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重点大学附属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运用(14分)1.名句默写(10分)(1)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2)故令有所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庄子》)(4)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5)好似食尽鸟投林,_______________。(《红楼梦》)(6)明年花发虽可啄,_______________。(《红楼梦》)(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以景结情的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李白《将进酒》诗中表达及时行乐的思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写夫妻二人梦中相见无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运用类比论证来论证扩充“四端”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楼梦》第五回中关于金陵十二钗的下列判词属于哪个人物()(2分)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A.王熙凤 B.迎春 C.探春 D.惜春3.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中可以填入的最为精确的词语为()(2分)《红楼梦》的中心主题是贾府的兴衰,也就是大观园的枯荣,最后指向人世的沧桑、无常,“_______________”的佛道思想。曹雪芹以两场家宴,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说尽了大观园的繁盛与衰落,一笑一哭,大观园由人间仙境沉沦为幽魂鬼域。——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前言》A.浮生若梦 B.道通为一 C.无用之用 D.积善成德二、阅读理解(65分)(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标题:_______________祝勇(1)所谓的真实性,长期成为散文不能越过的雷池。如果加入了虚构成分,作品的身份就很可疑,就会被分流到小说中去。也就是说,真实性先于艺术性被认定为散文的基础。这一原则在分出了散文与小说的界限的同时,却模糊了散文与报告文学、新闻特写的界限,因为报告文学、新闻特写同样需要真实,以真实作为文体的界限,显然是不可靠的。(2)他们所强调的真实,首先是不存在的,其次也是无法验证的。时间每分每秒都在改变着现实的局面,对于流逝的事物,我们如何证明它们的本来形态?记忆显然不能依赖。如果我们把记忆比作一个容器,它的四面充满了缺口和裂隙,它承载的内容随时可以溜走。当我们试图用忠诚来为记忆命名,它却在暗地里背叛我们。博尔赫斯曾经描写过一个具有超级记忆能力的人,他能够准确地复述他见过的每一道水纹,他的记忆能力滴水不漏,以至于他要回忆一天的事情,同样需要一天的时间。《纽约时报》图书奖有一部获奖小说,名叫《列宁格勒的圣母像》,作者是黛博拉·迪安,小说描写“二战”时期,俄罗斯爱尔米塔什博物馆讲解员玛丽娜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了保护藏品,撤下了博物馆展出的那些价值连城的名画,但她仍然每天带领着参观者,面对墙上那些空旷的画框,做细致的讲解,用记忆和语言还原那些展品,在想象中搭建了一座“记忆宫殿”。可惜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我们也无须苛求每个散文写作者,有如此精准的现实复制能力。至于历史——如果私人的历史都无处安置,又有一个什么容器能够承载群体的历史?历史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问题复杂,姑且不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落到纸页上的历史肯定是主观的。即使掌握着“确凿”的资料,却有更多未知的部分永远被埋藏在时间深处。(3)我们企图依赖的历史或者记忆,充其量只是可证的历史和尚未遗忘的记忆,而不包括那些不可证的历史和已经丢失的记忆(暂且这么说吧,已经丢失,就不叫记忆了),那么它们就不是历史和记忆本身,而只是代用品,而且代用品与本体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残缺的部分可能刚好关乎事件的实质,它们的丢失可能直接改变了人们对事件的评判。即使是历史和记忆的残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可以证明的事件,证据明天就可能丢失;今天的记忆,明天就可能忘却,而过去仿佛从未存在过的历史证据和记忆片段,又可能浮现出来。于是,历史抑或记忆中的所谓“真实”,也是在不断变动当中的,昨天的“真实”就可能与今天的“真实”打架,今天的“真实”又可能与明天的“真实”过不去。散文将根基建立在“真实”上,显然是行不通的。(4)连当下的“真实”也同样形迹可疑。我们的眼睛长在身体之上,它们的位置决定了我们既无法完整地了解自己,也无法完整地了解世界。人们所能看见的只是一些散碎的印象,然后通过思想活动对它们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判断。况且,眼睛也并非忠贞不贰,我们常为它们的貌似忠厚所蒙蔽。魔术师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用眼睛观察事物的缺陷。所以,所谓“真实”永远是身体之外的事实,它们有时可能很近,但当我们伸出手,试图触摸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远走高飞,溜得无影无踪。(甲)(5)小说与散文是否应当有一个边界?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小说里的故事可能基本“真实”,但它还是小说;散文中有虚构成分,但它依然是散文。小说与散文的分界显然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前者设置了一个事实现场,读者事先知道“事实”是无法在语言中复现的,因而并不对其“真实性”抱有期待,而只关注其叙述技巧,也就是说,只要故事吸引人,真假无足轻重;而散文则设置一个心灵现场,即使包含故事,也是为展现人们的灵魂现实服务的,散文家即使不是布道者起码也是倾谈者,读者对真实性抱有期待。作家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不能成为伪劣产品的生产者。(乙)(6)文学与史学、考古学及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于,文学对于“真实性”的鉴别不借助碳十四,而只凭情感与想象。体制散文奉行的所谓“真实原则”,意味着事实不仅存在而且只有一个,而作家也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说话。对此,一位作家的回答是,我们随手就能捞起一大把可以代表事实世界的什物;它不需要想象力,它在我们的想象力之外、在我们的愿望之外或健康或病态地活着,直到可以预计的将来。(丙)(7)虚构的现象在散文写作中不可避免,包括那些标榜“真实”的写作者,但散文的虚构与小说的虚构不同,小说的虚构是整体性的,而散文的虚构,往往是细节性的,它不能捏造,而只能使叙事更加完善、更加真实。张锐锋认为,小说的虚构,具有整体虚构的性质,它营造了一个完全的虚构世界。这一世界有着自己的逻辑,自己的结构,以及自己的原则。它的一切看似真实的东西都服从于整体虚构的规则。而散文的虚构则不同,它的虚构服从于真实原则,是真实的附属物和补充部分。用一个比喻,就是,小说重新捏制了一个艺术陶罐,而散文则是对已有的不完整的陶器碎片的黏合和修复,一些残缺的部分,以虚构的东西修补,以便复原陶器的真实形状。新散文中采取了很多虚构的成分,以便弥补记忆中的残缺,虚构是一种对真实的还原手段,而不是以此取代真实。(丁)(8)巴尔加斯·略萨说:“事件转化为语言的时候要经历一番深刻的变动。具体那个事实是一个,而描写这一事件的语言符号可以是无数个。”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都要经历这样的变动,那就是虚构的过程:“想象力为在我们有限制的现实和无节制的欲望之间不可避免的离异产生出一种灵敏的缓冲剂,即虚构。由于有了虚构,我们才更是人,才是别的什么,而又没失去自我。”当然,小说和散文,是两种不同的虚构,这一点上面已经说明,但它们又都是真实的,用略萨的话说,它们都属于“真实的不同体系”。——节选自祝勇《万卷如雪》4.以下各项中最适合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A.散文和小说中的真实 B.小说中的虚构C.散文中的虚构 D.虚构与真实5.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2分)A.把真实性作为划分文体界限的标志是不可靠的。B.传统散文所强调的真实性既不存在也无法验证。C.落在纸面上的历史都带有主观性也都无从验证。D.残缺的历史或者记忆也有可能关乎事件的实质。6.下面这句话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一处()(2分)因而,有必要将散文的“真实原则”更改为“真诚原则”。A.甲 B.乙 C.丙 D.丁7.作者认为小说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真实体系,通观全文,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以第(7)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论证特色。(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乡村体验祝勇(1)秋天的第一阵风把我刮到山里,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生命里的一次约定。(2)小站很小,小得无法在记忆里为它安顿一个位置,如同它无法在地图上占据一个位置一样。简陋的站牌上用粗黑的姚体写着一个什么地名,什么“庄”或者什么“店”的,反正都一样,我去过许多后来想不起名字的小地方,太普通了,也就不必去想什么特色。(3)火车一阵风一样地旋过去了,丢下几个人,在站台上,呆呆地相互望望,就挑篮担担,各走各的路了。(4)向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问了路,就向着没有人的地方行去了。(5)是想出长城了,想循着长城,到塞外去看看,看看秦始皇以前的中国。(6)那是我本来的念头,这种念头支撑着我,从乡野的艰苦旅行中咂摸出快乐。那至少是十年以前了,那时的心气儿,今天怕是难有了。(7)塞外的草原像无边的海水,我的梦裹不住它。(8)都市生活就像冲了好多遍的茶水一样越来越没滋味了。有文化的人总是喜欢到荒蛮的地方去,比如青藏高原,或者西北大漠,那里一定藏着什么,我说不清楚。可是我一样地,为着一个小小的奇想,就义无反顾地远行。农耕民族的历史之外,游牧民族的烈马与苍鹰让我感动。我无力抵达那很远的地方,只想略微感受一下长城是怎样将两种社会生态环境切割开的。(9)通火车的地方还算不上荒蛮,我觉着不过瘾,就坐着马车向更远僻的地方去了。(10)山里的风十分粗粝,像砂纸,把秋日阳光打磨得如青铜般明亮。我被吹得满嘴沙土,心情却一直明快鲜丽如晾衣绳上农妇们新洗的衣裳。我就在秋日的山风里一路走下去,落脚点由县里、乡里的招待所向农家转移。端来磕掉了釉的脸盆涮一把毛巾,水的浑浊足以映出我疲惫的容颜。(11)城里的姑娘们执迷于各式各样的超短裙的时候,山里已是秋凉沁入了。昨天疲累已极的我在夕阳衔山的时候就昏昏睡去,在一家农户的西厢房和衣而卧,身上压着沉重的棉被,夜半醒来,依然浑身瑟缩。跑到野地里浇一泡尿,树丛间的月亮更透露出无限寒意。第二天清晨洗脸刷牙时,井水的冰寒深深地扎入我的骨髓。(12)我怀抱着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非分之想,曾经希望乡村静好如东晋的桃源。我是在大城市的柏油马路上生长起来的禾苗,注定缺少有营养的肥料。乡村,是我的梦栖息的地方。我曾无数次地痴迷于陶潜与王维的世界,冥想沈从文的卷册里,丽水无踪,青山有痕;帕斯捷尔纳克的别列捷尔金诺村宁谧如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风景画,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少年记忆里,中南半岛的水田如繁星般闪烁。可是经济发展的乡镇里,毫无特色毫无生气的红砖房取代了陈年老屋,喧嚷的集贸市场挤占了宁幽的乡路。人们只有到荒僻的远方去寻找与历史接壤的边界了。(13)我以为我忍受不了荒村的苦寂。住上个三五日许是可以,住上三五年就吃不消了。别的不说,昨夜盖过的油污污的、散发着恶味的破旧棉被,想想就要呕吐。在陕北的崇山峻岭间,看到一个村头立着“路遥故里”四个字的石碑,一股凄凉况味便逼上心头,眼里就要滚出泪来,心里猜想着,一介寒儒,从贫穷的大山里走出来,浸透着人生多少苍凉啊。后来我才知道,穷乡僻壤里同世界上其他地界一样,生命之乐与生命之苦同时存在,路遥的书里写了,贾平凹的书里写了,莫言的书里写了。它看上去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可实实在在获得这种感受,并不是件轻易的事情。多年以后,我驱车在秦地的夜色里飞驰,经过一个荒远的小村时,一个明亮的戏台从我的车窗边飞速掠过,台上红装素裹,台下人头攒动,是秦腔!无边的清夜里,村人的幸福,于瞬间刺透我的全身。(14)农家主人和他的媳妇蹲在远处说笑,洗漱之后便收拾好行囊,告别了他们,独自循着窄窄的土路行走,时而有手扶拖拉机从我身边卷尘而过。不远处有涓涓细流,绕过颗颗巨大的卵石蜿蜒而行,水声清冽,一如鸟鸣。(15)终于看见青灰色的长城了。从嘉峪关延伸而来。被奇峭的山峰擎举到天空,被岁月锈蚀着,剥落着,如一堆破碎的古代铠甲。长城下面就是村人的篱墙,有的人家就用长城的砖做自家院墙,头顶上,东方老墙里,岁月已经死去,时间已结成蛛网;而长城下的鸡犬人家,却呈现出生命里最普通最鲜活的原色。(16)穷困说明不了什么,我已经喜欢上这种沾染了人类体温的乡野情趣了,远远超过大一统的现代化农场。当山风再一次撩起我的发梢的时候,我一下子参透了为什么有学问的人都要到远离喧嚣的土地上去了。你想,风是从空气稠密的地方流向稀疏的地方,人也一样,要从拥挤的地方流向疏朗的地方,我所说的拥挤不是空间的拥挤,而是心灵的拥挤。一位作家说过:“就像在夜空下追逐身边的萤火虫是一种美,在霓虹灯的光影里思念消失的萤火虫更是一种美。”萤火虫带着许多纯净鲜亮的感受逝去了。我以为垒起东方老墙的石头该是不朽的,可是它们还是把许多激越坚忍、深邃久远的东西埋在自己的瓦砾堆里。都市里日益扩大的水门汀地面使人类变得“无根”了,人性里的美感,成了失去水分的木乃伊。原来,文明与荒蛮、进步与落后的划分,并不简单得像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追寻乡村,也并不显示着复古或者倒退,我相信人类是沿着一个环形的轨迹螺旋上升的,后工业化的当代文明里,人类到达了离自己的鲜活的心灵最远的一个点,以后,就要回归得越来越近了。(17)秦始皇盖了一座大墙,想笼住自己的一片土地,一片乡村。这位傻哥们,哪里知道守卫乡村,单靠长城是没用的,它即便挡得住强悍的匈奴人,也挡不住时间恒久的进攻。(18)那个秋天,在体验了乡村之后,在乡村的尽头,我站立在只剩了半边的烽火台上,纵目长城北。尽管那里离内蒙古草原还远,可它,就是理论上的塞外了。那里没有乡村,那里有游牧民族的铁骑与猎鹰,那里有着与我们自己的祖先同样可敬的精神历史,它使乡村的历史轮廓分明了,秦始皇的长城,第一次赋予乡村一种值得保护的价值。草原终究不曾把乡村湮没;是大片圈占又大片闲置的开发区,一天胜似一天地侵犯着这份远古遗留下来的遗产。(19)黄昏前锃亮的光线在广阔的原野上移动着,回首时,乡村片刻间在我的潮湿的眼里,模糊了。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二日9.分析第(7)段在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析第(10)段中的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13)段中作者对“路遥故里”的记述,有何表达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祝勇的散文追求一种“心灵现场”,“为展现人们的灵魂现实服务”。试结合本文主旨加以评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8分)[甲]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一[宋]杨万里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1)。[乙]过淮阴县,题韩信庙·其二[宋]杨万里鸿沟祗道万夫雄,云梦何销武士功?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古来犬毙愁无盖,此后禽空悔作弓。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注释](1)文成:指张良,张良谥号文成。13.出版社准备编辑一本古籍,可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1分)A.《白石道人古体诗选》 B.《诚斋先生近体诗选》C.《石湖居士近体诗选》 D.《淮海居士古体诗选》14.下列关于两首作品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途径淮阴县的时令应为仲秋时节。B.甲诗以张良纳履事反衬韩信胯下之辱。C.作者对于韩信的总体评价远低于张良。D.乙诗认为韩信之死利于统一罪有应得。15.鉴赏乙诗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理解(18分)淮阴侯列传(节选)[汉]司马迁①(汉二年)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氙(1)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②(汉三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3)后爨,师不宿饱(4)。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5),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6)。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③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7)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⑤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⑥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⑦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8)山陵,前左水泽(9)’,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注释](1)木罂氙:木盆、木桶之类。(2)夏说:人名。阔与:地名。(3)樵苏:取薪取草。(4)宿饱:常饱。(5)方轨:两车并行。(6)戏下:同“麾下”。(7)萆:同“蔽”。(8)右倍:右倚背靠。倍,通“背”。(9)前左水泽: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1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4分)(1)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3)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4)然竟以胜,此何术也?()17.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阔与B.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C.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D.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18.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通观全文,可以看出韩信能够取得井陉大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0分)栎全轩记[明]归有光①余峰先生(1)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余,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2)。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3)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②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余,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4)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③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蹴(5)。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反不正当竞争法》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 2025年《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项目》培训前测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12315投诉调解会议记录
- 面试宝典:新职业招聘面试题库各行各业全覆盖
- 职业定位在民族政策领域的相关问题及答案
- 猪场技术员工作核心职责
- 2025-2030中国奶茶机市场销售渠道及发展前景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采暖系统行业应用规模及投资战略综合规划报告
- 医院控烟管理体系与实施路径
- 重症医学科清洁工培训大纲
- 新概念第一册双课听力文本全(英文翻译)
- 货物流程管理制度
- 人教版九年级单词默写汉译英打印版
- 演员培训课程课件
- 城管监察高级技师题库
- 健美操 单元作业设计
- 剑桥英语二级全册词汇汇总
- 机修钳工培训
- 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课件
- 调节阀计算书(带公式)
- 医德医风建设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