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南黎族竹竿舞的风格特点_第1页
浅谈海南黎族竹竿舞的风格特点_第2页
浅谈海南黎族竹竿舞的风格特点_第3页
浅谈海南黎族竹竿舞的风格特点_第4页
浅谈海南黎族竹竿舞的风格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32150摘要及关键词 1240引言 2104181海南岛及黎族文化简介 2268111.1海南岛简介 2268111.2海南岛的黎族文化 2176562竹竿舞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342193竹竿舞的风格特点及创编原则 443843.1竹竿舞的风格特点 4260283.2竹竿舞创编原则 563933.2.1动作形态原则 586133.2.2艺术性原则 6307684海南旅游文化对于竹竿舞的发展和开发策略 64.1竹竿舞发展前景12894 6128944.2竹竿舞开发价值 6128945结语 712894参考文献 712894致谢 81浅谈海南黎族竹竿舞的风格特点V摘要:海南黎族的原住居民他们是目前我国位于海南岛的第一批原居区住民的居民们,黎族居民们主要生活在五指山、陵水、白沙、东方、昌江、乐东、琼中,其余零星分布在海南岛上的其他城市,县市和民族社区。但是,黎族人与汉族人已有很长时间的接触往来,因此他们主要都说汉语。竹竿舞起源于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黎族当地少数民族们的习俗所模仿的。竹竿舞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特点和创编将在本文中一一探讨,根据现有的学术期刊和现有的论文上,联结自己的调查对竹竿舞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海南黎族;竹竿舞;风格特点OnthestyleofbamboopoledanceoflinationalityinHainanAbstract:IndigenousinhabitantsoftheLinationalityinHainan.TheyarethefirstinhabitantsoftheoriginalinhabitedareasonHainanIsland.TheinhabitantsoftheLinationalitymainlyliveinWuzhiMountain,Lingshui,Baisha,Dongfang,Changjiang,Ledong,Qiongzhong,andtherestaresporadic.Distributedinothercities,countiesandethniccommunitiesonHainanIsland.However,theLipeoplehavelongcontactwiththeHanpeople,sotheymainlyspeakChinese.BamboopoledanceoriginatedfromthedailylifeoftheLipeopleandwasimitatedbythecustomsofthelocalethnicminorities.Theoriginanddevelopmenthistory,characteristicsandcreationofbamboopoledancewillbediscussedonebyoneinthisarticle.Basedontheexistingacademicjournalsandexistingpapers,theanalysisofbamboopoledancewillbeconductedinconjunctionwithitsowninvestigation.

Keywords:LiNationalityinHainan;BambooDance;Styleandcharacteristics2引言这个热带雨林岛屿就是属于中国最南方“海南”,地面呈梨状,它是除台湾岛外的第二大岛,岛上有分布许多热带雨林,海洋也是湛蓝的,分为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海南岛低矮而平坦,中间耸立,呈圆顶状,以五指山和鹦哥岭为隆起核心,逐级下降到外围。在这些中国伟大的热带雨林河流和山脉中,海南岛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照耀着南中国海的碧波荡漾。自古以来,温柔天真、吃苦耐劳的黎族年轻人和如春天的风景一起生活,通过长期的黎族生活学习方式和艰苦的劳作,建立了悠久而灿烂的黎族文化,而海南岛和黎族舞蹈更是成为了祖国黎族文化代表性和神奇特色的一支黎族舞蹈,被称为彩色金属“竹竿舞”。1海南岛及黎族文化简介这个位于中国最南方的海南小岛居住着黎族、苗族、回族和汉族,但最初居住在海南的就属黎族。黎族是海南的原住民,他们会唱歌、会跳舞、努力做好工作、团结和相爱。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为海南创造了美好的黎族文化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这些方言就是一幅描绘海南岛的彩旗。1.1海南岛简介海南岛又被称为“宝岛”,是当今中国的第二大岛。“宝岛”在海南是中国东部沿海领土的最南端领,全省陆地面积只有三万五千三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占当今全国东部海域地总总面积的0.35%,是当今全国最小的一个沿海省份,但又是当今全国最大的一个海洋省。目前海南岛的居民可以使用的文化资源方言共被划分为十种。海南话:全省五百多万居民通用;黎话:全省黎族居民使用;临高话:约五十万居民使用;儋州话:四十多万人使用;军话:十万多人使用;苗话:约五万苗族居民通用;村话:约六万人使用;回辉话:回族约六千人使用等。海南岛资源种类居多,产物丰富,共分为十一种资源。海南岛是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岛屿,在岛上人数聚居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黎族、苗族,到现在为止黎族与苗族还完好地保留着“三月三”等两个少数民族特有的习俗和传统节日。1.2海南岛的黎族文化海南岛黎族居民是中国海南最早的居民,根据生活在具有数千年和悠久历史发展黎族3

历史的中国石器时代,黎族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黎族人主要生活在海南的中南部和南部,是中国岭南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人大多同姓,过去结婚后的习惯是“不追随丈夫的家庭”。黎族妇女有不同的着装,包括无扣上衣和抹胸裙以及套头衫,她们穿着绣花的头带、耳环、项圈和手锡。黎族不单单是服饰具有特色,饰品也是具有独特设计的非常精美,头饰、胸饰、耳饰、脚饰等,多到让人意想不到,各个方言的群体所带的首饰也都是不同的。在历史上黎族人的纺织业是比较发达的,黎族独特的纺织工艺是传统的手工艺,在宋代以前,黎族的妇女能够编织出色彩鲜艳且经久耐用的床单了,到宋代,黎锦、黎幕、黎单已经是举世闻名,并被收藏为艺术品。黎锦的特点是精致、多彩、夸张和浪漫,图案精美,色彩和谐,鸟、兽、花都很生动,每个地方的纺纱、织造、染色和刺绣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黎锦主要专注于绣花织造和刺绣,织染和花织。该工艺染料主要是使用于山区野生或自家养的植物,这些染料明亮且不易褪色。另外黎族的妇女也很有自己的特色,纹身一般纹面部、手背和脚踝。据说,黎族不同的族群,方言有差异,纹面的样式也截然不同。据历史记载四十年代后出生的女子就不纹身了,这个习惯慢慢消失,所以现如今我们能见到的纹面女,基本都是70岁以上的奶奶们了。2竹竿舞的起源及发展历史黎族竹竿舞起源的故事多种多样,其中“浪漫爱情理论”与“庆祝收获理论”为艺术形式增添了无限魅力。“浪漫之恋”的传说:在古代,一对黎族恋人彼此相爱,他们在五弓岭的打柴领上对歌,饿的时候采摘野果吃,口渴了,在山上喝了泉水,困了就地而睡。后来,恋人采野果吃时被毒死,年轻的男人和女人感到失望,但从那以后的每个夜晚,美妙的歌声和打击声的节奏都来自打柴领上,打柴舞也从这里蔓延。“庆祝丰收说”是指海南昌江、陵水、白沙等多个地区大部分的打柴舞是在秋收后或是在元宵节开始的时候,所以有的海南人认为打柴竹竿舞源于一项传统的祈求大米丰收的丧葬活动。在黎族族人跳竹竿舞打柴的第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需要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他们在煮了新鲜的米饭、酿造了糯米酒、充满欢乐的酒饭后,大人来到村庄外的一块空地,点燃篝火,庆祝祈求大米丰收,每年都祈求丰收,随后便是跳起打柴舞,人们整夜舞动着欢歌笑语,这气氛久久荡漾在黎寨中。4竹竿舞是最原始、最受黎族人喜爱的一种黎族民俗舞蹈。毫不夸张地介绍说,竹竿舞的起源是古代时的丧葬中的一种风俗。在黎族人祖先的年代生产力极为底下,由于当时人们根本没有了时间和精力,竹竿舞就只是作为一种祭拜黎族祖先和祭祀神灵的一种工具存在。在古代黎族族人去世后,他们为了死者是遗体得到保护,驱赶野兽、驱逐死者身上的灵魂、以及对死者怀念,在停棺期间,每天跳竹竿舞安慰及超度亡灵。到遥远的阴间后能够托福给子孙后代,是一种丧葬舞。随着时代不同,现如今竹竿舞原有的祭拜色彩渐渐消失。在黎族过去的“女打男跳”如今也逐渐换成了“男女混合打跳”。竹竿舞也逐渐成为了“三月三”这个黎族节日里特有的舞蹈和黎寨山恋活动内容,黎族竹竿舞现已被认为是非常著名的黎族舞种。3竹竿舞的风格特点及创编原则黎族竹竿舞的含义是一种通过运用人体的语言和动作来直接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肢体艺术,因此近代有人称竹竿舞为一种形体风格艺术和一种人体风格艺术,对于竹竿舞的创编也有几个重要原则:动作的流畅性、动作的有序性、动作的艺术性。竹竿舞与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密切相连,其中包含着黎族人的芋念芋和做佛节等许多节日,流传比较广泛、大众基础也更好。3.1竹竿舞的风格特点竹子作为竹竿舞的主要道具,竹竿舞道具有两根大竹竿和八根细长竹竿,这些竹子就是竹竿舞的基本框架了。“打柴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持杆者,持杆者分别可蹲或坐在两根大竹竿的一旁。每个持杆者各握着细竹竿的两端,接着有规则敲击竹竿,击出有节奏美妙动听的碰撞声,拍击竹竿有不同的方式,可根据固定的次序分为上下左右或是交叉的拍击。一个个漂亮帅气的跳舞者巧妙灵活的跳跃着舞动着,有时在竹竿上跳跃做竹上舞,有时则不分单脚或双脚交替的变换着,又时而左右闪躲,敏捷的进退与跳跃能让在场的观众叹为观止,对在场的舞者也是赞赏不止。竹竿舞分为几个主要性质:一、集体性。竹竿舞特别需要注重团队的集体合作精神,需要很多人的参与与配合,才能跳好竹竿舞,才能在运动中发挥最佳的水平。二、健身性。竹竿舞运动是一项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中华民族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众的健5康和谐的发展。三、娱乐性。竹竿舞的快乐节奏和竹竿舞会的欢乐氛围可以是使跳竹竿舞的人们开心和精神焕发,表现的形式也可以赋予人们无限的发展创造力。四、艺术欣赏性。在舞台上竹竿舞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都是海南省多位优秀文艺工作者编排出来的,编排中只要合理的融入其他舞蹈形式,就可以使竹竿舞产生很多奇妙不同的效果。竹竿舞的舞蹈形式不止是有单人独舞,还有不分男女,自由组合成一对对的和男女对舞。而且舞者们随着节奏跳的越发兴奋,速度也渐渐加快,场面就会更加的热闹气氛也会更加的热烈。竹竿舞中除了单一的跳跃与下蹲,上身肢体的舞动,将来也许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呈现形式,如:杂技里的空翻、跟斗、跳跃、街舞中的旋转、腾空等多种多样的技巧。海南现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经赋予了海南竹竿舞很多不同的文化含义,竹竿舞不仅被海南文艺工作者呈现在了海南文化艺术的舞台上,也逐渐成为了海南竹竿舞作为对欢迎中外重要来宾和前来参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外国旅客的一种传统礼节和重要的欢迎仪式。如今,竹竿舞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海南旅游岛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中广泛的存在着。3.2竹竿舞创编原则从竹竿舞的特点中我们了解到,竹竿舞作为黎族文化的民族舞蹈,它不光有艺术性的特点在创编原则上也非常讲究,路线和动作以及队形对竹竿舞的创编编排都有着很大的联系。3.2.1动作形态原则竹竿舞动作的有序性和流畅性都比较讲究,运动的强度为了能得到一定的保证,遇到幅度较大的动作时,脚下的步伐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要做到路线流畅动作灵活与自然。整体的队形对动作编排有着很大的联系,为了使表演效果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来,不同的队形里要有不同的动作,是为了能更好的向观众展示最美的一面。队形的变换讲究一个“顺”字,如果队形有改变,变换队形时应自然不得慌乱,以免发生乱跑现象,变换队形同时也尽量做到把动作融为一体,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转换到下一个队形,给人感觉干净清晰和路线流畅,让整体的动作变化更具美感。63.2.2艺术性原则竹竿舞它不仅仅是由简单的动作形成的运动项目,它呈现的美离不开精细的编排和动听音乐,不管是视觉与听觉上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编排竹竿舞时,动作的实效性与观赏性,都是编导需要加以研究的,另外为了让竹竿舞呈现最美的画面,可以将其他有用的元素添加到竹竿舞中,以创造更多装饰性和美丽的动作,从而使该舞蹈产生的竹竿舞可以更新颖,更美丽并且得到极大的改善。4海南旅游文化对于竹竿舞的发展和开发策略随着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业的兴趣和需求在进一步增加。大众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可以促进当今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满足旅客的旅游需求。在旅游业中到目前为止,旅游也已达到较高阶段,大多数旅游促进者已尽最大努力探索更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4.1竹竿舞发展前景据了解,来海南旅游的中外游客,基本上都对竹竿舞印象深刻,竹竿舞作为黎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因此竹竿舞也被用来作为一种营造氛围的手段,许多大型活动。例如黎苗族每年的“三月三”传统节、欢乐节、嬉水节,竹竿舞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竹竿舞被称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的变化,竹竿舞已经成为一种有趣的舞蹈,由黎族人物的动态形象和海南民族音乐优美旋律,将海南黎族的少数人民带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欢乐与悲伤,形成了向中国乃世界的一次完美曝光,体现了黎族人民渴望美好的思想领域,美丽与和平,是已经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文化瑰宝中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4.2竹竿舞开发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省份,海南黎族旅游的少数民族竹竿舞是民俗旅游开发项目,作为单一旅游项目的海南旅游发展其一个重要主题。海南黎族竹竿舞有着深厚的黎族文化传承基因与黎族文化的传统,而且也是具有有效的健身活动的方式。首先,由于海南黎族竹竿舞本身具有相当大的健身竞技活动特征,因此它被称为体育舞蹈,可以用作竞技比赛。其次,它的运动强度可以随意调节,它通过各种活动和运动技巧来放松身心,增强身体,从而有效地锻炼整个身体的肌肉,针对关节和颈椎疾病治疗有很大的作用。独7特的舞蹈形式有着健身功能,更大的优点是它适合各种人群的锻炼和使用,使男女老幼都7可以做到更好。因此,最具特色民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最具特色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民俗旅游的特点是可将自然与其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将其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使丰厚的民族文化魅力和多彩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展现出特殊的文化魅力。在激烈竞争和旅游的环境中,可以选择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代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舞蹈和大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可以将其作为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发展一个新的发展方向。5结语

海南黎族竹竿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肢体教学,竹竿舞起源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是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的结晶,祖先崇拜对于少数民族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具有民族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价值的竹竿舞,不仅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而且对于促进海南旅游文化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竹竿舞的发展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下,黎族竹竿舞可采取“宣传推广”、“政府扶持”、“改进技术风格”、“产业化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国际交流”等策略,使竹竿舞在未来永续发展,让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人来到海南黎族感受着别样的黎族文化魅力与美好。参考文献:[1]元丁.《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创编研究》[J]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7)16-144-02[2]邢露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