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_第1页
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_第2页
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_第3页
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_第4页
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2023/12/27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信号等。一、交通标志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颜色等向人们传递道路信息,表达交通管理指令的设施。(一)主标志1、警告标志:警告车辆驾驶员、行人注意前方危险地点的标志。正三角形、顶角向上,黑边、黄底、黑图案;共32种。2、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共35种。3、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或停止的标志,共35种。4、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辅助标志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作用的标志。按其用途可分为表示区域、距离、时间、车辆种类,警告、禁令理由等。(三)交通标志的视距标志发现、识别、认读、理解、行动5个步骤交通标志可设置在道路右侧、中央分隔带或车行道上方。标志牌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计算行车速度(km/h)>10090~7060~40<30标志到危险地点距离(m)200~500100~20050~10020~50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城市道路交通标线是由各种路面标线、箭头、符号、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及路边线轮廓标等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一)交通标线的类别1、车行道中心线:用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2、车道分界线(白色虚线):用来分隔同方向行驶的交通流。3、车行道边缘线:表示车行道的边线,主要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4、停止线(白色实线):表示车辆等候放行信号,或停车让行的停车位置。5、减速让行线:为两条平行的白色虚线。二、交通标线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6、人行横道线(白色斑马线):表示准许行人横穿车行道的地段。7、导流标线:表示车辆需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8、停车位标线:表示车辆停放的位置。9、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表示公共客车通向专门的分隔车道及停靠位置。10、导向箭头:表示车辆的准许行驶方向。11、路面文字标记:指示或限制车辆行驶的黄色标记。12、立面标记(黄黑相间45。线):提醒驾驶员注意,防止碰撞的标记。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三、交通信号常用的交通信号有色灯信号和手势信号。(一)信号灯的含义1、非闪灯2、闪灯3、箭头灯(二)信号灯的设置1、指挥信号灯:设在交叉口中央、设在入口停车线前、设在出口一侧2、人行横道信号灯3、车道信号灯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三)信号灯的基本控制参数1、周期长:信号灯红、黄、绿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2、信号相位:简称相,是信号轮流给某些方向的车辆或行人以通行权的一种次序。3、绿信比:是一个相位的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相位差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四)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类型:1、按信号控制范围分:单点控制、一条线路的协调联动控制(线控制系统)、区域交通控制(面控系统)(人工操作、单点定周期自动操作、传感系统和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2、按参数控制方式分:定时控制、自适应式交通控制(五)交通感应控制1、半感应控制:多用于交通量相差悬殊的交叉口处。2、全感应控制3、控制参数的确定:初期绿时、单位延长绿时、最大绿时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六)联动控制(线控)联动控制即路线系统控制,它是在一条干道上将相邻交叉口信号灯以某种方式协调起来,按照一个既定的方案同步联动的一种信号控制系统。1、定时式联动控制:同时联动控制、交变联动控制、“绿波带”联动控制2、感应式联动控制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七)区域控制(面控)区域控制是将城市某个区域中的所有交叉口作为控制对象,对整个区域各交叉口的交通流用计算机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1、定时控制系统2、自适应控制系统:TRANSYT、SCOOT、SCATS其他交通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监视系统、交通优先控制系统、交通管制系统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2公共交通站点布置(一)站台的种类与布置1、终点站(端点站):主要考虑回车(调头)和车辆暂时停放的要求2、中间停靠站:沿人行道布设沿机、非分隔带布设港湾式停靠站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公交站点的最合适站距市区一般为500m左右,郊区一般为1000m左右。公共交通方式市区线(m)郊区线(m)公共汽车与电车500~800800~1000公共汽车大站快车

1500~20001500~2500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800~10001000~1500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1000~12001500~2000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停靠站一般距交叉口50m以上。可过交叉口设站或不过交叉口设站。对称布置、不对称布置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规范):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3城市道路停车场地的布置一、停车场的分类1、根据停放车辆性质划分:机动车停车场(汽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2、根据场地平面位置划分:路边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3、根据服务对象划分:公用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4、根据场地标高划分:地下停车场、普通停车场和多层停车场(楼)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停车场地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形式1、沿缘石线停车2、港湾式的路边停车3、利用分隔带停车4、道路外的港湾式停车三、车辆停放方式1、平行式:占用的停车道宽度最小,但长度大,停车面积大。2、垂直式:在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最多,但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3、斜列式:停车道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按车辆停发方式的不同,有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等三种。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机动车停车场设计参数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四、自行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应结合道路、广场和公共建筑布置,划定专门用地,合理安排。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就近设置。自行车外廓尺寸:总长1.93m、总宽0.60m、总高2.25m停放方式有垂直式和斜列式。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宽度约需2.5~3.5m。停车区分组安排,每组场地长度以15~20m为宜。场地坡度0.3%~4%。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4城市道路上的公共加油站一、城市公共加油站的一般要求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为宜为0.9-1.2km。一般在大型汽车停车场、城市出入口、主要干道及车辆经过或汇集较多的地方,如工业区、行政文化中心、车站等附近都需要设置公共加油站。有良好的视距条件,使车辆在100米以外就能看见。出入口最好设在支路或次要道路上。应有良好通风,与周围建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和人行道要用栅栏或绿篱隔开。《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城市道路上加油站的布置形式路口式:布置在交叉口附近的用地上。路段式:布置在道路旁弯进去的专门用地上。三、加油站的主要设备加油柱(油泵)、地下储油罐、站房等。大的站还附设管理室、小修室、抬高和清洗车身的车台等。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5城市广场一、广场分类中心广场、集散广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五大类。二、各类广场的设计要求(一)公共活动广场规模应根据群众集会、游行检阅、节日联欢的规模、容纳人数进行估算。一般可按0.5m2/p计算。中、小城市一般用地为1.5~2.5公顷。适当的比例。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集散广场布置在火车站、港口码头、飞机场、体育馆场、展览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前。集散广场应根据高峰时间人流和车辆的多少、公共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结合地形,合理布置车辆与人群的进出通道、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地带等。应尽量使人车分流,避免互相干扰。(三)交通广场是在交通频繁的多条道路交叉的大型交叉口广场,主要用途是供进入广场各道路车流集散之用。包括桥头广场、环形交通广场等,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交通,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减少不同流向人车的相互干扰,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四)纪念性广场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如纪念碑、纪念塔、人物雕像等。禁止交通车辆在广场内穿越,应另辟停车场。(五)商业广场特点是以行人为主。广场多布置在商业贸易建筑群中,广场的人流进出口应与四周公共交通站点相协调,合理解决人流与车流的相互干扰。三、广场的竖向设计是指广场整个地面的高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广场功能、景观的前提下,保证其地面水的排除顺畅。(一)地形一般按相交道路中心线交点的标高为广场竖向设计的控制点。避免大填大挖,力求场内纵横坡平缓。场内标高应低于周围建筑物的散水标高。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广场的平面几何图形1、矩形或方形广场:如果地形为凸形,可设计成具有一条脊线的两面坡形式。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2、圆形广场:可以根据地形设计成盆(凹)形或反盆(凸)形。盆形广场的排水可在中央环岛的四周布置雨水口解决;凸形广场排水可在广场的外圆周的道牙边设雨水口。避免道路上的雨水流向广场。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三)广场设计坡向及坡度广场排水应考虑广场地形的坡向、面积大小、相连接道路的排水设施,采用单向或多向排水。可采用单坡、双坡、多面坡、不规则坡和扭坡等。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丘陵和山区应小于或等于3%。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寒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处应设置纵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6城市道路照明一、道路照明设计基本原则确保路面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照明数量和照明质量投资省,耗电少照明设施运行安全可靠便于维护与管理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道路照明标准道路照明评价指标包括平均亮度(照度)、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等三个项目,此外还应有良好的视线诱导性。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三、道路照明方式通常分常规照明和高杆照明两大类。(一)常规照明常规照明为一只或几只灯具安装在高度在15m以下的灯杆上,按一定间距有规律地连续设置在道路的一侧、两侧或中间带进行照明的布灯方式。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双侧对称布置、横向悬索布置与中心布置。1、单侧布置:优点是诱导性好,造价较低。缺点是两个行驶方向的车辆得到的照明效果不同。适用于路面不太宽(15m以下)的单幅路。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2、双侧交错布置:优点是亮度总均匀度可以满足要求,在雨天提供的照明条件比单侧布置好。缺点是亮度纵向均匀度一般较差,诱导性也不及单侧布置好。3、双侧对称布置:纵向均匀度和诱导性比双侧交错布置好。双侧交错布置和双侧对称布置适用于较宽的路面。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4、横向悬索布置:这种一般安装高度较低(6~8m),多用于树木较多、遮光比较严重的道路,也用于楼群区难以安装灯杆的狭窄道路。但容易摆动或转动,给驾驶员造成间歇性的闪烁眩光。5、中心对称布置:灯具安装在位于中间带的Y形或T形灯杆上,适用于有中间带的双幅或四幅路。比两侧对称布置的效率高一些,且可获得良好的视线诱导性。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照明器的横向位置一般都布置在人行道的绿带或分隔带的边上,而灯杆竖立在缘石外0.5~1.0m处。照明器通过支架或悬臂挑在道路的上空。(三)照明器的安装高度和纵向间距、路面宽度的配合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四)高杆照明为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20m的灯杆上进行大面积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在主要道路上的复杂汇合点,大型立体交叉,大型广场,大型公共停车场等可采用高杆照明。1、高杆照明的优点容易获得高照度、高亮度照度、亮度均匀度好,眩光可以避免或减弱,照明质量好灯杆少可以消除撞杆事故,维护时不影响正常交通造型变化较多2、高杆照明的缺点一次性建造费用比常规照明高多数情况,系统能耗大一些一般要用专门的液压高空作业车才能进行维护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3、设计高杆照明应注意的问题合理选择高杆灯顶部灯架及灯杆结构形式合理选择灯具的配置方式合理选择造型,功能优先正确选择杆位合理选择灯具和光源合理确定灯具的投光角度和杆距合理确定照明标准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五)特殊地点的照明在曲线路段、平面交叉、立体交叉、铁路道口、广场、停车场、桥梁、坡道等特殊地点的照明应比平直路段连续照明的亮度(照度)高、眩光限制严、诱导性好。1、曲线路段: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1000m的曲线路段,照明可按直线段处理。在半径小于1000m的曲线路段上,路面较窄时应沿曲线外侧布置一排灯具。在反向曲线路段上可将灯具安装在固定一侧。发生视线障碍时,可在曲线外侧增设附加灯具。路面较宽时可采用双侧对称布置。平曲线路段上灯具的间距应适当减小,可为直线路段灯具间距的0.5~0.75倍。圆曲线半径小时用小值;圆曲线半径大时用大值。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2、坡道路段:在坡道上设置照明时,应使灯具的开口平面平行坡道。在凸形竖曲线坡道范围内应缩小灯具的间距并采用截光型灯具。3、道路交叉口:平面交叉的亮度(照度)应高于每一条通向该交叉口道路的亮度(照度)。环形交叉设灯时,应将灯具设在环道外侧。若中心岛直径较大可采用高杆照明,但应使车行道的亮度(照度)高于中心岛内的亮度(照度)。铁路道口应有足够的照明,其照明方向和照明水平应能识别道口、交通标志、路面标线与其他障碍物。灯光颜色不得与信号灯颜色混淆。铁路道口铁轨两侧各30m范围内路面的亮度(照度)与均匀度应高于所在道路。立体交叉的照明除应为路面提供足够的亮度(照度)外,还应考虑下穿道路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光斑和上跨道路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光斑衔接协调,使该处的照明均匀度不低于规定值。并应防止下穿道路的灯具在上跨道路上造成眩光。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4、广场、停车场:广场照明设计应根据广场性质、夜间人流、车辆集散活动规模、路面铺装材料以及绿化布置等情况分别采用双侧对称布灯、周边式布灯等常规照明或高杆照明。广场通道、出入口与人群集中活动区的照明水平及均匀度应略高于与其衔接的道路。停车场根据使用要求,夜间车辆进出的频繁程度,合理设置照明。5、桥梁照明: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应与其连接的道路照明一致,若桥面的宽度小于与其连接的路面宽度,则桥的栏杆、缘石要有足够的垂直照度,在桥的入口处应有照明设施。大型桥梁照明应专门设计。桥梁照明应避免给桥下道路或船只使用者造成眩光。必要时应采用严格控光灯具。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7城市道路管线的布置分为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两大类。一、地上杆线(一)类型电力(强电)杆线:照明电力线(220-380V)、工业和生活各种电力线(380-3300V)、高压输电线电讯(弱电)杆线:市内电话线、长途电话、无线电广播、其他信号设备的电缆电车杆线:专供电车用的直流电缆。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布置方式地上杆线一般都设置在人行道或分隔带上。电讯杆线与电力杆线,一般应分别架设在道路的两侧,与同类的地下电缆位于道路的同侧。架空电线应与路面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架空电线应与建筑物等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地下管线(一)类型地下电缆和地下管道两大类。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暖气管、天然气管等属于管道一类;电力线、电讯线、无轨电车及地下铁道等交通电力电缆属于电缆一类。(二)布置方式集中埋设:采用综合管道的方式。分散埋设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地下管线设计原则如下:

1、地下管线设计应根据城市地下管网规划,既应节约用地,又应近远期结合,为远期扩建留有余地。

2、对各种管线应全面规划、综合设计、合理确定其位置与标高。

3、地下管线应与道路中线平行,分配管线应敷设在支管线较多的同侧,同一管线不应从道路的一侧转到另一侧,以免多占位置并增加管线间的交叉。

建筑红线较宽,给水、燃气、热力、通讯、电力的分配管线与排水管可沿道路两侧双排敷设。

4、地下管线(除综合管道)可布置在路侧带下面。用地不够时,可布置在非机动车车行道下面。

快速路机动车车行道下面不宜布置任何管线。在主干路、次干路路侧带及非机动车车行道下面布置管线有困难时,可在机动车车行道下面埋设雨水管、污水管。在支路下面可埋设各种管线。

5、各种管线与建筑物、树木、杆柱、缘石、其他管线间的水平距离和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应符合各专业有关规定。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地下管线的布置次序:从建筑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一般是:电力电缆或电讯电缆、煤气管道或热力管道、给水管道或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地下管线埋设深度应大于各种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综合管道:

一、交通运输繁忙、管线设施复杂、埋设管线安排有困难的快速路、主干路以及配合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大规模工程的修建;

二、重要广场、交叉口;

三、道路与铁路、河流交叉处;

四、水泥混凝土等刚性路面下。

综合管道的埋设深度与结构强度应满足道路施工荷载与路面行车荷载的要求。其出入口与通风设施的地面建筑应满足道路建筑限界要求,并注意街景美观。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8-8城市道路排水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迅速排除道路范围内及道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的雨雪水,以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交通,同时它也是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合流制:生活污水、生产废(污)水和降水混合在同一管渠内排除的系统。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二、设计范围及原则:

1、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应按城市排水规划进行,并应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规定。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再进行设计。

因修建道路引起两侧建筑物或街坊排水困难时,应在排水设计中解决。

2、城区道路排水一般采用管渠形式。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材料和道路类别选择。

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偏沟、雨水口和连接管的布设,不包括排水干管设计。

3、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边沟、排水沟与涵洞等。设计流量可按当地的水文公式计算。

4、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应处理好与农田排灌的关系。

5、快速路的路面水应排泄迅速,以防止路面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

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三、城市道路雨水管网1、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明式:用街沟、边沟、排水沟等明沟(或称明渠)系统排水。明沟的排水断面主要有梯形、矩形两种,其尺寸应由汇水面积及雨量公式依水力学中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确定。暗式:用雨水沟管系统排水。包括:街沟、雨水口(集水井)、连接管、主干管、检查井(窨井)、出入口等主要部分。混合式:明式与暗式相结合的一种排水方式。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2、雨水管网的布置地面倾向于江河,坡度较陡。道路纵坡大于管道纵坡。管道可沿道路平行布置,直达江河。这样,干管出口多,管线短,管径可以小,从而降低造价。地面倾向于江河,坡度较缓。道路纵坡小于管道纵坡。此时,可减少雨水干管条数,每隔几条路布设一条雨水干管,直达江河,未布置干管的道路用支管连接。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地形起伏不平,比较复杂,但有明显谷线。此时。雨水干管应沿谷线布设,两侧用支管连接。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3、雨水管的敷设雨水管沿道路敷设,多埋设在人行道或隔离带下面。当道路建筑规划宽度大于60m时,一般布置2条;小于24m,布置1条;宽度在24~60m之间,可考虑布置1或2条。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水面或管顶平接,管道转弯和交接处,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度。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最大设计流速为5m/s。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雨水管道最小管径和最小纵坡雨水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小于0.7m。雨水管出口:出水口需高出最高洪水位不小于0.2m,以防倒灌。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4、明渠的修建梯形明渠的底宽。一般不小于0.3m。砖石或混凝土铺砌的明渠,一般可采用1:0.75~1:1的边坡。明渠转弯时,其中心线的转弯半径,一般不小于设计水面宽度的5倍,如有铺砌,弯曲半径可采用不小于设计水面宽度的2.5倍。明渠接入管道处需要设置格栅。明渠的深度按流量确定,并考虑在设计水面之上,有不小于0.2m的超高。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最大设计流速,当水流深度为0.4~1m时,可参考表当水流深度为0.4~1m以外时,表中水流速度应乘以下列系数:h<0.4m,0.85;h>1m,1.25;h>=2m,1.4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四、锯齿形街沟设计街沟的侧面利用了车行道的侧石(道牙),底面利用了车行道靠边的路面部分或沿路面边缘铺的平石。侧石不宜过高或过低。在雨水口处侧石最大高度18~20cm;在分水点处10~12cm,雨水口处与分水点处的侧石高差宜控制在6~10cm范围内。在道路中心线纵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3m宽度范围内设锯齿形街沟。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五、雨水口和检查井1、雨水口的构造及泄水能力雨水口是道路上汇集雨水的构筑物。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由进水蓖、集水井、连接管组成。平算式雨水口有缘石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2、雨水口的布置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