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资料】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_第1页
【自考复习资料】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_第2页
【自考复习资料】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_第3页
【自考复习资料】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_第4页
【自考复习资料】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官报:是由官方创办或经营的报纸,是官方的舆论喉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官方新闻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新闻的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史官传播乐官传播3.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唐代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官报:中央朝廷编发的官报,和藩镇驻京机构编发的情报性质的官报。4.宋代邸报:还有"邸状""报状""邸吏状""朝报"5.”定本”制度:北宋时期,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诏报的样本。进奏官们遗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然后在将"定本"发给进奏院传布四方。6.官报在宋代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了中央政府统一编辑和直接发行的官报制度,二是制定了新闻发布的"定本制度"7.历代文献中,尚未见到有关元代报纸的记载。8.明代报纸的环节:①通政司汇集选编②六科发布③提塘抄传9.洪仁玕的新闻思想:①设立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②‘兴新闻官’收集舆论‘以资圣鉴’③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使上下通情④新闻只须实写,勿着一字浮文10.《北洋官报》于1902年12月25号创办11.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1年年底开始筹办官报,《湖北官报》于1905年出版发行。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创办了《中华民国公报》,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官办言论机关。12.191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临时政府公报》也于1月29号诞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机关报。13.官报官营:第一在于报纸以维护政府行政运转为目标。第二办报经费来源于"官"第三"媒体机关化"第四政府对报纸内容进行严格控制。12、小报产生于北宋。《京报》是一种以刊载朝廷官文书为主要内容的可以公开出版发行的合法民营报纸。它产生于明代中后期,发展于清代。1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1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5年复刊。15、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16.《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在上海创办的。1949年停刊,出版77年。《申报》第一次将近代报纸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及广告综合在版面上。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张形态完备的近代报纸。17.《新闻报》于1893年由中外商人合资创刊于上海,英国丹福士为董事18.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19.《循环日报》在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874年在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主编的《循环日报》。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20.《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总编辑。是国人办报中最有影响的报纸。它成了维新派的重要宣传阵地。21.《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在澳门创刊,这是创办较早、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康有为创刊。22.《国闻报》创刊于1897年在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出版发行。它是维新派在中国北方唯一的舆论机关。它的核心与灵魂是严复。23.《清仪报》1898年在日本横滨发行。冯镜如发行人。梁起超实际主持者。《新民从报》梁启超于1902年在横滨创办。24.《大公报》1902年创刊于天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报纸之一。英华为社长。25.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被人们称为“竖三民”26.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基本观点:①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②新闻业是超然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第三种社会因素③应制定新闻法规以保护新闻自由。27.《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28."五四"运动后,中国传媒界存在三大主流思潮:①马克思主义思潮②社会改良思潮③新传统主义29.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期间经历了三次论战①问题与主义论战②关于社会主义论战③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论战30.四大副刊:①上海《时事新办》副刊《学灯》②北京《晨报》副刊《晨报副镌》③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④北京《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二、近代报刊1.《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1926年9月1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在天津问世。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史称新记《大公报》。2.内容:"新记公司"呈现出现代企业性质②组织结构呈现出现代企业倾向③《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3.成舍我1924年到1925年间《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总称《世界日报》4.《立报》1935年9月20日创刊5.“韬奋精神”:一个报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节操。始终以反映人民呼声,热心为读者服务为办报宗旨。热爱新闻事业,忘我刻苦的工作。6.储安平于1946年《观察》在上海创刊。1948年遭“查封”,共5卷18期。被认为是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最后一次悲壮的回光返照”中的一面旗帜。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营报刊面临的困境:①新闻来源困乏,报纸失掉个性。②新闻观念跟不上形式。③旧的报馆组织运转不了。④民营报刊发行不了。⑤广告市场萎缩8.1989年后《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联合报》,使台湾报业市场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中央日报》与《联合报》《中国时报》成为台湾三大报。9.1941年《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的外国报纸荣誉奖,这是现代中国报界第一次获国际新闻奖。10.香港回归后的报业的特点:①行业格局基本稳定。②新闻日益娱乐化③晚报成为历史④媒介融合成为潮流⑤免费报纸出现⑥与内地关系日益紧密⑦竞争日益激烈11.《澳门日报》创刊于1958年,在澳门回归后,依然是澳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而且注重在版面设计、新闻采写、标题制作等方面提高水平。12.《中国日报》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办。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张报纸13.同盟会的第一个大型机关报《民报》于1905年在东京由孙中山创办的1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②要不要实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③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有、平均。15.1927年国民政府在汉口创办《中央日报》。1927年停刊。南京《中央日报》于1929年创刊。16.1932年《中央日报》改为社长制。程沧波为首任社长。改革了四个方面:①社长负责制。②加强采访力量,充实新闻内容。③既强调“党派性”,又标榜“人民性”。④完善会计制度,积极更新设备,增设地方分版。2006年出版了79年报纸停刊了17.《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期。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8.继《向导》之后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还有《新青年》季刊,是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还有《前锋》月刊。由瞿秋白主编。19.《中国青年》1923《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1927年10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20.外报的影响消极:它实际上都是侵略,赤裸裸地鼓吹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②它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一种表现。积极影响:①带来了近代报刊,体现了民主观念。②介绍西方文化,开拓读者视野。③促进中国人自办报刊,推动了中国报刊的发展。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带到中国,使中国认识到近代报刊的社会作用。还培养和锻炼了中国人。为以后自办报刊打下了基础。⑤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21.《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22.《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机关报。1938年创于汉口,10月迁至重庆。1947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23.《解放日报》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24.“第二方面军”是在国共决战中,共产党的报刊与广播电台、通讯社一道成为与国民党势力最后较量的第二方面军。25.1949年2月2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增发“北平版”作为北平市机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随即成为全国最大报纸。1956年增加到90万份。首任社长胡乔木26.1978年后党报实行企业化管理,在行政运行上实行“三放开”。①恢复广告经营②实施自办自发③开展多种经营27.我国报业集团发展的三个阶段:①1994到1997年,探索起步阶段②1998到2002年第二阶段,数量快速增长阶段。③2004年后第三阶段,是报业集团进入总结经验、多元经营阶段。28.中国党报特色:①党报贯穿于中国近现代报纸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主要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党报长时间地占据着当时报业的主流地位②党报发展的趋势明显,党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③执政党党报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保持旺盛生命力29.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①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与政论的发展②倡导新文风③新闻业的改进④副刊和杂志的革新⑤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30.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个门科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徐宝潢的讲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著作。31.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于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始广播这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的广播事业1、中国人自办广播始于1923年1月。《大陆报》合办的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2、1926年,哈尔滨广播电台,呼号XOH,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29、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1924年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大公报社成立后进,该报成为大公报社的附属机构。3、申时电讯社、1924年11月成立于上海。张竹平任社长。1928年成为正式通讯社先后在南京、汉口、天津、香港等地设立分社。4、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奠定基础的时期。1924年燕京大学成立报学系。后称为新闻系,复旦大学中文系1924年秋开设新闻学讲座。1929年建立新闻系。5、新文学研究出版新闻学著作:任白涛《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任超《新闻学大纲》、蒋裕泉《新闻广告学》、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戈公振《新闻学撮要》。6、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5年开始撰写讲授《中国报学史》,1927年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述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7、“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立。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500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改为XGOA。1932年南京的《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