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衡水金卷202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_第1页
XX省衡水金卷202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_第2页
XX省衡水金卷202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_第3页
XX省衡水金卷202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_第4页
XX省衡水金卷202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S32Cl35.5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加快实现了高水平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国产航母海上巡航,航母甲板是高强度钢材,钢是一种铁碳合金B.“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中核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U与U互为同位素C.“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一体化芯片手机,芯片主要成分为SiD.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氮化硅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2.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合成低碳烯烃:2CO2+6H2CH2CH2+4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4g3H2O所含中子数为2.4NAB.每消耗0.3molH2,生成σ键的数目为0.6NA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5.6LCH2CH2,转移电子数为3NAD.0.1molCO2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0.4NA3.反应N2(g)+3H2(g)2NH3(g)<0,其反应速率方程为v=k·c(N2)·c1.5(H2)·c–l(NH3)。下列措施能同时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使用催化剂 D.减小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用热的纯碱溶液更易洗涤厨房的油污B.将NO2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加深C.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需要加入过量的铁屑D.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5.下列离子共存的判断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Fe3+、Mn2+、SO、I-B.强酸性溶液中可大量存在:SO、F-、Na+、Ca2+C.KC1O与Fe(OH)3在碱性条件下发生3C1O-+2Fe(OH)3+4OH-2FeO+3C1-+5H2OD.氨化的BaCl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NH3+Ba2++CO2+H2OBaCO3↓+2NH6.顺铂对大多数癌症表现出优良的治疗效果,第三代铂类药物在我国实现临床应用,其中一种药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药物的说法错误是A.组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N>O>CB.该药物的水溶性与氢键有关C.采取sp2杂化的碳原子与采取sp3杂化的碳原子个数之比2:9D.该药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7.一定温度下,向2L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活性炭和2molNO2,发生反应2NO2(g)+2C(s)2CO2(g)+N2(g),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Ⅱ表示c(CO2)随t的变化B.0~2min内,v(C)=v(CO2)=0.375mol·L-1·min-1C.3min时,加入催化剂可同时增大NO2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D.3min时,充入N2增大压强,该容器的气体颜色不变8.一氧化二氮(N2O)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其增温能力是CO2的150倍。N2O在碘蒸气存在时可以发生热分解反应:2N2O2N2+O2,反应机理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I22I·快速平衡第二步N2O+I·IO·+N2慢反应第三步IO·+N2ON2+O2+I·快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催化剂是I2、I·和IO·B.热分解过程中,若保持还原性气氛,则会使N2O分解更为充分C.c(IO·)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c(I·)D.第二步反应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较高9.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0。相关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10s时物质的量/molNOCON2IT10.20.20.05ⅡT2(T2>T1)0.20.20.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10s,容器I中的化学反应速率v(CO2)=0.005mol·L-1·s-1B.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C.若向容器Ⅱ中再充入0.08molNO和0.04molN2,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D.10s时,容器I中的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10.乙酸基(CH2COOH)的自分解反应均要经过异构化过程,反应过程中的势能变化如图所示(W为一种异构化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基的异构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自分解均为放热反应B.CH2COOH生成CO2+CH3的过程中C—O键未发生变化C.CH3COOCO2+CH3=-7.5KJ·mol-lD.乙酸基在分解时CO2+CH3是主产物11.CO2催化氧化C2H6的反应为CO2(g)+C2H6(g)CO(g)+H2O(g)+C2H4(g);该反应可分两步进行,反应①C2H6(g)C2H4(g)+H2(g);反应②CO2(g)+H2(g)CO(g)+H2O(g)。按照n(CO2):n(C2H6)=1:1投料,测得C2H6平衡转化率[α(C2H6)]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1>p2>p3B.总反应及两步分反应的反应热均大于0C.压强为p1,温度为TK时,总反应的KP=D.压强为p1,温度为TK时,总反应的p开始:p平衡=7:512.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图甲表示在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乙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H2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后可以使甲图中的E和都减小B.由图乙看出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则n(N2)的变化曲线为bC.图丙中温度Tl<T2,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c点N2的转化率最高D.由图乙信息可知,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45mol·L-1·s-113.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0~3s内,反应速率为v(O3)=0.1mol·L-1·s-1B.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增大C.t1时的改变一定是加入了催化剂,平衡不移动D.t1时刻,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4.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由图甲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由图乙可知,该反应m+n>pC.图丙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aD.图丁中,若m+n=p,则I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15.向体积均为1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X发生反应2X(g)Y(g),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个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Kc>Ka=KbB.甲容器中温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a、c两点时X的转化率相等D.0~ts内,乙容器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Y)=mol·L-1·s-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铁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有种空间运动状态,下列电子排布中属于铁原子且能量较高的是(填字母)。A.ls22s22p63s23p63d64s2 b.[Ar]3d74slC.[Ne]3d64S14pl d.[Ar]3d64s14pl(2)二茂铁基阴离子识别受体已被证实是最有效和最具潜力的阴离子识别传感材料,二茂铁基甲酰胺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图a、b、c分别表示其第二周期组成元素C、N、O的逐级电离能变化趋势(纵坐标的标度不同),以上元素第三电离能的变化图是(填字母);二茂铁基甲酰胺中的五元环与苯环类似,存在大π键,表示方法为,n为成环原子个数,m为形成大π键电子个数,则五元环的大π键可以表示为,二茂铁基甲酰胺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3)Na3FeF6具有储存钠离子、锂离子的能力,Na3FeF6中阴离子空间构型是。(4)FeS2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其晶胞的密度为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1mol该晶胞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目为,FeS2的晶胞参数为pm(列出计算式)。17.(12分)I.在25℃和101kPa下,利用简易量热计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装置图中a的名称是,作用是。(2)实验步骤:①求平均温度差(T终-T始);②测反应前酸、碱液温度,然后量取一定体积酸、碱稀溶液;③组装绝热装置;④重复2~3次实验;⑤混合酸、碱液测反应时最高温度;⑥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③→→⑥(填序号)。(3)有两组实验:第一组为50mL0.50mol·L-1盐酸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第二组为60mL0.50mol·L-1盐酸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两组实验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4)若实验时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绝对值(填“偏高’’“不变’’或“偏低”)。Ⅱ.通过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质量相同的锌粒(过量)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混合溶液ABCDEF4mol·L-1稀硫酸/mL303030303030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l20H2O/mL20V2V3V410V5(5)上述6组实验的目的为;实验数据中Vl:V4=。(6)B组实验制取气体的速率比A组实验快的主要原因为;B、C、D、E、F五组实验,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先变短后增长的原因是。18.(12分)高纯碘化钠晶体是核医学、大型安防设备、暗物质探测等领域的核心材料。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备高纯NaI的简化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I2(s)+I-(aq)(aq)。②水合肼(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可将各种价态的碘还原为I-,氧化产物为N2。③NaI易被氧化,易溶于水、酒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不大。回答下列问题:(1)①步骤I,I2与Na2CO3溶液同时发生两个反应,生成物除NaI外,还分别生成NaIO和NaIO3,一个反应为I2+Na2CO3NaI+NaIO+CO2↑,另一个反应为。②I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很慢,加入NaI固体能使开始反应时的速率明显加快,原因可能是。(2)步骤Ⅱ,水合肼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步骤Ⅲ,多步操作如下。①将步骤Ⅱ得到的pH为6.5~7的溶液调整pH至9~10,在100℃下保温8h,得到溶液A,②将溶液A的pH调整至3~4,在70~80℃下保温4h,得溶液B;③将溶液B的pH调整至6.5~7,得溶液C;④在溶液C中加入活性炭,混合均匀后煮沸,静置10~24h后,过滤除杂得粗NaI溶液。上述①②③操作中,调整pH时依次加入的试剂为、、(填字母)。A.NaOH B.HI C.NH3·H2O D.高纯水(4)步骤Ⅳ,蒸发操作为减压蒸发。①“减压蒸发”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接收瓶之外,还有(填字母)。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 C.烧杯 D.抽气泵②采用“减压蒸发”的优点有减小压强,降低沸点,利于水的蒸发;。(5)将制备的Nal·2H2O粗品用无水乙醇作溶剂进行重结晶。请选择合理的操作并排序:加热乙醇→→→→→纯品(填序号)。①高纯水洗涤②趁热过滤③真空干燥④Nal·2H2O粗品溶解⑤减压蒸发结晶⑥降温结晶19.(10分)CO2的回收与利用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工业上有一种用CO2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为CO2(g)+3H2(g)CH3OH(g)+H2O(g)=-49.0kJ·mol-1。将6moICO2和8molH2充入2L的恒温刚性密闭容器中,测得氢气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实线)。(1)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A.v正(CO2)=3v逆(H2)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C.保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压强保持不变(2)a点正反应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点逆反应速率。(3)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4)若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分别充入CO2、H2O各2mol,请问v正v逆(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5)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的是。(6)如果要加快反应速率并且提高CO2平衡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任意一个即可)20.(11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已知:①2Cu(s)+O2(g)Cu2O(s)=-169kJ·mol-1K1②C(s)+O2(g)CO(g)=-110.5kJ·mol-1K2③2Cu(s)+O2(g)2CuO(s)=-314kJ·mol-1K3④C(s)+O2(g)CO2(g)=-393.5kJ·mol-1K4则CO还原CuO制取Cu2O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⑤为;平衡常数K5=(用K1、K2、K3、K4表示)。(2)在一定温度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的CO和足量的CuO,发生反应⑤,经过1.5min,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0g·mol-1,则该条件下0~1.5min内的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此时达到平衡,且压强为P0,则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3)工业上通过铜电极(阴极)催化将CO2还原为CO分为四步,其中第Ⅱ步为决速步骤,其反应机理过程如图甲所示,则第Ⅱ步与第Ⅲ步的活化能相比,____(填“第Ⅱ步”或“第Ⅲ步”)更大。(4)基于CuO/Cu2O载氧体的丙烷化学链燃烧技术发生反应C3H8(g)+5O2(g)3CO2(g)+4H2O(g)=-2044kJ·mol-1,该反应可分为两步发生:第一步反应为2Cu2O(s)+O2(g)4CuO(s)=-290kJ·mol-1,第二步反应为2Cu2O(s)+C3H8(g)l0Cu2O(s)+3CO2(g)+4H2O(g)。第二步反应在(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平衡后,温度升高与压强增大,第二步反应的移动方向(填“一致”“不一致”或“无法判断”)。恒温恒容条件下,总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有(填字母)。A.气体密度不再变化B.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C.3v(C3H8)=v(CO2)(5)用电解的方法合成尖晶石型CuAl2O4纳米晶,电解装置如图乙所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AGEPAGE1202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钢是一种铁碳合金,A正确;U与U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芯片的主要成分为晶体Si,C正确;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2.B【解析】A项,1个3H2O含有12个中子,4.4g3H2O的物质的量是0.2mol,其中所含中子数为2.4NA,正确;B项,每消耗0.3molH2,笔成0.05mol乙烯和0.2mol水,其中σ键数目为0.65NA,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每生成5.6LCH2CH2,即0.25mol乙烯,同时消耗1.5mol氢气,转移电子数为3NA,正确;D项,1个CO2分子中含有4对孤电子对,0.1molCO2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0.4NA,正确。3.B【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H2的平衡转化率,故B符合题意}使用催化剂不影响H2的转化率,故C不符合题意;减小,等同于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降低了H2的平衡转化率,故D不符合题意。4.C【解析】加热可以促进碳酸钠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碱性增强,A不符合题意;NO2转化成N2O4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配制硫酸驱铁溶液时,加入过量的铁屑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C符合题意;合成氨的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D不符合题意。5.C【解析】Fe3+与I-不能大量共存,发生反应2Fe3++2I-I2+2Fe2+,A错误;强酸性条件下,F-结合H+会生成HF,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3C1O-+2Fe(OH)3+4OH-2FeO+3CI-+5H2O,C正确;通入过量的CO2会生成Ba(HCO3)2,D错误。6.D【解析】药物组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N>O>C,A正确;该药物能与水形成氢键,会提高其水溶性,B正确,1个该药物分子中,连接4个单键的碳原子(sp3杂化)有9个,连有双链的碳原子(sp2杂化)有2个,C正确,该药物分子中,含有氨基和-COO-,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错误。7.C【解析】投入活性炭和NO2,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NO2的物质的量减少,CO2和N2的物质的量增加,相同反应时间内CO2增加的量是N2的两倍,因此曲线I表示n(CO2)随t的变化,曲线Ⅱ表示n(N2)随t的变化,曲线m表示n(NO2)随t的变化,A项错误;C是固体,浓度不随着反应时间推移而变化,不能用于表示反应速率,B项错误;反应在此条件下2min后已经达到平衡,3min时加入催化剂可以同时且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C项正确;3min时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NO2)增大,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加深,D项错误。8.B【解析】I·和IO·都是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A错误;热分解过程中,若保持还原性气氛,会抑制平衡逆向移动,使N2O分解更为充分,B正确;第二步反应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所以反应物浓度将影响总反应的速率,即c(I·)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c(IO·),C错误;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所以第二步反应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速率越慢,活化能越高,D错误。9.C【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该时间段内,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2×0.05mol=0.1mol,所以反应速率v(CO2)==0.01mol·L-1·s-1,故A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即,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所以该反应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容器Ⅱ中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lmol,CO、NO的物质的量均为0.2mol-0.05mol×2=0.1mol,容积为1L,则平衡常数,若向容器Ⅱ中再充入0.08molNO、0.04molN2,,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C正确;假设容器I达到平衡,因为容器Ⅱ的温度高于容器I,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氮气物质的量小于0.05mol,现在是等于0.05mol,说明容器I没有达到平衡,故D错误。10.D【解析】乙酸基的异构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自分解中,生成CH2CO+OH为吸热反应;生成CO2+CH3为放热反应,A错误。CH2COOH生成CO2+CH3的过程中C-O键变成了CO键,B错误。由图像可知CH3COO→CO2+CH3=-79.4kJ·mol-1,C错误。乙酸基在分解时,相同条件下,生成CO2+CH3所需的活化能小,产物具有的能量低,故CO2+CH3为主产物,D正确.11.C【解析】根据反应CO2(g)+C2H6(g)CO(g)+H2O(g)+C2H4(g),气体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小于反应后的,可知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即压强越大C2H6转化率越小,可得p1>p2>p3,故A正确;根据图像显示,a(C2H6)随温度升高一直增大,可知总反应>0,反应①为分解反应>0,>,故>0,故B正确;压强p1温度为TK时,假设CO2与C2H6的投入量均为lmol,利用三段式CO2(g)+C2H6(g)CO(g)+H2O(g)+C2H4(g)起/mol11000转/mo10.80.80.80.80.8平/mol0.20.20.80.80.8各物质分压为p(CO2)=p(C2H6)=p1,p(CO)=p(H2O)=p(C2H4)=p1,KP=,故C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的反比,即得,故D正确。12.C【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放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N2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正移,N2然后逐渐减少,由图可知,n(N2)的变化曲线为d,故B错误;由图丙可知,H2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时,温度T1平衡后,NH3的含量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温度T1<T2,a、b、c三点都处于平衡状态,达平衡后,增大H2用量.N2的转化率增大,故a、b、c三点中,c的N2的转化率最高,故C正确;由图乙信息,10min内N2减少了0.3mol,则v(N2)==0.015mol·L-l·min-l,v(H2)=0.015mol·L-l·min-l×3=0.045mol·L-l·min-l,题中单位错误,故D错误。13.D【解析】根据图像可得,v(NO2)===0.2mol·L-l·s-1,又因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O3)=v(NO2)=0.1mol·L-1·s-1,A项正确;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B项正确;t1时刻,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不能是增大压强,只能是使用催化剂,C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再随时间延长而改变,t1时刻后,物质的浓度改变,故在t1时刻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14.D【解析】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T1<T2,升高温度,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由图乙可知,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故该反应m+n>p,B正确;图丙中点a的转化率大于同温度的平衡转化率,说明点a反应逆向进行,反应速率v正<v逆,C正确,曲线I速率加快、平衡没移动,若m+n=p,曲线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加压,D错误。15.B【解析】甲容器为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因为容器内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甲容器温度高于乙容器,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因此Kc<Ka=Kb,A错误;甲为绝热过程,可知甲容器中温度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由A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a点和c点压强相等,甲容器为绝热过程,乙容器为恒温过程,若两者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甲容器压强大于乙容器压强,则说明c点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比a点小,所以甲中c点X的转化率大于乙中a点,C错误;0~ts内,根据三段式可知2X(g)Y(g)起始/mol20转化/mol2xxts时/mol2-2xx乙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解得mol,则mol·L-l·s-1,mol·L-l·s-1,D错误。二、非选择题16.(1)15(1分)d(1分)(2)b(1分)(1分)Sp2(1分)(3)正八面体(1分)(4)4NA(2分)(2分)【解析】(1)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有26个,电子排布式为ls22s22p63s23p63d64s2.空间运动状态数等于电子占据轨道数,所以有1+1+3+1+3+5+1=15种空间运动状态ls22s22p63s23p63d64s2为基态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不属于铁原子的激发态,能量最低;[Ar]3d74sl为铁原子的激发态,4s上的1个电子激发到了3d轨道[Ne]3d64S14pl,核外共18个电子,不是铁原子;[Ar]3d64s14p1为铁原子的激发态,4s上的1个电子激发到了4p轨道,比b项[Ar]3d74sl激发态的能量更高,d符合题意。(2)碳、氮、氧三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基态+2价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气态基态+3价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为该原子的第三电离能,同一周期原子的第三电离能的总体趋势也依次升高,但由于碳原子失去2个电子之后2s能级为全充满状态,因此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高,则满足这一规律的图像为图b;二茂铁基甲酰胺中的五元环与苯环类似,存在大π键,苯环的大π键为六中心六电子,为,二茂铁中心铁原子为+2价,每个五元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五元环的大π键为五中心六电子,为二茂铁基甲酰胺中碳原子均连接3个σ键和1个π键,没有孤电子对,所以杂化方式均为sp2。(3)Na3FeF6中阴离子为FeF,Fe的配位数为6,空间构型是正八面体.(4)1个晶胞中含有4个FeS2,有4个S-S非极性键,故1mol该晶胞中含有4NA个S-S非极性键,设晶胞参数为apm,根据公式,得。17.I.(1)环形玻璃搅拌器(1分)搅拌,减小测量误差(1分)(2)⑦→⑤→④→①(2分)(3)不相等(1分)相等(1分)(4)偏低(1分)Ⅱ.(5)研究硫酸铜的量(或浓度)对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1分)2:3(1分)(6)B组实验中形成了原电池(1分)随着加入的CuSO4越来越多,发生Zn+Cu2+Zn2++Cu,生成的Cu覆盖在Zn表面使得Zn与稀硫酸接触面积减小,导致反应变慢(2分)【解析】I.(1)利用简易量热计测量中和热,用于上下搅拌的仪器为环形玻璃搅拌器,主要作用为搅拌,以减小测量误差。(2)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绝热装置组装;测反应前羰、碱液温度;量取一定体积酸、碱稀溶液,混合酸、碱液测反应时最高温度;重复2~3次实验:求平均温度差(T终-T始);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3)因发生反应的H+与OH-的物质的量不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相等;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等,因为中和热为在25℃和101kPa下,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H2O(I)时所放出的热量。(4)因弱酸或弱碱电离时会吸收热量,会使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绝对值偏低。Ⅱ.(5)该对比实验中,保证硫酸的浓度一致,硫酸的体积和总体积一定,变量为硫酸铜的量,故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硫酸铜的量(或浓度)对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为保证总体积相等,V1=10mL,V4=15mL,故V1:V4=2:3。(6)A组实验为Zn与硫酸的反应,B组实验中加入了CuSO4溶液,形成了锌铜原电池加快了反应的速率;随着加入的CuSO4越来越多,发生Zn+Cu2+Zn2++Cu,生成的Cu覆盖在Zn表面使得Zn与稀硫酸接触面积减小,导致Zn与H+反应变慢。18.(1)①3I2+3Na2CO35NaI+NaIO3+3CO2↑(或3I2+3CO5I-+IO+3CO2↑)(1分)②I-(aq)与I2(s)反应形成(aq),增加固体I2的溶解性,使反应速率增大(或NaI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2分)(2)3N2H4·H2O+2IO3N2↑+2I-+9H2O(2分)(3)ABA(共3分)(4)AD(1分)减压环境与外界空气隔绝,避免NaI被氧化(1分)(5)④⑤②③(共2分)【解析】(1)①由题可知,另一个反应为I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I和NaIO3,同时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2+3Na2CO35NaI+NaIO3+3CO2↑或3I2+3CO5I-+IO+3CO2↑;②I-(aq)与I2(s)反应形成I(aq),增加固体I2的溶解性,使反应速率增大或NaI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故I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很慢,加入NaI固体能使开始反应时的速率明显加快。(2)步骤Ⅱ中,水合肼与IO反应产生N2、I-和H2O,根据已知信息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2H4·H2O+2IO3N2↑+2I-+9H2O(3)①将步骤Ⅱ得到的pH为6.5~7的溶液调整pH至9~10,在100℃下保温8h,则应选用NaOH调节pH,因为NH3·H2O受热易分解且引入杂质,故不选用;在②操作中,将溶液A的pH调整至3~4,应该用HI调节pH;③为了不引入杂质调节pH为弱酸性,选用试剂应为NaOH,故答案为A、B、A。(4)①减压蒸发是在低于大气压的压强下进行蒸发操作,将二次蒸气经过冷凝器后排出,所以除列出仪器外,还需直形冷凝管和抽气泵,故答案为AD。⑦“减压蒸发”的优点为减小压强,降低沸点,利于水的蒸发,且NaI易被空气氧化,减压环境与外界空气隔绝,可避免NaI被氧化。(5)由于NaI易溶予酒精,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在乙醇中进行重结晶,操作为先加热溶剂乙醇,再溶解NaI·2H2O粗品,然后经减压蒸发结晶使Nal析出,趁热过滤后在真空中干燥,避免NaI被氧化,故其操作顺序为④⑤②③。19.(1)CD(2分)(2)大于(1分)(3)33.3%(2分)0.5(2分)(4)小于(1分)(5)增大CO2的量(1分)(6)加压(1分)【解析】(1)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v正(CO2)。v逆(H2)=l:3,即3v正(CO2)=v逆(H2),A错误;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且物质在反应前后均为气体,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由于体系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