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静女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2)《静女》一诗中,体现男主人公在约会的过程中憨厚痴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女》中用双关语赞美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女》一诗中,点明姑娘与小伙子约会的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俟我于城隅(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正在热恋中。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答案】C【解析】没有根据可以判定“发生在同一天”。3.你认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4.《静女》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答案】“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字面上的含义是:不是你(茅草)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恋人)送的。男主人公用这句话托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了礼轻情义重的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后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恋人的一片深情。涉江采芙蓉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2)《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描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答案】(1)采之欲遗谁(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荷花,准备送给自己的心上人。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女子忧思之由来。C.第五、六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答案】D【解析】“含蓄”的说法不当,诗歌的结尾两句,是直抒胸臆。3.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答案】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4.“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答案】“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能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主人公的寂寞凄凉和伤心失望。虞美人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运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答案】(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B.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C.“朱颜”一词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生活的象征。D.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具体的本体“愁”,接着用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答案】D【解析】“具体”应为“抽象”。3.如何理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这句词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故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已经沦为“阶下囚”且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句词抒发了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案】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鹊桥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2)《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直接点题,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3)《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观在《鹊桥仙》一词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忍顾鹊桥归路(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只有词牌名,而没有题目。从内容审视,词篇不仅歌颂了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更歌颂了喜鹊成人之美的奉献与忠诚。其实,“鹊桥仙”的词牌名也正由此而来。B.词篇一、二两句,分别从两个侧面烘托出了织女与牛郎两个人物。“纤云弄巧”明写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暗写织女的心灵与手巧。“飞星传恨”则形象地刻画出牛郎赴会时的急切神态与心情。C.“金风玉露”这句词句运用了借代手法,明确地告诉人们七夕的季节特征:秋,在五行中属金,因而多说“金秋”;露珠也多出现在秋季,“玉露”即借指初秋。D.词末二句,蕴含着双重意思,将全词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这两句既可看成是牛郎织女的相互安慰,又可看成是词人的良好祝愿。这就赋予词句极强的生命力,脍炙人口,至今流传。【答案】C【解析】既然是用借代手法,就是为了含蓄,为了意味隽永,“明确地”错误。3.请说明这首词中用到了什么典故,并分析作者用此典故的用意。【答案】词中用牛郎织女的典故,与固求朝夕相伴的世俗儿女情态形成对比,凸显了牛郎织女之间因真诚相爱而能经得起长久分离的时间考验的可贵。4.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答案】①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