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14——18世纪末新解读:1.人文主义的核心:对人的发现和自我肯定,为现实幸福而奋斗2.宗教改革如何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精神的价值3.启蒙思想关键在于构建未来:自由、民主、平等4.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及代议制的历史局限性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湖南】13·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个性

【浙江】13·人文主义2022【乙】33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重庆】12·自然科学兴起及启蒙运动影响【浙江】1月·17·人文主义

【湖北】12·人文主义【山东】12·启蒙思想

【广东】11·科学家【江苏】13·人文主义重视现实世界【浙江】6月17·启蒙思想2021【乙】33人文主义【浙江】1月·17·人文主义

【湖北】12·人文主义【山东】12·启蒙思想

【江苏】13·人文主义【浙江】6月·17·启蒙思想

【广东】11·科学家2020【乙】33人文主义【浙江】1月·17·人文主义【湖北】12·人文主义【山东】12·启蒙思想

【江苏】13·人文主义【浙江】6月·17·启蒙思想【广东】11·科学家2019【III】32英国宗教改革【天津】4·意大利文艺复兴

【江苏】·9·文艺复兴命题分析本讲内容是高考高频考点,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可能会重点考查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及其在文学、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具体实践,启蒙运动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科技、教育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影响等。

重点关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思想解放、人文主义、《九十五条论纲》、近代科学、启蒙运动、“科学革命”、理性主义、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阶段特征政治欧洲社会逐步转型;天主教会的统治受到冲击;早期王权日益加强,民族国家出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出现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占主导,工商业发展,城市自治兴起,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思想文化天主教会神学统治动摇,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反封建的思想解放潮流涌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发展;近代科学兴起;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国际关系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导力量。【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及主要线索:一:文艺复兴(一)概念:

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复:学习和复兴希腊罗马文化(口号);兴: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兴起(本质)。(二)背景:1.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文化: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③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3.思想: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借古喻今”的原因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②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③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宗教神学。4.技术条件:印刷术、造纸术传入;5.社会原因:黑死病流行,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三)主要内容精神内核——人文主义中世纪基督教会:宗教神学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以神为中心: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一切;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人只能服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禁欲苦行:倡导苦修苦行,绝对禁欲;以出身、门第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来世观念:倡导追求来世的幸福蒙昧主义:主张愚民政策,摧残科学文化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注意】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反对教会神学扼杀人性,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四)主要成就: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时间领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思想特色兴起14世纪文学三杰发展15世纪美术三杰扩展鼎盛16世纪文艺、科学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十日谈》《神曲》《歌集》《大卫》、《创世纪》《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道德观念,在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反动宗教神学,宣扬人性的自由《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文艺复兴的先驱”,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追求现世的幸福宣扬人性的自由,歌颂自然的人性。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提倡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借助宗教人物、以写实手法表现人的情感与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五)评价:1.积极:(1)政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2)经济: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消极:(1)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利已主义盛行;(2)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3)思想观点及作品的题材内容仍受宗教束缚。(一)含义: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也是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宗教改革最初出现在德国,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二)背景:1.经济(根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2.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3.社会: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精神统治和对财富的肆意掠取引发不满;4.导火索(直接):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搜刮人民二:宗教改革(二)改革经过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标志: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2)内容: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③“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和权威;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简化了宗教仪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人的个性。三)扩展:继德意志改革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不彻底)影响最大。(2022·重庆高考·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宗教改革(新教)的共同主张因信称义圣经至上君权高于教权简化宗教仪式四)影响:1.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2.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2)思想上:①新教简化宗教仪式,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②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3)经济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文化上:推动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背景:(1)政治: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宗教: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3)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5)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表现:(1)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由对个人的认同变成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2)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3)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3.基本特征:(1)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2)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三:近代科学的兴起1.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思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个人:个人天赋和探索及献身精神;4.外部: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5、教育:世俗大学建立为科学革命创造了条件。

(二)兴起: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三)主要成就:

阅读教材,补充下表:基础概念:

近代科学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领域国别人物著作成就影响天文学波兰《天体运行论》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意大利/证明日心说物理学英国《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其他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哥白尼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牛顿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科学之父”(一)背景:四)影响: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3.科学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①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②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思考: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什么?提示: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进一步的思想解放。(一)含义: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二)背景:1.经济(根本):欧洲资本主义快速发展;2.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4.文化:自然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三)历程:①17世纪源于英国;②18世纪法国成为中心;③18世纪后期,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启蒙运动为何发源于英国,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英国:①英国资本主义较为发达;②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法国:①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矛盾尖锐;②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四:启蒙运动(四)精神内核——理性主义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理性”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自己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理性独立思考自主精神思考什么人的权利天赋人权如何维护人的权利国家学说国家来源社会契约主权归属主权在民政体形式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政权组织三权分立法治学说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③反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④对未来社会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实行民主政治时期国家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各自主张兴起17世纪英国霍布斯

提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洛克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高潮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君主立宪制。《论法的精神》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批判天主教会;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被誉为“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卢梭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共和制。《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扩张18世纪后期英国休谟

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提出了经验论、不可知论、温和的怀疑论、因果学说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国富论》。德国康德启蒙思想集大成者;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要自由也要自律);君主立宪制北美潘恩在《常识》中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被誉为“美国体制之父”六)特点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七)影响:1.积极: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③民族独立: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④精神财富:追求的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具有永恒价值。2.局限:“理性王国”带有浓厚的时代和阶级属性,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人民是无法享受到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自由。1.天赋人权说:又称“自然权利”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即“人生而自由平等”。2.社会契约论:人们让渡部分自然权利,订立一种契约以建立足以保障自然权利的国家和政府。如果统治者违背契约,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再重新建立国家和政府。3.人民主权说:又称主权在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每个公民都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平等权利。4.三权分立学说: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以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由孟德斯鸠提出,继承发展自洛克的分权学说。基础概念:近代西欧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1)起源:古希腊(2)湮没: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3)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解放人性。(反神学世界观)人该过怎样的现实生活(4)发展: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否定罗马教皇、教会的权威。人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5)成熟: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反王权、反教权、反神权)思想自由,革命思想武器,民主原则,立法规范。人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知识拓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产生:希腊先哲→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受雅典民主政治影响湮没:中世纪→人束缚在宗教神学意识形态下(宗教神学禁欲限制模式)复兴:文艺复兴(欲望觉醒)→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把人从神学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宗教改革(信仰觉醒)→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把人从神权控制中解放出来发展:科学革命(智慧觉醒)→人发现和探索形成科学思维→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熟:启蒙运动(理性觉醒)→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把人从王权束缚中解放出来基本脉络:人文精神——神本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1.(2023·浙江高考·13)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B.赞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C2.(2023·湖南高考·13)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A.强调人的个性B.屈从命运安排C.反对宗教教义D.相信社会进步A3.(2022·重庆高考·13)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A4.(2022·全国乙卷·33)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A5.(2022·江苏高考·13)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A.追求经济利益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C.重视现实世界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C6.(2022·重庆高考·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D1.(2023·湖南高考)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A.强调人的个性B.屈从命运安排C.反对宗教教义D.相信社会进步【解析】

考点:文艺复兴的影响。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这位意大利诗人积极追求“生命、荣誉,财富、才华”等,得出这位诗人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得到解放,故选A项;“屈从命运安排”与材料“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相矛盾,排除B项;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禁欲主义,未对教义提出反对,排除C项;“相信社会进步”与材料侧重诗人对自我的追求相悖,排除D项。A2.(2023·海南高考)“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解析】

考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

据材料可知,17世纪西方学者在给《论语》作注时,引用《说苑•至公》中的“楚弓楚得”,当时西欧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西方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部分来开展反封建斗争,西方学者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基于特定历史语境,D项正确;材料中西方学者在翻译“楚弓楚得”时,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并非是曲解原著,而是根据自身需要故意为之,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文化借鉴,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世界文化繁荣,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时做出一定的变通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D

3.(2023·浙江高考)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费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解析】

考点:文艺复兴的影响。

根据材料“1403-1404年”“‘佛罗伦萨……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及所学可知,15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突出人文主义特征,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C项正确;AB项都是建筑的表面反映,没有反映建筑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D项只涉及佛罗伦萨对人才的重视,没有反映出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C4.(2022·浙江高考)据学者研究,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其《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并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他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表明,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由上述材料可获得的启示与认识是①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政府的职责是控制“看不见的手”④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考点:启蒙运动的内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说明“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化,即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故①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强调变革,与材料不符,故②错误;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职责是“守夜人”,即防止暴力、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而不是控制“看不见的手”,故③错误;“必须让生产……自行发生作用”说明亚当·斯密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B5.(2022·全国乙卷)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解析】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6世纪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期,人文思想广泛传播的同时,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日益下降,各地区的民族文化意识得到强化,才有了材料中“法国意识”的萌发,故选A项;据所学,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新教,而非彻底摆脱宗教神权束缚,排除B项;据所学,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涉及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据所学,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A6.

(2022·湖北高考)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解析】

考点:文艺复兴的扩展。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主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D项正确;材料的信息得不出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排除B项;英国政治变革是1689年,且材料得不出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排除C项。故选D项。D一、人性自由——文艺复兴(14——17世纪)(一)概念解读文艺复兴首发于意大利,14C—17C初以学习和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原因:①天主教会垄断文化,势力强大;②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原罪禁欲赎罪神学是否满足14世纪西欧民众的精神需求?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罚其在满是荆棘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摘编自《圣经》1.背景1)政治: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根本原因)3)社会: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反对教会禁欲主义。4)文化: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文化养料,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5)直接: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6)技术因素:印刷术的传入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必要条件。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主要内容精神内核——人文主义中世纪基督教会:宗教神学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以神为中心: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一切;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人只能服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禁欲苦行:倡导苦修苦行,绝对禁欲;以出身、门第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来世观念:倡导追求来世的幸福蒙昧主义:主张愚民政策,摧残科学文化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注意】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反对教会神学扼杀人性,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时间阶段国家人物称号/代表作品特点其他成就初期14世纪发展15世纪高潮15世纪后期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意大利文学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美术三杰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意大利《神曲》《歌集》《十日谈》《最后的晚餐》《大卫》《圣母子》四)主要成就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知识拓展】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从14-15C意大利传播到16C欧洲其他国家政治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近代政治学之父”文艺复兴扩展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法国:拉伯雷长篇小说《巨人传》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最高成就西班牙: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荷兰:伊拉斯谟《愚人颂》对罗马教廷和世俗权威的讽刺2、从文学艺术到自然科学等多领域自然科学波兰:哥白尼“日心说”,动摇了神学理论基础德意志: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意大利:布鲁诺宇宙无限轮意大利: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基培根莎士比亚丢勒蒙田塞万提斯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四、基础知识一、人性自由——文艺复兴(14——17世纪)(六)意义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的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的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们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积极:(1)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封建秩序解放人性;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2)科学: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推动近代科学兴起;(3)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4)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2、消极:(1)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2)过于强调个人主义,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3)披着宗教外衣,没有否定教会,没有合理改变现实的法案。(4)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做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四、基础知识二、信仰自由——宗教改革(16世纪)材料1: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各国封建君主、新兴资产阶级、下层民众与天主教会之间矛盾日益尖锐,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而教会日益腐朽堕落也引起了一些传教士的不满,改革基督教的呼声越发激烈。材料:2: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达芬奇(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材料:3: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4: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现代史编》材料5:1517年,教皇决定在整个欧洲兜售大量的赎罪券,以获得维修罗马圣彼得教堂的费用。……这些赎罪券承诺赦免“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的大门将被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改革背景1、经济根源: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3、政治基础:王权的强化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天主教会的贪婪专制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4、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四、基础知识二、信仰自由——宗教改革(16世纪)(二)改革经过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标志: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2)内容: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③“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和权威;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简化了宗教仪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人的个性。我的信仰你做主我的信仰我做主四、基础知识二、信仰自由——宗教改革(16世纪)(二)改革经过2、扩展:瑞士加尔文派、英国国教(选必1第9课)(1)加尔文的主张:(2)英国国教: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现行教规;③规定英语为礼拜用语。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主张“先定论”(理论核心)认为财富是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讲信用等高尚美德;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对日后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点:比路德更加激进,更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先定论: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信徒要确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四、基础知识二、信仰自由——宗教改革(16世纪)(三)改革评价

是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也是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1、性质2、影响材料1: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材料2: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积极:(1)思想文化: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3: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政治: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材料3: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关职业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3)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性: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不断。【知识拓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比较项文艺复兴(14-17世纪)宗教改革(16-17世纪)相同点背景西欧封建制度渐趋衰亡,资本主义经济兴起性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思想来源都向古典文化寻求和吸取原料: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宗教改革借助《圣经》原始教义历史作用反对宗教束缚,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不同点对人的认识强调人的伟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神的伟大,以神为中心形式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矛头直指天主教会社会基础从意大利开始,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贵族、资产阶级及学者从德国开始,更多地表现为一场社会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对宗教态度反对天主教会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反对天主教会统治,直接否定教会教皇权威,主张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文艺复兴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把人从神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二者都不反对宗教信仰四、基础知识三、真理自由——科学革命(16—17世纪)(一)含义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革命开始的。(二)背景

从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科学革命在西欧猛然爆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许多科学成就,从此近代科学开始诞生。这场科学革命如何兴起,很多学者对此作了不同的探讨……一些学者受到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影响,把科学的兴起与清教联系在一起,提出清教刺激了人们的思想,使之更为开放、进取和求知。——王斯德《世界通史》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对自然科学的需求迫切。3、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4、教育:世俗大学建立为科学革命创造了条件。

5、技术:生产技术经验的积累。

6、政治: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7、个人:欧洲科学家的个人天赋和探索及献身精神四、基础知识三、真理自由——科学革命(16—17世纪)(三)成就领域时间人物著作成就影响天文学16C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日心说动摇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天文学16C—17C伽利略/证明日心说“近代科学之父”物理学17C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他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四)意义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拓展】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比较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为统治阶级所用;2、缺乏理论探索,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3、理论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1、西方近代科学注重实验,把系统观察和实验与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服务于工业生产;2、数学表达方式,用代数式来表达成果内容。3、科学理论有效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四、基础知识四、权利自由——启蒙运动(17—18世纪)(一)背景材料1: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1、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材料2: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齐思和等主编《世界史》3、科学因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材料3:路易十四:“朕即国家”。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4、政治根源: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4: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续篇”。在引起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了自觉地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积累的必然结果。—吴于廑《世界史·近代编》5、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四、基础知识四、权利自由——启蒙运动(17—18世纪)(二)含义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三)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理性”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自己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理性独立思考自主精神思考什么人的权利天赋人权如何维护人的权利国家学说国家来源社会契约主权归属主权在民政体形式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政权组织三权分立法治学说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四、基础知识四、权利自由——启蒙运动(17—18世纪)(四)性质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历程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休谟(英)亚当·斯密(英)康德(德))兴起: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洛克、霍布斯)17世纪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英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快(英国牛顿)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直接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才辈出,影响巨大。(六)主张时期国家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各自主张核心思想兴起17世纪英国霍布斯

提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洛克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高潮18世纪法国孟德斯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君主立宪制。《论法的精神》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批判天主教会;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被誉为“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卢梭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共和制。《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扩张18世纪后期英国休谟

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提出了经验论、不可知论、温和的怀疑论、因果学说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国富论》。德国康德启蒙思想集大成者;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要自由也要自律);君主立宪制北美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被誉为“美国体制之父”①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③反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④对未来社会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实行民主政治四、基础知识(七)特点四、权利自由——启蒙运动(17—18世纪)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八)影响材料1: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材料2: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材料3: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孙中山对欧洲: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2、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4、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知识拓展】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VS欧洲启蒙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欧洲启蒙思想异政治条件专制统治空前加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经济条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条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内容抨击君主专制,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计了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性质属于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仍未脱离儒学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影响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同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都提出了一些改造封建社会的主张。【知识拓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比较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间14-17世纪初16世纪17-18世纪背景西欧中世纪晚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天主教会受到更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剥削日益不满思想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兴起与发展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发源于德意志,迅速波及西欧兴起于英国,后法国成为中心,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特点批判对象神学世界观教皇权威,教会教义及领袖教权(教会的世俗权力)、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领域文学艺术(人性解放: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宗教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