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_第1页
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_第2页
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_第3页
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_第4页
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X射线检测设备:高精度、广泛应用的工业无损检测行业概况:射线源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低,“设备+耗材”商业模式优质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X-Ray)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一种射线,系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在X射线管中,从阴极发射的电子,经阴极、阳极间的电场加速后,轰击X射线阳极靶,将其动能传递给靶上的原子,其中约有1%左右的能量转化为X射线,并从X射线照射窗中射出。X射线源阴极发射的电子被聚焦到靶上的一个点,称之为焦点,焦点的尺寸越小,则检测精度越高。因X射线能量高、穿透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和工业影像检测等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产业链包括上游零部件、中游设备系统集成及制造、下游各应用领域。整体来看,上游X射线源、探测器等核心部件技术难度最高、国产化率最低,中游X射线检测设备整体国产替代加速,特别是电池检测、异物检测领域国产化率较高,集成电路、电子制造和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国产化率较低,日联科技、奕瑞科技引领国产替代。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X射线源、探测器、高压电源、多轴联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其中X射线源和探测器是技术难度最高的核心零部件。主要竞争企业可根据零部件供应种类分为以下几类:(1)微焦点源:Yxlon、滨松、Finetech、日联、Varia、VJTechnologies;(2)大功率焦点源:VJTechnologies、Varian、COMET:(3)探测器:东芝、THALES、Varian、滨松、Rayence、奕瑞科技:(4)高压电源:Gulmay、Spellman、COMET。中游—X射线检测设备:包括X射线检测设备的设计、检测算法开发、各子系统集成和设备制造环节。主要竞争企业可根据不同的下游应用领域分为以下几类:(1)电子制造及集成电路检测领域:Yxlon、GE、岛津、SEC、诺信、日联科技;(2)电池检测领域:正业科技、大成精密、双元科技、日联科技;(3)铸件、焊件及压力容器检测领域:蔡司、依科视朗、贝克休斯、日联科技、华日理学、丹东奥龙;(4)异物检测领域:梅特利-特利多、高晶、上海太易、美亚光电、多科、日联科技。下游—应用领域: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电子制造、电池生产、铸件检测、异物检测、公共安全等领域。检测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X射线源(又称X射线发生器)是X射线检测装备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检测系统所需要的能量X射线。X射线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焦点尺寸、管电压、管电流。其中,焦点尺寸决定了检测图像的精度,焦点尺寸越小,检测精度越高;管电压决定了X射线的光子能量和穿透能力,管电压越高,X射线源的穿透能力越强;管电流决定了图像信噪比质量,管电流越高,光子剂量越大,成像信噪比越好。X射线源的研发涉及电子透镜(包括阴极、阳极、栅极)材料研究、原子物理研究、电磁场数学模型研究、电真空物理参数研究、高压系统控制、电磁干扰控制以及热管理系统开发等关键学科和技术研究。X射线源主要分为微焦点X射线源、大功率射线源和普通射线源。(1)微焦点X射线源:为满足高精度检测要求,须配置微米级、纳米级焦点尺寸X射线源,即微焦点X射线源,包括开管微焦点X射线源和闭管微焦点X射线源(开管式微焦点X射线源可实现更小的焦点尺寸、更高的射线锥角和更高的管电压,但价格更贵、寿命更短),微焦点X射线源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精密制造领域,技术难度最高且国产化率低。(2)大功率射线源:主要应用于对于穿透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兼顾一定精度要求的工业和医疗检测领域,包括航天军工、汽车、船舶、钢铁、石油钻探、工程机械、管道、地质、考古、安检、医疗等各行业,技术难度较高且国产化率低。(3)普通射线源:主要应用于对检测精度要求不高的公共安全和异物检测等领域,整体国产化率较高。X射线探测器是X射线检测设备另一重要核心部件,用于接收X射线并转换为电信号,从而生成被检测物图像。X射线探测器将X射线转换为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电信号,从而产生被检测物相关图像。X线探测器的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传感器的性能,X线探测器按照传感器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平板探测器和PD探测模组两大类。平板探测器全球量产产品的主流技术路线包括非晶硅、IGZO、柔性、CMOS四大类。其中非晶硅、IGZO和柔性均源于TFT技术,CMOS源于单晶硅技术。目前,PD探测模组包括线阵探测模组和面阵探测模组,线阵探测模组拼接后即线阵LDA探测器,在工作过程中生成被检测物的2D图像。面阵探测模组拼接后即螺旋CT探测器,在工作过程中生成被检测物的3D图像。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具有“设备+耗材”的优质商业属性。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使用寿命一般为3-8年,按不同的工作状态分类,X射线检测设备可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种,在线式X射线检测设备安装在生产线上,可以实时地检测产品的质量;离线式X射线检测设备安装在检测室内,可以根据测试样品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参数,以便对物体内部的缺陷进行更精确的检测。由于在线式的检测设备由于使用频率高、运行时间长,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低于4年;离线式的检测设备视客户的检测需求不同使用寿命有所差异。其中核心部件X射线源具有耗材属性,一般封闭式射线源使用寿命约8000~20000小时,开管式射线源需要进行定期维护,维护频率约500小时一次,且维护成本较高。行业前景:X射线检测技术向精密化、数字化发展,行业规模不断增长X射线检测技术应用不断向对精密性、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无损检测领域拓展。1895年至今,X射线检测技术应用从最初的医疗、大焦点工业探伤等较为狭窄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如今的医疗健康、微焦点工业精密X射线检测(主要面向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行业)、传统工业无损检测、公共安全检测和食品异物检测等领域。除了民用领域之外,X射线检测也逐步在航天军工、核工业等领域得到应用。我国X射线智能检测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和工业无损检测,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电池制造等行业高速发展,持续推动工业无损X射线检测行业快速发展。不同应用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在设备性能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1)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新能源电池检测:该领域多采用精密X射线检测设备,对X射线源的焦点尺寸要求较高,主要通过应用微焦点X射线源实现;(2)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该领域多采用高穿透力X射线检测设备,对设备功率需求较高,对焦点尺寸要求一般,通常通过应用大功率X射线源实现;(3)异物检测、公共安全:多采用普通X射线检测设备,对X射线检测设备的效率要求较高,但对于焦点尺寸、设备功率等要求较低。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提升检测效率是X射线检测设备未来发展方向。(1)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将由离线型向在线型发展:随着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过去低效率的离线型X射线检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其生产需求。在线型X射线检测设备凭借其高效检测的优势,使用渗透率迅速提升。(2)数字化X射线检测装备将逐步替代传统检测设备:更多X射线检测装备厂商将会把传统的X射线检测装备与智能图像识别、大数据相结合,并通过AI算法等技术提高影像识别和检测精度,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目前工业领域中的X射线在线检测主要是二维DR检测,但高精密检测、产品整机检测等领域,二维图像已不能真实反映缺陷的程度,三维CT断层扫描技术,通过“CT”重建技术,还原物体内部的三维结构,结合“AI”智能检测算法、“可编程”软件平台,利用工业X射线的透视能力,可以呈现出被测物体的内部缺陷,满足工业制造中的多种场景检测需求。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除医疗健康领域)市场规模2026年有望达241亿元,2022-2026年CAGR达15.2%。X射线检测设备下游可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医疗健康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和预测,除医疗健康外,2021年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119亿元,受到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影响,X射线检测设备预计在未来五年将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6年,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除医疗健康领域外的其他主要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为241.4亿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5.2%。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空间:随着半导体制造行业逐渐成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驱动着集成电路X射线检测设备的需求增长,X射线检测可以用于晶圆的检测与封装后检测工艺中,检测精度需达到纳米或微米级别。同时,在电子制造领域,随着电子产品的轻便化、智能化发展,电子制造业对检测的要求愈发严格,X射线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检测电路板焊接是否存在漏焊、虚焊、连焊、起泡、焊球位移等情况,电子制造行业使用的X射线检测设备精度要求以微米级为主,部分高端电子制造领域检测精度可达纳米级。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和预测,2026年我国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1.2亿元,2021至2026年CAGR达到21.2%。新能源电池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受益于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和“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发展成为电池行业X射线检测设备高速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伴随着动力电池及储能企业产能的高速扩张,X射线检测设备在该领域的需求量增长迅猛,且设备技术迭代快、非标定制化需求强,国产设备占主导地位。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和预测,2026年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在整体电池检测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8亿元,2021-2026年CAGR达34.5%。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在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等工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带动了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检测设备的需求增长。其中汽车工业系X射线检测设备在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最大的应用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一体化压铸等汽车工艺技术进步扩大了X射线检测设备的应用场景。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和预测,预计2026年我国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44.2亿元,2021年到2026年CAGR接近约15.9%。公共安全以及食品、纺织、医药等异物检测X射线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公共安全领域包括公共场所(如地铁、铁路、航空运输、酒店、学校、会场、楼宇等)各种安检设备、大型车辆检查(高速公路道口、监狱、物流通道)。其中,在异物检测领域,随着对食品安全、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X射线异物检测设备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和预测,X射线异物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4.8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16.1亿元。在公共安全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稳步提升以及快递物流场景的快速拓展,我国X射线安检机市场规模呈现稳定上升的市场态势,从2017年的46.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5.3亿元,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和预测,在2026年,全国X射线安检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8.1亿元,未来5年将基本维持稳定发展的态势。X射线源市场空间:未来我国将继续保持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力发展与投资,另外由于国家双碳政策和能源转型战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以上行业的持续增长,将显著利好于X射线源市场的发展。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预测,2026年我国X射线源市场规模将达54.25亿元,2021至2026年CAGR达19.0%。其中微焦点X射线源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领域,预计2026年我国工业微焦点X射线源市场规模将达24.8亿元,2021至2026年CAGR达27.7%。X射线探测器市场空间:随着数字化X摄影技术的进步,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成像质量不断提高、成像速度不断加快、辐射剂量不断降低,以探测器为核心部件的X线机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无损检测及安全检查等各个领域,数字化X线探测器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差异巨大,需要多种技术予以满足,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数字化X线探测器朝着更灵敏、更低噪声的方向发展,同时CMOS、IGZO、柔性基板、能谱探测、光子计数及CT探测器等技术也是业内的研发方向;从客户需求看,数字化X线探测器朝着低辐射剂量、实时快速成像、锥束CT成像和3D渲染、轻薄便携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2021年全球探测器的市场规模为22.8亿美元,预计至2030年,全球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3亿美金。竞争格局:海外企业占据高端市场主要份额,国内企业逐渐崭露头角X射线检测设备竞争格局:(1)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市场目前主要由国外厂商依科视朗、诺信、GE等企业占据,且集中度较高,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目前中国X射线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设备领域有超过75%的市场被海外企业占据,日联科技是国内少数能参与该领域竞争的企业;(2)新能源电池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得益于中国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该领域对X检测设备的非标定制化的较强需求,使得该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国产化程度较高。中国企业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包括正业科技、日联科技、双元科技、大成精密等。国外主要参与企业为赢多美立等。(3)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市场整体竞争较为激烈,其中蔡司-宝石隆、依科视朗等国外厂商处于主导地位,其设备技术先进且单台设备价值量高。日联科技、丹东华日、丹东奥龙等国内厂商是国外企业市场地位的主要竞争者及挑战者。微焦点X射线源竞争格局:对于微焦点射线源来说,中国市场一直以来被日本滨松电子、美国赛默飞世尔两家公司所垄断,根据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2021年滨松电子和赛默飞世尔两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近85%,能提供80-180kV全系列封闭式微焦点X射线源。近几年部分中国厂商也在该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市场份额较小。(1)在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领域:日联科技是中国少有能实现量产的企业。但日联科技目前仅实现90kV和130kV封闭式微焦点X射线源的批量化生产,产品序列丰富程度不及海外竞争对手。(2)在开放式微焦点X射线源领域:国内企业目前尚未能实现产业化突破,该领域主要由依科视朗、Finetech、X-WorX等海外公司垄断。X射线探测器竞争格局:全球数字化X射线探测器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医疗与工业两大类,其市场供给相对集中,国外巨头主要包括万睿视、Trixell、佳能、Vieworks、Rayence等,本土企业主要包括奕瑞科技和康众医疗。根据IHSMarkit统计,在医疗领域,全球前五大探测器供应商市场份额超过50%,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企业通过产品和技术的革新不断挑战国外传统巨头,而海外竞争对手也通过横向并购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未来预计数字化X线探测器行业的整合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有望随着中国数字化X射线探测器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通过研发速度优势和成本优势成为X射线探测器产业转移的基地。核心技术:国内开管式X射线源技术亟待突破,3D/CT技术成行业主流全球微焦点X射线源供不应求,130kV以上产品海外垄断。在全球开放式微焦点X射线源领域,主要由德国依科视朗、Finetech和X-WorX等企业垄断,主要应用于海外厂商的自产自用,市场公开销售较少;在全球封闭式微焦点X射线源领域,生产厂商主要为日本滨松光子、美国赛默飞世尔,市场占有率在85%以上,能提供80-180kV全系列封闭式微焦点X射线源,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的统计,2021年日本滨松光子以及美国赛默飞世尔在国内的微焦点X射线源交付量处于2,500-2,600台区间;沙利文咨询预计2022年两家公司最大交付量约为3,200台,产能提升存在一定瓶颈。日联科技系国内极少数能够在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产业化应用的厂商之一,随着美国及欧盟对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不断重视,微焦点X射线源作为上述产业检测环节的核心消耗性部件整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全球范围内的微焦点X射线源供应以热阴极技术为主。微焦点X射线源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高科技产品,涉及原子物理学、真空物理学、材料学、电磁学、电子光学、热力学等学科,具有研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的特点,其中阴极电子枪制备、阳极模块制备和一体化耐高压固态高频高压发生器制备等一直是国内企业无法实现突破的技术难点,同时阴极模块制备、阳极靶材制备等核心工艺无法实现完全自动化生产,需熟练技术工人手工参与到相关工作中。行业主要的微焦点X射线生产企业如滨松光子、赛默飞世尔主要围绕热阴极技术开展研发、生产和销售活动,热阴极技术工艺成熟,已产业化应用超100年,是目前市场主流路线。冷阴极技术目前仍处于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不断探索和开发阶段,仍需要进一步产业化验证。微焦点X射线源制造工艺复杂、原材料种类众多且精密度要求极高。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包含阴极模块制备、阳极靶材制备、高压模块制备、可伐钎焊、真空排气、老化测试等超40道核心生产工艺,工艺繁杂、精密度要求极高、原材料种类众多、需反复调试,实现全工艺流程自动化的成本及难度较高。在微焦点X射线源的核心工艺中,如阴极模块制备中的高纯钼栅控微孔电子枪制备工艺、微尖高密度电子覆膜阴极制备工艺、三级电子光学微焦点聚焦工艺,阳极靶材制备中的真空熔焊工艺,高压模块制备中的高压板烘烤工艺等,目前尚无成熟的可批量化采购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平板探测器领域,CMOS技术正成为医学、工业等高端领域X射线检测主流技术路线。CMOS探测器使用单晶硅晶圆作为衬底,在一块晶圆上集成光电二极管和读出电路,由于单晶硅电子迁移率更高,具有明显优于非晶硅/IGZO/柔性的高分辨率、高采集速度、极低噪声、低迟滞,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技术难度。在医学领域,CMOS探测器正凭借其更优质的成像质量和更小的X射线使用剂量成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主流技术。在工业领域,目前工业平板探测器主要使用非晶硅和IGZO技术。但随着CMOS辐射加固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下探,CMOS探测器将凭借超高速动态和高分辨率的性能优势,拓展探测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在新能源电池以及集成电路检测领域应用逐渐兴起。闪烁体材料是PD探测器的“眼睛”,技术路线较为稳定。PD探测模组主要结构包括闪烁体阵列、PD阵列和读出芯片。PD探测模组根据应用不同,闪烁体的选择存在一定差异,主流的闪烁体材料包括碘化铯晶体(CsI)、钨酸镉晶体(CWO)和硫氧化钆陶瓷(GOS)等。经过切割、研磨、抛光、划片后的闪烁体晶体,通过光学胶与PD一起进行耦合、封装。对于X线影像设备,探测器是成像系统的核心,而闪烁体材料是探测器的“眼睛”,探测器的核心功能就是将穿过被检对象的X线转化为可见光或者数字信号,最终输出为数字图像,用于医疗诊疗及检查检测。探测器探测精度、图像清晰度、探测效率等都与闪烁体材料密切相关。工业3D/CTX射线检测技术可实现更高精密检测和产品整机检测。微焦点X射线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作为CT设备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针对工业领域的产品进行计算机断层成像(Industrialcomputedtomography),它是一种依据外部投影数据重建物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影像检测技术。为生成待测物体的3D图像,工业CT扫描系统首先创建一系列不同旋转角度的2DX射线图像,即所谓的投影。捕获2D图像后,即可通过各种方法(如反向投影算法)开始重建。针对每一行像素,系统都会创建断层图像——透过三维物体的虚拟切片。然后结合“AI”智能检测算法、“可编程”软件平台,将这些断层图像连接在一起,生成物体的最终3D数据。该技术主要包括PlannarCT飞拍取像技术、高精度校准技术、快速解析法三维重建技术、高精度迭代法三维重建技术、高精度体数据增强技术和3D/CT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公司:本土企业不断崛起,高端领域国产替代加速日联科技:国内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龙头,射线源突破打开成长空间日联科技:国内工业X射线检测龙头,射线源国内0-1突破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日联科技成立于2009年,专注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产销研,为国内较早进入该领域的公司,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公司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三大领域国内市占率分别为6%、14%、5%,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技术实力方面,公司具备深厚的X射线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相关技术积累,于2021年成功研制出中国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打破了海外厂商的绝对垄断,为国内头部企业中率先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厂商;随着公司自主X射线源产能逐渐提升,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预计2023-2024年检测设备应用自产X射线源比例分别为60%-65%/85%-90%,预计实现收入达到2.5/4.5亿元。目前国内其他主流X射线检测设备厂商仍不具备核心零部件X射线源的自产能力,随着公司自供X射线源检测设备比例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将持续引领集成电路等高端X射线检测装备国产替代,成长空间广阔。X射线检测设备多领域覆盖,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公司为国内少数X射线检测设备实现多领域、多场景覆盖的企业之一;集成电路领域,公司近期已突破3D/CT智能检测设备技术的厂商,打破了国外垄断;电子制造领域,公司目前已开发微米级的2D离线式、在线式检测设备和3D/CT检测设备,可以有效实现对电子制造中PCB、PCBA支撑和电子元器件内陷检测;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的集成化设备已广泛运用于国内知名新能源电池企业,解决了高厚度卷绕电池、刀片电池陶瓷层检测等行业痛点问题;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公司目前已参与到国外竞争对手主导的中高端市场竞争中;另外,公司核心软硬件自主化程度较高;公司影像软件主要包括影像处理算法和应用软件,自主搭建的智能检测系统平台已应用到90%以上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中,平台可根据场景选择相应算法并使用AI不断迭代提升自身缺陷检测精度,公司微焦点X射线源已完成90kv、130kv的量产,在产品设计、关键材料、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技术团队等方面均实现了自主可控,产品技术参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海外供应商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2019-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5/2.0/3.5/4.8亿元,CAGR达48.2%,实现归母净利润0.1/0.2/0.5/0.7亿元,CAGR达105.2%;公司2019-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39.5%/40.5%/40.3%/40.7%,净利率分别为5.6%/10.7%/14.7%/14.8%,净利率提升主要由于公司营收规模提升与头部客户的不断成功开发带来的管理费用率及的销售费用率下降;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2.8/0.5亿元,同比增长34.0%/159.2%,公司近年来营收能够维持高增速主要得益于:1)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的高景气度,2)公司核心软硬件自主可控,占据国产替代技术高地。奕瑞科技:国内X射线探测器龙头企业,向综合型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国内X射线探测器龙头企业,齿科+工业+其他核心零部件驱动新一轮成长。公司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以来专注数字化X线探测器的生产、研发和销售;行业地位上,根据YoleDevelopment,公司全球数字化X线探测器全球市占率位于国内第一,且近年来市占率仍稳步提升,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公司基于YoleDevelopment数据测算自身全球市占率由2018年的5.3%增长至2021年的16.9%,营收增速远超行业增速;增长动能上,2020年前公司主要营收来自医疗普放领域,近两年公司在齿科领域及工业领域产品布局取得可观进展,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齿科/工业安防系列营收由2020年的0.4亿/0.6亿增长至2022年的3.8亿/2.3亿,合计营收占比由2020年的13.9%提升至2022年的近40%,成为近年公司增长贡献主力;另外,公司近年来积极布局高压发生器、球管、X射线源等其他X射线检测设备零部件,致力于由X射线探测器供应商向X射线检测设备综合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多重驱动下未来增长可期。产品覆盖面广,适用医疗及工业多场景。公司数字化X射线探测器产品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医疗及工业两大产品线,覆盖下游多种应用场景,其中医疗系列包括普放系列、乳腺系列、放疗系列、齿科系列四大产品线,工业系列包括动力电池检测、铸件无损检测、电子检测及安全检查三大应用场景;按工作模式分类,公司X射线探测器产品可分为动态及静态,其中静态X射线探测器主要用于普放DR等公司具备传统优势的医疗影像领域,动态探测器主要应用于口腔CBCT、工业、医用X线外科手术/接入设备和放疗等公司近年新拓展的医疗齿科、工业领域。营收利润高速增长,盈利能力表现优异。公司2019-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5.5/7.8/11.9/1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1.6%,实现归母净利润1.0/2.2/4.8/6.4亿元,复合增长率88.1%;公司2019-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49.3%/51.8%/55.2%/57.3%,净利率分别为17.5%/28.5%/40.8%/41.2%;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9.6/3.2亿元,同比增长32.8%/17.4%;医疗普放为公司传统业务,营收利润增速相对较缓,公司近年来营收利润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于齿科、工业领域等新下游的成功拓展。双元科技:国内片材检测领先企业,切入X射线检测领域国内领先的片材检测企业,积极延伸能力边界。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围绕片材生产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及控制解决方案,形成了自动化测控系统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两大核心产品,公司起家于造纸领域检测,自成立来逐步拓展下游覆盖,目前产品已广泛运用于新能源电池、薄膜、无纺布及卫材、造纸多领域,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上占据领先地位,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2年公司在锂电池领域在线测控自动化系统全球市占率达到20.79%,光伏薄膜厚度在线测控系统市占率达到国内第一;近年来,公司着力于切入锂电与光伏领域的非片材检测与内部缺陷检测,进一步扩大自身产品检测范围;2021年,公司X射线内部缺陷检测系统研发成功并成功投入市场,截至2022年底已获得比亚迪、蜂巢能源等客户0.9亿元订单。公司片材检测产品品类齐全,迈入X射线内部缺陷检测领域。公司产品线主要可分为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及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两大类。其中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包括片材在线测控系统、激光测厚系统和冷凝水回收/集散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检测电池极片、铜箔、薄膜、无纺布、纸张等片材的面密度/厚度/克重/定量、灰分、水分等指标,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主要包括WIS视觉检测系统、VIS视觉检测系统和X-ray内部缺陷检测系统三大类,WIS及VIS视觉检测系统主要用于不同场景的表面瑕疵检测与尺寸检测,X-ray内部缺陷检测为公司于2021年推出的新产品线,主要用于锂电行业的电芯内部缺陷及质量检测,标志着公司从片材表面检测向电芯内部检测延伸。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较强。公司2019-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3亿、1.7亿、2.6亿、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5%,实现归母净利润0.2亿、0.4亿、0.6亿、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5%;公司2020/21/22毛利率分别为44.7%/44.2%/43.7%,净利率分别为25.2%/21.8%/26.0%,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2.3亿/0.6亿元,同比增长29.9%/74.8%。正业科技:锂电领域X射线检测领先企业,积极布局产业链延伸锂电领域X射线检测领先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拓展。正业科技成立于1997年,主营业务为面向PCB、锂电、平板显示、半导体等行业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智能装备等产品及相关服务,根据沙利文咨询(转引自正业科技2022年年报)统计,2021年公司新能源电池X射线检测领域市占率为国内第一,产品供应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多家锂电领域领先企业;21年国资入股后,公司设立了“工业检测+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即以工业检测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