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识图与CAD(第2版)课件 孙再鸣 第9、10章 图样表达手法、标高投影_第1页
工程识图与CAD(第2版)课件 孙再鸣 第9、10章 图样表达手法、标高投影_第2页
工程识图与CAD(第2版)课件 孙再鸣 第9、10章 图样表达手法、标高投影_第3页
工程识图与CAD(第2版)课件 孙再鸣 第9、10章 图样表达手法、标高投影_第4页
工程识图与CAD(第2版)课件 孙再鸣 第9、10章 图样表达手法、标高投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在前几章中,介绍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用三视图表达物体的方法。但在工程生产实际中,物体的形状结构是千变万化的,有的物体外形、内部都比较复杂,仅用前面讲的三视图,还不能正确、完美、清晰地把它们表达出来。为了满足工程用图的需要,国家标准规定了工程形体的图样画法。章节简介能力目标学会应用各种图样表达手法绘制和阅读物体的投影图结合物体的剖面图、断面图绘制形体的立体结构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第一节视图第二节剖视图第三节断面图第四节简化画法能够阅读工程形体的各个方向视图能够针对桥墩、桥台、涵洞等工程形体作出剖视图表达能够阅读与绘制梁、板、柱等工程形体的断面图能够阅读理解工程专业图样中的各种简化表达手法一、基本视图物体的形状比较复杂时,它的六个面的形状可能都不相同。为了清晰地表达物体的六个面的形状,六个基本视图是:从左向右投射,得到左视图;从上向下投射,得到俯视图;从前向后投射,得到前视图;从右向左投射,得到右视图;从下向上投射,得到仰视图;从后向前投射,得到后视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一、基本视图正立面图平面图右侧立面图背立面图底面图左侧立面图(a)(b)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六个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仍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六个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除后视图外,其他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侧,均表示物体的前面部分。

前高宽上下左右后右左正立面图平面图底面图左侧立面图右侧立面图背立面图长长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及其名称右视图后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仰视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1、向视图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表达方式有两种:(1)在视图的上方标出图名“X”(“X”为大写拉丁),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BCDEDEFBC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1、向视图

(2)在视图下方(或上方)标出图名。注写图名的各视图的位置,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按相应的规则布置。(b)正立面图左侧立面图

右侧立面图背立面图底面图平面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2、局部视图

如果物体的主要形状已在基本视图上表达清楚,而在某个方向尚有部分形状未表达出来,此时没有必要画出整个视图,只需在基本投影面上画出没有表达清楚的局部图形,这种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局部视图。

A或AA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2、局部视图A或AA

(3)表示视图名称的大写英文字母应正写。

(2)在局部视图中,表示投射方向的箭头一般应垂直于需要表示的平面。

(1)局部视图的范围可用波浪线或双折线表示。但当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轮廓线又成封闭时,则波浪线或双折线可以省略不画。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2、局部视图

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3、斜视图

将物体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AAAA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3、斜视图(1)只要求表达倾斜部分的局部形状,其余部分不必全部画出,可用波浪线或双折线表示其断裂边界。(2)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必要时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3)在斜视图中,表示投射方向的箭头一般应垂直于需要表示的平面。(4)表示视图名称的阿拉伯数字应正写。AAAA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4、旋转视图当物体的倾斜部分具有旋转轴线时,可以假想将倾斜部分旋转到与某一选定的基本投迎面平行,然后再向该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旋转视图。

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二、辅助视图

5、镜像视图

假想将一镜面放置在形体的下方,代替水平的H投影面,形体在镜面中反射得到正投影图,称之为“平面图(镜像)”。

镜像视图可用于房屋的室内装饰工程图,如吊顶平面图等。

镜面平面图(镜像)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视图一、剖视图的形成

当物体的内部结构复杂或被遮挡的部分较多时,三视图上就会出现较多的虚线,给看图和标注尺寸增加困难

。工程上常采用作剖视的方法,即假想将物体剖开,使原来看不见的内部结构成为可见。这种方法简称剖视。

假想剖切平面P剖面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剖视图的画法

1、剖切位置一般情况下应平行于某一投影面,使截面的投影反映实形。剖切平面要通过物体的孔,槽等不可见部分的中心线,使其内部形状得以表达清楚。如果物体有对称平面,一般将剖切面选择在对称面处。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2、剖视的标注(1)剖切符号

①剖切位置线

粗实线,长6–10;

②投射方向线

粗实线,长4–6;

(2)注写编号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并水平注写在投射方向线的端部。(3)书写剖视图名称剖视图的名称,用相应的编号注写在相应的剖视图的下方。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名称图例说明自然土壤包括各种自然土壤夯实土壤普通砖①

包括砌体、砌块②

当断面较窄不易绘出图例线时可涂红混凝土①

本图例指能承重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②

包括各种强度等级、骨料添加剂的混凝土③

在剖面图上画出钢筋时,不要画图例线④

断面图形小,不易画出图例线时,可涂黑钢筋混凝土二、剖视图的画法常用建筑材料图例1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名称图例说明饰面砖包括铺地砖、马赛克、陶瓷棉砖、人造大理石等沙、灰土靠近轮廓线绘较密的点毛石金属①

包括各种金属②

图形小时可涂黑木材①上图为横断面,上左图为垫木、木砖或木龙骨②下图为纵端面常用建筑材料图例2二、剖视图的画法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名称图例说明防水材料构造层次多或比例较大时,采用上面图例塑料粉刷本图例采用较稀的点

3、材料图例剖视图中一般不画出虚线;被剖切到的实体部分应画出与该物体相应的材料图例;当不指明物体的材料时,可采用通用剖面线表示;相邻物体的剖面线必须以不同的方向或以不同的间隔画出。

常用建筑材料图例3二、剖视图的画法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

1、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切

全剖视半剖视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

1、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切

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

2、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3、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阶梯剖视)剖切平面剖切(旋转剖视)(展开)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

2、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切(阶梯剖视)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

3、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旋转剖视)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

4、局部剖切和分层剖切局部剖切分层剖切

主龙骨

次龙骨

木板条

钢丝网面层粉刷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局部剖切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二、常用的剖切方法分层剖切支墩多孔滤板承托层石英砂石英砂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剖视图一、断面图的形成假想用剖切平面将形体上需要表达的位置切断后,仅把截断面投射到与之平行的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断面图。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1、断面图只画出形体上断面的投影,而剖视图除了要画出形体上的断面外,还要画出形体上断面后的可见部分。2、剖视图表示的是立体,而断面图表示的是平面。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V剖面图断面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二、断面图的种类

(一)移出断面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二、断面图的种类

(二)重合断面图(三)中断断面图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二、断面图的标注

1、断面图在假想剖切平面位置用两段粗实线表示断面符号,其长度宜为6~10mm。

2、断面图的剖切方向用断面编号的注写位置表示。当断面编号注写在剖切位置线左侧时,表示向左投影,当断面编号注写在剖切位置线下方时,表示向下投影。

3、对于重合断面图和中断断面图,如果在图上断面的情况已表达清楚,可以不加任何标注。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一、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当物体具有对称的图形时,可只画该图形的一半,并画出对称符号;也可以超出图形的对称线,此时则不需画对称符号。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二、折断省略画法当只需表示物体某一部分的形状时,可以只画出该部分的图形,其余部分折去不画,并在折断处画上折断线

。通用折断线画法实心体空心体木材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二、折断省略画法对于较长且横断面形状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体,可假想将物体中间一段去掉,两端靠拢后画出,在断开处应以折断线表示。应当注意的是:虽采用了断开的画法,在标注尺寸时仍应标注物体的真实长度。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三、相同要素的省略画法当物体内有多个完全相同且连续排列的结构要素时,可只在两端或适当的位置画出这些要素的完整形状,其余的用中心线或中心线交点来表示。n个n个8个第九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第三节断面图第十章高程投影

章节简介:在土建工程中,由于地面的形状比较复杂,常常需要绘制地形图,以便在图上进行设计及解决各种有关的度量问题。因此,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建了一种绘制地形图的方法,即标高投影法。

学会绘制与阅读地形的横、纵断面图。能力目标:第十章高程投影第二节曲线和曲面的高程投影第一节点、直线、平面的高程投影

能够准确表达物体和地形表面上点、直线、平面的高程投影

能够阅读并绘制地形图,能够结合高程数值和地形平面图绘制线路的横断面图,以及计算工程土石方量。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

空间点A高于H面5个单位,则a5为点A的标高投影。基准面以上的高程为正,基准面以下的高程为负。ABHa5b0c-30123mHc-3b0a50123m

一、点的高程投影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

练习:Aa基面a4Cc0b-3Ba4c0b-301234m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二、直线的高程投影(一)直线标高投影的表示法

1、直线的标高投影可以用两点的标高投影的连线来表示。

2、直线的标高投影还可用直线上一个点的标高投影并加注直线的坡度和方向来表示。Aaa4B01234mb2a4b2Aaa401234mi=1坡度和方向a4i=1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Aaa4Bb2HL

l01234m1(二)直线的坡度和平距坡度——直线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和它们的水平距离(水平投影长度之比),用符号i表示。i=H/L平距——直线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为一个单位(m)时的水平距离称为平距。用符号l表示。l=L/H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例题11-1求AB直线的坡度和平距,并求C点的标高。a20b1005101520m坡度i=H/L=1/3L=30平距l=L/H=3cC点标高=15×1/3+1015

=5+10=15=(20-10)/30c15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

三、平面的高程投影

等高线为直线;等高线相互平行;平距相等。

1、等高线具有相等高程的一系列点的连线,即为等高线。平面上的等高线有以下特性: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αABPh平面的最大坡度线等高线平面的平距

平面的表示法

以一组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示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2、两平面相交

ABPQR8S5a8b5PiQi556677880123m两平面的交线是相等高程的两条等高线交点的连线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01234m例题求P、Q两平面的交线i=1/254234516平距=1/i=2PQ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一节点、直线和平面的高程投影例题:已知平台顶面标高为3,底面标高为0和各坡面的坡度,求平台的标高投影图。平距1=331/32/32/33/2L1=3×3=90246810m平距2=3/2=1.5L2=1.5×3=4.5平距3=2/3L3=2/3×3=2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二节曲面的高程投影一、曲线的标高投影

曲线的标高投影必须标明标高为整数处的高程。

001122334m4m2233334455555566ⅡⅢⅣⅤⅤⅤⅥ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二节曲面的高程投影二、曲面的标高投影

(一)圆锥面的标高投影ss

s432100123m01234P1P2P3P4截交线就是等高线

第十章高程投影

——第二节曲面的高程投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