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术课件_第1页
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术课件_第2页
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术课件_第3页
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术课件_第4页
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椎螺钉固定技术1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畸形手术方式的探讨23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术颅颈交界区的后路内固定术:通常指寰枢椎内固定术和枕颈内固定术,主要应用于先天畸形、外伤、炎症以及肿瘤破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颅颈交界区失稳。寰枢椎456寰枢椎内固定术寰枢椎内固定术:寰枢椎脱位是颅颈交界区失稳的关键病理变化,因此各种内固定技术主要针对寰枢椎加以固定和植骨,即寰枢椎内固定术。7枕颈内固定术有时寰椎或枢椎不具备完整的形态以适用寰枢椎内固定术,或者内固定需要跨越更多的节段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则需要将枕骨和上颈椎加以固定并植骨融合,即枕颈内固定术。89颅颈交界区的后路内固定的进展

近年来颅颈交界区的后路内固定技术发展迅速,各种螺钉技术、以螺钉为基础的钉板和钉棒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而传统的线缆技术在结合了螺钉技术后也形成了所谓三点式固定架构,其生物力学效果更具有优势。改进的固定技术较好的达到了所谓刚性固定,为患者提供了术后即时的稳定并有利于后期康复。10颅颈交界区畸形

发生于颅颈交界的骨性畸形主要是骨的发育不良和分节不全,按照发生部位可以分为枕骨的畸形、寰椎的畸形和枢椎的畸形,同一患者常同时出现两个以上部位的畸形。

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为寰枕融合伴或不伴颈2-3融合,常同时合并扁平颅底。这类畸形常导致自发性寰枢椎脱位,枢椎脱位后向后上移位,压迫延颈髓而产生临床症状。对于这类复合畸形导致的脱位,可以尝试颅骨牵引复位,然而临床实践证实绝大多数难以明显复位。11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后路内固定

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的后路内固定一般采用枕颈融合术。此类畸形骨性结构的几何形态变化复杂,个体差异极大,螺钉类内固定技术特别是经关节螺钉技术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将螺钉技术成功用于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且取得了理想效果。

目前任何一种颅颈交界后路内固定技术均不能适用于所有病人,在临床应用上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影像资料、设备条件以及术者的技巧和习惯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12常用的方法大体可分为1.寰-枢椎内固定术2.颈-枕内固定术下面分别介绍枕-颈枕骨固定枕骨板侧方置棒低切迹5个固定孔,提供较大灵活性眼连接器适应结构的多样性适用于需要枕骨下部减压手术的病

(Chiari畸形,等....)颈椎固定C1

侧块螺钉C2

椎弓根及椎板螺钉C3-7侧块螺钉C1C2椎板钩颈椎板钩(C1

C2)13C1-2(寰枢-椎)内 固定术Magerl

经关节固定技术14Harms

固定技术Wright

固定技术15C1

C2进钉点16进钉道:偏向中间10° (避开椎动脉)目的是到达C1前弓(然后停止避开咽部)导向钻*17CORDC2C2提示:使用部分螺纹螺钉避免对C2神经根的激惹直径3.5mm,CT

决定螺钉长度(24-28mm)1819直径3.5

mm,非拉力螺钉,长20mm-26mm202122螺钉的直径为3mm-3.5mm,长度为24-30mm23C3-7

侧块螺钉进钉点为侧块中心偏中线1mm、偏尾侧1mm处24进钉偏向头侧20-30°避开神经根25进钉偏向侧方20-30°避开椎动脉C3-7

侧块螺钉C3-7

侧块螺钉直径3.5mm,长12-14mm26枕骨的固定:枕骨板

及 眼连接器眼连接器枕骨连接的另一个选项更大的灵活性适宜翻修手术中线龙骨板20°倾角锁紧机制常用Y型中间两孔连接板2728CASE

1女44岁主诉:颈枕、双肩部疼痛不适13年,四肢无力、运动障碍2年余查体:颈枕部活动受限。四肢肌肉萎缩,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膝反射踝反射亢进(+++),左侧hoffmann征(+),双侧巴氏征、chadaock征(+),左侧踝关节挛缩畸形,双足内旋背屈,浅感觉正常,走路不稳。双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诊断:寰枢椎脱位手术方式:寰枢椎复位植骨内固定术CASE1-MRIT1相T2相29CASE

1-CT和CTA30CASE

1-平片31CASE

1-术后寰枢椎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后3233CASE

2男34岁主诉:双侧肢体麻木6年余,四肢无力2年余,症状进行性加重查体:双手十指蚓狀肌萎缩,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腱反射亢进,右侧

Hoffmann征(+);右侧巴氏征(+),双侧踝阵挛(+),浅深感觉减退,走路不稳,右足挛缩内翻畸形,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快复动作欠灵活,闭目难立征(+)诊断:1.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2.颅底凹陷症;3.寰枢椎脱位手术方式:枕肌下减压术及枕颈融合固定术。颈3、4侧块螺钉与枕骨磷部的钉棒固定CASE2-MRIT1相34T2相CASE2-MRIT1相

T2相1.Chiari畸形;2.寰椎脱位;3.颅底凹陷征35CASE

2-椎动脉CTA36CASE

2-平片37术中体位我们术中常规采用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38CASE

2-术中枕肌下减压术及枕颈融合固定术颈3、4侧块螺钉与枕骨磷部的钉棒固定392CASE

术后4041Case

3女,27岁主诉:患者因“右上肢麻木2年,加重并上举困难半个月”入院。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呈持续性过电感,平时右手精细动作困难。半月前症状突然加重,并右上肢上举困难,走路有踩棉感。查体:右半身浅感觉减退,右小指内收障碍,右上肢上举困难。

辅助检查:颈部MRI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寰枢椎间距增加,齿状突上移,延髓受压,颈髓至T2水平脊髓空洞。42434445术前诊断:颅颈交界区畸形1、颅底凹陷症2、寰枢椎脱位3、寰枕融合4、脊髓空洞症手术方式:枕肌下减压+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647术后复查48术前-术后对比49术前-术后对比5051CASE

4

女,46岁,因“枕肌下减压术后9年,左侧上下肢麻木5年,头晕2年”。

入院查体:颈部有抵抗感。走路不稳,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指鼻试验阳性,左侧跟膝胫试验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MR检查525354555657术前诊断:颅颈交界区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减压术后)颅底凹陷症寰枢椎脱位寰枕融合脊髓空洞症颈椎病58术中患者在全麻下行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左侧髂骨取骨术)术中59术中60术中61术后62术后63术后6465总结1.

内固定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手术的关键在于置骨融合,起到长久稳定的作用。

.

根据骨性结构的发育特点决定采取何种内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