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8-14课期中考点归纳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8-14课期中考点归纳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8-14课期中考点归纳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8-14课期中考点归纳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8-14课期中考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8-14课期中考点归纳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组织基础是?思想基础是?地点和时间?政治纲领?性质?影响?(1)组织基础:华兴会和光复会的成立。(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哦(3)时间和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5)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影响: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它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2)关系: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对应的政治纲领中的内容目标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核心))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第9课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还发动了哪些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起义是?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1)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2)影响最大:黄花岗起义(3)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1)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局限性:①由于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并不彻底性;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治原则是?分权特点是?地位?如何评价它?(1)政治原则:三权分立(2)分权特点:分权制衡(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4)评价:①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②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2.简述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袁世凯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4)帝国主义的支持3.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1)临时政府设在南京(2)新任临时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作了哪些准备?结果如何?(1)准备: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⑤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2)结果: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2.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1)违背历史发展潮流;(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引起众怒。3.简述“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主要内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2)影响:①损害了中国主权;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③加速了袁政府的倒台。

4.简述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对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1)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下滑;(2)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加重;(3)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第12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主要阵地是?口号是?代表人物?(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3)口号:民主与科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指出其性质和局限性(1)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思想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文学革命);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2)意义: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②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3)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4)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13课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时间?运动中心是?口号是?斗争方式是?主力是?结果是?(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2)时间和地点:1919年5月4日(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4)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斗争方式:游行示威、罢课(6)主力:前期的主力是学生,后期的主力是无产阶级(7)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即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2.简述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意义(1)性质: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②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③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2)特点:革命性(彻底反帝反封建)、进步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广泛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2)历史意义: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④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⑤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1.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和意义(1)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2.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新”在何处?(1)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3.简述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纲领,对比中共一大的纲领,中共二大的纲领有什么不同?(1)中共一大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不同:中共二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比中共一大的纲领更具体更明确,更适合当时的国情,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4.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后被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