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下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卷(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8分)班级开展“新闻快递”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1.小语同学整理了一份易错字词表。加点字字形或字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要塞(sài)塞车(sāi)闭塞(sè) 塞翁失马B.浩瀚(hàn) 翰(hàn)林 镌(juān)刻 隽(juàn)永C.嘹(liáo)亮瞭(liào)望星火燎原 眼花撩乱 D.点缀(zhuì) 辍(chuò)学啜(chuò)泣 劳作不辍2.小文同学撰写了“学习心得”,其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处是()(2分)谁是英雄?战场上,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英雄;赛场上,从十米跳台“飞天”凌空、让观众发出振聋发聩喝彩的跳水冠军吕伟是英雄;辽宁舰上,顽强攻关、为冲破技术封锁殚精竭虑的科学家们是英雄;生活中,任劳任怨、不辍劳作的朱德母亲是英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他人而奉献的人,都是英雄!A.锐不可当 B.振聋发聩 C.殚精竭虑 D.任劳任怨3.小语同学的周记中有一句话表述有问题,你认为是(
)(2分)①年方十六的吕伟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地站在十米跳台的前沿。②她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一蹬,身体腾空而起。③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她的动作既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④我仿佛看到了沸腾的现场和观众的欢呼。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4.小文同学梳理了本学期学过的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全名句。(4分)类别名句特点美景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生机勃勃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奇丽浪漫真情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淡淡乡愁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孤寂怅惘综合性学习第二小组决定以“致敬航天精神”为主题进行活动汇报。请你协助完成任务。新华社酒泉10月26日电(记者李国利、黄一宸、刘艺)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此次发射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2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5.请你为材料中的新闻拟一则标题。(2分)6.航天员将在太空驻留数月,如果有书籍为伴,将会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请你给航天员们写一段话,从以下三本书中选择一本推荐给他们在太空阅读,并结合书的内容说明推荐理由,注意用语得体。(4分)书目:《红星照耀中国》《长征》《西游记》7.小语同学写了活动结束语,请你将遗漏的四句话按照合适的语序排列(
)(2分)航天事业是中国勇于登攀、执着创新的一个缩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智慧和勇气去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①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航天精神的坚定支撑②以航天精神为代表的一组组创新强音,感动并激励着人们披荆斩棘、追逐梦想③青少年要有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④从“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到“天宫”揽胜、“嫦娥”奔月、“长五”飞天,再到神舟十七号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二、阅读与鉴赏(52分)(一)古诗鉴赏(6分)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①[唐]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②。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③。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释】①诗题一作“武城春寒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武威,即凉州,此时诗人所在地。下文的“晋昌”“瓜州”都是地名,即今甘肃敦煌。宇文判官:岑参的好友。②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③敝裘:破旧的皮衣。敝:破损;裘:用皮毛制成的御寒衣物。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边塞登楼之所见,漫漫春雨,悠悠鹂鸣,美好如江南,让诗人流连忘返。B.颔联“乡愁”点明本诗主旨,全诗主要是围绕思乡之情展开写作的,是首游子思乡诗。C.颔联“挂”字化抽象为具体,将游子内心浓浓的乡愁形象化了。D.颈联化用李白《将进酒》中的“高堂明镜悲白发”一句,抒发了年华已逝的感伤。而“青春换敝裘”则写出了功业已建但青春不再的惆怅。9.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二)文言文阅读(11分)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⑤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⑥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这是哲宗元符二年苏轼在海南儋州贬所写的一篇小品文。②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屠沽:卖肉的人和卖酒的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④过:此处指苏轼的小儿子。⑤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大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⑥走海者:此处指苏轼自己。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含义的理解或推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题中的“书”与《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古代书信的简称。B.文中的“从”与“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的“从”都是跟、随的意思。C.“纷然”中的“然”意为“……的样子”,与后文“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中“然”字意思不相同。D.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三鼓表示三更。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语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B.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C.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D.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13.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涵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5分)(三)实用类作品阅读(12分)官方媒体加入新闻短视频战场①随着传统媒体改革逐渐深化,官方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也加入了新闻短视频战场,体现出更强的亲近性趋向。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陆续进驻“抖音”和“哔哩哔哩(B站)”等视频平台,补全了官方媒体社交矩阵中的视频板块。叙事情感化:从告知到讲述②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凭借平台特质打破了政治符号限制,实现了从告知向讲述的转向。以《主播说联播》栏目为例,主持人在报道或点评事件时,常常呈现个人的情绪表达、个体感受或价值评价。与传统新闻客观性报道规范所要求的“新闻与评论分离”不同,短视频新闻允许甚至促成讲述者个人情感与价值的介入。③从叙事框架来看,短视频新闻采用“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情感”架构,将小人物的情感和利益与宏大的国家利益和布局联系在一起。从叙事文本来看,短视频新闻吸收非正式语汇与网络热词,实现语言上的亲近性。媒体人格化:从媒体品牌到个人品牌④《新闻联播》长期以来作为政治性仪式存在,重视媒体品牌,主播作为节目的发声者也被附着了浓厚的符号色彩,在外形和声音的塑造上力求纯正完美。但随着传统媒体改革,“门面”主播开始走下神坛,从精英化、去情绪化的静态形象转变为可接近的、人性化的动态形象。这是央视新闻亲近性转向的重要一步,也是媒体品牌向个人品牌转变的过程。⑤在短视频中,央视主播从语言符号到非语言符号都突破了原先的限制。口语化叙事、情绪化表达和网络词汇得到大量使用;主播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如点赞、摆手、摇头等动作,随着新闻内容的变化,主播的声调与情感也会相应改变。通过这种形式,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仿佛置身对话环境,主播所传达的国家意识形态则被看作讲话者的个人化观点。⑥在破除符号化形象之外,央视新闻还借用了饭圈话语,将康辉与朱广权、撒贝宁等人气主持人称为“央视boys”,塑造社交媒体上的“网红”主播。通过这些形式,媒体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平台接近性:从媒体中心到受众中心⑦短视频形态本身具有很强的平台依附性。以B站为例,B站的社交媒体平台定位及其独特的弹幕交流文化确定了平台视频的社交属性,这就决定了央视新闻短视频更多是以平等的对话姿态呈现,并且具有一定的互动性。⑧从社区文化来看,B站具有显著的青年亚文化属性,央视新闻也进行了迎合,用语轻松生动,认同且尊重青年的新时代表达方式。例如嘻哈文化视频“朱广权新rap央视新闻来B站了”。很多视频的标题也符合年轻人口味,如:“主播说联播——这才是‘520’的正确打开方式”“送上一朵小红花——复苏成绩单让人振奋”。此外,主流媒体对亚文化社群的收编行为本身就是亲近性转向中的关键一环。央视新闻通过平台的接近实现了由媒介中心到受众中心的转向。(选自《视听新闻与传播》,有删改)14.阅读相关文段,判断下列哪项不能体现官方媒体的叙事情感化倾向(
)(2分)A.在央视新闻母亲节视频中,主持人海霞红着眼圈讲述了李静母子通过央视认亲大会成功团聚的故事。B.《人民日报》在5月20日推送了题为“有爱的日子不仅是你侬我侬,更是家国平安”的视频。C.人民日报在新闻视频中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描述为“胖五”,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是“刷了个大火箭”。D.植树节当天,央视新闻发布题为“阳春三月草木发,全省各地植树忙”的视频。15.比较文中两幅图表,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4分)16.以下是央视新闻计划投放在B站的视频文稿,你认为这一视频是否适合投放在B站?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至少2点)(6分)标题:惊不惊喜?“学生何时上床睡觉”有了明文规定视频文稿:“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身体健康永远第一位。我觉得,身体健康绝对离不开好的睡眠。今天呢,教育部发布了“睡眠令”,明确了3个重要时间来保障学生睡眠。你看,学生何时睡觉,现在有“明文规定”了。当然啦,规定安排上了还不够,如何缓解家长的鸡娃焦虑,如何打破学校的分数崇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文学类作品阅读(15分)【人物档案】叶嘉莹,号迦陵,出身叶赫那拉氏,知名汉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中国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人物传记】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陈玉洁①1974年,叶嘉莹终于得以第一次回国探亲。当时她从加拿大经香港到广州,再从广州飞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当从飞机上看到北京城的两排灯火,“我想,那是不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长安街呢?我就流下泪来了。”②1977年再次回国,叶嘉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周总理去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中,花圈和挽联上写的也都是旧体诗。“我想,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文化根底深厚的民族,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还是很习惯旧诗词的。”叶嘉莹萌生了回国教书的念头。③“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离世的叶嘉莹,做出一个重大选择,毅然决定回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诗歌,做古典诗歌传承的事业。”虽然在国外生活安稳,但“诗词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它的根,一定是在中国。”④1978年,暮春的一个黄昏,叶嘉莹经过温哥华家门前的一片树林去寄信,向国家教委申请回国教学。满街的花树,一地的樱花,让她警醒年华似水,人生易老。⑤1979年,叶嘉莹回国,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后应恩师顾随先生之友李霁野教授之邀,到南开大学任教。在海外每讲到杜甫诗“每依北斗望京华”时双眼就会满含泪水的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⑥“我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学?我越老,读古人的书籍,就越觉得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真是灿烂辉煌。我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生命的,是诗词的创作。不只因为语言文字有胜人之处,更是因为这些作者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诗篇,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诗篇。这是这些作品之所以打动我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把这些作品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品格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的原因。”⑦有评论说,叶嘉莹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古典诗词专家,是因为她投入与付出的是生命,诗歌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反过来她又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而叶嘉莹自己说,“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不管教《论语》《孟子》,还是唐诗、宋词,我是把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实践都结合在里边。”⑧她说,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我在等待,有没有一粒种子,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年轻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我要等着这一粒种子,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⑨刚归国时,南开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文革”刚刚结束,学生们如饥似渴,不仅是南开学生,天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赶来听课,把一间大约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她受邀到全国几十所高校讲学;又应各社会团体邀请举办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系列专题讲演。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从七八十岁的专家学者,到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无不欢喜赞赏。⑪1989年,叶嘉莹退休。她每年用整整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台等地的古典诗词讲坛上。她的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遍布欧美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著名专家、教授。还有一批欧美学生,已成长为汉学专家,活跃在欧美讲台,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⑫她还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元)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驼庵”是老师顾随的别号,“永言”则取自大女儿和女婿的名字。⑬现在,叶嘉莹以90岁的高龄的,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准备讲课、讲演,开会,看学生的论文……⑭叶嘉莹崇尚钟嵘《诗品》中的话:“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让人在贫贱的时候不愁苦,让内心保持平和,没有比读诗更好的了。“诗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性的。很多人问我90岁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说,是学诗的缘故。”(选自《人民画报》,有删改)【理事迹】17.2021年2月17日,叶嘉莹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下面是给先生的颁奖词。你认为颁奖词中的评价具体体现在本文中的哪几件事情上?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颁奖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品语言】18.为多角度展现传主形象,本文多处引用了传主自己的话,请参考示例,从文中⑥⑦⑧三段中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4分)示例:第③段的引用,写叶嘉莹先生虽遭遇绝大困苦,却作出了投身古典诗词、做古典诗词传承事业的选择。可见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达观。【探标题】19.题目中的“用生命放歌”意味隽永,富有多种意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探究其多重意蕴。(7分)(五)名著阅读(8分)20.下列关于名著人物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他是一位瘦弱的如同林肯般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还有高鼻梁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毛泽东)B.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朱德)C.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据他说已有五年不讲英文了,这使我很惊讶。(周恩来)D.他急躁而又谦虚,没受过多少教育,但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英勇善战,行军神出鬼没,口才好,成望高。(彭德怀)21.《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报道的准确性,二是语言的平实性,三是态度的鲜明性。请你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这三大特点在该选段的具体体现。(6分)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他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奇迹。三、写作(共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成功的背后可能是汗水,荣誉的背后也许是眼泪;恨的背后难道就不可能是深爱?严的背后又何尝不可以是包容!……多一种观察角度多一道风景,多一个思考的角度多一份深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标题;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真情实感,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让同学读到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③书写工整美观;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2023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测试答案(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积累与运用(共20分)1.C(眼花缭乱)2.B(喝彩声与“震耳欲聋”搭配更合适)3.D(听到欢呼)4.(4分)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云生结海楼③日暮乡关何处是④长歌怀采薇5.(2分)参考示例: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30战30捷6.(4分)用语得体1分,推荐理由充分3分。只写了书名,完全没有写推荐理由不给分。7.A二、阅读(共45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8.C(“美好如江南,让诗人流连忘返”与诗歌语境不符;“全诗主要围绕思乡之情展开,是游子思乡诗”有误;“功业未建青春不再”)9.(4分)评分要点:写出两点以上记满分,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示例1:听闻朋友已到瓜州(万里出使,平安归来)的欣喜,为自己仍在边塞,归期未知的伤感(功业未成,壮志未酬但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无奈)。10.A(书:写;书信)11.C12.(2分)如此美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游玩吗?13.(5分)评分要点:意对即可。①自笑: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这是作者出游后悠然自得之笑,苦中作乐的自我慰藉之笑;②笑人:笑韩愈在一个地方钓不到鱼,就想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这是笑韩愈思度拘滞,不懂得超拔。③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苏轼随缘自适的思想。苏轼多次被贬却总能豁达面对,很多诗文中都体现出了这种随遇而安、达观安然的心境。参考译文:己卯年上元,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地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14.D15.(4分)近两年,官方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收看人数成倍增长,而收看手机电视新闻的人数大幅减少,收看个人拍客新闻视频和网络平台新闻节目的人略有减少。可见官方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力量加入到了新闻短视频的战场。16.(6分)①标题吸人眼球;“惊不惊喜?”用语轻松生动,与B站用户的喜好接近;②视频文稿中,“我觉得”“你看”等表述突出了媒体主播的个人感受,体现了媒体的人格化,同时也是与观众的平等对话及有效互动,符合B站具有的社交属性;③“今天呢”“当然啦”等口语化表达,实现了语言上的亲近性,符合B站风格;④“安排上了”“鸡娃”“分数崇拜”等语言贴近新时代表达方式,符合B站的青年亚文化属性。(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17.(4分)①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毅然回国教书。②活跃于国内外讲坛,颇有影响地传播中华文化;③捐资建立“驼庵奖学金”“永言学术基金”,吸引和培养人才;④90岁高龄,仍呕心沥血,熬夜工作。18.第⑥段的引用,写叶嘉莹先生热衷于讲学的原因,一为诗词语言有胜人之意;二为把诗词作者的生命、感情、理想、品格传给下一代年轻人。呼应了标题“用生命放歌”,体现了先生对中国诗词的独特理解和体验。第⑦段的引用,写叶嘉莹先生将自我的体验、实践都融合在古典文学教学之中,可见其用生命教诗歌的独特方式,呼应了标题“用生命放歌”,表现了先生热爱古典文学,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特点。作者在这里穿插交代,为后文写“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做铺垫。第⑧段引用写先生“播种”的执着,等待花开的从容。可见先生人虽年老,却心怀美好期许的优雅。呼应了标题“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表现了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传承的期待和执着。19.(7分)(2+2+3)参考示例1:①“用生命放歌”是先生独特的诗词学习、体验、实践方式。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实践都融入到对诗词的理解之中。她认为古代诗人用生命写作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她对中国古典文学钻研得深入、透彻。②“用生命放歌”是先生对古诗词最纯粹的表白。诗歌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反过来她又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她投入与付出的是生命。③“用生命放歌”体现的是先生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担当。她放弃安稳的生活,毅然回国教书,她活跃在国内外讲坛传播中华文化,她捐献退休金设立基金会吸引和培养古典文学人才,她90高龄仍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她为中华文化、中华品格的传承倾尽心血。20.D21.(6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每个特点2分。参考示例:①报道的准确性:“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等语句,用具体的数字准确报道了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难,增加可信度。②语言的平实性。整个语段没有实用华丽的辞藻,用语朴素平实。③态度的鲜明性:许多语言中都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如“触目惊心”“最险峻的地带”“可说是奇迹”等表现了作者的震惊、敬佩之情。三、写作(50分)22.评分标准等级项目情境内容语言结构书面一类(46-50分)1.写作目的明确:(1)明确“什么”的背后是“什么”;(2)表达对“背后”的独特体验和思考。1.思想健康,感情真挚2.中心突出:突出关于“背后”的独特经历、体验或思考的价值和意义3.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重点写出体悟出“背后”的过程或经历,凸显其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边防护栏施工组织计划方案
- 城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 以弗鲁姆期望理论为钥开启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兴趣之门
- 以审美体验为核奏响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乐章
- 保险公司总务处资料归档计划
- 幼儿园后勤管理岗位职责
- 2025年“书香校园”创新阅读竞赛方案计划
- 石油天然气工程投标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计划
- 外贸企业疫情防控措施提升
-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2025年高二下化学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房屋加固工程监理规划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von frey丝K值表完整版
- SAP月结年结用户手册精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课件
- 碳达峰和“碳中和”环境知识科普宣传PPT教学课件
- 中文版b4a新手指南-第14-15章语言画图
- 新入职护士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本完整版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数学教学案例 教案
- 钝针穿刺法临床应用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