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0现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第1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0现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第2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0现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第3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0现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第4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0现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考点10现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有学者指出,如果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因为消费者花费少了,那最受打击的经济层面应该是那些制造锅碗瓢盆、牙膏或者苹果饼的企业。但是,历史学家加里·迪安·贝斯特指出,最遭罪的却是生产耐久货物和资本货物的企业。这一观点反映出大萧条的发生()A.对银行金融机构冲击较大B.未能影响日常消费品制造业C.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D.严重影响了各类商品的流通2.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一幅漫画,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虚假繁荣隐含严重危机B.世界大战造成生命财产损失C.福利制度带来沉重财政负担D.“冷战”对抗导致经济衰退3.奥地利经济学家米瑟斯认为,由于“失业救济会推迟失业者再就业的速度”,所以“如果失业工人从福利国家或劳工联合组得到帮助救济,灾难可能会变得更大”。可见,米瑟斯实际上主张()A.强化政府的职能B.废除社会保障体制C.维持一定的失业D.反对降低福利水平4.1935年,罗斯福提出了社会保险法案,在国会听证会上被指责为抄袭《共产党宣言》。一部分共和党人指责法案是在“赤化美国”。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政府政策致力于维护意识形态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遭遇阻力C.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以缓和危机D.两党制导致经济危机不断加深5.二战后,法国财政部定期对企业进行商情调查,提供有关价格、生产、外贸行情方面的信息;财政部的预算司则对6~18个月的经济形势作预测,以此作为年度预算的依据;预算司还对财政、税收、金融、就业、工资、社会保障和国际环境进行研究,制作宏观计量经济模式,提出政策建议。这反映出二战后的法国()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国有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C.实行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D.大力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6.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7.“这个计划是个大胆的计划,它标志着里根政府同罗斯福新政以来历届政府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实行了根本的决裂,对美国未来的经济、政治生活和人民的福利,将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一计划导致美国()A.发展成为高福利国家B.政府减少税收减少开支C.国有经济进一步壮大D.知识经济的快速兴起8.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将原来的个体农场主联合起来逐步建立农业合作社形式。大约每5个农场主中,就有4个是农业合作社的社员,其中大约有90%的农场主参加了生产资料供应或服务型合作社,而绝大多数农业从业者加入了农副产品销售合作社。这反映了()A.欧共体共同的农业政策B.集体农庄自主权的扩大C.国家对农业的适度调控D.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9.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一举措()A.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推动了俄国工业化发展D.实现了农业集体化10.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11.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C.试图消除城乡差别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二、非选择题(第12题25分,第13题12分,共37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5~1946年的饥荒笼罩着日本。美国政府认为,饥荒容易导致政府的垮台和极端主义的滋生、蔓延。1946年1月,美国第一艘载有1000吨面粉的运粮船驶入东京港,战后日本的粮食进口由此开启。同时,美国占领当局引导日本政府颁布了《紧急粮食法案》,规定征收农民的粮食来充公。美国人的粮食援助缓解和缩短了日本人的苦难期,加深了日本民众同美军和美国文化的亲近感。5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朝自给自足的方向迈进,美国却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状况。1955年在美国的诱导下,美日达成第一个“480号公法协议”,美国将价值8500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此后连续几年,美日达成多个“480号公法协议”。另一方面,美国促使日本撤消了对麦类的统制,大肆宣扬西方的面粉食物是进步的,日本的传统米饭饮食是落后的,日本人的饮食结构进一步西化,面食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美国谷物协会、玉米种植业协会在日本各地设立家畜和饲料加工农场,提升美国粮食的新价值,实现对美国谷物利用的最大化。在美国人的努力下,1965年日本成为美国粮食和饲料谷物最大的出口市场。1973年全球粮食价格飙涨,美国采取强硬手段限制粮食出口,日本因此遭受巨大打击。——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政策及意图。(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美国粮食政策对日本的影响。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图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请选取其中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明确)高频考点10现代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1.C根据加里·迪安·贝斯特的观点可知,他认为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不仅仅是消费者花费少了,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最受打击的不是日用品行业,而是生产耐久货物和资本货物的企业,C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主要是在探讨大萧条出现的原因,不是带来的影响,排除A、D项;B项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C项。2.A根据漫画可知,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虚假繁荣,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危机,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故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A项正确;二战开始于1939年,排除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制度,排除C;1947年杜鲁门主义发表,标志冷战开始,排除D。3.C综合材料“失业救济会推迟失业者再就业的速度”和“可能会变得更大”可知,作者强调维持一定的失业反而会推动就业速度,故C项正确;据材料“失业工人从福利国家或劳工联合组得到帮助救济,灾难可能会变得更大”反映米瑟斯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并非强化政府的职能,故A项错误;据材料“灾难可能会变得更大”可知,米瑟斯只是强调救济失业者可能存在的弊端并不是完全否定社会保障,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福利国家或劳工联合组得到帮助救济,灾难可能会变得更大”可知,米瑟斯主张降低福利水平,故D项错误。4.B依据题干可知,罗斯福新政中提出的社会保险法案在国会听证会上被指责为抄袭《共产党宣言》,一部分共和党人更指责法案是在“赤化美国”,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遭到了抵制,即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遭遇阻力,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致力于维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并不是真的倒向社会主义,这些认为罗斯福新政存在意识形态问题的指责并不能成立,排除A项;题干主旨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法案遭遇阻力,没有体现罗斯福新政对苏联计划经济的借鉴,排除C项;1935年正值罗斯福新政时期,此时经济危机已经过去,排除D项。故选B项。5.C由材料“法国财政部定期对企业进行商情调查”“财政部的预算司则对6~18个月的经济形势作预测,以此作为年度预算的依据”“预算司还制作宏观计量经济模式,提出政策建议”可知,二战后的法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实行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法国政府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没有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也没有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没有体现其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6.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只是提供了基本的养老金,要求企业和职工交一部分,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当时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福利国家的规模,体现的是国家减少干预政策的特点,A正确;材料的措施不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推行的是养老金制度,没有缓解社会失业压力,B错误;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说明没有放弃社会保障的责任,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体现出扩大政府职能的表现,D错误。7.B根据材料“它标志着里根政府同罗斯福新政以来历届政府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实行了根本的决裂”可知,这是指里根政府不再用凯恩斯政策去解决经济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里根政府采用了供给学派的主张,主张减少支出,减少税收、通货紧缩等来解决问题,B项正确;里根政府的政策会减少福利支出,排除A项;里根政府的政策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排除C项;知识经济是90年代兴起的,排除D项。故选B项。8.C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材料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法国农业为例,强调了法国以立法的形式在生产、流通、信贷等领域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国结合国情运用国家适度干预的手段,管理和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是国内的农业合作社管理,与欧共体共同的农业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集体农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而法国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是自愿而非强制的,排除B项;题干是政府对农业发展进行干预,而不是减少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9.B依据材料“1921年3月”“粮食税”“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项正确;“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而且1921年苏俄的内乱外患已基本平息,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于列宁时代,苏俄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于斯大林时代,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0.D由材料“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可知,斯大林模式下,注重对西伯利亚地区的投资,使得这一地区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有利于地区间的均衡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重工业生产,并未体现出与轻工业的对比,不能体现出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排除A项;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并未暴露出其弊端,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11.A本题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题意中没有涉及企业自主权的问题,故排除B项;赫鲁晓夫强调提高收入,而不是消除城乡差别以及协调工农业发展,故排除C、D项。根据“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可知,赫鲁晓夫改革重视物质利益原则,故选A。12.答案:(1)政策:粮食援助;粮食强征;粮食倾销;粮食控制。意图:稳定秩序;消除共产主义影响;控制日本;利用日本对抗共产主义;占领日本粮食市场;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2)影响:战后初期:缓解粮食危机;推动经济复苏;巩固了美日关系;逐渐改变了日本的饮食结构。六七十年代: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美国人的粮食援助缓解和缩短了日本人的苦难期,加深了日本民众同美军和美国文化的亲近感”可知粮食援助;根据材料“美国占领当局引导日本政府颁布了《紧急粮食法案》,规定征收农民的粮食来充公”可知,粮食强征;根据材料“美国将价值8500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到日本”可知,粮食倾销;根据材料“1973年全球粮食价格飙涨,美国采取强硬手段限制粮食出口,日本因此遭受巨大打击”可知粮食控制。意图:根据上题中的政策和所学知识可从社会秩序、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稳定秩序;消除共产主义影响;控制日本;利用日本对抗共产主义;占领日本粮食市场;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2)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分为两个阶段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战后初期:缓解粮食危机;推动经济复苏;巩固了美日关系;逐渐改变了日本的饮食结构。六七十年代: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13.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论述:1921年由于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