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质量检测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14C-12K-39Mn-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空气液化 C.铜器生锈 D.电灯发光【答案】C【解析】【详解】A.干冰升华,由固态变成气态,只是状态改变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状态改变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铜器生锈,铜器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电灯通电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保护空气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空气B.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为空气污染物D.禁止露天焚烧垃圾,有利于保护空气【答案】D【解析】【详解】A、空气中的任何一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因此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不一定就是空气,选项错误;B、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物,选项错误;D、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空气,选项正确;故选:D3.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用水润湿B.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C.为防止过滤后液体飞溅,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答案】D【解析】【详解】A、可以将滤纸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选项正确;B、滤纸应低于漏斗边缘,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选项正确;C、为防止过滤后的液体飞溅,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正确;D、不可用玻璃棒搅动漏斗中的液体,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选项错误;故选:D。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称量氯化钠 B.检验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答案】C【解析】【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且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操作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D、给高锰酸钾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操作正确。故选C。5.下列宏观本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戴口罩不会阻隔氧气氧分子体积很小B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D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口罩不能隔绝氧气,说明氧分子能透过口罩,则氧分子体积很小,该选项解释正确;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则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解释正确;C、水银放入热水中,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变大,但汞原子不变,则水银柱升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则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6.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NH3 B.N2 C.NO2 D.HNO3【答案】A【解析】【详解】A、NH3中氢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氮化合价为-3价;B、N2为单质,氮的化合价为0价;C、NO2中氧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氮的化合价为+4价;D、HNO3中氧显-2价,氢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氮的化合价为+5价。故选A。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P B.N C.2H D.O【答案】A【解析】【详解】A、“P”可以表示磷元素,1个磷原子和磷这种物质,符合题意;B、“N”可以表示氮元素、1个氮原子,不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不符合题意;C、“2H”只可以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D、“O”可以表示氧元素、1个氧原子,不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8.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H2O+CO2=H2CO3 B.SO2+2NaOH=Na2SO3+H2OC. D.【答案】A【解析】【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详解】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3年6月5日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行为与主题不相符合的是A.焚烧秸秆 B.植树造林C.减少乘坐私家车 D.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答案】A【解析】【详解】A、露天焚烧秸秆、树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从而加剧空气污染,与主题不相符合;B、植树造林能改善空气质量,防沙固土,与主题相符合;C、减少乘坐私家车,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主题相符合;D、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与主题相符合。故选A。10.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氧化铁、五氧化二磷、稀有气体B.海水、氯酸钾、液氢C.洁净的空气、二氧化锰、氧气D.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铁【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详解】A、氧化铁是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A选项不符合题意;B、海水是由水及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液氢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选项不符合题意;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选项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B.决定物质性质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便于长期保存。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小的物质。选D12.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则不伴随着能量变化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元素可组成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但也可能伴随能量变化,如电灯通电发光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13.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硬质玻璃管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CO具有还原性,与黑色CuO反应生成红色的Cu和CO2,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正确;②该反应中,CO得到O,CO被氧化为CO2,错误;③该反应中,CO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2,反应物有气体参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气体不用标气体符号,错误;④该实验将未反应的CO通过点燃除去,同时加热玻璃管,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14.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丁两种物质反应中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的值为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总质量不变,则:8g+32g+5g+4g=16g+xg+5g+24g,得:x=4;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生成甲的质量为:16g-8g=8g;乙物质的质量减少,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乙物质的质量为:32g-4g=28g;丙物质质量不变,即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丁物质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物质的质量为:24g-4g=20g。【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物质和丁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B.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甲、丁两种物质反应中质量变化之比为:8g:20g=2:5,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4,故D正确。故选: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6分)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6分)15.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亚铁________________。(3)氨气________________。(4)煤气中毒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答案】15.16.FeSO417.NH318CO【解析】【小问1详解】氧化镁中氧元素显-2价,镁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的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小问2详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律是正价左,负价右;化合价、标上头;原子数、对交叉;代数和、等于零。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化学式为FeSO4。【小问3详解】氨气中氮元素显-3价,氢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NH3。【小问4详解】能引起煤气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CO。16.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写化学符号)。(2)航天员用泡腾片演示了实验,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维生素C中含有氧分子(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①北斗系统采用物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②图1中n=______,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③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属于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④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铷离子的符号为______。【答案】16.N217.B18.①.85.47②.1③.Na④.五⑤.金属⑥.失去⑦.Rb+【解析】【小问1详解】空气中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则“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化学式为N2。【小问2详解】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B.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维生素C中不含有氧分子,说法错误;答案:B。【小问3详解】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②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8+18+8+n=37,故n=1;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钠元素,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符号为Na。③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有5层,则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属于金属元素。④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铷离子的符号为:Rb+。17.随着经济快速发展,CO2大量排放引发了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用CO2生成甲醇(CH3OH)是解决CO2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CO2生成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四种物质中能构成单质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2)能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3)写出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答案】17.H218.二氧化碳分子19.【解析】【小问1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CO2,乙物质是H2,丙物质是CH3OH,丁物质是H2O,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四种物质中能构成单质的是H2,故填:H2。【小问2详解】甲物质是CO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能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二氧化碳分子。【小问3详解】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18.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通常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宏观上观察,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a、b两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②从微观上分析,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③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答案】18.①.加热煮沸②.肥皂水19.①.氧气##O2②.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③.【解析】【小问1详解】煮沸和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通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若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现象则为软水,若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则为硬水;【小问2详解】①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2,所以连接正极的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水的化学式为H2O,从微观上分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19.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掌心的氧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的药品是________。(3)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陶土网,点燃镁条前,用砂纸打磨的原因:_______。(4)已知物质X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X是________(填名称)。【答案】19.20.澄清石灰水21.除去表面的氧化膜22.硫【解析】【小问1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后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问3详解】镁常温下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则点燃镁条前,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小问4详解】已知物质X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为硫和空气中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则X为硫,故填:硫。2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指导着农耕生产和生活。(1)立春一一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闻到阵阵花香说明__________。(2)雨水一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属于混合物,可通过净化后作饮用水。ClO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3)夏至一一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杨梅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4)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追加肥料CO(NH2)2,请计算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尿素中氧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答案】20.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1.Cl222.元素23.①.60②.4:7【解析】【小问1详解】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带有花香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小问2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Na、2Cl、4O,反应后有2Na、4Cl、4O,则X中含有2Cl,故X为氯气,化学式为Cl2;【小问3详解】物质都是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磷、铁”不是以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磷、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小问4详解】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60;尿素中氧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6:(14×2)=4:7。21.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小美同学做甲实验,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_______,再次称量,天平平衡。(2)小丽同学做乙实验,最后天平不平衡的现象,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3)小红同学用丙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银白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_______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小刚同学进行如图丁实验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其质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答案】(1)①.没有②.先鼓起后瘪掉(2)能(3)①.浅绿色②.(4)大于【解析】【小问1详解】小美同学做甲实验,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气球先鼓起后瘪掉,再次称量,天平平衡;【小问2详解】小丽同学做乙实验,最后天平不平衡的现象,是由于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小问3详解】丙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银白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小问4详解】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由于镁条与氧气结合产生氧化镁质量增加,故生成物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2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B中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