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与莫诺德模式_第1页
公式与莫诺德模式_第2页
公式与莫诺德模式_第3页
公式与莫诺德模式_第4页
公式与莫诺德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揭示系统内有机物降解、污泥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运行参数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包括:①基质降解的动力学,涉及基质降解与基质浓度、生物量等因素的关系;②微生物增长动力学,涉及微生物增长与基质浓度、生物量、增长常数等因素的关系;③还研究底物降解与生物量增长、底物降解与需氧、营养要求等的关系。在建立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模型时,有以下假设:①除特别说明外,都认为反应器内物料是完全混合的,对于推流式曝气池系统,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正;②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条件绝对稳定;③二次沉淀池内无微生物活动,也无污泥累积并且水与固体分离良好;④进水基质均为溶解性的,并且浓度不变,也不含微生物;⑤系统中不含有毒物质和抑制物质。一、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一一米一门公式与莫诺德模式1、米一门公式Michaelis-Menton提出酶的“中间产物”学说,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提出了含单一基质单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公式,即米一门公式:V=—Vmax―-——K+S式中:v——酶促反应中产物生成的反应速率;vmax——产物生成的最高速率;Km——米氏常数(又称饱和常数,半速常数);S一一基质浓度。中间产物学说:E+SIESIE+P米门公式的图示:米门公式的图示:2、莫诺德模式莫诺德模式的基本形式:Monod于1942年和1950年曾两次进行了单一基质的纯菌种培养实验,也发现了与上述酶促反应类似的规律,进而提出了与米门公式想类似的表达微生物比增殖速率与基质浓度之间的动力学公式,即莫诺德模式:R='max•SK+S式中:R=侦/t)x 微生物的比增殖速率,kgVSS/kgVSS•d;Rmax——基质达到饱和浓度时,微生物的最大比增殖速率,S 反应器内的基质浓度,mg/l;K——饱和常数,也是半速常数。随后发现,用由混合微生物群体组成的活性污泥对多种基质进行微生物增殖实验,也取得了符合这种关系的结果。可以假定:在微生物比增殖速率与底物的比降解速率之间存在下列比例关系:RXV则与比增殖速率相对应的比底物降解速率也可以用类似公式表示,即:V=Vmax比底物降解速率(kgBODJkgVSS•d);vmax——底物的最大比降解速率;S 限制增殖的底物浓度;K 饱和常数。对于废水处理来说,有机物的降解是其基本目的,因此上式的实际意义更大。莫诺德模式的图示:莫诺德方程式的推论:1)在高底物浓度的条件下,即S>>K,呈零级反应,则有:

maxmaxmaxA-—2maxX=K1X2)在低底物浓度的条件下,即S<<K,则:dSmaxKdtdSmaxKdtK2XS二、Lawrence_McCarty模式:1、有关基本概念:微生物比增殖速率:R=(dt);X单位基质利用率:q=(~r)■■■Xdtu;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又称细胞平均停留时间,在工程上习称污泥龄):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开始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说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从工程上来说,就是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以。c表示,单位为d,即:9c=V-X4x式中:软——每日增殖的微生物量,稳态运行时,就是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因此:V-XQ「X,+(Q-Qw)•X广Q.X]…、一,cV-X间化后,则:9=——cQw•x,dx/dtXdx/dtX,而9c(x)(Ax/At)T,所以有:或u=L9c2、L—M模式的基本方程式:第一基本方程式:前面已有:土=yf虹]-KXdtvdtJ du式中Y 微生物的产率系数,kgVSS/kgBOD5-d;Kd 自身氧化系数,又称衰减常数,d-1,(V /V -d);

经整理后: 4=Yq-KV dc表示的是污泥龄(V)与产率系数Y、基质比利用速率(4)及自身氧化系数之间的关系。第二基本方程式:S认同莫诺德模式: v=vmax•K+Ss认为有机基质的降解速率等于其被微生物的利用速率,即I当"dt)u式中:S一反应器内的基质浓度;qmax—单位生物量的最大基质利用速率;K、一半速常数。表示的是基质利用速率与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和基质浓度之间的关系。3、L-M模式的导出方程式①第一导出方程一一出水水质Se与污泥龄V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全混合式)代入:S代入:V e maxS+K则有:—V则有:—Vc(YvmaxkK(1+KV)

v(yV-K\-i

c max dLaurence—McCarty建议的排泥方式:两种排泥方式:I.剩余污泥从污泥回流系统排出;II.剩余污泥从曝气池直接排出。第二种排泥方式的优点:1)减轻了二沉池的负担;2)可将剩余污泥单独浓缩处理;3)便于控制曝气池的运行。因此按这种排泥方式的污泥龄的计算就可以变得更简单,如下:v^^_^^_QWX^Q^Qyx^Q^简化后,9=——简化后,cQw由此可看出这种排泥方式更有利于控制和运行管理。②第二导出方程一曝气池内微生物浓度X与污泥龄9c的关系对曝气池作有机底物的物料衡算:底物的净变化率=底物进入曝气池的速率-底物从曝气池中消失的速率0=V(ds/dt)=QS+RQS-(ds/dt)-V-(1+R)QST i e u enf]Idt)u代入第一基本方程有:由于t=HRT=V/Q,则有:v9 Y•(S-由于t=HRT=V/Q,则有:X=c•iet(1+Kd・9)上式说明:曝气池中微生物量浓度是与有机物的浓度、9c和曝气时间等有关的。式中0=9-t,可以称为污泥循环因子,其物理意义为:活性污泥从生长到被排出系c统期间与废水的平均接触次数。第三导出方程一一回流比R与9c之间的关系对曝气池的生物量进行物料衡算:(曝气池内生物量的净变化率)=(生物量进入曝气池的速率)-(生物量离开曝气池的速率)

(ds)+QX+Y一-KXr i<dt)d-Q(1+R)XVu所以:,0=(当V=RQXdt其中q=(ds/dt)/XRQX+其中q=(ds/dt)/XRQX+(Yq-Q(1+R)X所以:Yq式中:Xr回流污泥的浓度,可由下式估算:106XrSVI注意:1)是近似值;2)由SVI算出的是MLSS值,应再换算成MLVSS。产率系数(Y)与表观产率系数(Yb^)之间的关系:(dXdt)产率系数((dXdt)Y= -(dSdt)u表观产率系数(Ybbs)是指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的污泥产量与基质降解量的比值,表观产率系数即:Yobs(dX/dt) T-(即:Yobs(dX/dt) T-(dS/dt)(dX/dt)t/Xobs(dS/dt)u1,以及1 =Yq9ccY=Y/(1+9obs-K代入,则有:该式还提供了通过试验求y及k的方法,将其取倒数后得:1Yobs以1Yobs对9c作图,即可求得Y及Kd值。

其中Yobs=AX/Q(S,一七)⑤0c与Se及E的关系:(见附图3)IR1Se下降E升高;下降S升

eIR1下降因此,对于一个活性污泥系统有一个(0min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