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中期)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5000年前(晚期)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 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 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仰韶文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辽河上游出现红山文化等”可知,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早期文化遗址,这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多源性和各具特色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早期文明的出现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早期文明“相互隔绝没有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管子·霸言》中曾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墨子也说过:“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这一时期不仅国君诸侯重金求贤,许多公族、卿大夫也对士子人才十分礼遇,社会上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据此可推知,当时()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民族认同意识已形成 D.君主集权统治的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国君诸侯重金求贤,许多公族、卿大夫也对士子人才十分礼遇,社会上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重视选拔有才能的人,这冲击了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士阶层的崛起与受到重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排除C项;君主集权是指国家重要权力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地位,重视选拔有贤能的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3.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描述隋朝的情景:“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自京城至于外郡,得冯翊、扶风,是汉之三辅,其风大抵与京师不异。安定、北地、上郡、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性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寇盗矣。”这反映出隋朝时期()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 B.部分少数民族固守传统的社会习俗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D.民族交融助推边疆地区封建化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可知,此时胡汉杂居,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安定、北地、上郡、天水、金……仁义,勤于稼穡,多畜牧”可知,民族交融助推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相互影响,并非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排除A项;根据材料“多畜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隋朝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仍大量从事游牧经济,排除B项;根据材料“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勒于稼稿”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影响,且材料没有涉及黄河中下游等地区,不能得知北方整体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4.这一赋役制度实行统一的税制,正如陆贽所说“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使国家赋税收入在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藩镇“户版不籍于天府,赋税不入于朝廷”的局面。这一赋役制度的特点是()A.“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C.“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D.“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和“藩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这一税收制度“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唐朝时期的租庸调制,排除A项;B项是清代康熙时期的摊丁入亩,排除B项;D项是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排除D项。故选C项。5.镇本为在边境驻兵戍守的地方。到北宋时期,政府专门设监镇官对镇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往往带财税衔,如“监进贤镇盐酒税”“和州东关镇监税”,此外,还监有酒业专卖之权。这说明了北宋()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 B.营商环境较宽松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坊市界限被打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镇本为在边境驻兵戍守的地方”,具有军事功能,但是宋政府专门设监镇官员带财税衔,说明镇里有税收,监镇官俸禄提升则反映出镇的税收比较重要,体现了宋代镇的经济功能凸显,A项正确;税收多不等于营商环境宽松,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崇文抑武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坊市界限以前主要存在城市中,且材料也看不出坊市界限被打破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6.在明清两京城的官员有出入宫廷的牙牌(象牙牌),是出入宫禁的“门禁卡”。《桓枢纪略》中记载军机处的凭证为金牌,“金牌以金为之,广约五分,厚约一分,修约两寸,上镌军机处三字,直(值班)军机配之”,而这面金牌也是军机处行使权力,打开印匣的“钥匙”。这可用于说明清代()A.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B.内阁议政功能丧失C.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从官员象牙牌到军机处金牌的变化,体现了军机处官员地位的重要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这说明当时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A项正确;内阁议政功能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真正有实权的是皇帝,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排除C项;仅凭军机处金牌凭证不能得出“吏治混乱”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7.清代前期,“大约从嘉庆中期开始,由于西北边疆经常动荡不定,西北边疆地理研究之风开始悄然而起,并很快弥漫开来,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于林风尚。”这一现象反映出()A.列强加紧侵略渗透内陆地区 B.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得以发展C.国人对边疆危机的忧患意识 D.“海防”与“塞防”之争日益加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由于西北边疆经常动荡不定,西北边疆地理研究之风开始悄然而起,并很快弥漫开来,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士林风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我国西北边疆形势的严峻,唤醒了清朝官方和私家学者对西北史地研究的兴趣,也有防范于未然的想法,体现出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C项正确;此时列强的侵略尚未渗透到内陆地区,排除A项;材料强调士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并未反映出史地学的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防”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8.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力图构建一个凌驾于政权之上的上帝家庭。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备遗诏圣书……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焉。”这可用于佐证太平天国()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 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 D.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洪秀全力图建立一个上帝家庭,且在太平天国政治性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任用两司马教授童子读背遗诏圣书,在“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奉拜上帝教为国教,这是太平天国政教合一特点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太平天国具有空想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妇女解放的实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经世致用思想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9.康有为《上清帝第七书》中说:“职窃考之地球……惟俄国其君权最尊,体制崇严,与中国同。其始为瑞典削弱,为泰西摈鄙,亦与中国同。然其以君权变法,化衰为盛⋯⋯故中国变法,莫如法俄,以君权变法,莫如采法彼得。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而已。”康有为旨在()A.说明变法对于中国转弱为强的重要性 B.强调托古改制是历史必然选择C.借助西方先进理论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D.揭示俄日制度和变法的差异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惟俄国其君权最尊,体制崇严,与中国……转弱为强,化衰为盛……莫如采法彼得”及所学可知,为了使光绪采纳他的变法建议,康有为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由弱变强为例,来说明变法对于中国转弱为强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托古改制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康有为借助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以减少变法阻力,排除C项;“揭示俄日制度和变法的差异性”并不是康有为分析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所示为民族企业家项松茂在民国《申报》上刊登的五洲固本皂广告。后来项松茂经过努力打败了英国利华兄弟公司对中国肥皂业的垄断。这折射出当时()A.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时尚 B.民族企业经营模式发生质变C.有识之士实业救国的精神 D.社会生活习俗呈现新旧并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凡我民众”“万众一心”“国富民强”“打败了英国利华兄弟公司对中国肥皂业的垄断”可知,这折射出当时部分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救国的精神,C项正确;材料仅是肥皂行业的现象,不能说明创新成为社会时尚,排除A项;民族企业经营模式在当时并未发生质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民国时期肥皂企业的发展,只能说明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没有涉及旧式习俗,不能说明生活习俗新旧并存,排除D项。故选C项。11.梁启超在《袁世凯之解剖》一文中说:“袁氏则其头脑与今世之国家观念,绝对不能相容也……奉职于袁政府者,人人皆有权,人人皆无权……而实由袁氏个人性质有以构成之”。梁启超的言论()A.揭露了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反映当时推翻专制迫在眉睫C.折射出政党政治的艰难曲折 D.批判了袁世凯的逆时代潮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民国初期。根据材料及所学,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梁启超在《袁世凯之解剖》中认为袁世凯与当时中国实行的民主共和政治是不能相容的,奉职于袁政府者,人人皆有权,人人皆无权,说明此时权力集中于袁世凯的手中,这体现了梁启超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批判,D项正确;袁世凯逝世后,北洋军阀陷入混战割据的状态,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推翻专制迫在眉睫,不符合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国初期政党政治艰难曲折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2.胡适曾回忆:“在民国六年,大家办《新青年》的时候,本有一个理想,就是20年不谈政治,20年离开政治⋯⋯但是不容易做得到,因为我们虽抱定不谈政治的主张,政治却逼得我们不得不去谈它。”这一状况的出现()A.源于救亡图存的社会现实 B.凸显了文人具有保守意识C.引发了知识界的普遍反思 D.体现出政治变革的艰巨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17年(中国)。根据材料,《新青年》创办时本意是不涉及政治的,但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帝国主义国家加深对中国的侵略,这些与先进知识分子所提倡的民主共和思想相违背,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强烈反抗,由此可知知识分子的行为源于救亡图存的社会现实,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人具有保守意识,排除B项;普遍反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已确立共和制,材料未提及政治变革,新文化运动更多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13.1927年3月30日,毛泽东、彭湃、方志敏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经湘、鄂、赣、粤、豫等省农民代表联席会议的选举,组成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会随即对发展各地农会组织、扩大农民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和解决垄地问题等作了具体部署。这些部署()A.表明国共合作实现了除军阀的任务 B.有利于激发农民阶级的革命热情C.说明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 D.折射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民协会的创立增强了农民的革命觉悟,有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革命力量,B项正确;这些部署并不能说明国共合作实现了除军阀的任务,排除A项;当时“土地革命”的方针尚未提出并实践,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4.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河北省召开。会议在真正平等、直接普遍的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下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的领导机构。根据选民的文化状况,投票采用“豆选法”。选民赞成哪位候选人就在他背后的碗里放入一粒豆子,最后选举结果取决于候选人得豆的多少。这一做法()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现了工人当家作主愿望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D.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河北省召开。会议在真正平等、直接普遍的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下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的领导机构。”及所学可知,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有利于保障根据地民众的参政权利,从而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D项正确;材料中的投票法只涉及边区,无法直接得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论,排除A项;中央苏区采用灵活、符合民情的选举方式,保障了人民参政的权利,有利于巩固革命政权,并不仅仅是实现了工人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B项;“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与史实不符,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和农民的民主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15.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提出:自当年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粮票和油票的命运反映了()A.产业结构的调整 B.计划经济的实行 C.对外开放的深化 D.经济体制的变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及所学可知,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由于供应不足实行票证制度,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1993年粮票制度发生了变化,这反映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即经济体制的变革,D项正确;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计划经济是粮票实行的背景,排除B项;粮票的变迁是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表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创建国际组织的部分成就。中国的这些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时间成就2009年参与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2001年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成立亚投行2016年G20杭州峰会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创建国际组织,充分说明了中国致力于对全球治理体系的优化和改善,以推动世界各国共享共赢,D项正确;“消除分歧增进互信”虽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一部分,但这并不能充分概括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全部意图,排除A项;中国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古代某文明区域的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然而一千多年之后,这个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材料中描述的文明在如图中的地理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古时期的美洲。根据材料“农业以玉米为主食”“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玛雅人以玉米为主食,玛雅文明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的东南部,③所处的位置是玛雅文明,C项正确;①位置在智利和秘鲁—带,应为印加文明,排除A项;②位于美洲的墨西哥应为阿茲特克文明,排除B项;④处于墨西哥湾,与玛雅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757年,日本《户令》第33条规定:“凡国守,每年一巡行属郡,观风俗,问百年⋯⋯部内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发于乡闾者,举而荐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这一举措意在()A.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B.完善科举取士制度C.维护封建集权统治 D.推动儒学理论普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天皇大力推广儒家伦理,这是在借助儒家伦理维护封建集权统治,C项正确;《户令》的目的并不是要提高民众文化素质,排除A项;推广儒家伦理与完善科举取士制度无关,排除B项;《户令》目的并不是要推动儒学理论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19.11世纪,英王威廉一世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宣誓效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不复存在。这表明()A.英国封建王权统治得到加强 B.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C.王权与教权的冲突越发激烈 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所有等级的领主宣誓效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不复存在”可知,11世纪,英王让所有等级的封臣到场行誓忠礼,宣誓效忠国王,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说明威廉一世具有一国之君与封建宗主的双重权威,任何人都须服从,这是中世纪后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的体现,A项正确;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教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封君封臣制度开始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20.一战前作为法国盟友的英国首相阿斯奎说:“我们没有任何给法国或俄国提供陆军或海军帮助的义务。”一战爆发后,英国认为:“只有英国(的干预)能够恢复平衡,能保卫世界的公正。……我们必须及时赶到那里(法国、比利时等国)。”英国态度的变化()A.维护了其在欧洲大国地位 B.有利于联合法国控制欧洲C.力图维持欧洲的均势 D.出于履行盟友的援助职责【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前后(英国)。题干中英国在一战前不准备给欧洲大陆上的盟友提供陆军或海军帮助,战争爆发后,英国准备派军队援助法国。结合所学,英国一直坚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一战爆发后的形势让英国担心欧洲大陆上德国的实力过于强大,因此要通过援助法国来“恢复平衡”,C项正确;英国的态度变化是为了维持欧洲的均势和自身在世界的霸主地位,英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大国,排除A项;结合所学,英国援助法国的目的是避免德国实力过于强大,而非联合法国控制欧洲,排除B项;履行盟友的援助职责只是表象,本质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21.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听取了本国盐商的建议,关闭了印度自身的产盐区,制定《食盐专营法》。甘地放言除非当局不再实行食盐专卖,否则永居海边。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沿海地区掀起了一片自制食盐的风气,全国各地自发举行示威游行。由此可见,“食盐进军”()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印度。根据材料“沿海地区掀起了一片自制食盐的风气,全国各地自发举行示威游行”可知,甘地发起了“食盐进军”活动,抗议殖民当局的法令,新闻报道详尽,且沿海地区民众支持这一行为,体现了甘地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食盐进军”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排除B项;材料“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表明当时人们采用自己的方式制作食盐,与民族工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2.危机使德国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经济落入低谷,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为摆脱大危机对日本经济的重创,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这反映了()A.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B.经济困境冲击了国际秩序C.德日对经济危机缺乏理性的认识 D.扩军备战引发了统治危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相继建立法西斯专政,积极扩军备战,试图通过战争寻找出路,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经济困境冲击了国际秩序这一结果,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德、日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不是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23.1963年10月13日,披头士乐队首次在电视节目中亮相,东德社会迅速兴起了强烈的“反披头士狂热”。东德政府将该乐队贴上“反动宣传”或“北约政策”武器的标签。这表明()A.苏联对东德控制力有所减弱 B.冷战政策下的文化对抗强烈C.东德的民族主义意识遭压制 D.东德深受马歇尔计划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东德社会兴起强烈的“反披头士狂热”,表明国内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贴上反动宣传”或“北约政策”武器的标签说明东德政府担心西方国家对民主德国的文化渗透。据此可知,在冷战环境下,西方、东德、社会主文阵营在文化领域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强烈,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苏联对东德控制力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东德社会的民族主义意识强烈,并未遭到压制,排除C项;1963年马歇尔计划早已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24.1985年7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301调查,迫使日本最终做出较大让步。9月,G5财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各国一致承诺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修正高位美元,调节收支不平衡,要求日元升值。这反映了()A.美日同盟的瓦解 B.美国的冷战思维 C.美日盟友变对手 D.美国的霸权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美、日)。据本题材料可知,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压日本经济,遏制日本科技发展和日元的崛起,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霸权,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只能反映美日经济的竞争与矛盾,不能说明美日同盟的瓦解,排除A项;美国与日本同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所以不能用冷战思维来解释,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想要遏制日本,并没有改变美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盟友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代,广东制造的“广船”多为海舶,其有数百人居其上,“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舶上的房室多则有百间以上者,这些海舶来往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间。进入明代,“凡舟车之制,曰黄船,以供御用;曰遮洋船,以转漕于海;曰浅船,以转漕于河;曰马船、曰风快船,以供送官物;曰备倭船、曰战船,以御寇贼”。嘉靖之后,船体较大的海舶,鲜有出现。明人说既然“不能走海,则不作大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通东西航线之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南洋各国对中国的传统朝贡贸易,几乎停止了。——摘编自叶显恩《明代广东的造船业》材料二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建了福建船政局。这两处近代工厂的创建结束了中国没有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历史。江南制造局的技术设备主要源自赴美国购买当时属于较先进的全新设备一万多台套。福建船政局委托法国人招请一批外国技术人员,进行船厂设计、组织基建、由法国进口成套设备并由他们安装。西方在1850年开始盛行铁木混合结构船,也称铁肋船,船政局在1876年就着手制造铁肋船。西方在1860年开始盛行钢质船,而船政局第1艘钢质船则始建于1886年。这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号在编入北洋海军序列后改名为“平远”。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发行的西方科学专著,广为流行,为嗣后中国开办的新式学堂用作教科书,影响很大。——摘编自席龙飞顿贺《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近代造船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明时期广东造船业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变化:由制造远航贸易的海舶为主变成种类功能多样化的各式船舶;船体规模缩小。(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海禁政策的发展;海防备战的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内陆水运的需要;西方殖民扩张导致朗贡贸易萎缩。(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依赖外国技术、设备及人员;由洋务派创办;侧重于军事运用;技术紧跟西方进展。(任答两点即可)积极影响:促进I厂制在中国的传播,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加强了军事建设,有利于巩固海防;促进了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教育近代化。(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元明时期(中国)。元明时期广东造船业的变化:根据材料“元代,广东制造的‘广船’多为海舶”“进入明代,‘凡舟车之制,曰黄船,以供御用;曰遮洋船,以转漕于海;曰浅船,以转漕于河;曰马船、曰风快船,以供送官物;曰备倭船、曰战船,以御寇贼’”得出由制造远航贸易的海舶为主变成种类功能多样化的各式船舶;根据材料“ 嘉靖之后,船体较大的海舶,鲜有出现”得出船体规模缩小。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可从政府政策、海防需要、国内运输的需要及朝贡贸易萎缩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晚清时期(中国)。晚清时期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江南制造局的技术设备主要源自赴美国购买当时属于较先进的全新设备一万多台套。福建船政局委托法国人招请一批外国技术人员,进行船厂设计、组织基建、由法国进口成套设备并由他们安装”得出依赖外国技术、设备及人员和由洋务派创办;根据材料“ 西方在1850 年开始盛行铁木混合结构船,也称铁肋船,船政局在1876年就着手制造铁肋船”得出侧重于军事运用和技术紧跟西方进展。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影响可从促进新式生产组织形式、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加强军事建设、巩固海防、促进近代西方文化传播和教育近代化等方面进行概括。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宋代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宋代广泛推进农业生产,大力开垦荒地,为文化兴盛创造了基础,哲学、史学、诗词、艺术诸方光耀百世。由于宋代的政策使然,宋代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民间百姓有了机会入仕和参政,所以许多画家纷纷出山,进入朝廷。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出现群彩纷呈、多方面发展的局面。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耕织图》。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维、生活、饮食、绘画以及音乐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是文化的变化。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肉体的封锁。在美术方面,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都有所简述。——摘编自吉媛媛《试论中国宋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宋代何来“文艺复兴”?(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异同点。【答案】(1)解读:宋代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艺术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宋代政府推行崇文抑武政策,为艺术发展创造了人才;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爱好与支持。(任答两点即可)(2)相同点:艺术发展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都深入精神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思辨化色彩;都具有世俗化的倾向;都体现了人文精神;艺术发展呈现多元化。(任答两点即可)不同点:宋代艺术深受儒学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借鉴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特色;宋代的艺术受制于封建统治下,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则更多强调人的觉醒;宋代艺术在传统基础上的兼容并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达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时期(中国)。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宋代之所以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是因为宋代在经济、文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根据“宋代广泛推进农业生产,大力开垦荒地,为文化兴盛创造了基础,哲学、史学、诗词、艺术诸方光耀百世。由于宋代的政策使然,宋代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民间百姓有了机会入仕和参政,所以许多画家纷纷出山,进入朝廷。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艺术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宋代政府推行崇文抑武政策,为艺术发展创造了人才;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爱好与支持。【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代时期(中国)和近代欧洲。宋代的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相同点,根据“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维、生活、饮食、绘画以及音乐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是文化的变化。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可从艺术发展的文化底蕴、深入精神领域、有思辨色彩、世俗化倾向、体现人文精神和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总结。不同点:可结合宋代和欧洲的社会背景进行总结概括。其中宋代艺术深受儒学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借鉴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特色;宋代的艺术受制于封建统治下,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则更多强调人的觉醒;宋代艺术在传统基础上的兼容并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达与自然科学相结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雅典民主盛期的主要机构和职务已经创设——公民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议事会,由听取诉讼的民众临时组成民众法庭,后发展成制度化的陪审法庭以及民选执政官。梭伦改革时规定任何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有权对他们关心的任何问题进行议决,这就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推动力”,意味着任何符合民众利益,因而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要求最后总能形诸议案。相形之下,所谓“民主领袖”却不过是充当了议案的发起人而已。——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材料二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最高权利属于人民”“除非基于他们的同意和基于他们所授予的权威,没有人能够享有对社会制定法律的权力”。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型的城邦国家变成大型的民族国家。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城邦时期的直接民主无法再实行,因此他们必须选举出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最高权利。近代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导致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化,社会从等级制发展到代表制,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这些代表拥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议会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的全权代表。——摘编自张华《论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材料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成长壮大,影响力不断加强,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选择它,人民群众信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摘编自牟晓飞《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及议事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国家代议制民主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