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 传统节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1页
识字二 传统节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2页
识字二 传统节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3页
识字二 传统节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4页
识字二 传统节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识字二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识字二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第二课。

师:同学们在自学或者自读时可以按下暂停键,学习完成后再点击播放,继续后面的学习。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

1.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大家一定都很喜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

放鞭炮,拿红包。对了,是春节,正月初一。

吃粽子,赛龙舟。没错,就是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月亮。猜对了,这是中秋节,八月十五。

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咱们一起读课题,识字二传统节日。

2.师:“传、统”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我们一起读。“传"还是一个多音字,

zhuàn,可以组词传记。

(1)先来看看“传”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一个“专"。“传”字说明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2)“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词语识记,有总统、统帅、统一。

(3)那什么是传统呢?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有哪些呢?

师总结:传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进入传统节日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请同学们翻开书31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读情况

1.这节课还有好多生字朋友等着认识咱们呢,我们一同去认识认识。

师:瞧,按读音分类,翘舌音的字有,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传、舟、赏。后鼻韵母的字有:统、巷、堂、郎、饼、赏。

再来看看,按偏旁归类识记的字有:传、贴、宵、艾、饼、赏、菊。

2.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再来读读课文,拿出铅笔圈画出来。

师:找到了吧?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

生:七大传统节日

师:是的,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猜猜为什么?

生: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师总结:是呀,每个节日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三、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一)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

1.师: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生:春节。

师:为什么叫春节呢?

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师: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

自己读一读第一句。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贴窗花"。

(1)你们看,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

(2)你喜欢哪一种窗花?

(3)窗花图案富有内涵,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让我们来一起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吧!大家一起读“贴窗花”。

3.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名字叫“年"的传说,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请大家读“放鞭炮"。

(1)而鞭炮又叫“爆竹”,王安石的《元日》中就这样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课下同学们可以自己把这首《元日》读一读。

4.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春节时,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

生:舞狮、贴对联、还有家家都会吃年夜饭。

(2)一起读“人欢笑”。

5.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这一刻,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我们齐读第一句。

(二)热热闹闹元宵节(正月十五)

1.春节过后十五天,我们迎来第二个传统节日。这天我们又会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句。

这一天,我们可以看花灯、猜字谜、吃元宵等。

2.吃完元宵,我们去“看花灯"

(1)请大家读“看花灯”。

(2)花灯可不是只有花的造型,她千姿百态。它可以骄傲的凤凰,憨厚的棕熊、威猛的大老虎,可爱的鲤鱼,七彩的孔雀,高雅的仙鹤。

中国在变美,花灯也变得更绚丽。

3.元宵花灯我们看完了,“宵"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它的夜晚最热闹!人们游花灯、舞龙灯、舞狮子,这些习俗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人们争相赶来观看。

课文里是怎么写这样的景象的?指名回答。

师总结:没错,大街小巷人如潮。你们也读一读这一行。

4.汤圆的馅变得越来越丰富,花灯变得越来越亮丽,不变的是如汤圆般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家人。我们齐读第二句。

(三)天清地明清明节(4月5日前后)

1.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清明节”。在这一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三句。

这一天,我们会去扫墓,在桌子上摆上水果,插上香等等。

2.你们看“祭"字:下面的“示”就像一张桌子,也就是祭台;左上的这个部件表示肉,也就是供品;右上的部件就像一个人的双手。所以,“祭"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扫。

瞧,甲骨文的“祭”是这么写的。

3.我们用这些隆重的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杜牧的这句诗会涌上心头,跟我一起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这清明的天空,更美在我们陪伴亲人、思念故人的那份真情!我们一起读第三句。

(四)回顾传统节日

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再到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伴随着这些习俗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

跟着老师一起读读1—3句。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贴”和“街"是我们这节课要会写的生字。一起来看一看,写好他们要注意些什么吧!

“贴”:左右结构,左边贝字旁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街":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中间“圭”的三横一提保持间距相等。

观察好了,现在请大家,按照我们刚刚说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自己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吧。写好了,把你的字,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吧!

今天的作业是:1.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贴、街"。2.认真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今天学习的一到三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敬、转、团、热、闹”等生字。

2.了解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第二课。

师:同学们在自学或者自读时可以按下暂停键,学习完成后再点击播放,继续后面的学习。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4月5日前后清明节。

2.我们在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在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在清明节祭扫,多么丰富又热闹的传统节日呀!一起读课文1—3句。

3.过完了春天里的三个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夏天和秋天,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吧!

二、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一)五月初五端午节

1.太阳当空照,夏天光正好。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盛,是驱邪避灾的好日子。这一天人们做什么呢?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

请大家自由地读第四句。

2.过端午,赛龙舟。说一说:人们怎样赛龙舟?

师总结:人们奋力地划着手中的桨,水花溅得老高。我们一起读“赛龙舟"。

3.你们看,龙首骄傲地昂着头,现场鼓击春雷,人们一起欢庆。我们一起读“过端午,赛龙舟。”

4.端午节的习俗,不仅有赛龙舟,还有什么呢?

生:吃粽子。

师:看,这些各种各样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由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组成!

5.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这就是艾叶,它有清凉清凉的香气!醒脑明目的香气!

来,品一品粽子,闻一闻艾香,赛一赛龙舟,庆一庆端午!第四句我们一起读。

(二)七月初七乞巧节

1.七月七,来乞巧。乞求巧艺,乞求智慧。

2.看,谁向谁乞巧?姑娘向织女乞巧。

织女的心灵手巧天下闻名!图中这位小姑娘会向织女讨要什么?乞巧织女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多么美好的愿望!

咱们一起读“七月七,来乞巧"。

3.除了帮助女孩子获得巧艺,织女还要在七月七这一天,赶去鹊桥会牛郎。一年一度,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幸福地团圆了。

这就是“牛郎织女会鹊桥”。

4.七月七,乞巧节,一个与织女紧密相连的节日!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五句。

(三)八月十五中秋节

1.送走夏天的传统节日,我们迎来秋天的传统节日,秋天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

2.中秋节的什么最美?当然是像白玉盘一样的月亮。和我读“十五圆月当空照”。

3.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家家户户团聚一起。你们看,这月饼的形状,和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因此得名“月饼"。

我们一起尝一口月饼,一起读“吃月饼”。真幸福,真甜蜜。

4.还有不少古诗描写了中秋佳节呢!

看一看皎洁的圆月,跟着我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一许心中的心愿,跟着我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八月十五月儿明,家家团圆过中秋。我们一起读第六句。

(四)九月初九重阳节

1.转眼到了九月九,双九相聚,重阳节到了。

重阳节,我们会做什么?

对了,跟我一起读“重阳节,要敬老。"

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命长久!

3.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一起去赏菊吧。

我们一起读“踏秋赏菊去登高”。

4.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敬老爱老,传承孝道,从我做起。我们一起读读第七句。

(五)一年又一年

从春到秋,一个个传统节日纷至踏来,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什么节日又来了?

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所以叫“新春"。

我们一起读“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喜欢这些节日吗?我们要过中国节,做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吧!

师:同学们,“敬、转、团、热、闹"是我们这节课要会写的生字。我们一同来观察,写好它,要注意什么?

①“敬”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②“转"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专”字第三笔是一笔写成。

③“团"是全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封口。

④“热”是上下结构,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方向不同。

⑤“闹”是半包围结构,“市”的点、竖均落笔在竖中线上。

观察好了,请大家,按照我们刚刚说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自己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吧。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同度过了七大传统节日,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学写了生字!最后我们还要做些作业: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进-步的探讨,这样由表及里的有序学习,学生易于接受。尤其对于学生平时很愿思考理解的一些理论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