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①国际环境:二战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
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②国内环境:新中国诞生,进行新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2)内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社会主义阵营另起炉灶2.外交成就(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印度互不侵犯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通史链接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新中国的影响多元思维1.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实力;国内外形势;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
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创外交新局面1971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进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
》。③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
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美联合公报1979中美关系田中角荣思维导图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突破多元思维2.对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演变,西方舆论认为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提示:美国长期执行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意料之外”;同时,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中美面临着苏联共同的威胁,中美关系缓和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符合两国的利益。1.形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目标:反对
,维护世界和平。3.活动(1)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新时期的外交建树霸权主义联合国网络构建史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史料二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1949年2月毛泽东与米高扬的谈话问题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什么外交政策?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有何影响?史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政策?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读史支招(1)从史料一关键信息“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客,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该政策解决的是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外交,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2)从史料二信息“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政策,该政策是解决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策略。史论拓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1)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方针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1)“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2)这一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独立自主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史料一①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史料二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史料研读两则史料主要描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影响,具体解读如下:(1)史料信息①主要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平等性,强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何种社会制度,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史料信息②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映了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国家主权平等是精髓,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要点精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史料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主题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史料二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其中非洲国家26票,占1/3)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提案。毛泽东主席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问题根据所给史料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读史支招(1)从史料一图文信息可知,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支持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因素之一,就是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史料二中“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形象地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史论拓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本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史料①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②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史料研读本则史料主要描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目的,具体解读如下:(1)史料信息①表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结盟是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2)史料信息②说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其主要目的。要点精讲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例(2014年高考四川卷)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新中国的外交解题思路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都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仍处于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不可能消除,A项错误;不结盟政策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C项错误;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D项错误。答案
B视角透析新题预测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解析: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等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可知A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B项错误;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C项错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D项错误。答案:A1.(2015年徐州模拟)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
)A.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周恩来指出在新中国之前的外交活动中,中国处于被动和屈从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采取独立自主的方针,故选A项。答案:A2.(2015年南京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解析:“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他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选B项。答案:B3.(2014年高考广东卷)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主要是针对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建立的外交关系。对于新兴的亚非拉民族国家,我国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我们并未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故B项正确。答案:B4.(2014年高考江苏卷)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解析:题干中“亚非国家”“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在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从而促进会议成功,C项正确。A项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信息;B项是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D项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C5.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D.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及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解析:根据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放弃”说法错误;D项“直接推动”说法错误。答案:C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PVAR和ARIMA-GM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评价与预测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风电场集中和远程监控系统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形势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建议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历史文化研究课题报告模板
- 商场内保洁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 五年级数学延时课实践活动计划
-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计划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案例分析
- 中国话剧史专题知识
-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1部分:电流计算
- GB/T 90.3-2010紧固件质量保证体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熨斗性能测试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计算机软件安装审批表
- GA/T 1369-201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GA 1517-2018金银珠宝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要求
- FZ/T 64014-2009膜结构用涂层织物
- 卫生统计学-回归与相关
- 德国政治制度简介课件
- 高考试卷命题设计的技巧 课件2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