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和7月马概真题_第1页
1月和7月马概真题_第2页
1月和7月马概真题_第3页
1月和7月马概真题_第4页
1月和7月马概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全国2013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0-15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35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认为水、火、土、气是世界的本源的哲学是(

1-37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1-56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5.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依据是(

1-62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相结合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统一的原理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6.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1-85

A.形成明确的目的

B.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

C.制定周密的计划

D.具有坚持的意志

7.在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属于(

2-(理解教材)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指出(

2-103

A.外部世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

B.人们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认识正确

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

2-106

A.实践——认识——实践

B.认识——实践——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都具有(

2-120

A.自觉能动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历史局限性

社会存在是指(

3-131

A.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总和

C.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3-138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3.下列选择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3-135

A.语言学

B.物理学

C.哲学

D.数学

14.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

)3-147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信息社会

D.奴隶社会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4-183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

C.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4-192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4-198

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4-209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三权分立制度

D.国家制度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5-228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5-235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买卖脱节的危机

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1.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5-239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C.两者总是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22.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

5-255

A.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C.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贴现率成反比

D.同股息成反比,同银行贴现率成正比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5-258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6-272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生产集中根除自由竞争

25.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

6-270

A.产业资本

B.金融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

D.国家垄断资本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

6-279

A.计划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27.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著作是(

7-305

A.《反杜林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8.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7-308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7-320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压迫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B

8-348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

0-13

A.具有中国习俗的马克思主义

B.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C.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下列各项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1-40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

C.运动就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2-95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3-139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方式

3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

3-145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特征

3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有(

4-198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力具有价值

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5-226

A.货币资本

B.生息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8.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有(

5-262

A.土地带来的地租

B.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数量C.银行存款的利息率

D.农业资本家的利润率

3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较为成熟的垄断组织形式有(

6-267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8-340

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75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2-102、2-105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4-201

44.简述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5-230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7-331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3-174、3-177

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及其作用和后果。6-283、6-284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把握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 A.物质生产活动 B.处理社会关系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艺术表演活动3.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 B.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B.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C.个别和一般的联系 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5.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8.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经验论的错误 D.唯理论的错误9.感觉、知觉、表象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运输工具C.通讯设备D.包装设备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说A.任何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经济基础之后B.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整体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A.机械决定论B.历史唯心论C.历史宿命论D.历史唯物论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A.是由人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B.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的C.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D.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15.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A.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价值和使用价值 D.价值和交换价值16.货币的本质是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偶尔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固定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D.偶尔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A.能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能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物品C.仅能生产出自身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18.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通资本19.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商业资本20.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C.劳动工具和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1.平均利润的形成主要是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部门内部垄断的结果D.部门之间垄断的结果22.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中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C.流通资本的职能 D.商品资本的职能23.农业资本家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属于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IIC.绝对地租D.垄断利润2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A.垄断的工业资本家 B.垄断的银行资本家C.垄断的商业资本家 D.垄断的农业资本家2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的物质基础是A.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B.国家管理经济职能C.社会化大生产 D.经济全球化2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A.工人持股现象的产生 B.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发展C.工会组织的产生 D.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27.《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斯大林C.卢森堡、拉法格 D.毛泽东、朱德28.列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理论贡献是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D.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2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B.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巩固无产阶级政权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 D.实现平均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代表人物有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斯密和李嘉图 C.培根和洛克 D.圣西门和傅立叶32.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不彻底性3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具有 A.终极性和永恒性 B.客观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 D.阶级性3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6-300(结合教材理解)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7-309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7-334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8-345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0-11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3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1-37A.物是感觉的集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2-94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3-169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4-193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5-23437.借贷资本的来源包括()5-250A.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B.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3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6-273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D.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39.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有()7-304A.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6-265、8-351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1-354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10143.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4-2024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6-2924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7-337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164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5-228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与时俱进B.综合创新C.理论联系实际D.发展马克思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A.坚持实践的观点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辩证的否定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8.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A.一致的B.不一致的C.同时的D.不同时的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A.辩证运动B.绝对运动C.相对运动D.辩证否定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社会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竞争关系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A.和平发展B.暴力革命C.渐进改革D.文化宣传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具有自我意识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制造使用工具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18.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C.普选制D.多党制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IIcB.I(V+△v+m/x)=II(C+△c)C.I(C+V+m)=I(C+△c)+II(C+△c)D.II(C+V+m)=I(V+△v+m/x)+II(V+△v+m/x)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C.价值上下波动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A.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A.国家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借贷资本2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A.卡特尔B.辛迪加C.混合联合企业D.康采恩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生产要素市场化B.资源配置国际化C.国际分工普遍化D.市场经济一体化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C.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资分配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C.辩证否定性D.社会历史性32.规律具有()A.永恒性B.普遍性C.客观性D.实践性3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A.实践关系B.制约关系C.认识关系D.对立关系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决定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5.文化的根本特性有()A.创造性B.无政府性C.自由性D.兼容性3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有()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37.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棉纱的生产成本包括()A.耗费的棉花价值B.磨损的机器设备价值C.工人劳动力价值D.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8.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体现为()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39.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A.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B.贸易保护主义加强C.国际贸易自由度提高D.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加4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A.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要从具体国情出发C.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D.要按发达国家模式发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2.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3.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4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45.平均利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因素?46.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4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去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黑格尔、费尔巴哈是()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 B.二元论C.唯物论 D.唯心论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8.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1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A.劳动工具 B.劳动力C.劳动场所 D.劳动对象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C.两党制和多党制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2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A.预付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B.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C.全部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2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2.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A.银行利息率 B.股息C.股票票面额 D.股票控制额23.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C.生产资本职能 D.流通资本职能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 B.制定经济政策与法令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2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28.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C.群众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农民收割水稻 B.法官审理案件C.演员演唱歌曲 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33.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A.感觉 B.概念C.判断 D.推理34.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C.地理环境 D.国家政权3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C.竞争的压力 D.垄断的需要36.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C.各部门的利润率的水平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37.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级差地租含义的有()A.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B.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应缴纳的地租D.级差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3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包括()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39.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40.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它()A.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B.要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C.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D.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4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4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 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2.根据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可以把哲学派别划分为()A.唯物论和唯心论 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A.能动性 B.直接性C.间接性 D.客观性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11.在社会意识中,思想体系是()A.低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B.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C.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12.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折衷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13.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它们之间是()A.相互孤立的关系B.相互平行的关系C.相互决定的关系D.相互制约的关系14.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思想观念的分歧 B.物质利益的对立C.宗教信仰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差异1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A.历史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B.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C.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D.现实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1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18.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19.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A.议会民主制 B.君主立宪制C.资产阶级专政 D.总统共和制20.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21.生产不再下降,失业不再增加,企业倒闭停止。这种状态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2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流通资本的比率2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A.商品流通中的贱买贵卖 B.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24.构成资本家全部职能资本的是()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C.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25.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C.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 D.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26.20世纪后半期垄断组织发展的新形式是()A.辛迪加 B.卡特尔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2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自由竞争来实现 B.私人垄断来实现C.“参与制”来实现 D.“个人联合”来实现28.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B.德国社会民主共党C.中国共产党D.俄国社会民主共党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C.平均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 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D.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3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作用的有()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3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界定的有()A.人的本质是后天的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C.人的本质是可变的D.人的本质是永恒的35.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36.决定()A.劳动时间B.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C.停工时间D.社会平均的工资水平3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C.生产资本构成 D.预付资本量3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包括()A.保持经济的稳定与适度增长 B.保持币值与物价的稳定C.实现充分就业 D.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39.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包括()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流通资本D.剩余价值

4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的灭亡创造了主客观条件,它们有()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C.市场经济 D.马克思主义理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4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43.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47.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0-22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民主自由D.实现公平正义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1-37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1-41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1-56A.同一性B.普遍性C.客观性D.特殊性5.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1-69A.对立统一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6.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1-79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1-83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2-102A.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9.概念、判断、推理是()2-106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0.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的标准是()2-117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效果定是非1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2-123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3-134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阶级斗争13.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3-147A.渔猎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D.封建社会14.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3-159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15.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3-158A.物质利益的对立B.思想观念的对立C.社会地位的不同D.政治主张的不同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3-176A.阶级性质B.组织原则C.根本宗旨D.政治纲领17.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4-184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超额剩余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18.商品的价值构成c+v+m中()4-185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m是新创造的价值C.v+m是新创造的价值D.v是新创造的价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4-203A.市场竞争规律B.成本节约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20.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是()4-200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21.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可划分为()5-228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22.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决定性的阶段是()5-236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23.超额利润是()5-245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4.商业资本执行的是()5-246A.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的职能B.产业资本中货币资本的职能C.产业资本中生产资本的职能D.产业资本中流通资本的职能25.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5-251A.货币资本使用权的价格B.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C.借贷资本的报酬D.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26.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6-274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7.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出现()6-273A.使价值规律在某些领域不起作用B.使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C.否定了价值规律D.改变了价值规律的内涵28.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一部分资金属于()6-277A.建立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一种方式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计划的一种方式29.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7-314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C.新中国成立之后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30.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8-348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0-13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32.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1-61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33.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指()2-114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3-171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35.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4-189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世界货币D.贮藏手段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5-228A.劳动时间B.自然力作用时间C.停工时间D.原材料储备时间3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主要包括()6-295A.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B.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C.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扶持D.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38.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是()7-315A.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我国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程度很低C.我国原来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D.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39.下列各项,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8-345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C.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D.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40.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7-327A.各国生产力状况各不相同B.各国历史传统各不相同C.各国工业化程度各不相同D.各国文化习俗各不相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1-7842.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3-14243.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5-235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6-293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8-359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2-106-108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5-228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理论性B阶级性C逻辑性D实践性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广延性4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A内部决定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5矛盾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同一性B客观性C普遍性D特殊性6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体与共性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直理11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3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哲学B逻辑学C语言学D物理学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和矛盾15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率规律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实用主义B了主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已主义1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的是A流通资本B商品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20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国民收入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国民生产总值的实现问题2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积累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22商业资本的职能是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C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补偿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23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在A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B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C利润率和零之间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24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和垄断B土地优劣的差别C土地数量有限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25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A自由竞争实现的B市场调节实现的C垄断价格实现的D行政干预实现的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柏拉图B圣西门C康德D李嘉图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政治腐败蔓延D杰出人物的产生2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变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下列科学发现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有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33下列表述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A注意分寸B掌握火候C因地制宜D适可而止3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唯物论的错误B庸俗进化论的错误C经验论的错误D循环论的错误3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表现在A它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B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C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D它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3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利息D地租3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有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C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D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38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垄断与竞争关系的有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消除了竞争C垄断与竞争并存D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表现为A它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B它是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D它是要解放全人类的革命40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A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过程C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更长的实践过程D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的过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42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1)在谁是历史创造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上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基本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43简述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1、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2、具体地说,它包括: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从生产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发展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3、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日趋成熟,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45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都能全面自由地发挥,每个社会成员都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及社会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旧式分工的束缚、劳动仅是谋生手段的束缚、接受教育训练的限制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47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