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科_第1页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科_第2页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科_第3页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科_第4页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直到临终之际,他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鲁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主要活动(一)领导革命,缔造民国1、1894,创立兴中会,踏上民主革命道路2、1905,创立同盟会,进入新阶段3、提出三民主义4、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晚年绝唱,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二)继续斗争,捍卫共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阅读教材P58-6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一生中重大革命活动。幼年的孙中山很聪慧,博闻强识。崇拜英雄,四处学习。曾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从“医人”到“医国”: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从“改良”到“革命”材料一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1)结合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清政府革新政治,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①温和的改革(或“改良”)暴力革命;——方式②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目的材料二对孙中山的上书,李鸿章态度极为冷淡。那时,中日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李鸿章在芦台督师,收到他的上书,只是随便地说了一句:“等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孙中山听了这句话,知道没有办法,闷闷不乐地回到上海。——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和孙中山早年生活经历,指出其转变的原因?

①时代背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化社会,民族危机加深;②个人经历:早年到国外学习,接受西式教育;民族责任心③直接原因:上书李鸿章失败,幻想破灭;

特定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人物!伟大的理想,铸成伟大的功绩!兴中会同盟会时间

地点

檀香山性质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意义夯实基础1894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东京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江泽民:“从他开始,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打破清朝统治的稳定,为民主革命开拓了道路。”

三民主义内容政治纲领思想内涵地位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夯实基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用革命手段推翻帝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地价归国家所有前提核心★发展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1911,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为1912年1月,孙中山和总统府官员合影时间事件影响1911底当选临时大总统1912、1、1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2、12宣统帝退位结束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3颁布《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912、4、1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窃取共和制度名存实亡领导革命,缔造民国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拓展训练1、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颁布《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2、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社会习俗: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民主化理性化社会生活:近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今满清退位,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孙中山不正确,没有实现。①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名存实亡。②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探究继续斗争,捍卫共和名称

结果

1913、二次革命1915、护国运动1917、第一次护法运动1920、第二次护法运动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孙中山曾对蔡元培说过:我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愈失败,我的精神愈焕发。”晚年绝唱,国共合作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在会议上致辞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1924新发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帝普遍平等的民权更关注工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夯实基础1923,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高考链接——2014年江苏卷(第25题“人物”)

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民族独立、和平共处1、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2、中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义侵略考试、监察(纠察)二权三权分立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①早年接受传统教育;②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一)领导革命,缔造民国1、1894,创立兴中会,踏上民主革命道路2、1905,创立同盟会,进入新阶段3、提出三民主义4、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晚年绝唱,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二)继续斗争,捍卫共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知识结构】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一、主要活动二、评价功绩:局限: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功绩1、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2、为建立和捍卫民主共和不懈斗争,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高涨。3、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局限:在半殖民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ps:评价人物,理性分析,史论结合,人物活动加作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问题探究:他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胡锦涛中山精神爱国、与时俱进、不屈不挠、追求民主自由、天下为公、……合作探究:多元史观解读孙中山从革命史观看:从现代化史观看:从整体史观看:从文明史观看从社会史观看辛~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辛~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孙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辛~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孙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辛~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辛~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孙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移风易俗等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孙——对社会风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比较国父相同——孙中山与华盛顿1、都为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2、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都坚持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4、都具备爱国精神与时俱进、追求民主、不慕权势、国家民族利益至上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