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立体裁剪课件_第1页
服装立体裁剪课件_第2页
服装立体裁剪课件_第3页
服装立体裁剪课件_第4页
服装立体裁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緒論第一節概述一、立體裁剪的含義

立體裁剪是主要採用立體造型分析的方法,來確定服裝結構的形狀,完成服裝款式的紙樣設計。具體的說,立體裁剪就是以立體的操作方法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臺或人體上進行服裝款式的造型,邊裁邊做,直觀地完成服裝結構設計的一種裁剪方法二、立體裁剪的歷史與發展

立體裁剪誕生於西方,人類從比擬身材式樣的仿效裁剪,到科學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後經歷了從立體到平面,再從平面到立體與平面並存的結構設計方法的演變過程。平面與立體相輔相成,兼而用之。三、立體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式

1、基本確定服裝款式2、根據穿著者的體形選擇人臺,必要時適當地補正人臺3、以坯布或面料為材料,以剪刀和大頭針為工具,在人臺或人體上邊裁邊做,進行服裝初步造型。4、用鉛筆或膠帶進行標點描線,將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裝衣片結構加以記錄。5、平面布樣整理6、假縫7、試樣修改8、劃樣、裁剪、縫製四、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的關係

立體裁剪和平面裁剪同為服裝結構設計的兩種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歸、相輔相成、相互滲透。

五、立體裁剪的優點六、如何學習立體裁剪

第二節人體與服裝的立體性一、人體的立體特徵

人體是一個特定的立體,它是由若干個基本線條來呈現的。從正面看,肩部較寬、略傾斜,肩部到腰部逐漸變窄,從腰部到臀部有逐漸變寬,臀部以下有逐漸變窄,從側面看,胸部前突,以胸圍線為界,向上至頸部,向下至腰部逐漸變窄,並以胸厚為最大,臀部微後翹,以臀部為界,向上、向下厚度逐漸變小;從背面看,雖然線條組成有所不同,但其特徵仍與從正面觀察所得的結果大致相同。

二、服裝立體

服裝款式依賴於人體形態。因此,服裝也必然是一種立體表現。只要以此為出發點,在實際裁減操作中想像人體的立體形狀,我們就可以製作地服裝盡可能的美觀合體,富於立體性。第三節

立體裁剪的用具與材料

人體模型

現在使用人體模型的種類大致分三種:立體裁剪用、成品檢驗用、服裝展示用。人體模型按長度分,有全身模型、2/3身模型、半身長模型等;根據性別與年齡分為三種:女裝用模型、男裝用模型、童裝用模型。第四節立體裁剪的準備

一、布紋的整理(一)布紋整理的必要性(二)布紋的整理方法1.劃出印記:2.矯正布紋:3.檢查整理:4.立體裁剪中布邊撕掉(0.5釐米)二、大頭針別法(一)正確使用大頭針第一,大頭針針尖不宜插出太長,這樣易劃破手指。第二,大頭針挑布量不宜太多,防止別合後不平服。第三,別合一進一出要用大頭針的尾部,固定後比較穩定。(二)、大頭針別法1.對別法2.重疊法3.折疊法4.藏針法三、人體模型的補正(一)胸部補正(二)肩部補正(三)腰部補正(四)臀部補正

布紋機理處理技巧

第一節抽褶法一、抽褶法及其特點

抽褶法是將布料反復無規則地折疊固定,或用縫線收緊固定,使面料呈現抽褶效果的褶紋,從而產生必要的量感和美觀的折光效應的立體構成手法。

二、抽褶法的工藝技術要點先在布料上畫出要抽褶的線的位置,然後按造型的需要計算布料上所需抽褶線的長度,抽褶線的長度一般為抽褶長度×(1.5~3倍)。

第二節折疊法一、折疊法及其特點折疊法是將布料的一部分按有規則或規則的方法進行折疊,用大頭針或針線將折疊的部分拉開或不拉開,從而產生富有立體感、蓬鬆的外觀造型的立體構成方法。折疊法用直絲綹、橫絲綹、斜絲綹的布料都可以,根據造型需要,可設計在胸、背、腰、肩、頭、腿及袖等部位,服裝中應用較為廣泛。二、折疊法工藝技術要點

折疊法的工藝技術要點:估計用布量。用布量的實際長度(或寬度)=實際造型的長度(或寬度)+折疊造型所需的用布量(或蓬鬆造型的用布量),折疊用布量=折疊個數×一個折疊寬度。

第三節

編織法一、編織法及其特點

編織法是將布料折成條或扭曲纏繞成繩狀,然後將布條、布繩之類材料用編織形式編成具有各種美觀紋樣的衣身造型,若輔之以其他的方法如折疊、抽縮等能作成具有雕塑感的立體造型,是具有“前衛”意識的設計師經常使用的方法。

二、編織法的工藝技術要點編織法的工藝技術要點:條狀編織造型是將布料折成所需寬度的扁平狀布條。布條裁剪寬度為:2×布條實際寬度+2×縫份。扁平狀布條是通過縫紉機縫合來完成,將縫份藏在布條的裏端。先面面相對進行縫合,後翻到正面燙平。

第四節纏繞法

一、纏繞法及其特點

纏繞法是將布料有規則地或隨機地纏繞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纏繞法是人類自古至今最基本的服裝樣式之一,從原始人用樹葉、獸皮纏繞裹身作為身體的遮蔽和保暖物,古羅馬人用纏繞式托嘎作為裝束以及印度婦女的莎麗裝,到現代法國女裝設計師格瑞夫人著名的纏繞式時裝,纏繞式造型樣式真可謂千姿百態源遠流長。二、纏繞法的工藝技術要點纏繞法的工藝技術要點:為布料的纏繞作好前期準備工作,根據款式的需要將準備用於纏繞的部位確定下來。布料的邊緣要折淨、折光,形成的布紋要流暢自然、不能生硬刻板。第五節繡綴法一、繡綴法及其特點繡綴法是通過手工縫綴形成凹凸、旋轉等立體感強的紋理,裝飾在服裝的各個部位,通過巧妙的大頭針別合方法,在人體模型上形成優雅別致的造型。

二、繡綴法的工藝技術要點

繡綴法的工藝技術要點:先觀察服裝款式造型,在服裝款式造型所需的部位上,將繡綴針針法畫出來,並將針法圖中的直線兩端進行縫縮。繡綴針針法的每格間距根據款式縫縮需要而定,可寬可窄。第六節堆積法一、堆積法及其特點

堆積法是根據面料的剪切性,從多個不同方向進行擠壓、堆積,以形成不規則的、自然的、立體感強烈的皺褶的立體構成技術手法。二、堆積法工藝技術要點堆積法的工藝技術要點:從三個或三個以上方向擠壓、堆積布料,使布料皺褶堆積呈三角形或多邊形。各個皺褶之間最好不能形成平行堆積關係,平行則顯得呆板單調,各部位的堆積量要大小不同,從而有所變化。

成衣立體裁剪

女西裝的立體裁剪,重點把握四面體衣身結構的製作技法。

1.粗裁:2.整理好布紋:3.標記基準線:.5626563822113815前後側領一、布料準備第一節女西裝立體裁剪1.披布:將準備好的前身布料披於模型上,對好前中線和胸、腰、臀三條橫線,固定。

二、操作方法(一)製作前衣身2.確定輪廓:整理領口、小肩、袖窿,將胸部多餘布料別省縫使之合體。然後標記側縫、袖窿、分割線的位置,留出縫份,餘料剪掉。

第一節女西裝立體裁剪3.披前側布:避免手臂不便操作,可把它固定。在側面布的胸、腰、臀的中心處別出0.5cm的松量後披於模型上。側面布要使三條橫線分別對準,固定。

4.整理側面:確定袖窿深的位置並作標記。確定側縫與刀背縫,餘料剪掉,在胸、腰的位置前面與前側面同時標出對位標記。第一節女西裝立體裁剪二、操作方法(一)製作前衣身5.披布:先將縱橫線條合對好,做出後領口,固定。對合前後小肩,對合側縫,剪掉餘料。6.處理腰部餘量:後腰部有許多餘量,而使之不平服。採用將後中心的布料向外彈出的方法。

第一節女西裝立體裁剪二、操作方法(二)製作後衣身7.整理後身:腰部留出一定的松量後固定,重新標記後中心線。8.駁領的製作方法同前述,注意領型的整體效果。

第一節女西裝立體裁剪二、操作方法(三)製作衣領

9.樣衣展開:將布料從模型上卸下,展開成平面。圓順各曲線,合對衣領與領口及刀背線。按袖窿尺寸作袖山,並繪製二片袖。第一節女西裝立體裁剪二、操作方法(四)製作樣板10.假縫試穿:把樣衣按輪廓扣燙並組合,穿於模型上。按袖窿弧長製作二片袖,再用藏針法裝上衣袖,調整前面、側面及後面不合適的地方,直至完成。11.確定板型:將假縫試穿後的樣衣進一步整理,並作出其標準樣板型。二、操作方法(五)假縫試穿第一節女西裝立體裁剪本款變化的部位較多,如衣身的分割與下擺變化,立領領口的加寬與加深變化,衣袖的起肩變化等。1.粗裁面料。2.整理好縱橫布紋。3.標記好縱橫基準線。4815601633*284526第二節女短上衣立體裁剪一、布料準備4815601633*2845261.披前面布:披前面布料,對合基準線。然後用帶子確定分割線,留出縫份,剪掉餘料,二、操作方法(一)製作衣身2.披前側布:側面布要與前面布的胸圍線、腰圍線分別對準,然後固定。第二節女短上衣立體裁剪3.整理形狀:按模型的側縫線與袖窿及前片的分割線確定側面布的形狀,注意使各部位的布料平服,留出縫份,餘料剪掉。4.標記輪廓:領口加寬到離肩點3釐米左右的位置,領深略向下深開,設計出領口線與下擺的形狀,再標記其輪廓,然後剪掉餘料。二、操作方法(一)製作衣身(製作後衣片從略)第二節女短上衣立體裁剪

5.披領型布:將前後衣片的領口線確定好,把領型布沿領下口固定。為了讓衣領達到直立效果,分別把多餘的部分別起來。

6.標記衣領輪廓:按領口線標記好衣領下口線,再根據立領的寬度標記衣領上口。

二、操作方法(二)製作衣領第二節女短上衣立體裁剪7.樣衣展開:圓順曲線,標記吻合點,得其衣片樣板型,並測量袖窿弧長。按袖窿弧長作原型袖。並剪開放出袖山。8.假縫試穿:將前後衣片、袖片、領按製成線扣燙,並用大頭針假縫後穿於模型上,觀察整體效果,不合適之處可再次修正。9.確定板型:將假縫試穿後的樣衣進一步整理,並作出其標準樣板型。二、操作方法(三)確定板型第二節女短上衣立體裁剪袖前中前側領

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

第一節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立體裁剪製作的服裝作品其整體美感的產生與形成,造型要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離不開服裝構成的形式美法則。與其他造型藝術一樣,服裝設計的形式美法則主要體現於服裝款式構成、服裝色彩的合理搭配以及各種材料的組合運用、肌理效果的表現等。要處理好服裝立體造型美的各項基本要素之間的關係(如輕重、大小、多少、明暗、新舊、長短、厚薄等),就必須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與品位,憑藉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和法則,使各種造型要素在量與質上達到統一和諧的整體美。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對稱為造型的最基本的構成形式,無論是在傳統造型藝術中,還是在各種現代造型藝術中,對稱法則的運用是較為廣泛的,如各種生活器皿、建築物、傢俱、裝飾藝術、音樂、詩歌等都體現了對稱的形式美感。從構成藝術的角度來講,對稱是指圖形或物體的對稱軸兩側或中心點的四周在大小、形狀和排列組合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對稱具有嚴肅、莊重、平穩,理性的特徵,非常符合中國人的中庸審美心理。在服飾藝術中,無論是漢民族,還是各少數民族的服飾中都具有較多的體現,如被稱為國服的中山裝就是追求一種四平八穩的著裝理念。需要指出的是過度的對稱,往往產生一種呆板的感覺。所以我們在利用對稱法則進行立體裁剪設計時應在合理利用對稱法則的同時,需考慮到適當的變化,這也是後文將要提到的對比、均衡等形式法則。一、對稱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一)軸對稱軸對稱是指圖形或物體在大小、形式和排列上會基於某個直線形式一一對應關係,這種狀態叫做對稱軸,這條直線稱作軸對稱。對稱軸兩側的形體或設計要素分別處於與軸相同的距離上,尤如鏡面的反射原理,從力學角度和審美心理上給人以穩定感、平衡感。根據軸數目的不同,分別叫做單軸對稱、雙軸對稱和多軸對稱。在進行立體裁剪造型設計時各種設計要素的搭配,可以在對稱軸的上下、左右、前後進行設計,從生理解剖學角度來看人體也是以人中線為軸,基本左右對稱的,因此,我們在進行立體裁剪紙樣設計時,只需做出半身,另外半身複製即可。對稱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二)迴旋對稱迴旋對稱又稱總對稱或旋轉對稱。是以點為中心,將圖形或物體以一定的角度旋轉,就能得到從這一點到中心距離相等的對稱圖形,這時將中心點叫做對稱點。在對稱法則中,迴旋對稱與軸對稱相比,在視覺上突破了過於四平八穩的構成局面,在平穩中求變化,相對較“活”。在立體裁剪造型時這種迴旋對稱的法則是通過不同視覺感和觸感的面料搭配、色彩的呼應、肌理效果、局部造型形式、裝飾物基於對稱點迴旋地排列組合來實現的,見彩圖3與4。對稱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三)局部對稱局部對稱是指在服裝整體的若干局部採取對稱形式。這種局部對稱法則是在服裝整體設計中,圍繞服裝整體風格而進行的一些局部對稱設計。一般在袖口、褲口、肩部、胸部、腰部利用拼色,拼接配飾來完成的。

對稱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對稱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二、均衡法則均衡是指圖形中軸線兩側或中心點四周的形態大小、疏密、虛實等雖不能重合,但以變換位置、調整空間、改變面積等取得整體視覺上量感的平衡。均衡法則與對稱法則的平穩嚴肅相比,富有動感。在立體裁剪造型中,主要是通過各設計要素通過空間形態、大小、疏密、虛實的變化,以達到視覺上的平衡以及心理上的平衡。與對稱時取得的平衡相比就不顯得單調、僵硬,這樣的平衡不是物理上的平衡,大多都是視覺上的平衡。均衡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均衡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比例法則三、比例法則比例是指同類數、量之間的一種比較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受不同時期的社會審美因素的影響,為了達到符合當時社會審美的理想人體比例,除了在髮型,帽子,鞋子及飾物等方面做一些適當調整外,主要的方法途徑還是通過服裝款式的變化及服裝款式與著裝人體之間的比例關係,調整著裝人體的重心來實現的。如朝鮮族女性民族的服飾,採用高腰節的設計,從視覺上拔高人體。阿拉伯國家的服飾,印度紗麗等的包纏式,撇開其他功能不談,都是通過頭部與身體的整體著裝加上衣服的垂直褶來提高人體視覺重心,達到視覺上的增高效果。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立體裁剪設計時除了正確表達設計效果圖及客戶要求外,還需從美的角度來考慮,並加以調整變化,力求把一個作品做到盡善盡美。在做整體設計時,一般將設計的重點放在服裝的上半身,提高人體重心,避免得下部做的過於累贅或沉重,有下墜感。也不能過於強調上部,而導致頭重腳輕,有上下快要顛倒的不穩定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光是款式設計、飾件設計,同時也要考慮到色彩的輕重感在服裝整體上的比例關係。比例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四、對比法則對比是將兩種不同的事物對置時所形成的一種直觀效果。在藝術設計、文學作品、影視藝術、繪畫作品中常常採用對比的法則強調矛盾作用。如中國畫中的疏密對比、大幅的留白與精心描繪之間的對比、文學作品的人物性格的對比、影視藝術矛盾刻畫的張弛對比等。對比法則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尤如佐料中的辣椒,突出和強化作品的審美特徵,使本來不慍不火的藝術效果變得更加強烈和醒目,從而達到突出設計重點的作用。(一)色彩對比色彩是服裝的靈魂,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和色彩的整體形態(亞光色和螢光色)應用在服裝上的不同空間位置,所形成的對比關係對於服裝影響很大,不但影響到款式特徵,重心高度,還影響到服裝的風格特點,甚至會改變服裝的精神面貌。對比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二)款式對比在服裝設計中,許多不規則褶皺、堆積、編織、抽褶、裝飾造型及一些極富立體感的款式,都是通過立體裁剪來實現的。通過各造型部位之間的大小、長短、疏密、鬆緊、多少、高低、曲折、凹凸、虛實的對比而達到不拘一格的款式。這樣,不僅豐富了款式設計的空間,而且創造出了許多異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對比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五、視錯法則視錯分為分割視錯和對比視錯兩種形式(一)分割視錯分割視錯是指對同一物體採用不同形狀的線加以分割,能使人產生不同的視錯效應。如用垂直線和水平線分割的兩個相同的正方形,垂線分割的正方形看上去顯得稍長,而水準分割的正方形則顯得略寬。原因是一根豎的線條能引導視線上下伸展,使人感覺線在豎直方向延長,而橫的線條則引導視線向左右擴張,使人感覺線在加寬。利用視錯法則進行服裝立體設計與製作時,應科學考慮服裝的內外結構線及面料的線型、格型圖案,發揮視錯規律及作用。採用豎線條的內部結構分割和外部輪廓線造型設計,能在視覺上增加著裝者的高度感,發揮線條在立體空間中的延伸作用。而瘦長體型的人,宜採用橫向的內部結構分割線和外部造型線,在視覺上作橫向引導,增加寬度感,給人以豐腴的感覺。在面料選擇上,同樣的面料因其方格的大小不同,著裝上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大方格有豐碩、擴張的視錯感,體胖者不宜穿著;而小方格有“遠看色,近看格”的效果,具有相對收縮感。視錯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二)對比視錯對比視錯是指兩個局面結構並列後,相互之間的對比所形成的視錯。如大帽子、寬肩設計會使人的面部顯的嬌小,身材瘦小者穿淺色衣服會有肥大感。對比視錯包括多方面的內容,有形態大小及長短的對比,色彩明暗帶來的視錯感等,對比視錯效果因對比局部其距離遠近程度及身體形態的量之間差異而不同。距離越遠,對比局部之間量的差異越小,對比越不鮮明,視錯感也隨之削弱,反之亦然。視錯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在立體裁剪進行服裝設計製作時,應對於著裝者的體型加以分析研究,合理利用材料設計法則進行設計,揚長避短,彌補形體上缺陷不足,使服裝與人體顯得和諧統一。如脖子短的人可採用V字領設計,因V形具有箭頭的方向感,會使臉部、頸部顯得修長;胸部較平的女性可在胸部採用花邊設計、多層波浪褶、有凸起的面料肌理設計,使得胸部看上去更加豐滿;胖體型不宜採用過多的設計,可用一些簡練的垂線型設計,以免愈加臃腫;瘦弱體型的服裝宜明度高的顏色,暖色可以使視覺上增強豐滿感。在進行分割設計時,腰部可採用冷色系或明度低的色彩,以達到收腰的視覺效果。在進行立體設計時,有意識地利用視覺上對色彩的視錯,彌補體型上的先天不足,也可利用配色達到不同的效果。視錯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六、反復法則反復是指同一事物的重複或交替出現。在立體造型中反復是款式構成的基本因素之一。例如,某一個設計元素有規律的連續運用交替出現,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重複利用,都可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反復法則的運用使得設計元素在量加重比例與設計元素的單一出現相比往往呈現出較強的震撼效果。反復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反復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七、調和法則調和是指幾種互不相同的構成要素放在一塊時,相互間不發生矛盾衝突,仍然保持各自的特徵,而且比單獨使用時更美,並保持一種秩序和統一關係。在立體裁剪中,調和主要是指各構成要素之間在形態上的統一和排列組合上的秩序感,應分別研究設計語言的各要素,最後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作品的特徵。立體裁剪服裝造型更需注重從空間角度上考慮各方位,各層面的設計要素間的調和,在服裝的整體結構中,一般前後分割、裝飾、拼接應保持風格一致;在局部結構的設計中,特別是在系列化的設計中,需要在各局部中尋求類似的形態作為統一的媒介,從而達到整體的統一。如領子、袖子、下擺或裝飾形態等用相近的形態進行統一的處理,以達到調和的效果。調和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調和與對比相比,調和是尋求各要素間的相互統一,而對比則是尋求各要素之間的差異,無論是調和還是對比都應處理好量與質的關係。過於統一又會顯得單調,太強調對比,會使得設計語言顯得無主次,設計風格顯得模糊。因此,在立體造型時,即要把握各要素的大小、疏密等的對比關係,又要考慮整體的和諧,使之既調和又富於變化。調和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八、旋律法則旋律本是音樂術語,指的是聲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立體裁剪中借用旋律這一術語,是指服裝造型中點、線、面、體及各設計要素等經過精心設計而形成的一種具有節奏變化的美感。旋律變化的關鍵,在於造型因素的重複以及這種重複的合理使用。旋律的重複變化有三種,有規律的重複,無規律的重複和等級性的重複。總之,藝術的生命在於創造。貝多芬有句名言:“為了獲得更美的效果,沒有一條規律不可被破壞”。我們在進行立體裁剪設計時為了達到更美的效果,應在實踐的基礎上,打破舊的規律,創造出更新的服裝設計形式來。

旋律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旋律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旋律法則立體裁剪與形式美法則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第二節作品的綜合性設計一、作品欣賞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作品的綜合性設計創意服裝的立體裁剪二、課程綜合練習1、查閱資料2、構思主題3、畫款式效果圖4、立體裁剪各部位的造型5、作裝飾製作定型6、拍照7、寫出實驗報告。

課程綜合練習

服裝立體造型的藝術手法christiandior

隨著現代服飾的發展及社會生活的不斷演變,人們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服飾要求已發生了深刻地變化,追求美、表現美、擁有美、享受美成為當今時尚。就現代服裝而言,一方面對面料的開發與再造,另一方面還需通過多種立體造型手法的不斷創新與應用,使現代服飾與藝術展示產生更豐富、更絢麗的視覺效果,並能得到美的昇華和藝術享受。設計大師JOHNGALLIANO所做的古今結合的現代高級時裝

一直體現著立體裁剪的魅力

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

現在國際著名設計師都採用兩者相互結合的方法來做。

日本著名設計師ISSEYMIYAKE(三宅一生)和

YOHJIYAMAMOTO(山本耀司)

就很好的运用了欧洲立裁的方法和

日本平面裁剪的原理进行了

既具有本土化又極具國際水準的設計。中國設計師張肇達在

国际服装文化节上也很好的体现了立体裁剪的形式。

褶飾是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經過人們有意識、有目的的創作加工,使面料產生各種形式和效果的褶紋,以此增添服裝的生動感、韻律感和美感。褶紋的形成是受外力作用的結果,由於面料的受力方向、位置、大小等因素的不同,產生了多種狀態的褶紋,我們按其表現特徵劃分為疊褶、抽褶、垂墜褶、波浪褶、堆褶等形式。第一節褶飾立體造型法褶飾立體造型法一、疊褶以點或線為單位起褶,是面料集聚收縮所形成豐富、舒展、連續不斷的紋理狀態。疊褶往往體現服裝設計“線”的效果,適用於服裝主要部位的裝飾。1.以點起褶2.折疊褶紋3.整理褶紋4.裝疊褶

5.肩部製作疊褶6.固定疊褶(一)疊褶及特徵二)基本褶紋製作方法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1.

左手捏住布料的頂角A點,右手取任意長度B點。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以點起褶2.

以A點為圓心,AB長為半徑,折出1/4圓的褶紋(也可在布邊的中部任意選取A點,則折出相當半個圓的褶紋。褶量比取端點褶量多一倍)。

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折疊褶紋

3.

調整好褶紋的分量與方向。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整理褶紋4.

將做好的疊褶放於模型的肩到肋部。

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裝疊褶5.

肩部後垂的布料做疊褶,用針或繩固定。肩前部垂下的布料同樣做出疊褶,固定。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肩部製作疊褶6.

將兩個疊褶固定於肩上,調整出優雅的褶紋,注意強調與保留。

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固定疊褶(三)應用範例

褶飾立體造型法疊褶(一)抽褶及特徵二、抽褶線、面均可作為起褶單位,通過對布料的反復(無規律地)折疊、收緊,呈現出收縮效果的褶紋。它有別於用針拱縫後再抽緊縫線形成的褶紋,這種褶紋具有較強的浮雕效果,生動活潑,豐富多變,適用於主要部位的強調和展示設計。(二)基本褶紋製作方法1.折疊褶紋2.重疊褶紋3.打開褶紋4.整理褶紋褶飾立體造型法抽褶1.

把布料緯向對折,從布料一端起折疊3~4cm的褶,大頭針固定的位置在對折後布面寬的2/3處(從連折處算起),注意要橫向別針。褶的大小、間距最好不一致,使之有層次和韻律感。

褶飾立體造型法抽褶2.

將作成的褶紋再次用同樣的方法折疊,可折成二層或三層,使原來單層褶紋形成一定的厚度的褶紋。褶飾立體造型法抽褶3.

把作好的褶紋固定在模型上,以固定處為准,分別將上下布料打開。上面布料是雙層,打開後成自然褶。

褶飾立體造型法抽褶4.

下麵是連折的布料,打開後做出深淺混合的褶紋,然後在暗處固定。將各層的褶紋整理好,我們會看到非常豐滿、漂亮的褶紋效果。

褶飾立體造型法抽褶(四)應用範例褶飾立體造型法抽褶1、疊褶、抽褶的特點是什麼?褶飾立體造型法小結與課外練習1、以點起褶2、折疊褶紋3、整理褶紋4、裝疊褶5、肩部製作疊褶6、固定疊褶抽褶2、熟練其褶紋的製作方法。疊褶1、折疊褶紋2、重疊褶紋3、打開褶紋4、整理褶紋三、垂墜褶(一)垂墜褶及特徵在兩個單位之間起褶(或兩點之間、或兩線之間、或一點一線之間),形成疏密變化的曲線(或曲面)褶紋,具有自然垂落、柔和流暢、優雅華麗的紋理狀態。適用於胸、背、腰、腿、袖山等部位的設計與裝飾,是服裝與展示設計中應用最多的褶紋之一。(二)基本褶紋製作方法1、以點起褶2、抓取褶紋3、反復抓褶垂墜褶初始可以是斜紗,也可以是橫紗;支力處可以是點,也可以是線。應用時可靈活掌握。褶飾立體造型法垂墜褶1.

以布料的一端為基點a(起支力作用),在另一側b點作一寬鬆的、呈彎曲形的垂墜褶,即可調解所作褶紋布料的位置、大小與鬆緊,並使之固定於基點b處。

褶飾立體造型法垂墜褶-以點起褶2.

基點a仍然不變,在第一個褶紋下麵接著作第二個垂墜褶紋,成形後具有旋垂彎曲的效果。

褶飾立體造型法垂墜褶-抓取褶紋3.

繼續作垂墜褶,當基點a一側的布料都移向b側時,則再以另一側b為新基點,把布料向a的方向拉回,並以同樣的方法作其他垂墜褶。褶飾立體造型法垂墜褶-反復抓褶(三)應用範例褶飾立體造型法垂墜褶褶飾立體造型法教師作品學生作品褶飾立體造型法學生作品褶飾立體造型法學生作品褶飾立體造型法四、波浪褶(一)波浪褶及特徵點、線均可作為起褶單位,另一邊緣呈波浪起伏、輕盈奔放、自由流動的紋理狀態。波浪褶主要利用面料斜紗的特點及內外圈邊長差數,外圈長出的布量形成波浪式褶紋,其褶紋隨著內外圈邊長差數的大小而變化,差數越大,褶紋越多,反之亦然。適用於各部位的飾邊及圓形裙使用。(二)基本褶紋製作方法1、粗裁布料2、固定褶紋3、調整褶紋褶飾立體造型法波浪褶1.

取一塊布料,從任一邊緣向中心或任意位置挖空一內圈,內圈的形狀可以是圓形、部分圓形、不規則圓形,還可以是螺旋形曲線。布料的外圈可以是圓形、方形、多邊形及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其內圈邊長一般與相接合部位的長度相等,但有時為了強化褶紋也可長於相結合部位的長度。外圈的邊長遠大於內圈的邊長,內外圈之間是波浪褶的寬度,其大小、寬窄、形狀可自行設計。褶飾立體造型法波浪褶-粗裁布料2.

將褶紋展開並與部位組裝,由於受重力與內外弧線長度差的影響,自然成現波浪形褶紋。

褶飾立體造型法波浪褶-固定褶紋3.

波紋的大小、疏密可以調整。一般外圈形成波峰處,可以略提對應該處內圈的邊緣部分。

褶飾立體造型法波浪褶-調整褶紋(三)應用範例

褶飾立體造型法波浪褶五、堆褶(一)堆褶及特徵在面單位內起褶,把布料從多個不同方向進行堆積與擠壓,呈現出疏密、明暗、起伏、生動的紋理狀態,具有較強的立體造型效果。適用於各部位的強調和誇張。(二)基本褶紋製作方法

1、以面起褶2、堆積褶紋3、製作與調整4、處理邊緣5、標記輪廓褶飾立體造型法堆褶1.

在平鋪的布料上,折疊出若干個疊褶紋,固定褶紋的上端。褶飾立體造型法堆褶2.

沿著褶紋垂直的方向,取其一段長度向起點擠壓,在豎向褶紋受擠壓變彎曲中,注意調整褶紋使之有不同的曲向,因為相同曲向的褶紋有死板、生硬的感覺,並不斷改變褶紋的疏密程度和排列方向,而產生一種集中、厚重、擴張的感覺。

褶飾立體造型法堆褶3.

觀察堆褶的高度與份量的均衡感覺,並使褶紋的棱線儘量呈現一定的曲面,不要呈尖角、棱角狀。用大頭針固定褶紋的凹陷處。褶飾立體造型法堆褶4.

靠近邊緣的地方要略為松小一些作為過渡,按底布作出其輪廓形狀,並剪掉餘料。褶飾立體造型法堆褶5.

先用帶子標記出飾邊的大小,然後剪掉餘料,並把飾邊打開、展開。褶飾立體造型法堆褶(三)應用範例褶飾立體造型法堆褶第二節

縫飾立體造型法二、縫飾的種類與製作方法(一)無規律縫飾(二)有規律縫飾(三)嵌線繩縫飾縫飾立體造型法一、縫飾及特徵縫飾是以布料本身為主體,在其反面(個別也在布料的正面,但區別於繡飾)選用某種圖案,通過手工(或機器)縮縫,形成各種凹凸起伏、柔軟細膩、生動活潑的褶皺效果。其紋理感觀精彩奪目,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是其他裝飾形式所無法替代的。由於圖案大小及連續性的變化,點的組合方式與縫線的手法變換,使其風格各異、韻味不同,但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適用於服裝局部與整體的點綴與裝飾。(一)無規律縫飾1.

圖案設計:可隨機的、自由的繪製曲線,可相互交叉、環繞、向任意方向流動。縫飾立體造型法無規律縫飾2.

製作方法:沿圖案車縫,然後抽緊縫線,見成型效果圖。

(二)有規律縫飾1.圖案設計:有規律縮縫的圖案是按某種規則設計的,遵循一定的規律,如網格紋按連續的正方形構成,卷花紋按連續的V字形構成。

2.製作方法:沿順序相繼挑起各點的布絲,最後抽緊縫線並打結固定。縫飾立體造型法有規律縫飾3.網格紋、卷花紋成型效果圖縫飾立體造型法有規律縫飾褶飾立體造型法教師作品(三)嵌線繩縫飾1.圖案設計:多以不相交的直線或曲線為主,其距離、疏密、角度可自定。2.製作方法(1)線繩夾在布料的背面縫合。(2)緊縫線,並使皺褶分佈均勻。(3)為使形成的皺褶穩定,可把嵌繩兩側的布料拉展,輕燙(或蒸汽熏整),定型後抽去嵌繩。

(4)嵌繩縫飾成型效果。

縫飾立體造型法嵌線繩縫飾3.應用範例在面料的背面採用繩編的方法,目的襯托出面料的肌理變化。

縫飾立體造型法嵌線繩縫飾第三節編飾立體造型法一、編飾及特徵編飾法是將不同寬度的條狀(帶狀)物通過編織或編結等手法組成不同塊面,同時形成疏密、寬窄、凹凸、連續的各種變化。編飾能夠創造特殊形式質感和細節局部,是直接獲得肌理對比美感的有效方式,它給人以穩定中求變化,質樸中透優雅的感覺,突出層次感、韻律感。其材料可選用皮革、塑膠、布料、繩帶等。編飾有繩編、結編、帶編、流蘇等形式。編飾立體造型法

2.充填:為了顯現立體效果,可以在布條內充填海棉,翻折後成為一條條有立體感的帶子。

編飾立體造型法二、製作方法編飾是由經向與緯向條狀物交織構成,其編結方法不盡相同,這裏僅對用面料編飾的方法加以說明。1.裁剪與縫合:將布料裁成4cm左右寬的布條,然後將長邊縫合。

3.編織:將經向與緯向上下交替編織。4.調整:編織時注意胸部與腰部的疏密關係。5.成型效果圖。編飾立體造型法編飾立體造型法褶飾立體造型法教師作品第四節綴飾立體造型法一、綴飾及特徵綴飾法亦稱為添加法,是在現有面料的材質上,通過縫、繡、嵌、粘、熱壓、掛等方法,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如:皮毛、珠片、人造花、羽毛、雷絲、緞帶、貼花、現成品等),使之呈現凸出衣料平面的特殊美感的設計效果。綴飾法是產生美、創造美、裝飾美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於飾物的種類、大小、形狀、質感、光感等設計元素繁多,使裝飾效果多種多樣。恰如其分的點綴服裝外型,能使樸實無華的實用服裝提升到精彩奪目的藝術時裝。但要防止因點綴過度,而有沉重感、膩煩感和累贅感。綴飾立體造型法二、製作方法因飾物的種類繁多,製作方法不盡相同,我們僅對共性的方法作以說明。(一)底布處理因綴飾物需有固定的主體才能穩固,底布則起支撐和固定作用的。作為底布有兩種情形,一是單獨起底布作用的,這時底布選用無彈性、不易滑爽的面料。二是既起底布作用,又是面料本身的,這時要考慮面料的薄厚與飾物的重量及色彩等應與之相協調。綴飾立體造型法(二)填充物填充物是達到服裝立體造型效果而不可缺少的材料。一般選擇較輕挺、彈性好的材料比較合適。如:蓬鬆棉、海綿、硬紗、襯布、塑膠泡沫等。(三)飾物的綴縫方法1.當選擇布料作飾物時,要考慮布料邊緣的處理,一般飾物的邊緣不能是毛茬使用(特殊情況除外)。2.為了增加挺闊度,有時需要在布料的反面粘一層粘合襯。3.注意縫線要細小並儘量在隱蔽處,以防止影響整體效果。4.需要粘合飾物時,要考慮熨斗溫度的高低。可先用一小部分作一下實驗,以免燙壞布料或飾物。褶飾立體造型法教師作品第五節其他裝飾立體造型法一、鏤空:在面料上將圖案的局部切除,造成局部的斷開、鏤空、不連續性,它是破壞成品或半成品面料的表面,使其具有不完整、無規律、殘破感的特徵。正是由於具有連續與不連續、局部不完整與整體完整的對比,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裝飾效果。這是現代服裝重要的裝飾方法之一,見圖7—29和彩圖48。其他裝飾立體造型法二、纏繞:是依靠布料的懸垂性及人體外形的優美曲線進行造型。將布料無規則地或隨機地纏繞、包裹、紮系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具有自然的、原始的、古老手法與現代設計理念的有效結合。圖的製作,沿布料的上部中心處剪開,在兩側腰部挖一橢圓形塊面,交叉後在頸後部相系,即可。

其他裝飾立體造型法

立體裁剪概述

第一節立體裁剪簡介

立體裁剪是相對於平面裁剪而言的一種服裝造型手法,常使用白平布(有輕薄、厚和中厚之分)直接覆蓋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借用大頭針、剪刀等工具進行服裝款式造型設計,同時取得服裝樣板型的一種技術。在注重布料的經緯紗的同時,靠視覺與感覺塑造出服裝形狀,可以邊設計邊裁剪,是直觀地完成服裝結構設計,且行之有效的裁剪方法,同時也是服裝設計師靈感表現的技術。一、立體裁剪的發展歷史

立體裁剪起源於歐洲。根據蘇格拉底人的“美善合一”的哲學思想,古希臘、古羅馬的服裝便開始講究比例、勻稱、平衡和和諧等整體效果,至中世紀,基督教強調人性的解放,直接影響到美學上,確立以人為主體、宇宙空間為客體的立體空間意識。一、立體裁剪的發展歷史

13世紀中期,歐洲服裝經過自身的發展,並吸收、融合了外來服裝文化之後,對人體的立體造型的感悟逐步加深,在服裝上必須表現為三圍立體造型的認識,從15世紀哥特時期的聳胸、卡腰、蓬鬆裙身的立體型服裝的產生,至18世紀洛可哥服裝風格的確立,強調三圍差別,注重立體效果的立體型服裝就此興起,歷經興衰、直至今日,雖然服裝整體風格不再過分強調誇張造型,但婚紗、禮服仍然承襲著這種造型設計的思維。這種立體型服裝的產生促進了立體裁剪技術的發展,而現代立體裁剪便是中世紀開始的立體裁剪技術的積聚和發展。

在東方,特別是東亞,由於受儒家、道家的哲學思想支配,服飾文化表現含蓄,強調“天人合一”意象,即抽象空間形式。自中國周朝的章服至近代的旗袍、長衫,及日本的和服等,在服裝構成上偏向於平面裁剪技術,而隨著現代服飾文化與服裝工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審美觀念的改變,對服裝款式、檔次、品味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時至今日,世界服飾文化通過碰撞、互補、交融,促進了服裝裁剪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因此,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的交替互補使用,成為世界範圍的服裝構成技術。一、立體裁剪的發展歷史二、立體裁剪的特點1.直觀性:立體裁剪具有造型直觀、準確的特點,是由立體裁剪方式決定的。無論服裝款式造型如何,披扶到人體模型上操作,布在人體模型上呈現的空間形態、結構特點、服裝廓型便會直接、清楚地展現在你面前。由視覺觀察人體體型與服裝構成關係的處理,立體裁剪是最直接、最簡便的裁剪手段。二、立體裁剪的特點2.實用性:立體裁剪不僅適用於結構簡單的普通服裝,也適用於款式多變的時裝。是一種不需公式、不受任何數字束博,按人體體型、人體模型的實際需要來“調劑餘缺”,達到成型效果。3.適應性:立體裁剪不但適合初學者,也適合專業設計與技術人員的提高。對於初學者,即使不會量體,不懂計算公式,如果掌握立體裁剪的操作程式和基本要領,便能裁剪衣服;專業設計與技術人員想設計、創造好成衣和藝術作品,更應該學習和掌握立體裁剪技術。4.靈活性:掌握立體裁剪的基本要領後,可以邊設計、邊裁剪、邊修改。隨時觀察效果,及時糾正,直至達到滿意效果。二、立體裁剪的特點5.易學性:立體裁剪是以實踐為主的技術。主要依照人體模型進行設計與操作,沒有艱深的理論,更沒有繁雜的計算公式,是一種簡單易學、快捷有效的裁剪方法。第二節立體裁剪的工具與材料一、人體模型

人體模型是人體的替代物,是立體裁剪最主要工具之一。其規格尺寸都應基本符合真實人體的各種要素,人體模型的標準比例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立體裁剪中服裝成品的品質。人體模型的種類立體裁剪用:多為祼體人體模型立體裁剪用的人體模型基本是按照人體比例和祼體形態仿造出的人體模型,適用於內衣、禮服等不同款式的服裝造型和裁剪。成品檢驗用:多為工業人體模型工業用人體模型是在祼體人體模型基礎上,在B、W、H及肩頸等部位加了放鬆尺寸,由固定的規格號型構成的工業生產用的人體模型,適合於外套生產和較寬鬆的服裝造型設計。服裝展示用:多為靜態展示人體模型靜態展示人體模型可帶五官、髮型、動勢及顏色,一般與展示的服裝背景等相協調,適合於櫥窗、展廳、商店等靜態展示。人體模型的劃分:按長度分2/3身人體模型半身長人體模型全身人體模型

人體模型的劃分:按性別與年齡分童裝用模型女裝用模型男裝用模型二、針與針包針:立體裁剪用的針有兩種,一是珠針,二是型似大頭針的針,但比大頭針細長。此兩種針的針頭尖,易插入布料與人體模型,是立體裁剪操作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充當著縫紉針與線。而珠針頭較大,插到密集處會妨礙操作,此時最好採用無珠的針。針包:是為了插針,常掛在手腕上使用,以防針散丟傷人。針包一般採用絲絨、綢緞等縫製為佳,內充填毛髮或晴綸棉。L尺:直角兼有弧線尺。主要用於測量直角和弧線。彎尺:形狀略呈弧形。用於畫側縫線、袖縫線、褲子棟縫等曲線。放碼尺:又名方格尺。用於放縫分和縮放規格。D尺:又名袖窿尺。用於畫袖窿弧、領圓弧、袖山弧等曲線。軟尺:用於立體測量或量取弧線長度的軟尺。三、工具尺自由曲線尺:又名蛇尺。可自由折成各種弧線形狀,用於測量弧線長度。縮尺:用於在本子上作縮小圖記錄。其刻度根據實際尺寸按比例縮小,一般有1/2、1/5兩種縮圖比例。四、熨斗

是裁剪縫製時不可缺少的工具,選用蒸汽熨斗為佳,保持熨斗底面乾淨。五、剪刀

是立體裁剪中的裁布剪刀。六、鉛筆

製圖用,通常是2B、HB等。七、圓形剪刀

能任意切割直線及曲線,使用時運動自由。八、點線器又名滾輪。用於將布上樣線拷貝、描畫到樣板紙上。九、袖馬凳

長49cm,寬5-9cm,主要用於熨燙袖縫。十、手臂模型

自製的。是立體裁剪袖片的必備工具。十一、畫粉布在人體模型做好造型後,用於在布上作標記。或用2B鉛筆、記號筆。一、布紋整理立體裁剪的第一步即是整理面料的紋路。一般布在織造、染整過程中,常會出現布邊過緊、緯斜、局部拉延等現象,導致布料絲縷歪斜、錯位,這樣布料做出的衣服會出現形態畸變,這是立體裁剪的大忌。二、布紋整理方法1、劃出印記:用右手拿一根大頭針,把針尖插入織線與織線之間,左手拽住布端,右手向後微力移動大頭針,使布面形成一條順直的縱向印記,同方法做一條順直的橫向印記。或抽出經緯紗線:用大頭針尖挑起一至二根經紗織線,微力細緻地抽出,同方法抽出一至二根緯紗織線。第三節布紋整理與大頭針別法2.矯正布紋:把緯斜的面料用水均勻噴濕,用雙手拽住面料的對角,朝反方向拉伸,再用熨斗進行推拉定型,直至布料絲縷順直為止。3.檢查整理:用直角尺的兩條邊對合布料的絲縷,直至各自垂正吻合,不歪斜為止。三、立體裁剪對大頭針別法有一定的要求:1.大頭針針尖不宜插出太長,這樣易劃破手指;2.大頭針挑布不宜太多,防止別合後不平服;3.別合時,一進一出要用大頭針的尾部,固定後較穩定;4.衣片直線部分的針距可稍大些,曲線部分的針距要小些。四、大頭針別法1.對別法:將兩塊布料的邊沿對齊合攏,大頭針沿著欲縫合的位置紮別,大頭針方向一致,別合的位置即縫合線,是立體取樣及造型時常用針法。2.重疊法:將兩塊布重疊一起,用大頭針依次固定,此針法適合於布料拼接及需要平服的部位。3.折疊法:又稱蓋別法。先將一塊布邊縫份折疊,覆蓋在另一塊布完成線上,用大頭針依次固定。這方法便於半成品試穿、做標記等,常用於別合側縫、袖縫、肩縫等部位。4.藏針法:從一塊布的折線處插入大頭針,穿過另一塊布,再折回到折線內,這方法能顯示造型完成縫合效果,常用於裝袖子等部位。第四節人體模型基準線標記1.前中心線:自頸中心點固定標示帶的一端,另一端系一重錘下垂地面,不偏斜後,標示線固定在人體模型前中心線表面。

人體模型基準線是為了確保立體裁剪造型準確而設置。其像一種立體的“尺”,幫助我們在三維空間造型中把握人體模型結構轉折的變化及布絲縷方向,且對確定服裝各部位的比例關係及分割設計發揮重要作用。一、前、後中心基準線標記2.後中心線:標記方法同前中心線。當前、後中心線標記後,要用軟尺測胸、腰及臀部的左右間距是否相等,若有差距應調整相等為止。二、三圍基準線標記3.胸圍線:是胸部最高位置。為保證胸圍線與地面平行。4.腰圍線:在腰部最細處。與地面、胸圍線保持平行。5.臀圍線:在臀部最豐滿部位,距腰線18—20cm,與地面保持平行。三、頸、肩與側縫基準線標記6.頸圍線:為環繞人體模型的頸根處的基準線,約38cm,經前後中心點標示成圓順曲線。7.肩線、側縫線:以頸部厚度中心略偏後,先確定肩頸點,再以肩部厚度中心點確定肩端點,兩點間貼標示線;通過臂根截面中點向下將模型的側面均分為兩部分,標示側縫基準線。四、前、後公主基準線標記8.前公主線:自前小肩寬的中點,經乳點向下做優美的曲線,要保持其自然均衡的線條。9.後公主線:自小肩寬中點,經肩胛骨向下自然標記基準線。五、整體調整

基準線全部標記後要從正、側、背面進行整體觀察,調整不理想的部位,直至滿意為止。一、小結:1.學習《立體裁剪》的意義,正確理解其特點與發展。2.瞭解人體模型比例、規格、用途。3.掌握布紋整理的要點,能判斷布紋紋理是否互相垂直。4.掌握正確使用大頭針方法。5.能正確標記基準線,其準確度直接影響立裁的結果。二、重點與難點:正確標記人模基準線。三、練習:

1.布紋整理練習。2.人模基準線貼示練習。

基礎篇

第一節人臺基準線的標記一、基礎標識線的貼制基準線的標記:就是將人體模型的重要部位或必要的結構線,在人體模型上標記出來。二、標記部位

基準線的標記部位有橫向標記線、縱向標記線、弧向標記線等。縱向標記線共6條標記線。橫向標記線共3條標記線。弧向標記線包括:頸圍線、共4條標記線。三、標記方法:見操作演示第二節緊身衣的製作一、布料準備(一)確定用布量前衣片取長為人體模型加長6~8cm,寬為臀圍/2+14cm的經向布料一塊。後衣片取長為人體模型長加6~8cm,寬為臀圍/4+8~10cm的經向布料兩塊。緊身衣的布料一般選用中厚胚布(二)確定標誌線將撕下的布料整理熨燙好後,在布料上用色筆標出前中心線、後中心線、胸圍線、腰圍線、臀圍線、BP點等,二、操作步驟及操作技巧(一)前衣身的立體裁剪1、固定前中心線2、固定前領口3、收肩省4、做分割縫5、剖開分割縫

6、點影(二)左後衣身的立體裁剪1、固定後中心線2、固定後領口3、做分割縫4、剖開分割5、點影6、劃線(三)縫合前、後衣身1、縫合前、後衣身2、處理袖窿、下擺(四)燙領、緔領

1、裁剪衣領2、折燙衣領3、緔領第三節布手臂的製作

一、布手臂的结构制图小袖大袖蓋肩布臂根布袖口布二、布手臂的裁剪三、布手臂的製作(一)做手臂面(三)手臂裏裝入手臂面內

(二)做手臂裏並絮填充物(四)封袖口(五)裝臂根布(六)裝袖山斜長(七)裝蓋肩布

裙子的立體裁剪第一節基本裙(直裙)的立體裁剪基本裙立裁步驟1.布料準備:1)前、後裙片估料:長=裙長+5=55cm寬=臀圍/4+8=30cm2)整理熨燙布紋絲縷垂正;3)在裙片上畫前、後中心線(離布邊5cm為直絲),臀圍線(離上平線23cm為橫絲)。基本裙立裁步驟2.披前裙片:把裙片放在模型上,直絲對準前中心線,橫絲對準臀圍線,用針固定。3.披後裙片:同方法把後裙片放在模型上。前後臀圍各放1cm松量,根據模型的形態,用針固定前後裙片的側縫。4.做腰省:把前後裙片腰部的餘份各整理兩個腰省,固定。省的位置、間距、長短根據腹臀部形狀而定。基本裙立裁步驟5.整理:這是側縫、省道整理固定後的裙片。6.開剪、畫輪廓線:留出縫份,剪掉餘料,用標出側縫、省道淨縫線和對位記號。7.假縫試穿:按前裙片淨縫線扣燙縫份,假縫試穿,並放上腰頭,觀察整體效果。基本裙立裁步驟8.樣片展開:把修正後的裙片展開平面,用弧尺、直尺修畫各條淨縫線與省道。9.完整直裙:將所取得的裙片裁剪出完整的前、後裙片,縫合後在模型上試樣再修正。第二節波浪裙的立體裁剪

波浪裙又稱圓裙、斜裙或喇叭裙。這類裙的腰部無省道,外形是上小下大,呈放射狀,垂掛下來形成波浪裙擺。裙擺有圓形、方形;左右或前後不對稱等造型變化。裙圍90度斜裙、180度半圓裙、360度圓裙等,且分別一片、二片或三片等組成。第二節波浪裙的立體裁剪波浪裙立裁步驟1.布料準備:1)估料:長=2倍的裙長+20~25cm,寬=裙長+10~12cm的長方形布兩塊。2)整理熨燙布面平整,絲縷垂正。3)畫絲縷線:在布中間畫垂線,離布邊10cm畫橫線,沿垂線剪口,剪至離水平線1cm處。

2.披布:將布放在人模上,垂線對準前中心線,水平線對準腰圍線,用針固定。

3.確定第一個波浪:與前中心間距1.5~2.5cm位置用針固定,整理好第一個波浪,在腰剪橫剪口。4.確定第二個波浪:波浪間距為3~5cm位置用針固定,整理好第二個波浪,沿打剪口。波浪裙立裁步驟5.做右邊的波浪:同方法做波浪,要求波浪大小均勻,最後粗剪側縫。

6.做左邊的波浪:剪側縫,同方法做波浪,要求波浪均勻、左右對稱;並同樣方法制取後裙片。

7.標示腰線、側縫和下擺線:下擺線與地面平行,前後側縫對齊,標出淨縫線。波浪裙立裁步驟8、開剪:粗剪裙下擺。9、樣片展開:把修正後的裙片展開平面,用弧尺、直尺修畫各條淨縫線。將所取得的裙片留1cm縫頭裁剪完整。10、完整波浪裙:將所取得的裙片縫合在模型上試樣再修正。波浪裙立裁步驟三、波浪裙款式變化立體裁剪練習1.下擺參差不齊的波浪裙。2.下擺一側長一側短的波浪裙。3.下擺前短後長的波浪裙。小結重點與難點1.基本裙立體裁剪的操作及松量的確定方法。2.波浪裙擺大小、均勻的把握。

下装立体裁剪第一節裙裝的立體裁剪

一、直身裙直身裙也稱筒裙、一步裙,它是裙裝中最基本的款式。其基本特徵是腰部收省,臀部較合體,裙擺與臀部圍度基本相同。其他各種款式的裙子都可以由這個基本型變化出來

(一)準備工作

1、布料準備2、標記腰圍線、臀圍線的位置(二)操作方法與技巧1、固定前中心線2、折疊臀圍放鬆量3、固定側縫4、固定前腰省5、固定後中線、折疊腰圍放鬆量6、固定後腰省7、固定後側縫8、固定裙腰9、點影10、劃線整理

二、斜裙

斜裙也稱波裙。腰口沒有省道,下擺呈波浪形。可以根據造型需要,制做不同的斜裙擺度,其製作過程比直身裙簡單。(一)準備工作1、布料準備2、標記前後腰圍線、臀圍線的位置(二)操作方法與技巧1、固定前中心線2、形成第一個波浪

3、形成前身其餘波浪4、固定後裙片5、形成後身波浪6、固定側縫7、固定裙腰8、確定裙長9、點影10、劃線整理

第二節褲裝的立體裁剪筒型褲筒型褲臀圍有一定的放鬆量,直襠長稍短,褲管大小適宜,褲長較長,給人以修長的感覺。

一、準備工作

(一)布料準備(二)標記腰圍線和臀圍線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與技巧1、固定前中線2、固定腰圍褶襇3、固定側縫部位4、固定前襠縫5、固定後中線6、固定後襠斜線7、固定外側縫8、固定後襠弧線9、固定褲腰10、點影11、劃線整理

衣領與衣袖的立體裁剪衣領的立體裁剪

衣領在服裝中是最醒目的部位,也是整件服裝最重要、最關鍵的部位,就如人的臉、臉上的眼睛一樣,美不美、神不神,看衣領的造型和時尚性就能體現。我國有一詞語謂“領袖”,相當貼切形容了服裝設計中領與袖的設計,其可謂是服裝設計中的一大難題。第一節有領領片型立體裁剪一、立領的立體裁剪

立領是圍繞人體頸部豎立狀的領型,具有乾淨俐落、嚴謹之感,並具有防寒保暖之功能。1.粗裁布料:2.整理布紋:3.標記基準線:(一)準備布料一、立領的立體裁剪1.確定領口線:用標示帶貼出領口線形狀。2.披布:把長方形布與人模頸部後中線相對合用針固定,為了穩定,相隔2cm的位置再別一針。(二)操作步驟3.調整領與頸部空隙:把領布向前圍繞,用衣領前端翹起布量的大小來調整衣領與頸部的空隙。4.打剪口:將確定好的領布在領前端固定,領下口不平處打剪口,使之平服。一、立領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步驟5.標記:按設計意圖進行領角造型標記,並剪掉餘料。6.整理結構圖:將領布卸下,圓順衣領各結構線。7.假縫試穿:按領口淨樣線扣燙縫份,裝於頸部,觀察其效果,修改不合適部位。一、立領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步驟

翻領是豎立狀的領座和翻下的領面兩部份相連一片的領型,其用途廣泛。二、翻領的立體裁剪1.長=領圍/2+10=30cm;寬=領座高翻領面寬+6=15cm;2.熨燙、標記垂平基準線。(一)準備布料1.粗裁領布:在領布後中線下角處挖去3cm左右的錐型。2.披領布:領布與頸後中線對合,水準別上2根針,然後在領座高處用針固定。三、翻領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步驟3.調整領型松度:將領布向前圍繞,右手上下移動布料調整衣領與頸部的空隙大小,左手在頸肩點處把握領布的貼頸程度,左右手配合調整合適用針固定。4.確定領下口線:將衣領向上翻,沿衣身領口線固定領下口線,再觀察衣領整體效果,調整好標記領下口線。三、翻領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步驟5.標記領止口:按款式用標示帶貼出衣領輪廓,觀察造型效果,滿意後標記形狀,留縫份剪掉餘料。6.確定衣領結構圖:將衣領卸下熨平,真理其結構線,圓順後修齊縫份。7.假縫試穿:根據領的淨樣線扣燙縫份,裝於頸部,觀其效果,修改不合適部分直至滿意。三、翻領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步驟四、駁領的立體裁剪

駁領是由領座、翻領面及駁頭三部分組成。其領型富於變化、用途廣泛,結構也較為複雜,是學習難點。(一)準備布料1.長=領圍/2+10=30cm;寬=領座高翻領面寬+6=15cm;2.熨燙、標記垂平基準線。1.確定駁口線:在做好的衣身上,從頸肩點至駁口基點標記駁口線。(注:駁口基點位置按駁領款式造型而定。)2.確定領口線:如圖用標示帶貼出領口線,一般呈方型領口,預留縫份,剪掉餘料。(二)操作步驟四、駁領的立體裁剪3.披翻領布:翻領布後中心下麵預剪3cm錐型布料,披於後頸部,後中線對合固定,繞向前面,右手將領前布上下撚動,左手把握領布的貼頸程度,並使衣領翻折線與駁口線儘量保持在一條直線上。4.確定領下口線:將衣領向上翻,按衣身領口線標記領下口線。四、駁領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步驟5.確定領外口線:將領布與駁頭沿翻折線和駁口線翻過來,用標示帶設計駁領形狀,注意駁領、駁頭與整體協調性。6.整理結構圖:卸下衣身、領布,熨平,整理並圓順領口、駁頭及領型的結構線,使之吻合、修齊縫份。7.假縫試穿:按領型淨樣線扣燙縫份,並扣燙駁頭止口縫份,組裝於頸部,觀其效果,調整不合適部分。四、駁領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步驟一、小結1、有型領的立體裁剪二、重點1、對人體頸部形狀及領型基本結構的理解;2、掌握衣領立體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3、掌握衣領板型的確定方法。三、難點1、掌握調節各衣領與人體頸部空隙方法;2、領與衣身的領口線的吻合及確定方法。四、練習1、各有型領的立體裁剪第二節變化領型立體裁剪垂褶領的立體裁剪操作步驟:1、準備布料:取長=寬50cm的正方形布,並熨燙方正、在正中剪開,長度為後領寬。

垂褶領的特點是在胸前形成垂墜褶紋,外形流暢、富於層次感、律動感。5050

垂褶領的立體裁剪1.準備:1)前衣片確定V形或U形領口線;2)準備50cm邊長的正方形布料,將一對角畫線。2.披布:將正方形布對角線對齊前中心固定,把肩部的布邊向中心靠,並作褶襇。操作步驟:3.依次作垂褶:垂褶的個數、大小、方向可自由選取,注意整體效果。4.標記輪廓:標記衣領內部結構、外部輪廓和肩線,預留縫份,剪掉餘料。

垂褶領的立體裁剪操作步驟:6.假縫試穿:按領型淨樣線扣燙縫份,裝於頸部與胸前,觀其效果,調整不合適部分。5.整理結構圖:卸下領布、熨平,整理領型的結構線,並標記褶襇位置,修齊縫份。

垂褶領的立體裁剪操作步驟:三、波浪領變化的立體裁剪練習一、小結1、變化領的立體裁剪。二、重點與難點1、造型變化領的布料估計量;2、波浪大小、均勻的把握。第三節裝袖的立裁與制板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

原型袖是指覆蓋人體手臂部分的原型,是配合原型衣考慮松量大小的一片袖原型。量取用布:整理布紋:標記:標記袖中線與袖深線。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袖長+6~8臂根圍+8~10(一)布料的準備(二)操作方法

1.製作袖筒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1)披布:將手臂內側朝下,布料放在手臂上,對準袖深線與袖中線,一般袖深線達到平行即可。在袖深、袖肘、袖口處用針固定。(2)加放鬆量:在前後手臂厚度的中心留出放鬆量,即前面臂根處、袖肘處、袖口處分別放出1cm。後袖臂根處、袖口處放出1.5cm,袖肘處放出2cm。由此可以看出,袖後面的松量比袖前面大,符合手臂向前活動的功能需要。(二)操作方法

1.製作袖筒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3)確定前袖縫:把前袖布包裹到手臂內側,按手臂內側的基準線留出縫份,剪掉餘料。

(二)操作方法

1.製作袖筒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4)確定後袖縫:把後袖布也包裹到手臂內側,注意袖深線要前後對合。由於手臂肘下向前傾斜,使前、後袖縫不等長,所以處理前後袖縫時要從袖深和袖口兩頭向袖肘方向別起。

(二)操作方法

1.製作袖筒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方法

1.製作袖筒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5)作袖肘省:由於肘下手臂前傾,後袖縫袖肘處會出現餘量,把餘量製作成袖肘省。然後留出縫份,餘料剪掉。

(二)操作方法

1.製作袖筒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6)確定袖口:根據袖長定袖口,用帶子纏繞袖口一周,固定。然後把手臂豎起,調整帶子使之與地面平行。按帶子標記袖口線,留出縫份,餘料剪掉。

(二)操作方法

2.製作袖山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1)袖山吃勢:從袖山頂點向前後袖山沿經向別起,每一根針挑布不要太多,直到袖山處多餘的量別進去(即吃勢),並保證袖山處的經紗順直。注意大頭針應豎向排列。(二)操作方法

2.製作袖山

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2)確定袖山輪廓:沿臂根截面的形狀標記出其輪廓,可先標記出幾個關鍵點,如袖山頂點、袖深點、前後袖山中點作為平面圖修正的依據。預留縫份後,餘料剪掉。

(二)原型袖的制板

1.整理原型袖結構圖取出原型袖的大頭針,展成平面,借助袖窿尺畫順袖山曲線和袖口曲線,畫准袖縫和省縫。然後將縫份修剪整齊。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二)原型袖的制板

2.假縫試穿(2)試穿:將假縫後的原型袖底部與袖窿腋下別合,為了穩固可用三根針別住。

(1)假縫:用熨斗將布料輕輕熨平,扣燙後袖縫、袖口折邊份,用折疊別按製成線別好。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3)裝袖山:衣袖套上手臂後,將袖山與袖窿別合。先從袖山頂點開始,用藏針別將前後袖山別好。(4)調整衣袖:衣袖的前後位置適當,既不向前也不偏後。袖山圓順飽滿。

(二)原型袖的制板2.假縫試穿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1)拓印樣板:把試樣後的原型袖再次修改好、熨平。用滾輪拓印布樣於紙樣上,也可用其他方法拓印。

(2)樣板標注:樣板輪廓要清晰、準確,並在板型上清楚地標好對刀、紗向、對合等標記,對於工業制板,還要有文字標注。(二)原型袖的制板

3.樣板製作一、原型袖的立體裁剪(一)布料的準備1.估計用布:大袖的長度取袖長+6~8cm,寬度取1/2臂根圍+10~12cm;小袖的長度比大袖袖長少8cm左右,寬度取1/2臂根圍。

2.整理布紋:按前述布紋整理方法把布紋整理好,並標記好袖中線與袖深線。二、二片袖的立體裁剪

二片袖與原型袖的區別在於它通過兩條袖縫線,把袖筒多餘的部分去掉,使袖片結構不僅符合人體手臂的形狀,而且更加美觀。(1)披大袖布料:將大袖布料放在手臂上,對準袖深線與袖中線,在袖深、袖肘、袖口處用針固定。然後在手臂兩側留出適當的松份。二、二片袖的立體裁剪

(2)確定大袖袖縫:把大袖袖布包裹到手臂側面,然後設計大袖的前後袖縫線,留出縫份,剪掉餘料。(二)操作方法1.製作袖筒二、二片袖的立體裁剪(二)操作方法1.製作袖筒(3)披小袖布料:在布料的中心線上分別留出松量後,對合袖深線與小袖中心線,固定在手臂模型上。(4)確定小袖袖縫:將兩側的布料與大袖片對合,標記後預留縫份,剪掉餘料。

(1)確定袖底線:沿臂根截面的形狀標記出袖山底部輪廓,預留縫份後,餘料剪掉。

(2)確定袖山線:將袖山頂部多餘的量逐一向前後袖山別起(即吃勢),要保證袖山處的經紗順直,然後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