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思政)北京师范大学_第1页
学科教学(思政)北京师范大学_第2页
学科教学(思政)北京师范大学_第3页
学科教学(思政)北京师范大学_第4页
学科教学(思政)北京师范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自2023级开始执行〕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代码:045102〕〔学生类型:全日制双证教育硕士〕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专任教师与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根底,了解学科前沿和开展趋势。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4、熟悉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掌握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年限为2年。三、专业研究内容及导师列表主要研究内容校内研究生导师姓名校外兼职导师姓名思想政治教育刘振环思想政治教育田仲勋思想政治教育王华锋思想政治教育祁润兴思想政治教育宋术学思想政治教育易振龙思想政治教育马丽思想政治教育周志强思想政治教育路淑英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一〕各类课程模块学分设置开课类别课程性质要求修读最小学分数公共平台课程公共必修课14.5公共选修课4.5小计19院系平台课程〔原学科素养模块〕专业必修课8专业选修课4小计12实习实践环节专业实习8总学分要求至少39学分〔二〕课程列表为了提高教育硕士的素养,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化为根底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管理素养、研究素养、信息素养六大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必修课须修读14.5学分,公共选修课须修读4.5学分;专业必修课须修满8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4修读学分;实习实践环节为8学分。总学分需至少修读39学分。课程模块名称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学分上课学期修读学分要求公共平台必修课程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3621修读14.5学分外语公共必修课3621教育学原理公共必修课3621课程与教学论公共必修课3621青少年心理开展与教育公共必修课3621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公共必修课3621课堂管理案例研究公共必修课3622学位论文写作与标准公共必修课90.51公共平台选修课程中外教育简史公共选修课3622至少修读4.5学分教师礼仪专题讲座公共选修课90.51根底教育改革研究公共选修课3622信息检索、分析及利用公共选修课362每个学期院系平台必修课程政治学科根底与前沿专题BasicandFrontierofPoliticalScience专业必修课3621修读8学分中学政治课程与教材AnalysisonMoralEducationCoursesandTextbooksinHighSchool专业必修课3622中学政治课教学测量与评价MeasurementandEvaluationonMoralEducationinHighSchool专业必修课3622中学政治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Teachingdesignandcaseanalysisofpoliticallessonsinmiddleschool专业必修课3622院系平台选修课程德育研究专题TopicsonMoralEducation专业选修课3621至少选修4学分政治思想史研究专题Topicsofthehistoryofpoliticalthought专业选修课3622中外公民教育比拟研究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andforeigncitizenshipeducation专业选修课3622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Theprincipleandmethod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专业选修课3622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Seminaroncontemporarysocialtrendofthought专业选修课3622实习实践环节教育见习与实习必修环节12083修读8学分注:1学分对应18学时,即3学分=54学时,2学分=36学时,1学分=18学时。四、`培养方式与考核安排1、课程学习:教育硕士应按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开题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内容的学习及考核。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情况。中期考核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之后进行,最迟在最后一个学期之前完成。五、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根本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紧密联系根底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应在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论文应包含申请人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结论正确,资料和数据可靠,论证和计算准确,文字通顺,条理清楚,说明作者已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位申请人本人独立完成,原那么上应用中文撰写,须符合学术标准要求,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编写规那么》。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在二至五万字之间,中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过一千字。〔二〕学位论文辩论1、学位论文开题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由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查,确定学生是否可以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导师小组对学生开题报告的评价,作为学生中期筛选的内容,存档备查。已经通过导师组审查同意的开题报告,原那么上不能进行重大修改。但凡论文写作与开题内容存在较大区别的,需要重新开题,经导师组审查同意后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2、学位论文辩论〔1〕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开题报告通过后三个月内向导师提交论文,导师同意前方可提出辩论申请,经学校主管局部审查合格后,才能进入辩论程序。〔2〕专业学位硕士论文须聘请两位学位论文评阅人,其中一人应为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另一人须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评阅人应实事求是地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对是否到达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水平明确说明意见。全体评阅人意见为“同意辩论〞或“略作修改后直接辩论〞,学位申请人应在导师〔组〕指导下,按照评阅人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经导师〔组〕审阅同意后,准予进入论文辩论环节。如有评阅人意见为“需做重大修改后,方可辩论〞,申请人应在导师〔组〕指导下,按照评阅人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写出修改说明。经导师〔组〕审查同意后,将修改后的论文和修改说明送原评阅人重新评阅,经全部评阅人同意前方可进行辩论。如有评阅人意见为“不同意辩论〞,终止本次学位申请。〔3〕学位论文辩论辩论委员会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3或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组成〔申请人的导师或亲属不得作为辩论委员会成员〕;主席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研究生导师担任。辩论委员会须至少有一位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以上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辩论委员会成员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并报校学位办公室复核。辩论委员会应坚持学术标准,实事求是,严格把关。辩论委员会另设一名秘书,负责会务及辩论情况记录等事项。除涉密论文外,论文辩论必须公开举行。辩论委员会根据申请人辩论情况,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全体委员超过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辩论委员会决议须由主席签字。〔三〕学位授予辩论委员会建议授予专业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名单,须报专业学位评审组表决。专业学位评审组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对于辩论委员会及评审组全票通过的申请人,做出同意授予专业学位的决定;对于辩论委员会及评审组非全票通过的以及存有争议的,报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课程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政治学科根底与前沿课程英文名称:BasicandFrontierofPoliticalScience所属课程模块:院系平台必修课程学分:2学时:36开课学期:一一、授课教师信息姓名性别职称田仲勋男副教授二、课程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立足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着重介绍政治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政治学科开展的根底和前沿问题。导论政治及其根本问题民族国家及其合法性建构政治权力及其界限第三章政治权利第四章政治文化第五章政治合法性第六章社会运动第七章政治开展、第八章政治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阿尔蒙德、鲍威尔:《比拟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阿尔蒙德、鲍威尔:《当代比拟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亨廷顿:《第三波》,上海三联书店198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7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李普赛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根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奇尔科特:《比拟政治学理论》,社科文献出版社1998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拉尔森:《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8月第1版王沪宁:《比拟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8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马德普:《中西政治文化论丛》1、2、3、4,天津人民出版社高洪涛:《政治文化论》,播送电视出版社1989闵琦:《中国政治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张博树:《现代性与制度现代化》,学林出版社1998孙正甲:《政治文化学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吕元礼:《政治文化:转型与整合》,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要求1.专题研讨,结合流派、人物、思潮。2.阅读、思考、交流3.发现兴趣、聚焦研究方向4.完成研究论文〔报告〕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1.课堂讨论交流〔20%〕2.读书报告〔20%〕3.课程论文〔60%〕课程中文名称:中学政治课程与教材分析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onMoralEducationCoursesandTextbooksinHighSchool所属课程模块:院系平台必修课程学分:2学时:36开课学期:二一、授课教师信息姓名性别职称李玉祥男副教授二、课程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以中学政治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侧重于对我国公民课程的历史开展与现实问题、高初中课程标准和高中必修教材的研究与分析,力图通过课程学习让学习者掌握我国当前中学政治课程与教材的新近开展,为学生深入研究相关内容提供根底性指导。教学大纲:1.导论2.我国公民教育的开展3.初中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开展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比拟研究5.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解读6.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制定与理念7.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8.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教材解读三、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四本必修教材〔最新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假设干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思想品德》《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导论》《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要求讲授与讨论:教师就理论进行专题讲授,穿插学生参与式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有关研究资料,自主学习思考。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成绩和表现占40%,课程论文占60%。课程中文名称:中学政治课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英文名称:MeasurementandEvaluationonMoralEducationinHighSchool所属课程模块:院系平台必修课程学分:2学时:36开课学期:二一、授课教师信息姓名性别职称徐永辉男副教授二、课程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根底理论开始讲起,着眼于对中学政治课程测量评价与手段的运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力图使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根本原理与手段,提高学科测量与评价能力。教学大纲:1.绪论2.教育评价概论3.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4.教育评价标准的编制5.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6.中学政治课的评价概说7.纸笔测试8.课堂教学评价9.学生表现评价三、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金娣、王钢编著:《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美〕安迪·斯蒂克斯等:《有效的课堂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美〕罗伯特·J.马扎诺:《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万伟等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两本课标,初高中教材。两本杂志。人大复印资料G382《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要求讲授与讨论:教师就理论进行专题讲授,穿插学生参与式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有关研究资料,自主学习思考。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成绩和表现占40%,课程论文占60%。课程中文名称:中学政治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英文名称:Teachingdesignandcaseanalysisofpoliticallessonsinmiddleschool所属课程模块:院系平台必修课程学分:2学时:36开课学期:二一、授课教师信息姓名性别职称许文贤女副教授二、课程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介绍中学政治课的课改背景,解读最新的课程标准,让学生了解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知道如何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然后以这些理论为支撑,通过实际展示,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学大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一〕课程改革1.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2.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3.中学政治课改革的必要性4.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二〕课堂教学1.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内涵2.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关系3.教学的有效性4.教学策略二、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准备〔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根本要求〔二〕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三〕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三、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实施〔一〕教学模式〔二〕教学过程四、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内涵、特点及内容〔二〕教学反思的视角、方法、形式与撰写〔三〕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三、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1.《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2.《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3.《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3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5.《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要求教学方式:教师主要理论讲授,穿插一定的教学案例。实践环节:学生选取中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三十分钟的课程讲授,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自主体验如何备课、如何导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等实践环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并评价。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考核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教学方案设计,评价结构是平时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占40%,终期考核占60%。课程中文名称:德育研究专题课程英文名称:TopicsonMoralEducation所属课程模块:院系平台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开课学期:一一、授课教师信息姓名性别职称祁润兴男副教授课程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主要研讨德育领域的最根底理论及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德育史与现当代德育德育本质与功能德育目的与目标德育(主体与客体)德育内容与课程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管理与评价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现实德育问题与未来开展趋势三、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德育研究》主要分别由鲁洁,檀传宝,胡厚福,黄向阳主编的教材,及课上介绍的德育史和现当代德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要求开始主要由授课教师主讲课程引进、德育史、德育流派的一些根底理论与知识要点,带着启发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科研方案,分工合作完成课题并向老师和同学汇报演讲。讨论并汇总所有同学的研究,形成系统完整地学科体系.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1.课堂讨论交流〔20%〕2.读书报告〔20%〕3.课程论文〔60%〕课程中文名称:政治思想史专题课程英文名称:Topicsofthehistoryofpoliticalthought所属课程模块:院系平台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开课学期:二一、授课教师信息姓名性别职称郭亚红女讲师二、课程内容介绍〔含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立足于政治学科的课程教学,通过梳理西方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以西方政治思想为主〕,使学生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开展的规律,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三、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和参考书目〕1、俆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约翰·麦克利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3、柏拉图:《理想国》,岳麓出版社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人民出版社5、西塞罗:《论共和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6、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上午印书馆7、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8、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9、洛克:《论宗教宽容》,商务印书馆10、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根底》,商务印书馆13、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4、柏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5、杰斐逊:《杰斐逊文集》,三联出版社16、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8、《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1、米德:《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中国城市出版社22、罗从志:《德国古典哲学新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要求1、专题研讨2、阅读、思考、讨论与交流3、发现兴趣、聚焦研究方向4、完成课程论文五、考核方式与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