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导学案 高三历史人民版二轮复习_第1页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导学案 高三历史人民版二轮复习_第2页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导学案 高三历史人民版二轮复习_第3页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导学案 高三历史人民版二轮复习_第4页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导学案 高三历史人民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高考二轮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导学案(原卷+答案)考情盘点考查方式考向预测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考点整合——一目了然]考点核心提示古代中国政治家(1)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2)唐太宗:制度调整;善于用人;开明的民族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康熙帝:巩固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古代中外思想家(1)孔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创立儒家思想,开创私学(2)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著有《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提出“三段论”、法治优于人治、“中庸”伦理学理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1)克伦威尔: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2)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定宪法;以行动捍卫民主(3)拿破仑: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抗外来干涉亚洲资产阶级革命家(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领导国民革命(2)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3)凯末尔:领导民族独立,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第二国际(2)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出毛泽东思想;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4)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杰出科学家(1)李时珍:编写了中医药名著《本草纲目》(2)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3)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研究地震预测(4)牛顿: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5)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高考讲练——领悟借鉴]考法一:依托教材中的原型,激发考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例1][2022·全国甲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9分)[点拨]第(1)问,由材料“李时珍(1518~1593)”结合明中后期社会发展的史实得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由材料“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得出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受到家庭医学氛围的熏陶;由材料“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得出李时珍对医学的钻研与精通以及努力刻苦的个人品质;由材料“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得出前代丰富的中医药学成就为其奠定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研究方法,由材料“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得出文献研究;由材料“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得出观察实践;由材料“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得出采访调查。第二小问评价,由材料“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得出文献研究,能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同时利于发现著作中的误注,从而促进医学著作的完善;由材料“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得出观察实践,有利于获取关于药物的较为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著作的严谨性;由材料“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得出采访调查,有利于获得口头上的大量资料,从而丰富医学知识。[答案](1)条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受到家庭医学氛围的熏陶;李时珍对医学的钻研与精通以及努力刻苦的个人品质;前代丰富的中医药学成就为其奠定基础。(6分)(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观察实践;采访调查。评价:文献研究,能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同时利于发现著作中的误注,从而促进医学著作的完善;观察实践,有利于获取关于药物的较为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著作的严谨性;采访调查,有利于获得口头上的大量资料,从而丰富医学知识。(9分)考法二: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历史人物的价值引领[例2][2022·全国乙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9分)[点拨]第(1)问原因,根据“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可得出团结各界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根据“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及所学得出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探索;根据时间背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第(2)问意义,根据材料“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迎合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有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权利,团结各界人士共同建设新政权;根据“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及所学可知,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答案](1)原因:团结各界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探索。(6分)(2)意义:有利于推动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共同建设新政权;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9分)考法三:结合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体会浓浓的家国情怀[例3][2020·全国卷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据《竺可桢全集》等(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点拨]第(1)问,由材料中“1920年,他与柳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气象研究所……地理研究所”“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等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可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入手进行分析,主观原因一般从个人品质、精神方面作答;客观原因一般从社会条件方面作答。[答案](1)贡献:培养科学人才;推动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发展;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8分)(2)原因: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7分)[演练1][2023·全国甲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6分)[演练2][2023·全国乙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7分)[演练3][2021·全国乙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据《长乐老自叙》等材料二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旧五代史》材料三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新五代史》(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6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讲练·领悟借鉴[演练1]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原因:结合材料中关于“乐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孔子生活的时代、代表的阶级利益、乐本身的特征和作用、私学的兴起等角度进行分析。(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影响:结合材料中孔子关于“乐教”的内容、上述分析的原因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影响可从孔子儒家思想的发展、“乐教”对维护等级秩序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需要及乐教的本质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原因:春秋晚期,王官之学开始向私家之学过渡;孔子是西周奴隶制度的崇拜者和积极维护者;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乐本身已经具备了礼的性质;乐具有情感感化的作用等。(9分)(2)影响:乐教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礼乐”“感化”“美”的思想亦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乐教侧重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个人的自我修养,达到社会的和谐;乐教把音乐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现实政治服务;孔子的乐教思想是企图教导人们维护传统的贵族音乐,以达到政治上恢复西周宗族制的所谓理想社会。(6分)[演练2]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孔子六十四世孙”“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可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据材料“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可知,孔尚任文学功底深厚,努力创作;据材料“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可知,《桃花扇》的内容契合了明清易代的时代背景;据材料“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可知,《桃花扇》本身的历史性和艺术性。(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孔子六十四世孙”及所学知识可知,康熙时期为巩固统治,推崇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