、基本线索·汉末的社会危机·隋的统一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三国政治·曹魏的唯才是举·诸葛亮治蜀·孙吴对南方的治理四、西晋统一与灭亡·
西晋统一·八王之乱·西晋灭亡五、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
东晋立足江南·淝水之战·十六国兴灭·东晋灭亡六、南北朝的分立·
南朝的更迭·北朝的分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七、热点问题·
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八、主要史料与学习参考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第四编:隋唐史(公元589——906年)一、隋朝的统一三省六部的确立大运河的开凿隋末农民起义确立三省六部制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南北朝后期,州郡数目庞大。隋统一之初,南北相加有300余州,平均每州辖二个郡,每郡辖两个半县。《隋书》卷四六《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隋文)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隋大运河图唐人论大运河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雖勞,後代實受其利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阴县》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今日运河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為後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者矣。——顾炎武隋末群雄并起图二、唐朝的兴衰贞观之治语出《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又谓澄清天下,恢宏正道。贞观年号,计二十三年。当公元627—649年
唐太宗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政治方面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唯才是举。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文化方面大兴国学,又下诏修五经正义及史籍,军事方面平东突厥、薛延陀、征高句丽、联姻吐蕃、高昌,拓展唐的疆域,使唐之国威远播四方。武则天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的统治:655—705年,其中690—705年称帝。重视延揽人才,开殿试、南选,发展科举;任用姚崇等名臣,稳定政局,为开元盛世打下基础。重视经济发展。未掌权前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掌权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州县,为州县官劝农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对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稳定边疆。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巩固边防。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重视科举,大开制科。激发人们读书学习的热情。任酷吏、奖告密、崇佛教,当女皇,留下祸根。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发展经济,兴水利,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安史之乱与盛衰转折·
安史之乱(755—762)王朝由盛到衰:经济破败、国家分裂、宦官专政、边防空虚原因:根本原因在君主专制制度,使国家兴衰系于一人之身。玄宗为政,前、后发生巨大变化,前期勤政,后期奢侈纵欲;前期任贤,后期任亲;均田制的瓦解,产生社会动乱因素府兵制的破坏与募兵制的施行,造成职业军人团体节度使的设置,形成了“內轻外重”的形势,改变了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关系。三、唐代经济与社会·
均田制的瓦解与土地关系的新变化均田制丁男给田一顷,其中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其它为户主者,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30亩。官员等级授田:五品以上官员及有爵位的贵族,可以依品级请受永业田5至100顷。狭乡口分田减半给授,但可在宽乡遥授。官员的永业田只能在宽乡给授。永业田可以传子孙,口分田需死后收回。官员给职分田,田租收入作为俸禄的一部分。离职时交给下任。租庸调租,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粟2石。调,每年缴纳绢2丈、绵3两;或者布2.5丈、麻3斤。庸,每丁每年服徭役20日,如无徭役,则纳绢或布代之,超期服役则免调、租。府兵制的终结府兵制:中央设左、右卫等12卫,分领40或60个折冲府(军府),每府有卫士千人。折冲府设于州县。卫士由21至60岁的丁男充当。性质:非职业的义务兵,寓兵于农。战时出征,战毕归农,平时番上,但不纳租调,不服役。府兵制的破坏。开元十一年(723),府兵改为招募,中央、边镇兵皆招雇佣兵,府兵制破坏。刘晏的理财措施为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出现的财政困难,刘晏主持改革:一、改革盐法。在产盐地设立盐官,撤销非产地盐官。由政府垄断盐价,供给盐商,获利由60万到600万贯每年。二、整顿漕运。疏通运河,造好船,分段运输,解决耗散问题。三、推行常平法。政府调剂各地物价。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基本精神:“户无土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一、“量出制入”。根据支出确定税收总额。二、以丁壮、财产多少定户等。三、以夏秋两季征收。四、取消租庸调及其它杂税,保留丁额。五、依户等纳钱,田数纳粮。六、行商三十税一。四、隋唐文化与宗教科举的创立创立时间、常科与制科、科目、考生资格、考试内容与形式、主持考试的机关、录取文学的繁荣诗歌:初唐(618-712)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713-780)李杜;中唐(780-835)元稹、白居易;晚唐(836-906)杜牧、李商隐。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佛教与道教隋唐佛教佛教宗派出现于南北朝与隋之际天台宗,创始人智顗(531—597),主张止(禅)、观(佛理)双修,尊奉《法华经》,故亦称法华宗。隋唐佛教最大宗派之一。法相宗,创始人玄奘(596—664),尊奉玄奘自译经典《成唯识论》,故亦称唯识宗。教义繁琐,盛于唐初,其后衰落。华严宗,创始人法藏(463—712),主张人皆可进入幸福世界,尊奉《华严经》,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故亦称贤首宗。隋唐佛教禅宗,创始人为达摩,唐代的开山为弘忍(602—675),其后分为南、北宗,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尊奉《楞伽经》。慧能主张心外无物,佛性在心中,顿悟成佛。密宗,创始人为善无果(637—735)等天竺僧。重诵咒语,仪轨复杂、严格、具神秘性。亦称真言宗。尊奉《大日经》、《金刚顶经》。净土宗,创于南北朝时期。分弥勒净土、阿弥陀净土两种。武则天据《大云经》女主出世说,称自己是弥勒下世,倡弥勒信仰;道绰倡念佛号“阿弥陀”,称“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其法易行,遂广传扬。道教唐初崇道玄宗时《开元道藏》的编辑上清派(茅山宗)成为主导科仪定型。道士的斋醮仪轨在唐中期以后确立其它宗教祆教,又名拜火教。波斯人锁罗亚斯德创。景教,基督教分支,叙利亚聂斯脱利斯创。摩尼教,又称明教。波斯人摩尼创。伊斯兰教,阿拉伯穆罕默德创。史学热点问题探究三:安史之乱与唐代由盛到衰的转折五、主要史料与参考文献魏 徵:《隋书》刘 昫:《旧唐书》欧阳修:《新唐书》王仲荦:《隋唐五代史》(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第五编:五代到宋元(公元907——1368年)一、五代十国的纷争·
五代更替梁朱温907都开封唐李存勗(xu)923都洛阳晋石敬瑭
936都开封汉刘知远
947都开封周郭
威
951都开封十国纷争北汉刘崇正
951太原
979年灭于宋吴 杨行密
892
江淮
937年灭于南唐南唐李吴越钱前蜀王昇937江南
976年灭于宋鏐893浙江
978年灭于宋建891四川
925年灭于后唐后蜀
孟知祥 925
四川
965年灭于宋楚
马 殷
896
湖南
963年灭于宋南平
高季兴 907
荆州
963年灭于宋闽 王审知
907 福建
945年灭于南唐南汉
刘 龑(yan)
917
两广
971年灭于宋二、两宋陈桥兵变与北宋建立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一、军权调整。撤销殿前都点检,使军队平时训练、管理权与战时指挥权分离;加强中央“禁军”,弱化地方“厢兵”;解除节度使的兵权。二、中央与地方政权调整。中央事权一分为三,中书行政,枢密院掌军,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理财。地方取消“支郡”,州设通判三、实行差遣制度·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至于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卷161《百官志》文人政治的形成文臣知州、朝官知县“外官,则惩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州县守令,多带中朝职事官外补”(《宋史》卷161《百官志》重视文化教育、科举选拔官员文臣领兵、宦官监军。军人政治局面得以改变。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开始,近15年主要内容:一、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二、青苗法。贷款法三、方田均税法。政府核定土地数量、质量,规定税额四、募役法。按户等分摊役钱,政府募人充役五、保甲法。10家一保,5保一大保,10大保一都保。治安与预备役制度六、科举制度改革,“三舍法”创立南宋与江南的发展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土地开发、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开封、临安等商业都市的繁荣人口密集、商业兴隆,《清明上河图》坊与市的界限打破,面街而市出现对外贸易发展,市舶司设立增多纸币交子产生行会广泛设立“唐宋变革论”与中国文化史分期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论据:政治上贵族政治式微,君主独裁出现;经济上唐代实物经济仍占一定地位,宋代开始货币经济盛行;学术文化的明显变化,表现为经学出现新说,文学由贵族变为庶民之物,文风自由及曲的出现,艺术绘画音乐舞蹈向自由与平民化依归。参考:《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三、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辽朝的建立生活于东北潢河(西拉木伦河)与土河(老哈河)一带的契丹人,916年,阿保机建国。1004年,与宋定澶渊之盟,1125年,灭于金。金朝的猛安谋克居住于长白山与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1115年,阿骨打建国。以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谋克是氏族长,猛安是部落军事首领。1125灭辽,1127灭北宋,1234年灭于蒙军。元朝的建立及行省制度的创设元朝的建立:生活于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各部落,1206年,被铁木真统一,铁木真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的西征:1219—1259年,成吉思汗及其后代拔都、旭烈兀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1219——1223年,成吉思汗率领。攻入花拉子模(英语:Khwarezmia或Chorasmia),在波斯史上称之为克兰斯米亚,位于今乌兹别克、土库曼境内。察合台第二次,1235—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建立钦察(金帐)汗国第三次,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军攻灭伊拉克、叙利亚等。建立伊利(儿)汗国。形成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汗国。后分裂为钦察(东欧)、察合台(中亚)、窝阔台(蒙古高原)、伊利(西亚)四个汗国。1271年,忽必烈在汉族官员的建议下,取《易经》:“大哉乾元”一语,定国号大元,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创设:元朝中央政府为中书省,为加强统治,将全国分为11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湖广、云南、江浙、江西、征东等11个行省,另设“腹里”掌京师地区,设宣政院,掌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大一统下的元朝社会矛盾。元朝将全国人分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四、南人。在法律地位、政治权力、经济负担方面皆有分别。元末农民起义。在社会矛盾加剧情况下,韩山童、刘福通利用白莲教,宣传“明王出世”,在治河的农民中密谋,1351年起义。1352年,郭子兴在凤阳起兵,朱元璋加入。1355年郭子兴死,朱元璋继位。占领集庆,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巩固基础,相继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1368年定国号明。四、主要史料及学习参考书薛居正:《旧五代史》欧阳修:《新五代史》脱 脱:《宋史》脱 脱:《辽史》脱 脱:《金史》宋 濂:《元史》陶懋炳:《五代史略》陈 振:《宋史》李锡厚:《辽金西夏史》韩儒林:《元朝史》第六编:明、清前期(公元1368——1840年)一、专制强化的明清政治专制强化朱元璋加强集权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与丞相洪武九年(1376)废行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设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兵籍设都察院,监察各级官员宦官政治宦官政治始于明成祖宦官组织:四司、八局、十二监,号称二十四衙门。多至十余万人。宦官干政:“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政治、军事、经济无不渗透。明内阁的建立与发展皇帝政务繁忙,不堪重负。例洪武17年(1384)9月14日—
21日,皇帝收到奏折1666件,涉3391件事,日均需处理424件。洪武十五年(1382),设华盖、武英、文华三殿与文渊、东阁二阁,至仁宗时再加谨身殿,形成四殿二阁。殿、阁设学士、大学士。内阁职能的发展:初“传旨当笔”,相当秘书;成祖时始“参与机务”,成为皇帝决策参谋;仁、宣、英宗时期是内阁的重要发展期,开始握“票拟批答”之权,成为行政中枢。英宗时期开始出现首辅制度,首辅成为无冕之相。清军机处的建立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为决策中心,入关前皇太极建立,乾隆57年(1792)撤销。康熙时设立南书房,成为机要秘书处,超越内阁、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为决策中心,渐成中枢。雍正四年(1726),设军需房,秘密筹备对西北用兵雍正七年(1729),军需房更名“办理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清代权力中枢。二、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明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的推行明中期以后社会危机的加深,神宗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出任首辅,推行改革。经济方面,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政治方面,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能;军事方面,修长城、屯田,加强北部边防。一条鞭法:目的均平赋役。改原户、丁派役法,将徭役折成银两,摊入人丁与税粮,再与夏秋两税及其它杂税合编为一条,故曰一条鞭法。除漕粮征米外,其余税粮、差役一律改征银,差役由政府雇人承担。意义:赋税与差役合编,统一征银,使政府税收简便且有保证;部分差役转入地亩,减轻少地农民负担;促进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清代地丁制的实施:清代延续明代一条鞭法。康熙51年宣布,以康熙50(1711)年全国丁银数额为准,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2年(1724)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一体征收。意义: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负担;无地市民也不再纳丁银,减轻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利工商业发展。三、明末农民战争原因:明末统治的腐朽。皇帝怠于政事、宦官专权、党争激烈、土地兼并、赋税沉重、陕北矛盾尤甚。过程:熹宗天启七年(1627)陕西白水王二暴动,至清康熙三年(1664)李来亨失败,历时38年。代表人物李自成、张献忠。口号“均田免粮”。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号“大顺”,3月19日,攻入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吴三桂降清,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山海关,兵败,退出北京,5月1日,清军入京。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死于四川西充。余部李定国、李来亨与南明合作抗清,至康熙三年。四、动荡的社会资本经营的萌芽难以解决的流民问题启蒙思想的萌芽夕阳西照下的康乾盛世资本经营的萌芽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理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一是出现自由的雇佣工人,二是货币资本的聚集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为资本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地区与产业:明中叶,在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锻铁业中,已见多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到清中叶,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业,陕西南部的冶铁、锻铁和木材采伐业,云南的铜矿业,山东博山和北京西部的煤矿业,四川的井盐业,山西河东的池盐业,江西景德镇和广东石湾的制瓷业,一些地方的制茶、制烟、蔗糖、榨油等农产品加工业,一些地方的染坊、踹坊、纸坊和木版印刷业,上海的沙船运输业等,共约20个行业。·
产生途径:一是包买商,控制生产,如江南的纺织业、广东的蔗糖生产;二是个体手工工场的转化。由数张织机发展到有数百张织机。难以解决的流民问题农民的破产与土地的集中自然经济的天然弱点,土地集中于少数人中,皇庄出现。破产农民形成流民潮,李自成就是其中的代表启蒙思想的萌芽在社会动荡中酝酿着变革与启蒙思想的萌芽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面临社会动荡、王朝更替,他们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沉痛反思。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著作:《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用公正的法制与平等的君臣关系限制君主专制;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士人为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顾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诸领域卓有贡献。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反对专制君主“独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倡“众治”。治学主张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关心民生。其书中的一句话“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責焉耳矣”,经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精于史学、文学、经学。著作《读通鉴论》、《宋论》见解精辟。抨击君主专制的实质是“以天下私一人”,强烈主张“公天下”,认为君主若为一己之私,危害百姓利益,即可改除之。三人的政治主张,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辉煌一页。其后,清代统治者推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禁止言论出版自由,禁止私人创设书院、集会结社。如庄廷龙《明史》案,庄被剖棺戮尸,牵连下狱处死数百人。夕阳西照下的康乾盛世经历明末农民起义、清初民众的反清斗争,清初社会凋敝、一派萧条。至康熙时,统治趋于稳固,社会日益安定,为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基础。加之招民垦荒、赋役改革等施行,推动社会发展。康雍乾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皆出现令人瞩目的发展,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粮食产量大为提高,番薯、玉米推广,经济作物增加;手工业的纺织、瓷器等产品商品化;商业贸易兴盛,名镇出现。康雍乾三朝还通过调动兵力,平息了边疆叛乱,统一了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但这盛世犹如夕阳西照下的一抹余晖,将转瞬即逝,国内矛盾在逐渐积聚,国外形势正酝酿着深刻的变化,大清王朝正悄然面临盛衰转折。五、传统文化的总结与西学东渐《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的编纂明清小说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贡献利玛窦、徐光启与西学传播永乐大典·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解缙等3000人参与,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永乐大典》编成后,抄录正、副两部,正本失踪于明清之际,副本在清代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遭劫,现存残本约400册,散落在世界上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结2025年土木工程师考试各类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认知考题
- 益阳高二会考试卷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中的图案与纹理表现技巧试题及答案
- 机电应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下组词试卷及答案
- 教育教学中的合作与竞争反思试题及答案
- 职场英语团队协作中的信任建立能力试题及答案
- 数学活动提升试题及答案
- 如何进行家具设计的用户测试与反馈试题及答案
-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指标及管理方案
- 玻璃幕墙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左右》课件
-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1
-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课件
-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复习题及答案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小升初】2023小学六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升学毕业试卷及答案(时政+上下册考点)04
- 乳化液废水处理方案
- 军事航天技术
- 新媒体实验影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