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浑源县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西省浑源县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西省浑源县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西省浑源县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西省浑源县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西省浑源县生物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双重调节作用的是A.茎背地生长 B.无籽西瓜的培育C.扦插枝条生根 D.植株的顶端优势2.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B.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C.脂质中只有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D.脂质分子中H的含量多于糖类3.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避免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B.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C.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常使用灼烧灭菌法D.试管、烧杯、培养基等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4.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咨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进行第二次注射,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不考虑病原菌发生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霍乱病原菌未引起免疫应答B.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C.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体内缺乏产生相应抗体的记忆细胞D.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存活5.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糖的组成元素是C、H、0、NB.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糖原和纤维素C.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D.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核糖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7.有关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使群落越来越复杂D.群落演替的原因一定是群落结构受到干扰和破坏8.(10分)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检测试剂颜色反应溶质的基本单位甲C、H、O①砖红色葡萄糖乙C、H、O、N等双缩脲试剂②③A.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蔗糖溶液如果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应为无色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②是紫色,③是蛋白质二、非选择题9.(10分)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二倍体西瓜(2N=22)。现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西瓜植株,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四倍体植株,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_______(填部位)。四倍体西瓜幼苗做母本时,___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对其进行去雄处理。四倍体西瓜的基因组测序,需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全部_________________。(2)取图中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与它的单核花粉进行融合也可培育出三倍体西瓜,这项技术需用______处理细胞壁,以便两植物细胞融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结构特点,验证该特点可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________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10.(14分)科研人员提取了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母细胞,经过一系列技术的操作,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1)在培养提取细胞的过程中,为保证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在核移植的过程中通常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原因是_____。(2)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培养___________(时期);对卵母细胞摘除“细胞核”,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3)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后,经_________________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重组胚胎通过胚胎移植在代孕母猴体内存活,其生理学基础是_____。(4)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11.(14分)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细胞,1、2、3、4、5、6、7表示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免疫过程。其中细胞丙表示___,细胞丁为______。

(2)若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当乙细胞被病毒致敏后,过程3中还需接受甲细胞分泌的_______才能进一步增殖分化。

(3)抗体的化学本质为___,因而丙细胞释放抗体的方式为___,相比于1、2、4过程,病毒通过7和6过程使丙细胞释放抗体具有_________的特点。12.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能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其原因是__________。(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所需要的培养基,都需要的两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4)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5)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题分析】

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题目详解】A、茎背地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双重性,A错误;B、无籽西瓜的培育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双重性,B错误;C、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根的作用,未体现双重性,C错误;D、植株的顶端优势,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2、C【解题分析】

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如构成核酸,A正确;B.枯叶落枝叶的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所以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产生葡萄糖,B正确;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中的胆固醇也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C错误;D.脂质分子中的H含量多于糖类,所以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3、A【解题分析】

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火焰附近存在无菌区域,在此区域进行操作可以防止杂菌污染;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用灼烧灭菌法,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用干热灭菌法,培养基、无菌水等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题目详解】A.为避免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A错误;B.琼脂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它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B正确;C.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常使用灼烧灭菌法,C正确;D.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试管、烧杯等也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D正确。4、B【解题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详解】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由题意可知: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说明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B正确;产生相应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因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再次免疫,极少数只经过初次免疫,前者对新鲜病原菌的抵抗力强,后者对新鲜病原菌的抵抗力弱,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死亡,绝大多数鸡存活,D错误。5、C【解题分析】乳糖属于糖类,其组成元素是C、H、0,A项错误;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糖原属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多糖,植物体内没有糖原,B项错误;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C项正确;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项错误。【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分布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梳理。6、B【解题分析】

依托多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题目详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的是靠细胞间的分子通道传递信息分子,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所以细胞膜上的受体并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间传递时靠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生物膜发生的变化因而是不同的,B正确。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既有结构上的联系又有功能上的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C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控制核质间物质出入,但不能自由出入,因此蛋白质和RNA不能自由进出,D错误。【题目点拨】细胞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的通道,但并不意味着物质可以自由出入,它也有精细的结构,从而完成对物质进出的控制。7、B【解题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因为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一般情况下,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稳定性越高,最后趋于稳定。【题目详解】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弃耕的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树林,A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先出现,接着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B正确;有的群落在受到不良因素干扰时,如火灾、地震等,这样群落演替会朝着反方向进行的,群落结构变得更简单,C错误;群落演替的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演替,D错误。8、D【解题分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鉴定利用碘液,产生蓝色。2、甲只含有的元素只有C、H、O,并且有砖红色产生,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说明甲是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①是斐林试剂;乙是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乙是蛋白质,产生颜色反应②为紫色反应,基本组成单位③是氨基酸。【题目详解】A、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故A正确;B、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故B正确;C、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因此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故C正确;D、从元素组成、检测试剂可知乙溶液为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芽尖不需要11脱氧核苷酸序列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一定的流动性荧光【解题分析】

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是:(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2)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3)培养种子,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4)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题目详解】(1)由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四倍体植株,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芽尖。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四倍体西瓜幼苗做母本时,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只需套袋处理,不需要对其进行去雄处理。四倍体西瓜的基因组测序,需测定11条染色体上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2)取图中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与它的单核花粉进行融合也可培育出三倍体西瓜,这项技术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以便两植物细胞融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验证该特点可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题目点拨】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多倍体育种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10、在培养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定期更换培养液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II中期)显微操作去核法电刺激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小于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解题分析】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后代的过程。【题目详解】(1)在培养提取细胞的过程中,为保证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定期更换培养液。在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2)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Ⅱ中期;对卵母细胞摘除“细胞核”,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3)去核的卵母细胞与供体细胞通过电刺激后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成重组胚胎。将重组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最后形成克隆猕猴。移入的胚胎能够存活,是因为代孕子宫并不会对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能够在子宫内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4)一般情况下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及相关应用;识记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及相关应用,掌握试管动物技术与克隆技术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体液浆细胞记忆B细胞白细胞介素-2蛋白质胞吐速度更快、数量更多【解题分析】

本题是关于免疫的问题图像中有抗体产生,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因此细胞甲、乙、丙、丁依次是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1、2、3、4、5、6、7表示抗原的识别以及呈递过程。当抗原二次以上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免疫过程。【题目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抗体,因此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丙能够产生抗体,表示浆细胞,细胞丁为记忆B细胞。(2)若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当乙细胞是B细胞,该细胞的增殖、分化除了被抗原刺激之外,还需接受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