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集训51-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必考题集训51-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必考题集训51-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必考题集训51-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必考题集训51-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必考题集训51

1.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B.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细胞分化只使细胞形态、结构变化D.细胞分化后细胞形态、结构不变

2.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

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

B.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C.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D.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4.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相对应的是()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一一大爆炸宇宙论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和地狱的说法一一哥白尼的"日心说"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一一板块构造学说

④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一一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铁+氧气蹩四氧化三铁B.水譬氢气+氧水

C.锌+稀硫酸一硫酸锌+氢气D.甲烷+氧气鳖二氧化碳+水

6.如上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向容器中倒水时,容器中水

的深度h和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2cm,物块的状态为

(选填"沉在底部""悬浮"或"漂浮"),物块的密度为kg/m3»

7.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按照图中规律分析:

o..…

20七一定灰量析出1g甲共析出6g甲共析出ng甲

的甲的港港

(1)20℃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克;

(2)n的数值是。

8.一个标有“220V500W"电热器,在额定电压下使用12分钟,产生的热量是焦。

9.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缸外部燃烧(图

乙),热效率为5%-8%之间。

图甲图乙图丙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气缸的向外

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

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

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冲程实现。

魅总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

机的(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10.“吹泡泡”是一种很流行的儿童很喜欢玩的游戏。七⑷班的亮亮同学自制了一套“吹泡泡"的玩具,看着自

己吹出的那一个个美丽的水晶般美妙的泡泡,特别开心。可是他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

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同桌的梅梅猜想:。

(2)于是她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体肥皂液

管子直径(毫米)35102050

泡泡产生的情况容易较易较难环: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你吹泡泡的经验,你认为泡泡的产生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至少答两个因素)。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滴加一定量的滴加一定量

NaO端溶液的稀H:SCU

(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

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

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aOH;

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11SO4、H2SO4;

你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3)【讨论】你认为的猜想一定不合理。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猜想,理由是

(4)【实验】若小光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的方案。

实验步骤预想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滴入酚酸溶液—小光的猜想正确

12.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

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2)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

13015—

2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

315—倒立、放大的实像

46无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3)

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选填

"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

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

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

存在的问题是:.

13.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4]为原料的新型绿色水泥。

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新型绿色水泥与传统水泥对比如

图。

传统水泥绿色水泥

每生产11水泥产周生产h水泥产1

生0.8t('()生0.5tCQ

每使用h水泥吸每使用It水泥吸

收0.3tCO4ko.6tCO;I

N\/C02水泥

M但型网CO7+H?。

f-一可

700工号皿

(1)传统水泥和绿色水泥的生产过程分别涉及以下反应:

CaCO3向温CaO+CCh个;

7

Mg3Si2O5(OH)43MgO+2SiO2+2H2。个。

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与传统水泥相比,每生产并使用It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t二氧化碳。

(3)传统水泥生产中,高温煨烧某种石灰石503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已知该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为

80%,杂质不参加反应。

14.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WRO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求:

(1)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5.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

(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甲乙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

测得总质量为660g;则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16.某同学家买回一袋肥料,其包装袋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为确定该化肥纯

度(即K2SO4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该同学称取10克样品,加人适量水溶解后,与足量的氯化钢溶液

充分反应(K2s04+BaCl2=BaS02+2KCI)。经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测得沉淀物的质量为11.65克。

名称:硫酸仲

化学式:

纯度:95%

(1)该化肥属于肥。

(2)计算该化肥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该化肥的纯度是否符合标准?

17.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克数,通常用T[MI/M2]表示。如T[H2SO4/NaOH]=0.04克/毫升

表示每毫升某标准硫酸液恰好中和0.04克NaOH,

(1)若要使标准盐酸对CaO的滴定度T[HCI/Ca0]=0.0056克/毫升,则1毫升标准盐酸中含溶质多少克?

(2)上述盐酸对NaOH的滴定度是多少?

(3)若与1克含杂质的NaOH样品完全反应消耗上述盐酸a毫升(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则与每毫升该盐酸

相当的样品的纯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解析: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

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分析作答。

解答:A、细胞的分化是产生组织的根本原因,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没有改变,就

形不成不同的细胞群,也就产生不了组织,A正确。

B、分化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错误。

C、细胞的分化是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化也没能正常

进行,细胞分化不指分裂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细胞的功能上的改变,C错误。

D、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D错误。

故选:A

2.A

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物态变化进行解答,知道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遇

冷变成小水珠的过程叫液化,是凝结过程,很多的小水珠便成了雨下落到地面。

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

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

过程。

故选A

3.C

解析:根据常见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A.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要选择大小合适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需用10mL量筒即可,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试管、蒸发皿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烧杯需放在石棉网上加热,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需放在玻璃器皿中再进行称量,C正确,符

合题意。

D.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原试剂,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C

解析:⑴本题考查常见科学假说及其证据。

(2)科学假说不是瞎猜,每一个科学假说的提出都需要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这一事实与假说之间应该

有逻辑上的关联。但科学假说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因为它尚未被证实。

(3)神话和传说不是科学假说,因为它们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猜想,而仅仅是幻想。

解答: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这是一个人们观察到的事实,大爆炸

宇宙论就是以此出发对宇宙的起源作出的一

个猜想,故符合题意;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和地狱的说法是神话传说,毫无事实依据,且与“日心说"没有逻辑上

的关联,故不符合题意;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是一个事实,魏格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大陆漂移说,后来人们在

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板块构造学说,因此

事实与假说有对应关系,故符合题意;

④尽管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是一个事买,但与地球是否是球体没有逻辑上的关系,即使地球是方

形,只要存在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故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而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据此

分析即可。

解答:A.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因为反应物为氧气和铁,所以该反应为

氧化反应,故A正确;

6.漂浮;800

解析: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随着水深度的增大,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

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当浮力等于重力时,它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水的深度增大,而物体一同上升,它

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1)根据乙图判断浮力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它的浮沉状态;

(2)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所G,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当水深为12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保持8N不变,因此物块处于漂浮状态;

(2)根据乙图可知,物体的重力G=F;;=8N;

正方体物块的体积为:V=(0.1m)3=10-3m3;

8X

那么物块的密度为:P=^=low/fcXo-3m3=°-

7.(1)5

(2)11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共蒸发了三次水,每次都是蒸发掉10g水,第一次析出1g固体,第一二次析出6

克固体,第三次析出ng固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再溶解溶质,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甲,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6g-lg=5g甲物

质,说明1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5g甲物质:

(2)第三次蒸发10g水,会析出5g甲物质,则n=5g+5g+lg=llg;

故答案为:(1)5;(2)11。

8.3.6x105

解析:根据Q=W=Pt求出通电12分钟产生的热量.

解答:电热器在额定电压下使用12min,其产生的热量:Q=W=Pt=500Wxl2x60s=3.6xl05J.

9.(1)C

(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

(3)排气

解析:(1)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只有两个冲程有能量转化,即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

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如果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由于缸体被机器的外壁包裹,因此热量的散失肯定会减小,效率肯定会

提高,据此分析;

(3)在内燃机的排气冲程中,打开排气门,将做功完成后剩余的废气排出气缸,为吸取冲程做好准备。

解答:(1)A: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B: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C:两个气门关

闭,火花塞大火,为做功冲程;D: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

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来自与做功冲程,故选Co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排出燃烧后

的废气,其目的与内燃机的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10.(1)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

(2)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气泡

(3)液体浓度、液体种类、吹泡泡用力的大小、液体的温度、醮有液体的多少等合理均可

解析: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

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由表格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管子直径(毫米)的大小,所以同桌的梅梅猜想是泡泡的

产生可能与管的直径有关。

(2)由表格中数据知:管的直径越来越大,泡泡的产生越来越难。

(3)根据吹泡泡的经验,泡泡的产生可能还与液体的浓度、液体的种类、用力的大小、液体的温度、蘸

液体的多少有关。

故答案为:(1)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2)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

产生气泡:(3)液体浓度、液体种类、吹泡泡用力的大小、液体的温度、蘸有液体的多少(合理均可)

11.(1)2NaOH+H2SO4=Na2SO4+2H2O

(2)Na2so4

(3)小英;;小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4)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根据酸能与沉淀的碱反应分析,根据能反应的物质不能共存分析。

解答:(1)B实验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2)两

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说明酸一定没有剩余,氢

氧化钠与硫酸一定生成硫酸钠,所以滤液中溶质一定含硫酸钠,而氢氧化钠和硫酸可能剩余其中一种,所

以滤液中溶质除给定的猜想外,还可能是硫酸钠;(3)在杯底有蓝色沉淀生成,所以能与蓝色沉淀反应

的硫酸一定不能剩余,所以小英的猜想错误;如果滤液为无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小明猜想也错误;

(4)若小光猜想正确,即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加入酚酿时,溶液会变成红色。

12.(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解答:解:

(1)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

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

(2)①由数据知,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当物距为15cm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像距为30cm,此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实际应用是放大镜;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由于凸透镜折射

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改

变凸透镜与地面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如果将凸透镜

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

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故答案为:

(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前后光线相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蜡烛的像越明显;理解倒立实像的含

义,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

(2)当物距大于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在焦点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

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

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13.(1)分解反应

(2)0.6

(3)该石灰石中含CaCCh质量为50tx80%=40t。

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CaCO3高温CaO+CCh

10044

40tm

imi

40t

m=17.6t。

解析:(1)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2)首先根据产生量-吸收量计算出两种方法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将多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

减即可;

(3)首先用石灰石的质量x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

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两个反应的反应物都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符合分解反应的

定义,都属于分解反应;

(2)传统水泥多生成二氧化碳质量:0.8t-0.3t=0.5t;

绿色水泥多生成二氧化碳质量:0.5t-0.6t=-0.1t;

那么绿色水泥比传统水泥能够减少排放:0.5t-(-O.lt)=0.6t。

(3)该石灰石中含CaCO3质量为50tx80%=40t。

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局温

CaCO3tCaO+C02

40tm

解得:m=17.6to

14.(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

Ix2+x+16x4=98,x=32.

(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Jxl00%=32.7%.

解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进行分析解答.

15.(1)由乙图可知,容器的质量为m松=100g,液体体积为V*200cm3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懋=300g

m液二m总-m^»s=300g-100g=200g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V=V=Sh=50cm2xl0cm=500cm3

m=pV=lg/cm3x500cm3=500g

(3)mjtt=m容器+m液+m球-ms=100g+100g+500g-660g=40g

=40cm3

m球loop

Pk%=40由3=25g/cm3

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时,总质量为100g,其实这就是容器的质量。根据图像可

m*

知,当液体体积为200cm3时,总质量为300g。首先根据m;产m怂-m容器计算出液体的质量,再根据P=矢计

V液

算液体的密度;

(2)首先根据V/=V=Sh计算出液体的体积,然后根据m/=pV/计算液体的质量。

(3)首先根据m昕m襁+m浓+m犷m。计算出排开水的质量,再根据V昕V折T计算出球的体积,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