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7 李商隐诗两首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1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7 李商隐诗两首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2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7 李商隐诗两首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3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7 李商隐诗两首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4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7 李商隐诗两首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人间重晚晴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导入新课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锦瑟李商隐(813~858)

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著有《李义山诗集》。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和温庭筠并称“温李”。

诗歌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典丽精工。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李商隐政治溺水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李商隐政治溺水旷世奇情李商隐李商隐【深山倾情】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悱恻,又极其真诚。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身难忘。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伉俪深情】

【伉俪深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伉俪深情】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伉俪深情】

楚人喜爱的另一种丝类乐器是瑟,现已出土50余件有23弦、24弦、25弦不等。随州共出土12件瑟,均为25弦。彩绘漆瑟主体由整木雕成,面板略呈弧形。瑟最讲究的部分是尾部的彩雕及两侧的彩绘。尾部浮雕的主体为蟠龙,两侧的彩绘则是以凤鸟纹为主的几何图案,合起来看则有龙凤呈祥的深刻意蕴。本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写作背景《锦瑟》赏析《锦瑟》

李商隐锦瑟(sè)无端五十弦(xián),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wǎng)然。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起兴的手法:作为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手法,它有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用做起兴的事物与被兴的事物两者之间有某种同质的关系。起兴的事物——50弦的锦瑟被兴——诗人生命中的每一个春秋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锦瑟牵情,回首往事首联1.“锦瑟无端五十弦”起兴,引出了什么内容?

2.“无端”包含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3.为什么要说“五十弦”?

4.“思华年”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华年的回忆。含有对锦瑟埋怨之意。暗指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当时45岁)。意为追忆青春年华,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端”,是没来由、平白无故的意思,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这里含有睹物心惊、怨怅和无可奈何等感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锦瑟之繁弦,思青春之往事;青春已逝,清怨繁密的瑟音勾起对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华年,美好的青春年华。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意解读: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梦境中,最终却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泣血的哀鸣。—往事如梦,感伤至深典故一: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庄周非常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梦醒后,庄周十分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梦中蝴蝶快乐梦后怅然

现在发妻早逝沉寂下僚再回首时,多少往事云烟如梦诗人早年

及第娶妻仕进快乐诗人借此典故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扑朔迷离、美好

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汉.李膺《蜀志》典故二:望帝啼鹃望帝啼鹃望帝,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愁苦哀怨思乡

春心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望帝失国失命哀伤

诗人春心爱情哀伤

当爱已成往事,留下的只有感伤.执着、哀伤、凄美。杜鹃的象征意义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由此可见,杜鹃鸟或花都带上神话色彩,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意解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犹如南海鲛人的泪珠。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可望不可及。典故三沧海珠泪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于是珠得月华,晶莹如同泪珠一般。典故四蓝田玉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诗人借此抒发一种对于美好事物无法亲近的怅恨。珠玉沉于海埋于土泣泪生烟诗人沉寂下僚半世蹉跎自伤自怜年少时玉生烟而今日珠有泪

怎一个字了得苦纯洁、凄美。美好、迷惘、飘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追忆此情

当时惘然

诗意解读: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意: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诗人直抒胸臆、回环往复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以瑟起兴)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用典)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用典)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直抒胸臆)诗的情感: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诗的写作特点: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诗歌内容(内容之眼:思华年)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诗的情感(诗眼:惘然)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小结合作探究: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温馨寄语: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锦瑟》意旨的学界观点恋情说(宋.刘颁清.屈复)悼亡说(清.何焯马茂元

)咏瑟说(宋.苏轼

)政治说(岑仲勉

李国光)编集自序说

(钱钟书周振甫)现在一般说法: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常见的几种: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恋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自伤身世)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基调

的意境

的语言

哀伤朦胧凄迷华美艺术特色

伤隐李商隐课堂小结【问题】《锦瑟》美在哪里?

(1)诗中蕴含着光阴易,时不我待,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美学意义;(2)情感迷失,借用典故,其中蕴含着令人无限伤感的悲剧美;(3)诗人怀才不遇、遭受排挤,诗中暗含着壮志难酬的缺憾美;(4)言尽意远,情深绵长,诗的结尾给我们留下无限美妙的朦胧之美。再见《马嵬》与咏怀诗的鉴赏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涵义解说】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只是叙古事,而且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鉴赏咏史诗(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寻找连接点)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体悟感情)(3)运用什么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分析技巧)步骤一:弄清史实,感知诗意

弄清史实,是指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历史人物:唐玄宗杨贵妃历史事件: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

②马嵬兵变

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他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史称“开元盛世”。玄宗取得了成就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变得骄傲怠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夺儿媳杨玉环。整天寻欢作乐,懒得上朝,用人不当,国内腐败空虚,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玉环

唐玄宗与杨玉环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例。确实,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少有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贴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寻觅到了花容月貌的杨玉环。玄宗一见果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怀顿开。从此,玄宗把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她爱吃荔枝,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fú]州以驿马昼夜不停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变;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总之,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相传,有一年七月七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长生殿发下誓言:“人寿难期,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长恨歌》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竟升为宰相,身兼四十余职,总揽朝政,无恶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也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率领15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消息传来,唐玄宗惊恐万分,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直走到离长安约一百多里的兴平县马嵬坡时,饥饿疲困的禁军将士对造成当前的局势非常愤怒,不肯再前进,包围了玄宗和贵妃等住的马嵬驿。他们首先杀死了杨国忠,又要玄宗交出贵妃。玄宗深知大势已去,便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她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长恨歌》中叙述了一个唐代即已广泛流传的有关杨贵妃的神话故事。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临邛qióng道士杨通幽奉旨招魂,找到住在海外的仙山上的杨玉环,杨玉环拿出当年的纪念物品托道士带给唐玄宗,说只要爱心像金钿一样的不变,天上人间总有一天会相见,再续“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马嵬(其二)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gèng)/九州,他生/未卜(bǔ)/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chóu)。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wéi)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诵读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还有预料讥笑、嘲笑为什么整体感知诗意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夜里空听到禁卫夜间巡逻时的梆子声,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这一日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一年才会面一次。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zxxkw全诗大意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感情基调:讥讽步骤二:寻找连接点,把握感情态度了解时代背景:论世。了解诗人经历:知人。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文本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诗歌时代色彩不够鲜明或不清楚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写作背景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途经马嵬,远望杂乱地长着灌木丛和荒草,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的马嵬坡,有感而吟《长恨歌》。一边的七师哥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味,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为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通“凌”)暴朝士如草芥”。唐朝的宦官势力,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大杀宦官后,才终告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温建后梁篡位而灭亡。问题探究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被“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来写的,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这一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无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3)“空闻”对“无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指向时间,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甚是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自古便有美女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颠倒的因果关系。

(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3.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zxxkw总结归纳马嵬(其二)玄宗之悲马嵬之变义山之叹首联荒唐招魂颔联剧变出逃颈联可笑无奈荒淫误国无尽感叹尾联诘责讽刺马嵬之变义山之叹玄宗之悲历史发展顺序:诗歌布局:玄宗之悲义山之叹马嵬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