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鸟嘴医生”: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瘟疫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会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第14课

历史上的疾病与医学成就选必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目

录一、历史上的疫病二、中医药的成就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重点:

古代疫病的影响;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传统中医和近代西医的区别1古埃及唐明1928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草纲目》明末鼠疫牛痘接种法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7世纪中国西方扁鹊四诊法战国6世纪欧洲黑死病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18C晚期屠呦呦团队分离出青蒿素“麻沸散”《伤寒杂病论》东汉14世纪《千金方》《唐本草》《心血运动论》弗莱明发明青霉素时空坐标一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历史上的疫病

一、历史上的疫病1、疫病的定义“疫者,民皆病也。”——许慎《说文解字》“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吴有性《瘟疫论》

疫病不同于疾病,疫病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为感染者最后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天花。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繁殖能力,感染患者通常在3到5天内就会死亡。病人去世以后,病毒依然能存活数月之久。患过天花如存活者可获终生免疫。18世纪,欧洲人1.5亿人死于天花。有数据统计,全体人类大概有10亿人是死于天花。2、疫病种类(1)天花

一、历史上的疫病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前1150-前1145)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玛丽二世

“君主的克星”

彼得二世1715年—1730年1710年—1774年1662年—1694年

在清朝12位皇帝中,有两位皇帝死于天花:顺治和同治帝。还有两位患过天花的“麻子”皇帝:康熙和咸丰。路易十五1654年—1722年康熙皇帝

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后被称为“穷人的核弹”。通过飞沫或接触感染。(2)鼠疫(黑死病)

一、历史上的疫病

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这是一种动物源性细菌,鼠是鼠疫的主要传染源。患者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出血、淋巴结肿大,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①查士丁尼大瘟疫: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被称为“黑死病”。

它使正常的食物生产与供给体系受到破坏,重创了帝国经济和帝国军队,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此后它还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直到1/4的罗马人口死亡。这次鼠疫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鼠疫(黑死病)

一、历史上的疫病②黑死病:

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了3个世纪,导致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在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死去的总人数为其人口的5%。③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末华北鼠疫),大批患者死亡。

一、历史上的疫病(3)黄热病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4)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5)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在全球大爆发,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

它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此次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而死亡人数超过2000万人以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结合教材第一子目,列举出人类历史上的疫病有哪些代表,具有什么特点?天花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18世纪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鼠疫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大量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由于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故称为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人类历史上的疫病具有什么特点?1.传播速度快2.范围广3.时间长4.危害性大特点:知识拓展:当代流行病毒麻疹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流行性感冒埃博拉病毒病百日咳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疟疾2019-nCoVSARS以欧洲黑死病为例,具体说明疫病的双重影响?二、疫病对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现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影响:封建庄园农奴制度逐渐瓦解;

欧洲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材料1:“黑死病”使大量青壮年死亡,劳动力的短缺给了农民更多讨价还价的空间,从此再也没有可能回到从前农奴依附于领主的状态,相当于签署了中世纪庄园经济的死刑审判书。

封建庄园制度黑死病爆发农民病死耕地荒废农民变成稀缺资源农民必须向贵族领主交纳大量地租农民向贵族领主要求更高的待遇封建庄园制度逐渐瓦解材料2:城市中的无技能劳动者也因死亡而变得短缺,因此他们索要比瘟疫前高得多的工资。有些人来自其他城镇,但许多来自周边农村,任由田地庄稼荒芜。这是遍布欧洲,从都柏林到诺夫哥罗德的城乡移民潮的一部分。当然这伤害了地主,他们的田地和庄稼无人打理。——约瑟夫·伯恩《黑死病》以欧洲黑死病为例,具体说明疫病的双重影响?二、疫病对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

材料3:工人在黑死病之后也享受了大幅的工资上涨。劳动力的不足,使得社会财富被重新分配,以节省人力为目的新制度与新技术被空前的重视。铁犁、三田轮作制和施肥技术的广泛使用,印刷机、采矿水泵和火药武器等的发明,都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到了16世纪,既没有国王的敕令,也没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曾经禁锢整个西欧的农奴制彻底崩溃了,大量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已经做好准备,只等着工业革命的一声召唤。新技术新设备,为工业革命做准备

材料4:在这场瘟疫中,教会失去了大批的神职人员,元气大伤,改变了与王权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王权得到了巩固,民族国家势力增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教会提出了挑战。—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影响欧洲人方方面面教士照顾病人或举行临终圣事教士死亡率远高于普通民众教权衰落王权巩固民族国家增强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长期并立影响:教权衰落,王权巩固民族国家增强例子:雅典民主衰落;亚历山大帝国崩溃;明亡清兴。材料5:瘟疫——改变人类历史走向雅典瘟疫——希腊文明由盛转衰;查士丁尼瘟疫——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黑死病——欧洲人永远的噩梦;美洲瘟疫——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西班牙流感——一战休止符;明末鼠疫——明朝灭亡;顺治立玄烨为太子,是因为其对天花免疫。思考1:同样的瘟疫,为何教会元气大伤王权巩固?背历史上瘟疫影响政局稳定的例子有哪些?

材料5:1388年英国第一个关于卫生的法令规定:“如在城市河中、街道上倾倒动物粪便,罚款20磅”。—李威《论中世纪英国医疗的特点》

材料6:除减免税收外政府还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保障生存的需要和底线的赋税。

—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思考2:据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瘟疫带来的影响?国家治理:强化职能、加强救助、国家立法。材料7:黑死病后,医学开始走向职业化。医学的进步表现在医学哲学和机构开始发展,而且医药学变得专业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医学革命

材料8:这场瘟疫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禁欲主义逐渐退出,人文主义逐渐兴起,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文艺复兴近代医学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判断:黑死病催生了文艺复兴的产生(YESorNO)?思想:带来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新思想萌芽

材料9:在黑死期间由于教会的无能已经使得人们对其产生怀疑,而黑死病后出现的这种局面更使得教会失去了其在精神和文化上原有的领导地位,为新的思想观念的发展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真切地看到文艺复兴的影子。尽管文艺复兴的促成不可能是黑死病爆发的结果,但是后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前者提供了某种思想的准备和基础。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思考:除了文艺复兴之外,欧洲还发生了那些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10:大批懂拉丁语的教士在瘟疫中死去,很难找到什么人能够,也愿意教孩子们语法。许多大学被迫放弃教拉丁语,.....欧洲普遍开始从拉丁语转向方言,......英国从官方语言法语向英语的转化。黑死病促使教育变得更实用,更世俗化。—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思考1:据材料瘟疫客观上带来那些影响?①经济:②政治:③思想:④科技: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意识;教权逐步衰落,民族国家壮大;客观推动教育,世俗化实用化;利于近代欧洲自然科学产生;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客观上推动封建庄园制度逐渐瓦解;欧洲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秩序混乱;教权衰落,王权巩固民族国家增强;国家治理水平提高(救助、立法);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促进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公共卫生意识加强;推动教育,世俗化实用化;利于近代欧洲自然科学产生;促进医学的发展;措施作用古罗马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对疫病的预防起了一定作用中国古代①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②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4、疫病的防治措施:(1)古代:①重视公共卫生②探索防治疫病的方法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③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古罗马马克西姆下水道汉长安城地下3米处巨型排水涵洞空间措施古代中国①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②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古罗马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宋代安乐坊

一、历史上的疫病(1)古代疫病的防治措施〔课中思考题〕古代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①改善卫生条件,注意环境清理;②重视药物研究;③推广接种防疫;④切断传染源,实行隔离措施;⑤建立专门救治机构;

一、历史上的疫病(2)近代疫情防治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①18世纪晚期:②19世纪:③20世纪(1928年):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弗莱明詹纳巴斯德二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中医药的成就望:观气色闻:听声息问:询症状切:摸脉象扁鹊四诊法史料:“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

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以辨证论治原则,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二、中医药的成就1、中医的概念年代人物医学著作成就战国扁鹊

西汉东汉东汉张仲景东汉华佗东晋葛洪

唐代孙思邈唐代政府明代李时珍“望、闻、问、切”《黄帝内经》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二、中医药的成就《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麻沸散”“五禽戏”《肘后备急方》《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千金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2、古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二、中医药的成就3、针灸

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很大作用,以经络学为基础,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了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两宋时期针灸学成就显著,出现针灸铜人,使针灸在人体的穴位上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后世针灸研究奠定了基础。)〔教材第84页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2)重视临床经验;(3)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4)以草药为主,药食同源,注重养生;(5)留下了大量的中医典籍;◎李时珍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王世贞《本草纲目》原序思考:根据材料,谈谈对《本草纲目》体例特点的认识。①全书框架一目了然;②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图像、功用全面;③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④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禆补缺漏。(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3)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4)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作用巨大。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中医在21世纪走向世界。

二、中医药的成就4、现代中医药的成就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做演讲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匈牙利召开热衷于中医的外国人三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传教士伯架与博济医院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西医发展背景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西医的成就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创立了实验药理学。列文虎克荷兰画家伦勃朗1632年创作的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②外国教会和传教士的推动;③受到日本的影响;④适应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需要。⑤洋务运动的兴起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35①推动中国医学现代化发展:培养了西医人才,引进先进医疗技术,推动医疗机构近代化,(3)影响大清抗疫英雄伍连德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席卷整个东北,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

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为抗击东北鼠疫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肺鼠疫”概念、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被称为“伍氏口罩”)预防传染病。材料一:具体而言,往往是先有教会医院,后有中国自创的新式医院;先有教会医学院校,后有中国自创的西医学院校;先有传教士医药团体,后有华人医药团体;…总之,西方医学体系输入中国并确立在中国医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与基督教医学传教士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分不开的。因此可以说,基督教在华医药事业推动了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杜志章《论近代教会医药事业对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影响》②促进公共卫生观念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材料二:近代入华之传教医师,以宗教之热忱,满怀人道主义者不乏其人。他们不仅视治病为己任,还将吸烟、饮酒、赌博、缠足、卖淫以及道德堕落等社会陋习的革除,看作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因为这些皆与基督教教义相背,对于身为专业医师的教士来讲,还因为关注到与此相关的疾病和死亡。

…因此,公共卫生的展开,与政府的支持和合作是分不开的。正是在传教士影响下,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中央政府及各地自治政府开始关注医疗卫生事业。

——何小莲《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38材料三:社会各个阶层在经历了最初的猜疑和排斥后,最终承认其科学性,并欣然接受。事实上,国人西医观的改变,不仅仅是人们医学观的历史变迁,它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理性思维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则是国人对于西医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接受。——张孙彪《中国近代医学社会史探微》材料四:在这次生存抗争中幸存下来的中医界,为了谋求自身之生存,不得不开始对中医理论进行革新和改良,不得不接受中医科学化主张,自觉地进行中医科学化尝试。同时,西医界在这次论争中尽管未能达到废止旧医之目的,但却迫使中医自身进行改良,并开始走上科学化道路未尝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④促使中医自我革新和发展③西方先进思想传入,革除陋习,启迪民智39(1)积极:(2)消极:④有利于中医自我革新与科学化。②有利于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提高人们健康水平;③有利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革除陋习启迪民智;①有利于中国医学的现代化(培养医学人才,确立现代医学制度等);

①这是一种文化入侵现象,传教士根本目的是为西方殖民入侵服务。

②过于否定中医,甚至提出废除中医,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39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理解剖,取样分析,这是西医的方法。辨证施治,阴阳五行,上病治下,左病治右,这是中医的方法。西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可以分解为许多部件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可以拆开、修理、更换。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表里一体,虚实相通。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

——《近代文化视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